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呂后為什麼要殺韓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正解歷史


不得不說,題主此題問的極有見地,自古以來,人們普遍認為韓信之死,乃是劉邦藉手呂雉而為之,可事實是,越讀《史記》越覺得此事蹊蹺,應該說,殺韓信一事,主要還是呂雉在作怪,而劉邦則因為瓜田李下的嫌疑,白白給呂雉背了數千年的黑鍋。

一:劉邦想要換太子,群臣站隊時,韓信沒有表態

所謂“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也”,在劉邦革命成功,建立漢朝之後,年老色衰的呂雉已經不足以引起劉邦的興趣,相比之下,嬌媚可人、體貼人意的戚夫人則顯得可愛的多,再加上呂氏家族的勢力在建國後的極度膨脹,使劉邦不得不考慮將天下交給誰的問題。畢竟,生性“仁弱不類己”的太子劉盈在秉性“剛毅果決”的呂雉面前始終是討不到好的。換言之,一旦劉邦去世,仁弱的太子劉盈很可能會使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大漢政權旁落。而這對百戰身死、艱苦創業乃得成功的劉邦而言,幾乎是不能容忍的。

而在劉邦打算更換太子,以確保劉氏天下綿綿不絕的時候,群臣百官的激烈反對不僅沒能使劉邦就此低頭,反而還加劇來劉邦易置太子的決心。但隨著事件的日益擴大,貌似隨意的太子之爭逐漸演變成百官站隊的政治抉擇。當此之際,不僅最早追隨劉邦起義的豐沛集團的老兄弟們表示反對,而且連後來加入的政治立場極不堅定的叔孫通等人也表示反對,甚至就連“漢初三傑”的張良和蕭何也堅決反對,而張良則索性開始為呂氏出謀劃策,幫助其請出來所謂的“商山四皓”。

如此一來,整個朝廷儼然形成一派擁護呂氏(太子劉盈),一派則因不敢明目張膽擁護劉邦,只能以沉默來示意的兩大派。換言之,漢初政局亦因此而演變成了呂氏與劉氏之爭。而同樣身為“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卻因為沒能及時選擇正確的政治立場,而被心狠手辣的呂后惦記上了。話說,此時韓信雖然已是被拔了牙的老虎,但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韓信的影響力在當時依然十分巨大。

二:心懷異志,劉邦出征時拒不隨同的韓信將自己逼入了絕境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身經百戰的劉邦再見了朝廷大臣的反應之後,也自然也就知道事不可為了。所以,在見過“商山四皓”後,伴著慷慨蒼涼,悲壯莫名的“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之歌,劉邦的易置太子的打算也就煙消雲散了。

太子之爭雖已停止,可政治清算卻才剛剛開始,漢高祖十一年,代相陳豨起兵造反,此時已經臥病寢疾的劉邦為了大漢江山不得不力疾前往,而在出發前,他前所未有的要求韓信隨徵代地,只可惜此時正“心懷異志”的韓信卻自以為是的拒絕了。終於,在劉邦身在前線之際,呂雉假借韓信“陰謀謀反”的罪名,派蕭何將其騙至長樂室一舉斬殺。而在韓信將死之際,他也曾感嘆“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當然,這話具體指的是誰目前已無法確認。可就字面意思而言,所謂“而女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則是“婦女和小孩”的意思。所以,倘就字面意思進行理解的話,死到臨頭的韓信應該已經意識到,要啥他的不是劉邦,而是眼前這毒如蛇蠍的呂雉,呂太后!!

