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五代版《隆中对》:决定了后周北宋的百年国运

卧榻之侧,十余个人在鼾睡

显德二年(955年)春节,皇宫里青帐素火,不见灯红酒绿。崇元殿大门紧闭,一枚巨大的铁锁,将初生的春意拒于宫外。依据三年守丧的礼法,郭荣没有接受朝贺。郭威去世的余哀,仍然弥漫在大周的疆土。

郭荣登基已一年有余。这一年里,他击退北汉,选练精兵,整顿吏治,规范贡举,奖励农桑,治理黄河。现在国家初定,满眼血丝的郭荣却仍然睡不着。

万岁殿里,郭荣披上御袍,点起灯烛,来到一幅地图前。

这幅地图名叫《十道图》,底本绘于唐朝,后唐时做过详订。如今,山河支离,寰宇破碎,盛唐的版图早已不在,浩浩神州,蚁聚鹰扬。

五代版《隆中对》:决定了后周北宋的百年国运

周世宗郭荣即位时的局势

郭荣将灯烛移向地图底端,幽蓟仍然深陷契丹,北汉依旧苟延残喘。幽蓟十六州,是中原人永远的痛。 (当时地图上的方向,多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这与皇帝坐北朝南的制度有关。)

他又将灯烛照向地图顶端,南唐的渔船纵横江淮,后蜀的樵夫翻越两川。这是可与中原一争高下的两大强国。

郭荣直起身来,俯瞰全图,陕北的定难、江左的吴越、闽南的清源、两湖的荆南与湖南、岭南的南汉、交趾的静海……他们就像一群蟹蚌螺蛳,栖居在大国之间,时不时翻个身,把四海搅得涟漪圈圈。

卧榻之侧,十余个人正在酣睡,这让卧榻的主人如何安眠?


《平边策》:五代末期的《隆中对》

四月的开封略显燥热,比部郎中王朴展纸研墨,顾不得拭去额头的汗水。任过开封府推官的他,曾是郭荣的主要副手之一,乃潜邸之臣。现在他和二十余名文学之士奉旨,要立即交上两篇“申论”,其中一篇为《平边策》——也就是大周统一天下的战略。

五代版《隆中对》:决定了后周北宋的百年国运

周世宗郭荣的“诸葛亮”——王朴,但是他儿子后来把杨业坑惨了

王朴略作思考,持笔疾书,落纸如神:

“中原王朝失去吴(指江淮的南吴、南唐)、蜀(指巴蜀的前蜀、后蜀)、幽(指辽国占据的幽蓟十六州)、并(指北汉)等地,皆因治国无道。只要我们知道其治国失败的缘由,然后反其道而行之,就能收复这些失地。”

紧接着,他又分析了唐末五代天下分崩的原因,并由此提出改革内政的方案。

此刻,王朴深感万岁殿里,一口山河利剑已然高高举起,唯不知欲先刺向何方。

王朴把一统山河分为四步。

第一步,轻兵拖垮两江。

“欲廓清宇内,必先从容易的地方攻破。

“南唐与我朝接壤,有近两千里的国界,最易袭扰。我们选择其国不设防备的地方出兵,若唐军戒备东部,我们就袭扰西部;唐军戒备西部,我们就袭扰东部。这样,他们必然东奔西跑,到处救援。在唐军奔走之际,我们可乘机窥探其虚实,然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

“此外,我们无须大举出兵,只以轻兵袭扰。南方人胆小,边界有些许警报,也必然会发大军来救。大军连连出动,必然劳民伤财;而只要有一次不出动大军,我们就可乘虚取之。这样,江北诸州将全部为我们所有。

“夺取江北以后,我军就地补给,挥师南下,江南不愁不平。”

第二步,和平解放蜀桂。

“平定江南后,以其声威足以使岭南、两湖俯首称臣。至于后蜀,投降最好;如果不降,我们四面攻伐,将其灭掉。”

第三步,威压收复幽蓟。“将南方全部纳入版图后,控制幽蓟十六州的辽人就会望风而逃。”

最后一步,武力扫灭北汉。

“天下诸侯,只有北汉和我们是世仇,无法招降,必须用重兵扫荡。不过自高平一战之后,其实力大损,士气低落。所以这场硬仗还是留到最后,等待时机成熟,可以一战而定天下!”

“好!”读了王朴的文章,郭荣拍案叫绝,激动地从御座站了起来。此次献策,绝大多数文士都在空谈“修文德,来远人”的大道理,只有陶穀、窦仪、杨昭俭和王朴谈到用兵江淮。尤其是王朴,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以势压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大计,以寥寥数语而定天下大势,真乃当代之萧酂侯、韩淮阴、邓仲华与诸葛孔明也!

郭荣摩拳擦掌,已经迫不及待。他急召王朴,商议用兵事宜。王朴入宫对策,神气劲峻,声如洪钟:

“如今我们兵强马壮,军备齐全,军令如山,将士效命。一年之后,即可出师。今年夏秋时节,就应在边镇积蓄粮食,以备军需。”

这就是一张近期对外作战的时间表。

不久,王朴迁官左谏议大夫、知开封府事(约相当于首都的市长);十二月,再拜左散骑常侍,充端明殿学士,仍兼知开封府事,正式成为郭荣的高级顾问。


三十年统一天下计划

自召王朴,郭荣自觉宏图将展,唯一害怕的就是天不假年。这天,郭荣突然问王朴:“听说你精通术数?”

王朴回答说:“臣略知一二。”

郭荣继续问:“那依你看,朕还能活多少年?”

王朴深沉片刻,伸出三个手指头:“三十年以后的事,臣就不知道了。”

郭荣闻言大喜,憋在心里许久的雄心壮志,终于一吐为快:“若如卿言,朕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够了!”

天下残破八十年,这是唯一一个明确的国家宏观发展战略。正所谓:一策平天下,三旬定乾坤。

五代版《隆中对》:决定了后周北宋的百年国运

郭荣:朕要是能再活30年,就没有宋朝了!

王朴的光芒分外夺目,太夺目,就会刺眼。

赵匡胤一度很自负,他年纪轻轻就代天子训练天下雄兵。可就在自己因练兵而威风八面时,王朴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士,已经放眼九州,经略天下了。赵匡胤惊讶于王朴的眼界,更羡慕王朴的韬略。

我何时才能有这等眼界与韬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