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 日用消費品關稅降了 價格為何遲遲不動?

4年5次降關稅

1:2015年6月1日起,降低護膚品、毛制服裝、鞋靴、紙尿褲等商品進口關稅。

2:2016年1月1日起,降低部分箱包和服裝、圍巾、毯子、太陽鏡等商品進口關稅。

3:2017年1月1日起,降低金槍魚、北極蝦、蔓越橘等特色食品和雕塑品原件等文化消費品進口關稅。

4:2017年12月1日起,降低187項日用消費品進口稅率,涵蓋食品、保健品、藥品、日化用品、衣服鞋帽、家用設備、文化娛樂、日雜百貨等。

5:2018年7月1日起,降稅涉及稅目1449個,涉及服裝鞋帽、家用電器、食品飲料、日化用品等四大類產品。

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告,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部分進口日用消費品的最惠國稅率,涉及1449個稅目。不光稅目數量是前4次降稅總數的7倍,平均稅率也由15.7%降為6.9%,平均降幅達55.9%,降稅力度不可謂不大。但相比之下,目前市場反應比較平淡。降稅效果為什麼沒有立刻體現在價格上?政策利好如何“變現”為消費者福利?為此,記者展開了調查。

日用消費品關稅降了 價格為何遲遲不動?

價格為何遲遲不動?

——不是降稅力度不大,而是調價有“時差”,企業對關稅影響仍在評估中

價格未變,不是降稅力度不大。此次降稅商品涵蓋人們日常生活直接需要的各類消費品,具體來看:服裝鞋帽、廚房用品和體育健身用品等平均稅率由15.9%降至7.1%;洗衣機、冰箱等家用電器平均稅率由20.5%降至8%;養殖類、捕撈類水產品和飲料等加工食品平均稅率從15.2%降至6.9%;洗滌用品和護膚、美髮等化妝品及部分醫藥健康類產品平均稅率由8.4%降至2.9%。

但從銷售端看,市場為何沒有立即響應呢?武漢一家外貿企業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說,現在各個渠道商品價格越來越透明瞭,關稅下調,進貨成本降低,商品價格最終肯定會降下來,但不會立即見效。一方面,各大商超消化原有庫存需要一定的時間;另一方面,普通商品尤其是日用消費品市場體系成熟,全國統一零售價是早就定好了的,不會因為個別因素立馬調整。

“時差”因素確實存在。記者瞭解到,即便是奶粉、尿布等週轉率較高的商品,也有一個季度左右的庫存,因此降價可能要等庫存消化完,新品進來後才可能發生。此外,國內進口商、經銷商與海外的出口商的價格談判多在年終時敲定,中途較少發生改變。這也在部分外資企業的表態中得到驗證,例如,雀巢集團、達能集團、可口可樂公司等均公開或向媒體表示,對於關稅政策的影響,目前仍在內部討論和評估中。不過,企業普遍表示歡迎這一政策,認為它“既有利於行業發展,也有益於消費者。”

日用消費品關稅降了 價格為何遲遲不動?

減稅全在價格裡?

——定價策略、中間環節、供求關係影響最終價格,但總體上降價是趨勢

關鍵詞之一是定價策略。在此前政策吹風會上,時任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舉了個例子,某名牌的香水國內售價700元,進口關稅只有6.2元。“對進口的中高端日用消費品而言,關稅對市場零售價格的影響是有限的。”

關鍵詞之二是中間環節。目前,國內消費者購買進口商品主要有3種渠道:一是一般貿易,二是跨境電商,三是直接海淘或海外代購。此次關稅調整,主要影響的是一般貿易,這也就涉及到從生產商到代理商、分銷商之間的層層議價。

關鍵詞之三則是供求關係。在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看來,定價策略和中間分銷渠道可能讓商品價格下降並不那麼立竿見影,而另一決定因素則是供求關係。在商品供不應求的時候,短期內價格可能並不會下調。

降稅如何利好老百姓?

——擴大進口,利好“潤物細無聲”,成本更低、選擇更豐富、流通更便利

“關稅下調當然是利好消息,對企業來說至少意味著降成本。”上述武漢外貿企業負責人說,關稅下降,進口成本降低了,意味著同樣的資金,企業能夠進口更多產品。一方面,原有企業可以擴展業務,增加進口商品品類和數量;另一方面,在成本下降,利潤得到更多保障的情況下,也有更多企業願意來經營相關業務。

好幾位業內人士給記者指出一個現象:最近,部分線下進口商品促銷、打折、搭配銷售做活動的多起來了,再過一陣子可能還會更多、更普遍。“你以為咋來的,還不是關稅降了,成本降了?只不過不是以進口商品公開調價的方式,消費者難以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