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被爆“欠薪、解散”的生鮮電商安鮮達迴應“一切正常”

被爆“欠薪、解散”的生鮮電商安鮮達回應“一切正常”

沉寂一輪的生鮮電商因近期行業動態而受到關注。

日前,南都快消研究所記者留意到,阿里系旗下的易果生鮮“安鮮達”被曝出“欠薪”、“全面解散”等消息,雖然昨日易果生鮮相關負責人向南都記者否認上述狀況,但這也折射出目前生鮮電商仍持續處於“寒冬”。

據南都記者瞭解,即使行業模式出現分化,但目前我國生鮮電商仍處於融資頻次金額走低、“燒投資人錢”的狀況,而有業內人士向南都記者表示,生鮮電商持續高成本的運營模式依然讓行業帶來壓力,缺乏“造血”能力、“燒錢”仍然系行業常態。

安鮮達回應稱沒有解散計劃

據南都記者瞭解,一名自稱系易果生鮮“安鮮達”的員工在網上爆料,聲稱易果生鮮“安鮮達”已經連續兩個月延遲發工資,“正常次月1日發,現在9月份的10月15日發,10月份的11月30日發”。

在被傳出疑似欠薪之餘,圍繞著易果生鮮“安鮮達”“解散”的傳言也在社交媒體中被議論紛紛,其中有消息指,易果生鮮“安鮮達”或於“2019年10月底開始全面解散”,“大量員工於雙11前夕辦理離職手續並積極尋找後路”。

針對“安鮮達”面臨全面解散及易果生鮮拖欠員工工資傳聞,昨日南都記者向易果生鮮客服及前臺採訪求證時,對方一開始表示“不清楚”,“不知道”,但在昨日下午,易果生鮮“安鮮達”方面一名自稱系媒體對接負責人向南都記者來電,稱“公司經營一切正常”。

上述負責人回應南都記者稱,經其人力資源部門核實,“安鮮達”正式員工工資發放已完成,不存在遲發員工工資之事。而關於疑似有員工爆料易果生鮮工資遲發之事,她表示,爆料者應該“為部分易果生鮮勞務工,這部分勞務工所在的第三方可能會存在工資發放不及時的情況”。

而關於安鮮達或於2019年10月底開始全面解散的傳聞,對方表示安鮮達運營正常,沒有“解散”的計劃,存在部分人員變動的情況是因正常的業務調整要求。

南都記者透過天眼查數據瞭解到,“安鮮達”繫上海易果生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即易果生鮮)的全資子公司,南都記者留意到,易果生鮮迄今共完成7輪融資,其中阿里巴巴及其旗下的雲鋒基金分別參與了易果生鮮A輪、B輪、C輪的融資,且均為領投方,而從公司實際控制權上,阿里巴巴通過淘寶(中國)軟件有限公司持有22.52%股權。

當然,在“阿里系”入主後,易果生鮮此前除了在C端(對消費者)發力佈局外,也在B端為包括盒馬、大潤發、貓超生鮮、餓了麼在內的阿里新零售業態提供供應鏈支持,不過在去年12月24日,阿里宣佈,易果將此前負責的貓超生鮮運營轉交給盒馬。

而在今年7月,有媒體稱菜鳥和天貓正式切割掉安鮮達,“與安鮮達劃清界限”,對此易果生鮮方面表示“函件內容並非安鮮達官方公示”,“終止合作”等信息“是不準確的”。

行業投融資頻次、金額逐年下降

雖然易果生鮮單方面“闢謠”欠薪和解散的傳聞,但據南都記者瞭解,近期生鮮電商的“寒冬”依然持續。南都記者發現,相關生鮮電商平臺經營困難,實際上也與融資等方面息息相關。

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自2015年至2019年1至3月,發生在生鮮電商的融資次數逐年走低,2018年全年生鮮電商融資次數僅為22次,相較於2015年最高峰的67次約合三分之一;而就融資金額方面,去年生鮮電商投融資金額約合51.1億元,雖與2017年的融資總金額相近,但僅為最高峰的2016年的92.9億元的55%左右。

