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四川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方艙醫院“病區”變“社區”治病又“治心”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各行各業湧現出一批先進集體,他們在抗疫一線各司其職,用自己的專業特長為人民健康築起一道堅固的防線,四川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就是其中之一。

“四川的串串香,看到都流口水!”近日,位於武漢國博中心的漢陽方艙醫院煥然一新,在四川省第四批(四川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與第六批援鄂醫療隊共同接管的“社區”裡,傳來了擔擔麵、串串香、蛋烘糕、回鍋肉、宮保雞丁、爛肉粉絲等多道川菜小吃的陣陣“飄香”,勾起了艙內新冠肺炎輕症患者壓抑已久的味蕾。

據四川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介紹,這是一種心理干預模式,美食美景是人生嚮往,引導患者建立願景和目標,樹立生活信心,快速擺脫病痛造成的心理壓力。

自四川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到達武漢以來,通過病人管理模式的創新,把方艙醫院的病區變成了“社區”,患者與患者之間,患者與醫護之間就像“鄰居”一樣和諧相處,在一個輕鬆的環境下便有了好的心態,樂觀與病毒對抗。


四川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方艙醫院“病區”變“社區”治病又“治心”

每個單元分區標誌上都貼了四川名勝風景


治病:臨危受命 20小時開艙收治病人


2月4日,由四川省人民醫院等9個醫療衛生機構72名隊員組成的四川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出征武漢疫情防控前線。其中,以四川省人民醫院為主體,該隊伍是全國第一批建設的緊急醫學救援隊伍,曾參加過蘆山地震、青海玉樹地震、雲南魯甸地震、九寨溝地震救援,還代表中國政府參加過尼泊爾國際救援,醫學救援實戰經驗豐富。

2月10日下午5時,四川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接到國家衛健委武漢督導組通知:立即到達武漢國際博覽園,為完成“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控制傳染源的國家目標,24小時內完成武漢漢陽方艙醫院的建設並收治患者。


四川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方艙醫院“病區”變“社區”治病又“治心”

四川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與患者


臨危受命,四川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和湖北兩家醫院一起,用4.5小時完成了從醫務流程、院感流程、收轉流程、搶救流程的場地改造規劃和設施佈置要求。2月11日上午8時,四川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和四川省第六批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匯合福建、山東隊,進駐擴容能容納6000名患者的漢陽方艙醫院。

2月11日下午3時,不到20小時,武漢漢陽方艙醫院首期960張床位開始收治病人。經過48小時的協同調整、磨合適應後,600多人的醫療團隊從院感控制、患者收治、醫護協同、醫技輔助、藥事供給、後勤保障、安保維持、環境維護、信息統計、直至轉院出院,逐步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標準和運行模型和體系。


四川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方艙醫院“病區”變“社區”治病又“治心”

四川的美食遍佈牆上,讓患者心情愉悅。


治心:創新管理 病區變“社區”病友變“鄰居”


2月11日下午開艙以後,方艙醫院收治病員越來越多,不到3天,病人數量已接近千位、方艙基本滿員,四川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帶領四川第六批隊員分管了24個單元480張床位。由於患者數量較大、病房區域廣,艙內醫務人員工作繁忙,給管理帶來了一定困難。

怎麼辦?四川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創新管理,率先啟動了病友互助管理模式,將24個單元作為24個小組,遵循自願原則選出每組“單元長”協助管理,並藉助微信平臺建立病友管理微信群,暢通艙內艙外溝通,及時發送通知和答疑解惑。

四川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方艙醫院“病區”變“社區”治病又“治心”

護士站的熊貓元素

保持良好心情是戰勝疾病的良藥。剛到方艙醫院時,一些患者情緒沮喪,有了病友管理微信群后,患者與醫護人員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病區也越來越像“社區”,病友們變得像“鄰居”,患者們活躍了起來,開始在方艙內跳舞、練太極、表演小品等,最初的緊張氛圍變得輕鬆起來。

近日,醫療隊把四川文化旅遊元素融入病區進行氛圍營造,24個單元,每個單元張貼1幅四川美食或小吃、2幅名勝景區的海報,考慮到四川隊接管片區走廊相對較窄,因此取名“窄巷子”,護士站也為體現溫情暖心服務特色,便張貼了“大熊貓”海報,得到患者一致好評。

四川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相信,在這個“社區”裡的“戰友”們一定會很快迎來春暖,迴歸重啟播放鍵的武漢。


(四川經濟網記者 劉佩佩 周圓韻)

(圖片由四川援湖北醫療隊前方宣傳組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