這樣一來,劉邦在棄置韓信久不用之後,突然要求攜帶韓信隨同出征的決定也就順理成章了(因為劉邦要保韓信)。換言之,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那就是在劉邦妥協之後,以擁護呂氏為共同政治目標的利益集團就正式成型了。並且此一派勢力在朝堂上佔據了絕對優勢。

而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劉邦出征要帶韓信,身在前線卻疑忌蕭何,病入膏肓還要被大臣逼迫親征英布,以及行將就木之際派人前往軍營誅殺樊噲,而生性機狡的陳平卻陽奉陰違等種種事件也就可以得到理所應當的解釋了。

三:極為詭異的造反陰謀和迅若雷霆的誅殺活動

關於韓信在京陰謀造反一事,個人以為實在經不起推敲,首先,且不論此事之真假,就算真有此事,以韓信“謀定而後動”的秉性而言,在蕭何前來邀請前往宮中的時候,他又豈能如此坦然相隨?難道在慣用計策謀略的堂堂“兵仙”“戰神”面前,區區一句“雖疾,強入賀。”真就能化解正在籌謀不軌之事的韓信的疑心嗎?

換言之,縱然韓信確實心懷異謀,想要圖謀不軌,但以其猶疑不決的秉性而言,此事應該還在籌謀階段,那麼所知之人應該只要極少數的心腹,而前往告奸之人卻是被韓信關押起來的“舍人的弟弟”。如此說來,那韓信陰謀造反之事,豈不是已經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了?

再者,司馬遷在敘述此事時,也用了一個很詭異的“欲”字,所謂“欲”,那就是還未付諸行動的“想法”。那麼既然是想法,那太史公又從何而知呢?即便知道,那就說明事情已經洩露,而在“造反者死”的時代裡,韓信又豈能如此輕易的隨同蕭何入宮?如此種種,在邏輯上都是很難說得通的。

所以,我始終相信,韓信雖有不臣謀逆之心,但這件事應該還在醞釀籌劃之中,而呂后誅殺韓信,則不過是假借聲勢,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罷了。總之,歸根到底一句話,韓信之死,實是呂雉的政治報復,而並非出於劉邦授意。可這也並不代表劉邦就不希望韓信死,也許,在他心裡,他只想將其限制自由、軟禁至死。畢竟,殺功臣(臧荼、彭越等)和殺韓信,終究是不一樣的。因為,他們並不在同一量級之上。

我是狐筆春秋,歡迎大家批評指教,謝謝~


狐筆春秋


公元前197年,皇后呂雉在長樂宮的鐘室殺死韓信,並誅殺了韓信三族。

呂雉殺死立下汗馬功勞的韓信,有三大原因:

1.韓信真的謀反了。

劉邦建立漢朝後,封韓信為楚王,韓信剛到楚國時,到封國各地巡察進出都派軍隊戒嚴, 公元前201年,有人據此舉報韓信謀反。

漢高祖劉邦採用陳平的計謀,假裝出遊地方,命各諸侯到指定地方相會,韓信到後即被抓捕,後經審訊,韓信並無謀反實證,遂被貶為淮陰侯。

韓信被貶後,心生不滿,日益怨恨,自己竟然和曾經的手下週勃、灌嬰等同處列候,這讓韓信深感恥辱。

韓信與陳豨關係很好,陳豨被任命為鉅鹿郡守時,韓信與其約定,陳豨先造反,劉邦必會親率大軍圍剿,到時韓信在首都起事響應。

公元前197年,陳豨反叛,劉邦親自率兵前往,韓信託病沒有隨從。韓信計劃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企圖聚集起來去襲擊皇宮,響應陳豨。

由於謀事不周,計劃洩露,皇后呂雉利用蕭何的謀劃,將韓信誘騙到長樂宮,將韓信殺死,並誅其三族。

2.呂后在為兒子登基鋪平道路。

呂后之子劉盈被立為太子,但劉盈性格柔弱,過於仁慈,呂后擔心劉盈登基後,跟隨劉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將相們難以壓服,所以利用一切機會清理功臣,為兒子登基掃平道路。

除了誅殺韓信,呂雉還勸說劉邦誅殺了梁王彭越。

梁王彭越被人舉報造反,劉邦派遣使者到訪梁國,突然襲擊抓捕了彭越,經審訊,發現彭越沒有謀反證據,就將彭越貶為平民,發配到四川。

倒黴的彭越在路上遇見了呂雉,彭越向呂雉喊冤求情,呂后佯裝答應,並將彭越帶回京城,但隨後呂雉向劉邦建議,不能放虎歸山,最終將彭越處死,並誅殺三族。

3.呂后性格使然。呂后是一個性格剛毅強悍、睚眥必報的強勢女子,韓信計劃釋放罪犯和奴隸,攻打皇宮,這必定讓呂后大怒,韓信造反,一是威脅自己的生命,二是威脅自己兒子的生命,呂后絕不會放過韓信的。


