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科學家指出:時間並不存在,人類都被記憶欺騙了,對此你有什麼感想?

dddust


時間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從牛頓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觀,再到愛因斯坦的相對時空觀,關於時間的本質越發讓人琢磨不透。而更為玄的量子力學,則似乎是要直接把時間給消滅掉。



1.科學家說沒說過“時間不存在,人類都被記憶欺騙了“這句話,我並不知道。但是,玻爾卻真正說過:“任何一種基本量子現象只在其被記錄之後才是一種現象”。歷史不是確定和實在的,除非它已經被記錄下來。

玻爾的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個得說到光量子延遲干涉實驗。這個實驗是雙縫干涉實驗的升級版,我們都知道,雙縫干涉實驗證明了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其實,這個實驗還證明了單個光子或者電子也可以形成干涉,就像是一個粒子同時通過了2條狹縫然後自己再和自己干涉。奇怪的時,當你試圖在狹縫處放置一個檢測器,準備看看粒子到底如何同時通過兩個狹縫時,干涉條紋竟然神奇的消失了!就像是粒子知道你要看它一樣。

之後,再這個實驗的基礎上,科學家們又設計了延遲干涉裝置。核心思想就是在確定粒子通過狹縫後,即將到達接收器時再通過實驗裝置判斷粒子通過了那個狹縫。按理說,粒子已經通過了狹縫,後續的觀測已經不能對它是否干涉產生影響。可是,實驗結果卻大跌眼鏡:即便粒子已經通過狹縫,後續觀測任然會導致粒子路徑的改變。

這說明,我們現在的行為,可以改變過去粒子的路徑!粒子怎麼通過狹縫,完全取決於我們現在的行為!



那麼,寫到這裡,很多人已經明瞭。在這個實驗裡面,時間已經變得無關緊要,過去和現在,沒有區別!時間並不是想我們認為的那樣,一直往前流。所以,看到這個結果後,玻爾就說了上面那句話。故而,歷史不是確定和實在的,除非它已經被記錄下來。過去、現在、未來沒有先後順序。所以,正如題目中說的那樣,是人類的記憶導致了過去和現在有所區別,因為過去被記錄了下來,因此給人產生了一種時空流動的錯覺。

2.量子世界裡面的運動,不需要時間。

學過有機化學的人都知道,原子中的電子運動軌跡要用概率雲來描述。就是說電子這會出現在這個地方,下一時刻出現再另外的地方,出現在那裡,就是一個概率問題。所以,用概率描述的東西,需要時間嗎?電子出現在A點、B點、C點等到位置,沒有先後順序。沒有規定一定是先出現在A點才能出現在B點,而是隨機的。這次先出現在了A,下次可能就是先出現在了B點。所以,電子核外運動,不需要時間去參與。



那麼,為什麼還有含時薛定諤方程?這是因為我們參與了進來,我們用方程嘗試記錄電子在不同時刻出現過的地方,所以就有了時間。假如我們不去記錄,我們並不知道電子之前的狀況,也就無需考慮過這個地方出現過了,概率是否會小一點的問題了。這些都是記錄惹的禍,而記錄和記憶功能類似。



所以說,時間真的存在嗎?或許在宏觀確實存在還有意義,但是在量子領域,時間有用沒有,還真不好說。

但是,我們壽命有限確實實實在在的,所以還是老老實實幹活搬磚吧,別再想著時間存不存在的問題了。畢竟,我們不是電子,可以萬古長存。

以上屬於個人一點淺見,不對之處,往各位大大筆下留情。同時,歡迎大家關注一波。


PhD肖


有科學家指出:時間並不存在,人類都被記憶欺騙了,這顯然是不對的!

時間不存在人類被記憶欺騙,那你怎麼由今天到明天的?明天你可以去外面玩,也可以窩在家裡,這些完全不同,和記憶有什麼關係?顯然通過這幾個簡答的問題就可以知道,時間不存在是一個謊言。時間當然是存在的,雖然它不像空間那樣可以看得見、摸得著,但是也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現在有很多人今天否定這個,明天否定那個!依我看,這種行為毫無意義。世界萬物的存在都是被證明的!比如時間、空間、宇宙等等,這些任何人都無法反駁的。而試圖用神學、甚至玄學去解釋這些都是不可能的。只能用科學來解釋這一切,雖然現在可能還有不足,但是隻要我們在正確的道路上,就一定對宇宙越來越瞭解!


