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为什么说近防炮是军舰的最后一道保命防线,它布置在军舰什么地方?

大马哈鱼12


近防炮是掠海飞行反舰导弹迅猛发展催生的一款舰载对空防御系统,是现代军舰必不可少的一款武器系统,作为水面舰艇对空防御的最后一层防线。近防炮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增加小口径火炮的发射管数量的方式,从而提升小口径舰载火炮的射速,通过弹幕或者精确点射来实现对掠海飞行导弹等目标的拦截,尤其对超音速目标拦截效果还不错。

目前国际上比较著名的近防系统的型号有美制密集阵、荷兰的守门员、俄罗斯的卡什坦以及我国的730和1130型。其中俄制的卡什坦是属于舰载弹炮合一的近防系统,其余都是小口径多管速射火炮。近防系统集成了火炮、火控雷达、光电以及红外探测设备,以射速高而著称。目前国际上大部分近防系统的射速在4000发/分钟左右,我国的第二代1130型采用了11个定向管,最大射速达到了11000发/分钟,被称为“万发炮”,对飞行速度3马赫一下目标具有超过80%的拦截效率。

近防系统通常射程只有4000米左右,实际拦截距离也就1500米-1000米之间,甚至更近一些。其主要是通过急速射短时间在防御方向上打出一个弹幕,从而实现对来袭目标的概率拦截;第二种就是短点射,通过集成的火控设备,发射脱壳穿甲弹,以短点射的方式对来袭目标进行精准拦截。

随着掠海飞行反舰导弹的迅猛发展,舰载防空系统对来袭目标的拦截成功率有所下降。为什么这么讲呢?第一个原因是有些反舰导弹的飞行高度低至10米以下,基本上属于贴着水面在飞行,这对于舰载雷达探测带来诸多麻烦,预警时间缩水、探测到的距离也大幅缩短;另外一个原因是现代舰艇对空拦截主要以防空导弹为主,大部分防空导弹的最低射高都在15米以上,这就使得舰空导弹对来袭导弹的拦截率下降。


在这样的一个技术背景下,射程最近、射速最高的近防系统就成为现代舰艇最后一道保命防线,也就有了军舰最后一道防线的说法。至于安装位置,不同型号的军舰之间略有差距。

近防系统一般布置在舰艇的中轴线上,通常指的的就是舰艇的C炮位和后部直升机机库位置上,按照搭载数量划分,打载一座要么前部要么后部,搭载两座的话一般是前后各一的布局;举两个例子,以我国052C和052D型为例,052C型搭载有两套,典型的前后各一的布局,前部在C炮位平台上,后部的位于直升机机库上方,形成对舰艇的360度无死角防御;052D由于换装了新型舰空导弹,占据了直升机机库的位置,只保留了前部的一座。

除了主流的前后中轴线布置模式之外也有一些横向布设的型号,以我国054A型导弹护卫舰为例,其两门近防炮并没有按照中轴线进行布置,而是选用横向布置方式,将其分别置于舰艇中部两侧的侧舷位置上,形成一个横向的360度无死角防御网络。

但是国际上主流的近防炮布置方案多以中轴线布置为主,如此设计便于舰艇直面威胁,在射界上也不受舰艇上层建筑的干扰,拦截效率更高一些。


鹰鸽分析


随着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海上对抗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如何有效反制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也成为现代战舰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环节,近程速射防空炮和近程防空导弹是当前舰艇近程防御的主要的两种形式。近程防御系统(不只是近防炮,也包括近程防空导弹)被称为军舰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是因为一旦来袭目标突破到需要近程防御系统发挥作用的时候,那肯定是到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最紧急时刻,一旦拦截失败就可能是舰毁人亡的结果,“最后一道防线”名副其实。

国产1130近防炮射速高达11000发/分钟,性能全球领先

现代战舰打击手段早已不是传统海上中的火炮对射,而是各种类型的反舰导弹、鱼雷等,虽然现代战舰仍保留主炮,但是基本上仅装备1-2门,其作用也不再单纯是海上对抗,其实更多的是兼顾防空、对陆打击等任务。现代海战中舰艇的主要威胁来自于空中,包括飞机和各种反舰导弹,这也是为何现代主流战舰都把防空能力作为最重要的性能指标的原因,而对于类似反舰导弹这样的远程精确打击武器来说,防御难度要远高于飞机。现代舰艇的主要威胁来自于空中的各种反舰导弹等