稷下小書生


這個問題網友已經從好多方面進行了回答,我並無新鮮的觀點。我只說說對此事的猜測搏大家一笑。

首先,我們看看韓信怎麼跟的劉邦。歷史記載韓信在項羽軍中做到執戟郎,可以算是身邊人了,後來給項羽出計策不被採納,於是到劉邦軍中尋找機會。

剛到劉邦軍中也無用武之地,後來要逃走,被蕭何追回。拜為大將軍之後,滅魏之後,韓信從北路與各路諸侯開戰,一路開掛;劉邦在滎陽一帶九死一生,力敵項羽。

雖然滅齊以後,韓信未聽信叛漢的建議,但是韓信對劉邦都算不上忠心耿耿,有很大成分上算是合作。

僅僅從傲慢無禮得罪劉邦,不至死,可以看看雍齒。更大的問題在於韓信雖然沒有首先挑頭造反的意思,但是其投機性決定其可作為協從參與謀反,給新生政權造成極大隱患。

有個亭長有恩於韓信,雖然沒有持續幫他,但韓信顯貴後羞辱他,這可以看出韓信無情的一面。

項羽兵敗後,大將鍾離昧被通緝,到韓信處求救,韓信把他藏起來,後來又為了得到劉邦信任把鍾離昧的人頭獻給劉邦。可以看出來韓信多麼糊塗和不義。

已經露出造反痕跡的韓信,對年齡漸老去的劉邦於公於私,都算是個威脅。

呂雉,是什麼主?韓信能活嗎?


夜航船水手


呂后殺韓信的背後原因就是韓信再一次密謀反叛。

韓信密事不周,消息洩密,招來殺身之禍。

呂后殺伐果斷,快速反映,乾淨利落,誘殺韓信,一殺了事!然後夷滅宗族,斬草除根。

在劉邦、呂后眼中,韓信是有前科之人。前有乘劉邦危急脅迫劉邦封其為齊王;後有與項王將領鍾離昧私通,消息走漏,被人告發謀反。這已經觸犯到了劉邦、呂后的大忌,謀反是君主容忍的底線。好在劉邦念舊情,把韓信綁起來一番羞辱後,赦免了韓信的罪過,奪兵權降王為侯。這次劉邦雖然沒有殺韓信,但是相當於給了他一次最嚴重的警告,韓信如果識趣的話,要麼馬上逃跑,越遠越好,以圖後計;要麼就徹底夾緊尾巴做人,老老實實規規矩矩的,但是韓信偏偏不老實,趁劉邦出征,就想在背後搞小動作,再一次密謀反叛!而且消息竟然再一次走漏!

這次可就沒上次那麼幸運了,被處事果斷心狠手辣的呂后所誘殺!

一個叱吒風雲的世間軍事奇才竟然死於手無縛雞之力的女人手中,真是悲哀之極!

呂后要殺韓信,而且敢殺韓信!同時也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曾經的漢初三傑,這個高端鐵三角中最重要的兩個人物—張良、蕭何與韓信已經背離,唯恐避之不及;劉邦的心腹謀士陳平對韓信置之不理,韓信已經沒有任何強援。這都說明,這些優秀人物已經看穿了韓信,知道韓信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遠離為妙!張良、蕭何、陳平都在冷眼看著韓信在作死!沒有人想拉韓信一把!所以呂后有十足的把握擒殺韓信!這其實是韓信做人太失敗了!