地震博士


施鬱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確實有些非主流的理論嘗試,認為時間本質上不存在,但是這只是一種假說,一種有趣的嘗試,還沒有作出某種預言,使得通過實驗或觀測,能夠將這種理論與以前物理學的時間概念區分開來。

在這種理論中,本質上沒有時間,沒有過去和將來,而是認為有很多靜態的位形,或者說有很多“現在”,將不同的、有類似性的“現在”組織安排起來,就導致了時間順序的印象。人們常說,抓不住時間,這種理論說,時間本來就不存在。 比如,考慮幾個粒子,我們會給出每個粒子的時空座標,但是這種理論只考慮它們之間的相對關係。

這種理論認為,如果假想站在宇宙之外(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宇宙就是靜態的了。

這種理論的一個主要動機是為了找到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統一路徑。在這兩種理論中,對於時間的處理不一樣。廣義相對論是一個經典理論,一切都是確定的,從過去到將來,而在量子力學中,將來存在很多可能性。而且還有個時間箭頭問題(時間是單向的)。

所以這種理論乾脆將時間這個概念拋棄掉,號稱是完全量子的,還認為,時間不是真正可以觀測的,不是真實的,所以尋找所謂真正的物質之間的聯繫。

這種理論的提出受到狄拉克的理論,以及後來量子宇宙學的啟發。

但是問題是,這種假說沒有導致新的預言,所以至今為止只能說,它們對我們思考時間的本質提供了點參考資料。


物理文化與施鬱世界線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時間確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科學問題,它是物理學中的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如果深究下去,時間對於芸芸眾生來說,有點虛幻的感覺。

1927年,比利時天文學家和宇宙學家勒梅特首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學說,科學家們認為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7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膨脹形成的。今天,關於宇宙膨脹的事實已經被哈勃望遠鏡和大量天文科學家的研究所證實,某些科學家也推導出了宇宙大爆炸簡史。在宇宙大爆炸學說中,時間是宇宙的膨脹有關聯的一個常量,時間和空間誕生於一種叫做量子真空的東西,其中充滿著量子能量擾動。在宇宙大爆炸發生之前,沒有時間這個概念。宇宙從一個奇點發生了震撼的大爆炸,因為物質的運動才造成了空間與時間。記得在高三時,我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當時的理解和疑問是,如果宇宙走向不斷膨脹,這種膨脹是不是無限期的呢?如果是一個泡泡不斷膨脹,有一天它也會破裂,一旦宇宙的膨脹結束,出現收縮,那麼時間會不會倒流呢?我們身上發生的一切是不是也會倒著重演呢?時間會不會反向進行呢?有一次在採訪時,我偶遇了復旦大學物理系的施鬱教授,提到了多年前自己的疑問,施鬱教授的回答是很難說,因為宇宙大爆炸學說也是人類對於宇宙形成的一種猜想,時間的性質究竟如何也是一種猜想,並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

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開展,相信在不遠的未來或者很遠的未來,時間之謎終將破解。


科壇春秋精選


時間並不存在?時間看不見,摸不著就不存在了?這是一個荒謬的邏輯。

時間是我們這個宇宙一種重要屬性,從宇宙大爆炸那一刻開始,時間就和空間物質同時產生了。時空是在冥冥之中緊密相連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承認和否認它都在那裡。

在我們這個三維世界,時間是一往無前不可倒流的,愛因斯坦把我們世界稱為四維時空,意思是說我們的空間是三維的,有一個時間軸貫穿其中,就成了四維時空。

對於人類來說,時間只是一種標記,是人腦中對時空轉移順序的一種描述。

如果沒有這個時間概念,你還有前後順序嗎?你能思考嗎?你還有邏輯包括這種荒謬的邏輯可言嗎?不信你試試,你的記憶和思考能不用時間來標記嗎?

