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肿瘤介入科的医生平常都是如何工作的?沉重的铅衣下,是柔软的心

在介入科,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在血管造影机放射出X光射线的手术室里工作,一边“吃着”射线,一边抢救生命。导管室一个复杂的介入手术所产生的辐射量,就相当于拍摄胸片上千次,工作中他们必须穿上特制的防辐射服——重达近30斤的铅衣,“铅衣人”由此得名。

穿上特制的“盔甲”,他们就变成了生命卫士,顶着普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辐射,用自己的生命去换病人的生命!

沉重的铅衣下,是柔软的心:

铅衣不仅是重量重,它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几乎介入科所有的手术要在X射线的引导下完成,普通人接受一两次的X线照射不会对身体有任何影响,但是介入科医生需要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的X射线之下,因此铅衣就成为每个介入医生抵御高辐射量射线必备的保护措施。

肿瘤介入科的医生平常都是如何工作的?沉重的铅衣下,是柔软的心

一件铅衣的平均重量大概在15 kg左右,相当于每个介入医生都要背着15 kg的重物来进行手术操作,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高负荷”工作。

长时间穿着铅衣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因为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困扰,许多介入科医生同时又是脊柱骨科、康复科的“长期患者”。尽管如此,介入科的医生们仍然满怀热情的对待自己的工作,耐心细致的为患者服务,认真履行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

肿瘤介入科的医生平常都是如何工作的?沉重的铅衣下,是柔软的心

通俗地说,导管介入手术就是借助X光照射显像,医生可以看着影像为患者进行精确手术。这种治疗方式最大的优势是微创,可以大大降低病人的痛苦和风险,但医生却要在辐射环境下操作。为了自我保护,只要进行介入手术,医生都必须进行“全副武装”,铅帽、铅围脖、铅衣,以及特制的眼罩等等,全套装备近30斤,一些刚刚进入科室的年轻医生,因为适应不了沉重的铅衣,一台手术下来就几乎虚脱,我们这体魄都是高压之下练出来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兴肿瘤微创治疗手段不断涌现。介入治疗因其具有损伤小、术后回复快、可重复操作、局部药物浓度高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介入治疗包括多种多样治疗手段,如经血管途径的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热消融、冷冻消融、海扶刀、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化学消融等,根据肿瘤疾病的不同病变特征,合理选择适合的治疗手段,提高较传统治疗更优的治疗疗效。尤其对于高龄患者高龄患者,往往因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传统治疗的难度。针对高龄肿瘤患者,介入治疗更具微创优势,通过微创的手术,术后8小时即可下地活动。

肿瘤介入科的医生平常都是如何工作的?沉重的铅衣下,是柔软的心

1、微创介入的优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提高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还减少药物用量及副作用。

2、微创介入的优势::无需开刀,伤口一般仅有几毫米大小,外表美观;大部分患者手术过程中仅需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风险;对其他器官损伤小,术后恢复速度快,治疗效果好。

在医疗这个救死扶伤的战场上,有人用听诊器,有人用手术刀,有人用中草药。但是,这一群“铅衣人”却透支着自己的健康,默默扛起了肩上的责任。

当一个家庭能够推着抢救成功的亲人,激动不已地从介入手术室离开的那一刻,都应该向这一群同样身为父母、丈夫、妻子、儿女的“铅衣人”致敬!

好了,今天的话题我们就探讨到这里,我是肿瘤专家一韦碧玉,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肿瘤相关的问题,请点击左下方“了解更多”立即咨询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