杏花依舊駐君顏


即便韓信不想謀反,他也不得不死,因為,只要他活著,其他人都活得不自在。

一、韓信的殺傷力太強

在其他人眼中,他就是一顆炸彈,雖然安全性能高,但是,殺傷力太強,就連最令他們害怕的項羽,都死在了他的手下。

二、項羽死了,韓信就危險了

項羽活著的時候,大家都倚重韓信,刀槍對外,一心對付項羽。因為項羽活著,大家都活得提心吊膽。自從項羽死了後,大家才鬆了一口氣。等到大家回過神來之後,才發現,在他們身邊,還有一個比項羽更厲害百倍的人存在。

三、韓信比他們都年輕,還特別厲害

雖然韓信是自己人,但是,在利益面前,自己人也會成為敵人。尤其是韓信這個人太年輕了,劉邦活著的時候,才能制衡他一下。但是,如果劉邦死了,無人會是韓信的對手。

四、呂后比韓信更有野心,她必須殺死韓信

呂后,這個女人非常不簡單。劉邦尚且怕她。如果沒有呂后,根本沒有劉邦什麼事。可以說,劉邦是一個成功的男人,但是,離開了呂后,他根本就是一個臭流氓。呂后,就是那個成功男人背後的厲害女人。這個女人,非常有野心。劉邦活著的時候,沒怎麼疼愛過她,反而讓她吃了很多苦。等到她可以享受榮華時,劉邦又給不了她想要的。

唯有她稱治天下,她才可以想什麼,就幹什麼。放眼文武大臣,沒有一個是她的對手,唯有韓信。韓信,一度是她拉攏的對象,想讓他支持自己和自己的太子兒子。但是,韓信不識相,竟然還教訓她,指責她干政。呂后,本來想讓韓信臣服在自己的石榴裙下,可惜啊,這個韓信不解風情。政治上,不能為自己所用。情感上,更指望不上。這樣的人,不能成為朋友與情人,那隻能成為敵人。好在,劉邦還活著。好在,蕭何,還比較聽話。於是,呂后成功殺死了韓信。


枕史潤智


在劉邦開國建功立業以來,韓信一直是劉邦身邊重要的人物之一,韓信本人有勇有謀幫助劉邦穩定了漢室江山,可如此功績為什麼連劉邦都還沒對他下手身為皇后的呂雉就先把他給殺了呢?這之中究竟有什麼隱情使呂雉非這麼做不可?

在劉邦封的七個異姓諸侯王中,韓信是劉邦最不放心的一個,所以當有人舉報韓信謀反時劉邦首先選擇的就是相信,劉邦的謀士陳平為他獻計處理韓信謀反一事,然而雖然劉邦誘捕了韓信,但並沒有將他除掉,只是降為淮陰侯軟禁在了長安。可僅僅過了五年,韓信竟再次以謀反之名被抓捕,不但慘死在呂后手中,還被夷滅了三族。

1、韓信被封為王。

  漢朝時期,剛剛建立政權且正在爭奪天下的都要大封異性王——天下大亂尚未平定,不封王無以酬其功,不封王無以收人心,不封王無以爭天下。可這些諸侯王一般都沒什麼好結果,天下平定後你是反也好不反也好都逃不出被殺的下場。比如說漢初異姓被封為諸侯王的九人,幾乎都被除了國。

2、韓信稱王后屬於自立

韓信平定齊國後,藉口齊國反覆無常,且和楚國相臨,要求封自己為假王(代理國王)。這時候劉邦正被楚兵圍困在滎陽,眼巴巴的正盼著韓信來救他,看到來韓信後大罵:“我被困在這裡,正早晨也盼、晚上也盼的等著你來救我,你卻要自立為王!”,急得陳平和張良又是踩劉邦的腳又是附耳勸說,劉邦才醒悟過來改罵道:“大丈夫平定諸侯,要當就當真王,當什麼假王!”(大丈夫定諸侯,既為真王耳,何為假王!)

