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我對AI人工智能的看法,你又是怎麼看呢

人工智能(AI)無疑已是當今最熱門話題之一了,最近看了由美國HBO推出的紀錄片《殺手機器人的真相》,看後有時難免會有些“杞人憂天”的想法。

這部奇異的、讓人大開眼界的影片講述了在大眾汽車自動化生產工廠、特斯拉自動駕駛汽車和達拉斯警方使用的攜帶炸彈的機器人導致的人類死亡事件。儘管它們通常被視為反常現象,但每一個案例都涉及責任、合法性和道德方面的問題。這部影片探討了工程師、記者和哲學家的挑釁性觀點,並引用了檔案素材,超脫這幾起聳人聽聞的死亡事件之外,考察了機器人對人類社會構成威脅的更微妙的方式。

我對AI人工智能的看法,你又是怎麼看呢

《殺手機器人的真相》在機器人“科多莫羅德”的敘述中開場。科多莫羅德看上去是個漂亮姑娘,但“僵硬的動作”和“怪異的停頓”揭示了她的身份。美國“每日野獸”網站文章稱:“用機器人的口吻講述機器人殺手的故事再合適不過。”

科多莫羅德首先回顧了2015年發生在德國法蘭克福大眾汽車工廠裡的一起悲劇。一名21歲的工人走進“關押”機器人的“安全籠”中進行調試,機器人突然“發飆”,用機械臂抓起工人並將其按在金屬板上碾壓,致其死亡。事故發生後,大眾公司含糊其詞,至今未得出調查結論。檢察官曾考慮提起訴訟,卻不知該指控誰。

如果說工業機器人“大開殺戒”離普通人有些遙遠,那麼,自動駕駛汽車製造的車禍足以給樂觀的人敲響警鐘。自動駕駛汽車被稱為“第一代民用智能機器人”,可正如《殺手機器人的真相》指出的,它們遠非完美無缺。2016年,一名美國男子的特斯拉汽車在自動駕駛模式下轉彎時,未察覺一輛拖車正在橫穿路口,以118公里的時速徑直撞了上去,特斯拉的車頂被削掉,車主瞬間殞命。

我對AI人工智能的看法,你又是怎麼看呢

機器人能摧毀人類的血肉之軀,還會搶奪人類的飯碗。影片提到,機器人正在加速取代人,無論是在製造業、農業還是服務業,它們的身影越來越清晰。

人工智能的粉絲描繪了一幅烏托邦畫卷:機器人完成所有工作,人們只需坐享清福;你我的大腦將被上傳到雲端,實現“永生”。

而現實是,自動化導致越來越多的藍領勞動者失去生計,留下來的工人為了保住飯碗,不得不更賣命地工作。一邊是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機器人,一邊是一有不滿就罷工的工人,老闆有什麼理由對後者手下留情?

“機器人是好的,”科多莫羅德這樣評價同類,“除了殺人和搶工作的時候。”

我們可能會想到,AI有沒有大勝人腦一百萬倍?AI會擺脫人類的約束嗎?很多人都會很害怕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人腦神經元的工作速率約為200赫茲,信號傳遞速度為120米每秒;AI的工作速率為2000萬赫茲,信號傳遞速度為光速。而且,人腦中神經元的數目是有限的,而AI不受存儲空間限制。

且一些高級AI可以自行修改源代碼,進一步改進算法,提高“智商”,把人類遠遠拋在身後。因此,它們的智力必然高於人類。

我對AI人工智能的看法,你又是怎麼看呢


AI圍棋軟件AlphaGoZero除了圍棋的簡單規則,從最開始的對圍棋一無所知,通過自己和自己對弈、自我反思、自我學習到最後發展出擊敗人類頂尖棋手的技能,真真實實光明正大地在棋盤上將人類打敗。

有人說,AI沒有靈魂。哈哈,AI不僅沒有靈魂,它也沒有心臟,沒有血液,沒有真的皮膚肉體······。但是,它有十足超強的功能。就像智能型手機,也沒有靈魂、心臟、血液、皮膚肉體,多少人生活中已經離不開手機了?有靈魂的人類,在歷史上做了多少好事?多少壞事?

洛夫克拉夫特說過:“人類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源於未知。”這或許才是我們如此害怕人工智能的原因。

好消息是,經過多年研究,科學家仍然沒有發現機器人在需要情感交流的工作中比得上人類,例如護理。儘管如此,在日趨老齡化的社會中使用機器人護工,確實能讓各國政府節省大筆養老和醫療開支。相比人工智能,人類的優勢在於創造力和同情心,人類可以從事更多有創造力和人情味的職業和崗位。

未來AI將如何與人類社會共處,充滿著不確定性,我覺得只有AI與人相互尊重,各司其職,各自做自己擅長的工作,畢竟這樣,才是一個可以穩定持久的狀態。我們現在站在比AI先覺者的地位,就該先考慮人與AI的關係。

至此,你對AI如何看待呢?歡迎評論區說出你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