但這種標記方式可以以主觀的方式存在。人類對時間的認識和標記方法是根據地球的運行方式和速度,以及作息習慣來確定的。

比如一年就是地球圍繞著太陽轉一圈,這一圈有365.2422天;一年分為四個季度12個月,一天劃分為24個小時,一小時為60分鐘,一分鐘為60秒。在特別的環境,人類還把時間分的更細更精確。這個主觀時間除了一年有那麼多的日日夜夜是地球運行的客觀規律外,每天多少小時,每小時多少分鐘完全可以以另外一種分配方式表示,但這個時間是人類經過幾千年磨合形成的,覺得這樣比較方便。

事實上,時間是這個四維時空的一種客觀存在。不管哪個科學家或是大人物眯著眼睛就可以說時間不存在,但它就在那裡流淌。

隨著時間的流逝,不管你主觀上用什麼樣的方法標記或不標記這個時間,這個說時間不存在的人也會被客觀存在的時間摧殘老去。人類在猿人時代沒有時間的概念,只是被動的接受時間的磨練,成為人類,才漸漸才知道利用時間規律。萬物生長更替,生物生老病死,這就是時間一維向前的性質。只要在這個三維空間生存和生活,不管在宇宙任何星球,時間這個客觀性質都是存在的。

廣袤的宇宙,每個星球的環境狀態和運行方式不一樣,對時間的感覺會有很大區別,計時方式也要隨著這些而變更。

但時間的一維流逝性質是不會改變的,宇宙空間星系恆星的演化運行生存衰亡也證實了這一點。至於在另外的時空,時間是一種什麼樣的性質,我們無法感知。什麼時間倒流啊,返回過去啊,都是一種充滿矛盾的猜想。時空通訊認為這種毫無實證的拍腦袋只能作為科幻題材,不必當真。

您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討論點評,謝謝。


時空通訊


以人類目前的水平是回答不了的,別意淫了。。。


Hugh86701457


在寫這篇評論前,猶豫很久,遲遲下不了筆。因為我的覌點,與主流覌點不同,有可能被人恥笑。有寫這篇評論的時間,我能寫出十個對聯的答聯,閱讀量和點贊數,遠遠超過這篇評論。顯然寫這篇評論,大有得不償失的預感。但是在永不盲從的驅使之下,還是憋不住,因為我是學物理的,勤學好問,獨立思考已成我的本性。

有科學家指出…時間並不存在,人類被記憶欺騙了。對此,我有太多的感想。甚至於,我常常在想,《時間》這個詞,從什麼時候出現的?最先提出《時間》這個概念,是歷史上那個時期,哪個國家,哪個人最先提出的?…但查閱所有資料,都是徒勞的。但我也有些收穫。許多物理問題,根源,出在對於《霍金》的認知上。

1988年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推出了一部科學著作,轟動了世界。這部著作叫《時間簡史》。書中提出主要覌點,若干年前,宇宙發生大爆炸,由一個《奇點》發生。而擴展成如今浩瀚的太空,數不清的星球。他提出,宇宙大爆炸發生的時刻,就是時間的起點,或叫做0點。隨後,霍金又提出黑洞理論。他指出宇宙最終歸於黑洞,那一時刻就是時間的終點。……

我想特別提醒大家需要注意,霍金的理論,是建立在宇宙大爆炸的前提之下。這個前提,充其量算一個《科學幻想》。因為霍金最終解釋是:宇宙大爆炸是上帝的功勞。遺憾的人,許許多多的科學家,在走頭無路的情況下,競然對霍金五體投地。終極原因選擇了神學的造物。這是科學的悲哀和恥辱。

請問我們偉大的科學家:數理不分家,《奇點》還是不是《點》?這個奇點是數理的抽象,還是無根據的無限放大?請儘量具體描述一下這個奇點是個什麼形狀?大小?體積?請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把奇點爆炸做為時間的零點科學嗎?舉個例子,現在考古對出士文物的年代鑑定,都是採用【碳14】。以目前為時間起點,向前推算同位素衰變時間,從而確定文物的年代,這是科學準確的。那麼用同樣方法,能否選定一個天體,也利用《碳14》進行年代的鑑定,《奇點》大爆炸到底距今有多少年呢?《奇點》在宇宙中的位置在哪兒呢?