舰载防空系统是现代战舰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现代主力先进水面舰艇普遍装备有大型高性能对空搜索雷达以及远中近三层防空手段,对于飞机这样的目标,拦截距离可达100公里以上,而拦截反舰导弹这样的高速、低轨且具有一定机动性的“小”目标,由于受到地球曲率影响,作用距离比较短,对近程防御系统的性能要求也逐渐提高。目前各海军强国装备的舰载近程防御武器主要有美国的“密集阵”近防炮、“海拉姆”近程防御导弹,俄罗斯的AK630近防炮、“卡什坦”弹炮合一系统,我国的730/1130近防炮、HHQ-10近程防空导弹等。

“拉姆”近程防空导弹国产730近防炮

以我国海军当前的主力052D驱逐舰为例,其近程防御系统由1座730/1130近防炮和1座24联装HHQ-10近程防空导弹组成。其中,730/1130近防炮位于舰艏,而HHQ-10则位于舰艉直升机库上方。之所以分别布置于舰艏、舰艉两端,主要原因是为了覆盖全舰360度所有可能来袭的方向,这也是几乎全球所有主流水面舰艇普遍采用的布置方式。当然,也有一些舰艇的近防系统位于舰艇两舷位置,如我国的054A护卫舰、“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等,这样布置当目标从舰艏或舰艉来袭时,会有一定的防御盲区,不过也可以通过调整舰艇位置实现全方位拦截。052D驱逐舰的近程防御系统分别布置于舰艏、舰艉两端

056轻型护卫舰舰艉的HHQ-10近程防空导弹

不过,随着反舰武器技术的不断发展,舰艇简称防御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近些年随着超音速重型反舰导弹以及反舰弹道导弹等反舰武器的出现,舰载防空系统和近程防御系统已逐渐无法满足需求。因此,一种全新的进程防御手段激光武器正在逐步进入实用阶段,美国已经开始在其“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试装激光防御系统,未来“福特级”航母也计划装备激光武器,舰载近程防御正在迈入新阶段。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目前是几乎无解的存在

舰载近程防御激光武器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威呐解析


军舰是一个攻防兼备的武器系统,有的军舰可能攻击能力更强一些,有此防护能力更加突出,没有一艘军舰能包打天下的,这也就为什么总是舰队形式活动的原因。

一艘军舰从设计开始往往就给他赋予了使命,如防卫舰就以防护防空反潜等为主,驱逐舰则以进攻与探测等为主,航空母舰则以搭载的战斗机作为自己的进攻武器,其它的护卫工作则要交给舰队的其它成员来完成护航。

以我国名星舰052系列来说,最早设计的052主要用于防空,后面慢慢发展成了052D,武器在配备上更趋强大,配备有中程反导系统,反舰导弹,还有近防炮,形成了一个远近搭配,高低结合的防空体系。主要武器有:海虹旗-9远程舰空导弹,鹰击18亚超组合反 舰载导弹和新型火箭辅助反潜鱼雷,以及陆地攻击巡航导弹。还装配了H/PI45A-130单管130毫米火炮,可用于防空作战以及陆地和海上作战。

对于防空则主要有海虹旗-9型,主要用于120公里的防空,海虹旗-10主要用于近防导弹,而桥前面平台上的12130型近防空炮形成了终端防御系统。海虹旗-10具有响应速度快,抗饱和能力强的特点,能有效拦截包括超音速反舰导弹在内的各种导弹。1130近射炮的射击速度高达每分钟10000发,具有强大的拦截能力。

三种防空武器组合构成了052D的防空系统,分别用于不同目标的防护,而近防炮每分钟高达10000发的发射能力可以在前两道防线拦截失灵的情况下,形成一个强大的弹幕,将来袭的导弹进行成功拦截。


华竖


有矛就有盾,对于军舰而言,导弹、鱼雷、大型火炮是杀伤自己最有威胁的矛,如何对付这些伤害自己的矛,就得有保护自身的盾,而在这些盾中,就包括电子干扰系统、导弹、大型火炮、密集阵等。由于导弹品种众多,电子干扰不是包治百病,也就需要导弹、大型火炮来对付敌方攻击我方导弹、鱼雷。然而,导弹、大型火炮也存在不足,密集阵成为舰艇的最后一道防线主要因为射击角度能涵盖更多死角,加上每分钟四、五千发的高出弹量,能迅速在舰艇周围形成弹雨墙,可以拦截导弹、鱼雷等近程有威胁的物体。



老连长15


只要来袭的反舰导弹、飞机和其它武器飞近军舰,近防炮就会迅速瞄准并将靠近的飞行器击落。构成了航母等舰艇最后一道防线。 左右布局曾经大量使用,方案本身很简单,基本上是人能想到的第一个方案,所谓的左右开工,但是实际使用中发现不仅存在头尾方向的死角,而且任何时候对同一个目标只能一门火炮开火,因此现在很多军舰都使用头尾布置,这样可以同时对威胁最大的两侧目标进行射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