  可以說韓信這是在劉邦最困難的時候,陰了劉邦一把。人在面臨死亡的時候,很多事情都會記得很深刻,劉邦登上王位,怎麼可能不會秋後算賬。而且就衝韓信做的那件事情就暴露了他的本性,劉邦不能保證韓信以後會不會做出出賣自己的事情,肯定就會先下手為強。

3、韓信威嚴高,戰鬥力強

  當時楚漢雙方已經是處於膠著狀態——漢軍攻不過去,楚兵打不過來。這時候韓信佔有齊地,掌握著百勝雄兵,和兩邊都接壤,偏偏韓信還是個戰爭天才,無論他倒向哪方哪方肯定會贏。哪怕當時保持箇中立的態度,悶頭髮展自己的勢力,楚漢那裡哪方稍弱就去稍微幫把手,讓他們倆家"非常公平"的進行競爭,使他們都顧不上自己的發展的話,也是個三分天下的局勢。(呵呵,沒準三國時代提前到來)劉邦看出來了,派張良封韓信齊王;項羽也看出來了,派武涉去遊說韓信三分天下;一個叫蒯通的齊人也看出來了,勸說韓信誰也不幫發展自己的勢力,而且點明幫哪個都沒好下場;可韓信一句“漢王對我好”立刻去幫扶貧困去了(“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從)

  平定天下後手下還有這樣的"人才",如果我是劉邦我晚上睡不著的時候也會好好琢磨琢磨的。

4、韓信不謙虛

  有一天劉邦與韓信聊到手下將領統兵打仗的才能,韓信就一一論說評點。劉邦一時高興,順口就問道;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馬?韓信就回答說:陛下頂多能帶十萬。劉邦聽了心裡就有點不高興了。他反問韓信;那你呢?韓信卻毫不掩飾地說:臣多多而益善。意思是我有多少都能帶,當然是越多越好了。韓信現在已經是虎落平陽,說話口氣居然還這麼大。劉邦當即就反唇相譏,嘲笑韓信說:既然多多益善,你怎麼被我抓了呢?正在得意的韓信,被劉邦這麼一點,自個也清醒了。他立即變了口氣說:陛下不善於帶兵,卻善於帶將,這就是我為什麼被抓的原因;更何況筆下的才能是上天所授,非凡人可比啊。韓信雖然挽回了影響,說了後邊一段恭維劉邦的話,但他多多益善這個話,卻提醒了劉邦。既然你韓信本是這麼大,還這麼狂,我哪敢再放過你啊。司馬遷史記記載,如果韓信學點道家的謙讓之道,不到處誇耀自己的功勞,不以自己的才能驕傲,那就好了啊......至少韓信自己的後代還會祭祀他啊。

5、我未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韓信雖然不是劉邦親手殺的,他的死是蕭何實施、陳平謀劃、呂后下的決心,妙就妙在劉邦當時不在場。

漢高祖十年八月,鎮守北方邊境的大將陳?叛亂。劉邦親自出徵平叛,這場戰爭反反覆覆持續了很長時間。到了第二年春天,突然有一天宮中傳令說。皇帝在前方打了勝仗,讓群臣都進宮去祝賀。韓信還是像往常一樣,藉口身體有病,不打算去。可是這個時候,丞相蕭何卻親自登門勸他。蕭何說:即便你身體有病,也應該強撐著前去祝賀。蕭何畢竟有恩於韓信,因此無論如何蕭何的面子得給。韓信只好答應去祝賀。

可是他沒想到一入宮門,就被幾個早已埋伏好的武士摁到了。韓信這次又中招了,其實這一次誘捕韓信,還是因為一封舉報信。根據史書記載:說是韓信府上有一位舍人,他犯了罪,韓信打算處死他,這個舍人的弟弟就給當時留守主政的呂后,寫了一封舉報信。說是韓信勾結叛將陳?謀反,他們的計劃是陳?在北方鬧騰,誘使皇帝出征。韓信則作為內應,假傳聖旨赦免並武裝官府的奴隸和刑徒,突襲皇后和太子,佔領京城長安。呂后接到這封舉報信就與丞相蕭何商議對策。於是蕭何給她出了騙韓信進宮實施抓捕的計謀,並且親自實施,引誘韓信入宮。韓信被抓捕以後,呂后甚至都等不及請示身在邯鄲平叛的高祖劉邦,直接下令將韓信斬之長樂鍾室。就是說韓信進了長樂宮,被武士拿下之後,當即就被壓到宮中一個放編鐘的房子竹節刺死。緊接著呂后下令,夷滅韓信三族。


