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腫瘤介入科的醫生平常都是如何工作的?沉重的鉛衣下,是柔軟的心

在介入科,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需要在血管造影機放射出X光射線的手術室裡工作,一邊“吃著”射線,一邊搶救生命。導管室一個複雜的介入手術所產生的輻射量,就相當於拍攝胸片上千次,工作中他們必須穿上特製的防輻射服——重達近30斤的鉛衣,“鉛衣人”由此得名。

穿上特製的“盔甲”,他們就變成了生命衛士,頂著普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輻射,用自己的生命去換病人的生命!

沉重的鉛衣下,是柔軟的心:

鉛衣不僅是重量重,它的作用也不容小覷。幾乎介入科所有的手術要在X射線的引導下完成,普通人接受一兩次的X線照射不會對身體有任何影響,但是介入科醫生需要長時間暴露在高強度的X射線之下,因此鉛衣就成為每個介入醫生抵禦高輻射量射線必備的保護措施。

腫瘤介入科的醫生平常都是如何工作的?沉重的鉛衣下,是柔軟的心

一件鉛衣的平均重量大概在15 kg左右,相當於每個介入醫生都要揹著15 kg的重物來進行手術操作,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高負荷”工作。

長時間穿著鉛衣也會影響身體健康,因為受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的困擾,許多介入科醫生同時又是脊柱骨科、康復科的“長期患者”。儘管如此,介入科的醫生們仍然滿懷熱情的對待自己的工作,耐心細緻的為患者服務,認真履行醫生救死扶傷的天職。

腫瘤介入科的醫生平常都是如何工作的?沉重的鉛衣下,是柔軟的心

通俗地說,導管介入手術就是藉助X光照射顯像,醫生可以看著影像為患者進行精確手術。這種治療方式最大的優勢是微創,可以大大降低病人的痛苦和風險,但醫生卻要在輻射環境下操作。為了自我保護,只要進行介入手術,醫生都必須進行“全副武裝”,鉛帽、鉛圍脖、鉛衣,以及特製的眼罩等等,全套裝備近30斤,一些剛剛進入科室的年輕醫生,因為適應不了沉重的鉛衣,一臺手術下來就幾乎虛脫,我們這體魄都是高壓之下練出來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越來越多的新興腫瘤微創治療手段不斷湧現。介入治療因其具有損傷小、術後回覆快、可重複操作、局部藥物濃度高等優點,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臨床。介入治療包括多種多樣治療手段,如經血管途徑的動脈灌注化療栓塞、熱消融、冷凍消融、海扶刀、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化學消融等,根據腫瘤疾病的不同病變特徵,合理選擇適合的治療手段,提高較傳統治療更優的治療療效。尤其對於高齡患者高齡患者,往往因合併有多種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傳統治療的難度。針對高齡腫瘤患者,介入治療更具微創優勢,通過微創的手術,術後8小時即可下地活動。

腫瘤介入科的醫生平常都是如何工作的?沉重的鉛衣下,是柔軟的心

1、微創介入的優勢:藥物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不僅提高病變部位的藥物濃度,還減少藥物用量及副作用。

2、微創介入的優勢::無需開刀,傷口一般僅有幾毫米大小,外表美觀;大部分患者手術過程中僅需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從而降低了麻醉的風險;對其他器官損傷小,術後恢復速度快,治療效果好。

在醫療這個救死扶傷的戰場上,有人用聽診器,有人用手術刀,有人用中草藥。但是,這一群“鉛衣人”卻透支著自己的健康,默默扛起了肩上的責任。

當一個家庭能夠推著搶救成功的親人,激動不已地從介入手術室離開的那一刻,都應該向這一群同樣身為父母、丈夫、妻子、兒女的“鉛衣人”致敬!

好了,今天的話題我們就探討到這裡,我是腫瘤專家一韋碧玉,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腫瘤相關的問題,請點擊左下方“瞭解更多”立即諮詢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