宏觀面上的融資頻次、金額節節走低,而在微觀面上也反映出生鮮電商行業存在一定的經營困難,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至今,包括美味七七、菜管家及海吉星商城至少超過17家生鮮電商企業宣告破產倒閉,另外部分大型和巨頭生鮮電商也難免陣痛。

據南都記者瞭解,今年5月31日,營業不足8個月的盒馬鮮生崑山新城吾悅廣場店宣佈停業,據悉這也是盒馬鮮生自成立三年以來,首次出現關店的情況;而在今年1月,廣州生鮮電商“食得鮮”因虧損、資金鍊斷裂且欠下大額債務,以致該公司線下部分門店被迫關門。

除上述兩家公司外,曾被稱為“亞馬遜在華投資第一家的生鮮電商”美味七七也在今年4月向員工發佈清算公告,併成立清算委員會準備破產清算。據南都記者瞭解,美味七七因為資金鍊斷裂等原因,其在2016年7月就已宣佈暫停營業。

業內人士看來,由於生鮮電商依然有較為濃厚的互聯網經濟屬性,因此依靠資金鍊運作也是目前行業的常態,自身“造血”能力較為缺乏,與此同時,受制於成本、物流、資金等原因,發展一直不算順利。

從2012年開始,生鮮電商崛起,在數年時間裡已經經歷了幾輪的調整與洗牌,在全國4000多家的生鮮電商中,真正實現盈利或者持平的只有10%左右。

運營模式出現分化,部分平臺吸引投資方

雖然4000多家生鮮電商盈利或持平目前僅10%左右,但據南都記者瞭解,目前在運營模式上,過往以B2C為主營方式的生鮮電商已出現分化,例如以產地直採+垂直供應鏈的京東生鮮;自營總倉+社區前置倉的每日優鮮;O2O+B2C模式的本來生活;到店+區域性O2O模式的盒馬鮮生;線上+線下門店百果園;以及以O2O模式為主的美團買菜等。

當然,在模式分化之下,投資方也開始對生鮮電商產生興趣。以本來生活為例,今年10月本來集團宣佈已經完成D1輪2億美元的融資,明德控股領投,北京電商投資以及老股東鼎暉資本、高榕資本等跟投,而這筆融資的用途,正是用於將投向本來集團的O2O+B2C生鮮新零售模型。

而在2018年,以水果作為主營業務的百果園在去年1月11日,宣佈完成B輪融資15億元,據消息稱投前估值85億元。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產業經營與互聯網化、金融與資本化、賦能型生態以及科研培訓,同時打造果業生態圈。

行業模式出現分化,這是否意味著生鮮電商開始有“造血”的能力?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從現有生鮮電商的模式來看,“燒錢”依然是現有的行業“主旋律”。此前曾在生鮮電商負責運營,現為某大型農產品企業擔任高管的王明(化名)昨日向南都記者表示,即使模式出現分化,目前大部分模式的生鮮電商存在客單價低、利潤低、運輸和運營成本高等問題,“持續燒投資人的錢”的情況仍然系行業存在的現象。

王明從品牌供應商的角度來看,生鮮電商系“第三梯隊渠道”,原因在於這些生鮮電商平臺對產品的補貼,有可能會拉低品牌的定位與價值。

同樣對“促銷補貼增加運營成本”持相同態度的,還有廣東某肉類生產企業負責人,其認為通過部分讓利促銷來帶動平臺上的其他生鮮購買,這種高成本的投入對生鮮電商渠道帶來一定壓力,“尤其是現在肉類、禽蛋類生鮮產品價格仍在高位,有時候甚至供貨短缺,對於生鮮電商尤其是重資產的生鮮電商會帶來一定的成本壓力”。

雖然生鮮電商目前暫未被業界看好,但有人士也對行業保持謹慎樂觀,上游財經專家顧問江瀚曾向媒體表示生鮮電商的生存,主要是具備差異化服務和競爭優勢,並徹底形成用戶習慣,但是生鮮電商為了搶市場,還會持續較長時間“燒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