凡諾旅行家


韓信究竟因何被呂雉所殺,後世的史學家和關注此事的政客們的看法各種各樣,甚至爭論不休。綜合起來年,無外乎以下幾點。

一是政治需要。劉邦起於草莽之間,雖然有識人用人和駕馭將帥的能力,但在戰場決勝方面,他遠遜於韓信。韓信在聽話的時候,是麾下難得的將才,不聽話的時候,會成為強勁的敵手。漢朝建立之初,江山並不穩定,時有諸侯王反叛。其他人反叛好辦,韓信如果決意反叛,劉邦是很難辦的。劉邦在平定反叛的其他諸侯王之時,一定會想到如果韓信也反叛,該如何處理,這是一個現實的難題。

漢朝建立時,劉邦年齡已大,身體又不是很好,他一定想到自己哪天過世,兒子劉盈性格懦弱,怎麼能駕馭得了韓信這樣的人,況且韓信又是異姓王。所以為了兒子的未來,必須除掉能力過強的人。

二是本能所致。劉邦早年只是個小亭長,就是一個社會上小混混,他自己當初也沒想到會成為帝王。一個沒有受過深厚文化和政治教育的人,如何統領天下英才在治理國家中一展抱負,他沒有這個理想,他還會在這些高人面前感到自卑,甚至感到和這些人在一起很恐懼。正因為文化自卑、心胸狹隘、性格狐疑,促使他一定要逐漸處理掉這些人。誰的能力越強,誰就是最危險的人,而頭腦簡單的人反而會更安全。

三是銜怨報復。韓信在取得三齊之地時,向劉邦請求封王,不論是形勢需要還是自己急於邀功討賞,都是不明智的,必然惹得劉邦不滿。後來,韓信還因為劉邦沒有主動給他封王,在固役之戰居然藉故不發兵支援,導致劉邦慘敗,劉邦當時還需要韓信出力,沒有說什麼,其實心裡早就記恨了,對這樣在關鍵時刻不聽話,不懂進退的人,肯定要處理掉的。

四是排險除害。楚漢戰爭結束以後,韓信被封為楚王,兵權被削,韓信此時應該明白進退,遠學范蠡,近學張良,但他野心不死,繼續在封地練兵,被人告發,於是劉邦借會諸侯遊雲夢之機抓捕了他。不過儘管如此,劉邦還不忍心殺這個大功臣,只是改封他為淮陰侯。然而韓信消極抵抗,謊稱有病,拒不上朝。公元前197年,陳豨叛亂,劉邦率兵親征。韓信居然打算和陳豨裡應外合,一起殺掉劉邦,誰知道,非但沒能得逞,反而讓劉邦終於下決心除掉他。蕭何跟呂后設計捕殺韓信,說明劉邦在處理韓信的問題時方法很巧妙,即不願親眼見韓信被處死,又把殺功臣的惡名推給了老婆和蕭何。

一己之見,如有不當之處,歡迎指正。


梅園布衣


有人說,韓信是因為造反。呵呵,不管史書怎麼打扮,小編絕不相信。要造反,在當楚王的時候就可以造反,誰會傻到被劉邦軟禁在京城再造反?韓信的謀士蒯通力勸韓信自立門戶,與楚、漢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可是韓信感念劉邦的知遇之恩,不忍背棄,然而劉邦對他卻是疑忌很深,垓下決戰硝煙未散,就迫不及待地奪了他的兵權,把他從齊王該封為楚王。

就在此時,有人舉報韓信謀反,雖然武將們主張武力征討,可是劉邦認為沒有把握,於是就找到謀士陳平商量。果然,陳平給劉邦出了個好主意。他讓劉邦假裝巡遊雲夢澤,並通知諸侯們,在韓信的楚國西界陳縣朝會。這樣韓信就會認為,皇帝只是出遊巡視,就必然沒有防備,等他來覲見的時候,抓他就只是一個體力活了。