許多問題,是【科學家自已把自己繞了進去。繞進錯綜複雜的迷宮中,走不出來了】。專家教授也有犯糊糊的時候。

對時間的認識,《怎麼能讓記憶背黑鍋》呢?

時間是物理學中,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追本朔源,有利於揭開神秘的面紗。中國古代有自己的《黃曆》。採用的陰曆一年二十個節氣,四年有一個閏月。我國還有自己獨特的發明,用《日圭》表示時間,去確定時間和時刻。而外國則不同,國外採用公曆,又稱陽曆。西方使用的《鐘錶》。只是經過漫長的歷史文明的交融,和國際接軌,而不再使用黃曆和日圭。但至今仍有傳承。由此可見,時間以及時間的表示方法,都是長期生活實踐中,形成的一種更能反映客覌變化的選擇。當然說破了,就是《想當初》一定有人最先提出,被人們廣泛採用至今。

很多物理概念的引入,都是這樣。例如溫度。中國以前採用的是《華氏溫標》,國外用《攝氏溫標》。但華氏溫標並未廢止。

歡迊專家學者的批評,指教。


匯燕1


我也一直認為時間是不存在的,只是因為人類的記憶細胞會對過去的事產生記憶行為,然後把發生過的叫過去,正在發生的叫現在,沒發生的叫將來。可是如果對事情都不會有記憶,那一切就都是麻木的運動造就一切。因為時間是虛軸,沒有方向,而人類所認識到的空間,是有方向的,就比如說你放一個東西到這個空間裡,東西是可以移動的,前移後移,左移右移,上移下移。可時間卻不能夠,只能往前走。很多人都想象著穿越,可是需要知道的是,物質是守恆的,今天的東西都是由昨天的演變過來,而昨天的東西就以今天的形式存在了,如果想穿越到過去,其實只要將過去的物質用今天的分子還原出來就是了,可是這樣並不是說你回去了,你只是把過去的場景複製出來了。也就是說並沒有時間的存在。愛因斯坦的理論說,當物質以光的速度行走,那質量,大小等都會發生變化,可是這並不是說物質不守恆了,只是物體可能是由質量轉變成其他的形式存在。宇宙大爆炸說,宇宙開始的時候什麼都沒有,然後由一個點開始爆炸,放射出各種射線,原子,這些冷卻之後形成物質,這也不是說明物質不守恆了,只是物質由看不見的變成了看得見的了,僅此而已!就如同所謂的黑洞,可以吸收宇宙的一切東西,是因為黑洞中各種場的相互作用,最終形成一個非常強大的場,連光線也不能逃出這個場,所以肉眼根本看不到這些東西,就是物質變“無”了。


趙雲不進


宇宙中時間並不存在,時間只是人類計量事物在空間中運動的尺度或主觀性感覺或錯覺。譬如,人類的衰老,自然的四季更替,都是物體相對運動的產物和結果,而不是時間運動的產物。但是為了計量事物之間相對運動的快慢,和便於描述這樣的快慢狀態,就引入了時間概念。於是,科學家就規定:時間=空間距離÷運動速度。如果人類不需要計量事物以一定速度通過一定空間距離所經過的感覺,那麼,人類就不需要時間這一概念了。像古代的人沒有鐘錶等計算時間的機器,只需要知道根據天體運動的狀態來決定何時耕種,何時收穫等事情就可以了。所以,我們的時間概念是我們的人類認知和主觀感受的產物,換句話說,時間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東西。愛因斯坦就舉了一個時間相對感覺的例子。冬天一對男女坐在火爐邊,要比一個人坐在火爐邊感覺時間過得快。人在忙碌的時候要比無所事事的時候感覺時間過得快。一個人在歡樂愉快的時候要比憂愁苦惱的時候感覺時間過得快。


天地人是小阿彌陀佛


時間並不會流逝,會流逝的是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