12.13 清末紫禁城政变势力更替,慈禧垂帘听政后对清政府又有何影响?

1861 年的北京政变是晚清政治中的一大重要事件,它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各派势力斗争的结果,也标志着清朝统治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权的转变。

清末紫禁城政变势力更替,慈禧垂帘听政后对清政府又有何影响?

晚清时期,清廷内部存在 3 股政治势力。一股是咸丰皇帝周围的权臣,即顾命八大臣。他们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御前大臣额驸景寿、吏部左侍郎匡源、署礼部右侍郎杜翰、太仆寺少卿焦祐瀛。其中以载垣与端华政治地位最高,他们是皇室;而肃顺在朝中权势最大,有肃党之称。咸丰帝经常采用他们的主张。这一派主张对政治中的弊端进行雷厉风行的改革,对触犯法律的大臣也以法论处。

肃顺重视选拔人才,提拔重用了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人。他们还主张抵抗外国侵略,不肯妥协。另一股政治势力是奕䜣。他是咸丰的异母兄弟,很有权势欲,曾任首席军机大臣。最初他也是主张排外的,后来思想发生了变化。第三股势力是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她是载淳(同治皇帝)的生母。在 1860 年咸丰帝离开北京避于承德之前,她与载垣、端华、肃顺的矛盾尚不明显。但咸丰遗诏命八大臣主持政务,完全排除了叶赫那拉氏以载淳生母的地位参与政权的可能性。因此,叶赫那拉氏与顾命大臣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清末紫禁城政变势力更替,慈禧垂帘听政后对清政府又有何影响?

当时叶赫那拉氏势单力薄。她首先争取咸丰皇后纽祜录氏,把她拉到与自己同进退的地位,然后又通过奕䜣和奕䜣取得联系,以利用恭亲王奕䜣的势力。她通过让奕䜣到承德为咸丰吊唁的机会,共同秘密策划政变。由奕䜣联系,得到了握有兵权的僧格林沁和胜保的支持。

1861 年 11 月,慈禧和弈䜣借清朝皇帝回銮北京之机,立即发动政变(当时把在北京有党羽势力的肃顺安排去陪同灵柩缓行,肃顺尚在途中),肃顺被处斩,载垣、端华被赐令自尽,其余或被革职,或被远戍,还有一些大臣被株连。只有额驸景寿(奕䜣的妹夫)未受牵连。政变后将已宣布的年号“祺祥”取消,另立年号“同治”,开始了东、西两太后垂帘听政,实际上是慈禧执政的开始。


清末紫禁城政变势力更替,慈禧垂帘听政后对清政府又有何影响?

慈禧的第一次垂帘听政是在同治时期。当时名为东、西两宫太后听政,实际上是西太后一人掌权。同治大婚后可以亲政,但大婚后第二年同治即死,同治皇后也被逼“殉节”。此后慈禧挑选了醇亲王奕䜣的次子、年仅 3 岁的载湉(1871—1908 年)为帝,即光绪皇帝。从此开始了慈禧太后的第二次垂帘听政。1887 年光绪 18 虚岁,已可亲政,但西太后不肯放权,直到 1889 年才归政光绪。1898 年戊戍政变后,光绪被幽禁,慈禧再次听政,并撤去了与朝臣相隔的垂帘,与光绪并坐,“若二君焉”。1908 年 11 月 14 日,慈禧死的前一天光绪死去(年仅 37 岁),慈禧又立光绪弟弟载湉的儿子溥仪(1906—1967 年)为帝,即末代皇帝宣统,即位时仅两周岁。

清末紫禁城政变势力更替,慈禧垂帘听政后对清政府又有何影响?

慈禧掌权后对篡权时的同盟者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排斥和打击。首先是排挤东太后慈安,致使慈安于 1881 年 4 月暴卒。其次是频繁打击奕䜣。北京政变后慈禧对奕䜣一再恩典,授其为议政王,但很快就对其采取打击政策。1865 年,就以奕䜣“妄自尊大目无君上”和植党擅权为理由,免去其议政王和一切职务;只是由于众朝臣恳求及英国等在华外交使官相劝,慈禧才收回成命,恢复了奕䜣的职权,但撤销了议政王的称号。

清末紫禁城政变势力更替,慈禧垂帘听政后对清政府又有何影响?

1874 年 8 月,慈禧又以奕䜣“召对失仪”的罪名把他降为郡王,并夺去了他的长子载湉的贝勒爵位,次日又恢复如故,以教训奕䜣俯首听命。1884 年 4 月,慈禧又以“萎糜因循”的罪名把奕䜣的势力从军机处和总理衙门全部清洗出去,震惊朝野。慈禧把主持朝政的大臣改换为对她更为恭顺的奕䜣(总理海军衙门)和贪鄙的奕(总理总署)等等。这时外国的侵略势力已把支持的目标确定为握有实权的慈禧和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对慈禧排挤奕䜣就毫不干涉了。


清末紫禁城政变势力更替,慈禧垂帘听政后对清政府又有何影响?

慈禧对奕䜣采取了利用、打击和控制的策略。奕䜣政治上幼稚短视,性格软弱。慈禧利用他作为消除肃顺集团势力的打手和打击奕䜣的工具。载湉入宫以后,奕䜣更是对慈禧委曲求全,企望慈禧早日开恩归政光绪。然而慈禧从未减缓对光绪的虐待和对奕䜣的打击与控制,直到奕䜣辞世。

综上可见,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政权也由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专政逐渐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封建买办阶级的专政,并确立了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的政治关系。

清末紫禁城政变势力更替,慈禧垂帘听政后对清政府又有何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