《史記》記載說,韓信被壓到洛陽之後,劉邦赦信罪,以為淮陰侯。就是說劉邦赦免了韓信的罪過,將他降為淮陰侯。韓信被劉邦削奪了王位,降為第二等級的爵位列侯,封地在淮陰,也就是現在的江蘇省淮安市,因此他後來被稱為淮陰侯。淮陰是韓信的老家,劉邦也算照顧了韓信的感情。可問題是,韓信雖然降為列侯了,但他卻回不了老家。它實際上是被軟禁在了京城長安。

韓信臨死前說:"吾不用蒯通計,反為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這句話的意思:韓信是看不起呂后的。他太低估了呂后的政治手腕,其實,劉邦一死,呂后馬上控制了朝政,要說打江山,籠絡人心,呂后不如劉邦,但要說要權謀,玩心狠手辣,呂后可以甩劉邦好幾條大街了。韓信到死都沒明白,自己為什麼以這樣的結局結束這一生,為什麼自己的伯樂蕭何也幫著呂后一起迫害他。

韓信因為軍事才能卓越,戰功也極大,所以,與呂后的妹夫樊噲等相處得不好,估計韓信更不可能討好過呂后。所以,在呂后眼裡,韓信能耐再大對自己也沒有什麼作用,根本不能像蕭何一樣對自己和劉邦言聽計從,為自己出力,甚至都不如張良,能在關鍵時刻幫自己出主意請來商山四皓穩固太子地位。因此,當見到有人檢舉韓信謀反,她經多方面考慮,才能毅然決然地下定決心不等劉邦返回就立即處死韓信,可謂決絕,可謂狠毒!

呂后的目標是什麼?很簡單:搞死競爭對手戚夫人,弄死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只有這樣,她的兒子劉盈才能順利接班當上皇帝,她才能在劉邦死後平安活著。否則,被做成人彘的就不是戚夫人,而是他呂后。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呂后需要統一戰線,消除一切可能存在的各種障礙,同時,她需要打擊劉邦的各種羽翼和同盟。

劉邦做了皇帝之後忙著做什麼?平亂,繼續打仗,這給了呂后把持朝政,培養黨羽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可是如果哪天劉邦幡然醒悟,重新起用韓信出去打仗,自己坐在京城坐鎮呢?那還有呂后興風作浪的機會嗎?

那麼,蕭何為什麼這麼做呢?那是因為呂后的兒子劉盈當皇帝,他最有利,因為雙方都是元老派,都屬於既得利益者,彼此是利益同盟,而戚夫人是後來者,如果她兒子劉如意當皇帝,那麼為了鞏固地位,她肯定會起用新人,打壓元老派。


蘇皮皮


韓信在劉邦打天下的時候立下了汗馬功勞,此人不僅打江山厲害,在管理上也有一定的才能,可以說是有勇有謀、智勇雙全。說他是劉邦的左膀右臂毫不為過。這等人才就連劉邦想動他都要三思而後行,但最終卻倒在了呂后的手上,呂后到底為什麼這樣做呢?

作為劉邦的左膀右臂,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竟然死於呂后濫用私刑,實在是匪夷所思。其實,就算是呂后不殺,劉邦也一定會殺了韓信,所以對於韓信來說幾乎是必死之局。

一方面,韓信作為開國功臣,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莫大的功勞,如果沒有韓信的話漢朝能不能建立都不好說,而韓信又是練兵打仗的掌握著軍隊,這功勞又打還掌握著軍隊,讓劉邦十分沒有安全感。如果他哪天要造反,劉邦遭不遭的住都兩說。

另外一方面,在公元前201年的時候就有密探來報說韓信要造反,從那一刻起劉邦對韓信就有了殺心。不過由於韓信是開國功臣威望實在是太高了,所以劉邦一直都沒有動手。

韓信也的確有著謀反之心,他和陳郗計劃:由陳郗在外起兵吸引劉邦出兵平叛,乘著都城空虛之時由韓信組織人員控制太子和都城。

劉邦猶豫不決怕有人說他殺功臣,在後世留下罵名。呂雉作為皇后,當然最懂劉邦的心,自然要為劉邦去做一下他自己下不了手的事情,於是呂雉和蕭何聯合,最終在長樂宮的鐘室將韓信殺害。

