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戰國初期,“不起眼”的魏國為何會率先變法?

戰國是我國曆史上社會大變革的時代。列國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與存亡的選擇。為了在弱肉強食的環境中圖生存,求發展,各國先後都程度不同地進行了變法。在內外多種力量的影響下,魏國率先變法。

戰國初期,“不起眼”的魏國為何會率先變法?

一、大勢所趨

戰國初期七雄崛起,出現了“上無天子”的局面,這是春秋近三百年間政權逐步下移的結果。兼併過程中,各國都逐漸認識到,要想圖謀霸業需要“強兵”、“富國”。而要想富國強兵,就必須推陳出新,實行變法。

戰國初期與魏國地位相等的大國,趙、齊、秦、楚等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內亂不休,比如齊國正經歷著田氏代齊的殘酷鬥爭。而此時的魏國政權穩定,當仁不讓,率先變法。

戰國初期,“不起眼”的魏國為何會率先變法?

二、危機四伏的地理位置

戰國初期,魏國東鄰齊、南鄰楚、西鄰秦、北鄰趙,領土內部還夾雜著韓國,是名副其實的“四戰之國”。這樣 的地理特徵,國勢強盛時尚可自保,衰弱時則容易四面受敵。居安思危,為將來自身的安全著想,如何圖強成為魏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戰國初期,“不起眼”的魏國為何會率先變法?

三、晉國的遺產

作為三晉舊邦的魏國,三家分晉後,魏國定都於晉國腹地,可以說是晉國的最直接繼承者,晉國春秋霸業的輝煌對魏國的影響也最深刻。

晉文化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它的兼容性,從一開始就是以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複合的面目登上中國歷史的舞臺,在以後的發展中兩大類型的文化不斷碰撞、整合。

晉國首先確立了與諸侯列國不同的“無公族”制度。而國君選拔人才不再按親緣關係任官,而以賢能為選官的標準,晉國“明賢良”、“賞功勞”的用人政策深刻影響到了魏國。

戰國初期,“不起眼”的魏國為何會率先變法?

四、賢明的國君

在封建社會,國君的重要性佔到了九成以上。沒有一個賢明的國君,其它所有的條件都不能成立。魏國變法中,魏文侯正是發揮了這樣的作用。

魏文侯是魏國第一代國君。他胸懷寬闊,思想開放,禮賢下士,唯才是舉,各方面的優秀人才彙集於他的麾下。《史記·魏世家》稱讚文侯“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

戰國初期,“不起眼”的魏國為何會率先變法?

魏文侯任命法家人物李悝為相,主持國政,全面變法;支持吳起訓練“武卒”的;任用西門豹在鄴地改易風俗、發展農業。在他的感召下,儒、法、兵等各家優秀人才彙集魏國,盡其所長,為魏國在戰國初期的強盛打下基礎。

文侯在位五十年(前 445一前 395),王位的穩定為連續施政創造了條件。加上魏文侯意志堅定,目標明確,從而使得魏國率先具備成功改革的基本要素。最終,魏國在戰國七雄中首先脫穎而出。

戰國初期,“不起眼”的魏國為何會率先變法?

魏國在傳統與現實壓力的合力之下,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最終形成儒法兼容的改革模式,在此後的中國歷史上不斷被重溫,影響深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