呂后這樣子可以是一箭三雕,第一讓劉邦免除了罵名;第二,為漢朝的和平與穩定剷除了毒瘤。第三就是為自己之後的太平天下奠定基礎。


古今說史


韓信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兔死遭狗烹的代表性人物。他的被殺與其個人性格及功高蓋主是息息相關的。

一,韓信做人不懂得謙虛收斂,太過於以自己為中心化了。

在楚漢之爭的時候,韓信的種種行為及言論就己經讓劉邦有所厭惡,就有了殺掉他的動機了。只不過由於當時正是用人之際,當前主要目標仍然是項羽,劉邦才強行壓下了心中的怒火,沒有動他。但是劉邦是什麼人啊。此時不殺你是因為用得著你,等日後天下大定之後第一個剷除的就是你。

要不怎麼說韓信與項羽屬於一類人,都是善於指揮打仗,尤其是打勝仗兵仙韓信更是一把好手。要不是韓信具有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替劉邦賣命打了那麼多決定性的勝仗。劉邦怎麼可能輕輕鬆鬆地就殲滅了項羽,建好了大漢王朝的宗廟?

但是這兩人加一起跟劉邦玩心計都不是對手,也正因為如此,劉邦利用韓信玩死了項羽,接著又玩死了韓信,可見智商不夠對於這二人來說是致命的硬傷啊。

有一次韓信陪同漢王一同飲酒,沒有心機的韓信一杯接著一杯喝,喝得個酩酊大醉,人一醉了說話就不由自主了。漢王便趁機問他覺得手下這些將領能力如何,能夠統多少兵。像樊噲,夏候嬰,周脖等這些大將皆是跟著劉邦從沛縣走出來,人家之間是出生入死的兄弟關係,你韓信一個半道上入夥的人有什麼資格對人家評頭論足啊?

可是韓信呢,說他聰明吧,也還行,說他笨吧吧,可謂是愚蠢至極。你猜韓信怎麼說,這混小子藉著酒勁在漢王面前說這個的不行,說那個的不是,反正統統不如我韓信,老子天下第一!

漢王接著又問道:你覺得以我的能力最多可以統兵多少?韓信不假思索便回答道:大王你最多可統兵十萬,十萬足夠了。漢王問道:那依你自己的能力可以統兵多少?韓信答曰:我自然是多多益善。漢王反問一句,那為什麼是我管著你?之後便拂袖而去。

此時此刻的劉邦內心一定是火冒三仗的,好你個韓信,你等著即使我今日不會動手殺你,來曰我也不會輕易放過你。

而這時的韓信雖然意識到了自己的言辭惹惱了漢王,但他絕對不會相信漢王會因為一件小事就殺他的。因為他對漢王是忠心耽耽的。漢王怎麼會捨得殺我呢?我不得不說韓信天真起來真可愛,你就算是他親兒子他也會毫不猶豫地宰了你的。

果不其然,項羽被消滅之後,劉邦下一個動手的就是韓大將軍了。刪封韓信為楚王並且奪了他的兵權。所謂手上有兵誰也不敢輕易動你,一旦失去了兵權你就啥也不是。

一場陰謀陷害韓信謀反罪名的計劃開始了,劉邦是主謀,而呂后與蕭何是執行計劃的人物。這一年九江王英布舉兵造反,漢高祖劉邦御駕親征前去剿滅叛軍。此時皇城內也是不太平的,呂后以英布是韓信的舊部為由,說韓信與英布合謀同為叛賊圖謀造反並抓捕了韓信。

其實這時安插什麼罪名己經不重要己經不重要了,說白了就是想要你的命。因為當時劉邦己經六十多歲了,而韓信年僅三十五歲,正值盛年,就算你此時不反,難保在劉邦去世之後你會威脅到大漢的統治,劉家的天下。所以思來想去,為了以絕後患還是宰了你吧。

同年,韓信在永安宮被呂后秘密處死。一代英雄豪傑就此隕落,讓後來者不禁感嘆可惜與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