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项羽没有定都关中在鸿门宴上又没有杀死刘邦,真是致命失误吗?


项羽没有定都关中在鸿门宴上又没有杀死刘邦,真是致命失误吗?

鸿门宴



许多人一直说项羽在灭秦之后接连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没有定都关中。

第二,在鸿门宴时没有杀死刘邦。

可事实上,如果我们梳理史料就能发现,这两则错误都很难说得上是真正的错误。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条,确实《史记》有记载,不但有人劝项羽定都关中,而且项羽没有选择定都关中时,关中老百姓还觉得很失望。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史记·项羽本纪》

后数日,乃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其宫室,火三月不灭。取其货寳货,略妇女而东。秦民失望。——《班马异同论》

这里顺便说一句,现在许多人以小说《大秦帝国》所描绘的秦国当做历史上真实的秦国,可史料显示,关中民众对秦朝并没有什么感情,项羽这么一个在关中烧杀抢掠的人,关中老百姓还盼着他定都关中呢。

项羽带着抢劫来的财富离开关中回彭城的时候,关中老百姓不但不觉得松口气,反而有点失望。

说回正题,为什么项羽不愿意定都关中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很直接,就是经过六国诸侯军队的抢掠和杀戮,关中已经颇为残破,已经不算是合适的根据地了。

这从《史记》记载就能看出来。

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史记·项羽本纪》

事实上这段史料,关键在前面:“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


项羽没有定都关中在鸿门宴上又没有杀死刘邦,真是致命失误吗?

今日长安


项羽并不是不知道关中地理位置优越性,但是关中残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恢复的,如果项羽定都关中的话,那么,他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恢复关中经济和民生问题,而不是争霸天下了。

“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汉。”——《资治通鉴》

其实《汉书》中把关中地区残破描绘的更加具体,可以说,从《汉书》这些相关史料就能看出,项羽灭秦后的关中,在很长一段时间其实是不具备作为根据地的物质条件的。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 ,就食蜀汉。——《汉书·食货志》

第二个原因就是项羽是继承者而不是开创者。

项羽虽然凭借他盖世军功,坐稳了项氏家族领头人的位置,但是他毕竟不是项氏家族开创者,他不具备叔叔项梁那样的威望,别的不说,项伯作为他的叔叔,一旦摆出“老资格”面目,项羽也不能不受着。

要知道,项氏家族的根基都在彭城,就算项羽想要定都关中,他也要考虑军队里项氏族人的感受。

虽然项羽通过斩杀宋义以及一战灭秦的方式成为了项梁政治继承人,但是从后来项伯内通刘邦可以看出,项氏家族内部并不是那么服气项羽。

也就是说对于项羽来说,关中虽好,但是他本人暂时还没有精力吃掉关中,他还需要时间去统合项氏家族,去理顺和楚怀王的关系。

更何况,关中在当时并没有那么好,非常残破,他也就更没有理由说服项氏家族其他成员,把根据地从富庶的彭城迁移到残破的关中。

所以,项羽没有选择关中而选择彭城作为自己的核心地区,是有道理的,并不是“无脑”选择。

再说,项羽在鸿门宴为什么不杀刘邦。

从项羽分封天下后的历史走向看,项羽打的如意算盘是先整合项氏家族,然后吃掉齐国与赵国,这样就让他立于不败之地。


项羽没有定都关中在鸿门宴上又没有杀死刘邦,真是致命失误吗?

兵马俑


而项羽这盘棋,唯一变数就是刘邦,项羽并不是反对刘邦称王,但是他不能容忍刘邦 “挟怀王以令诸侯”也担心楚怀王“挟沛公以牵制霸王”,同时,他也不能允许刘邦获得关中这块战略要地。

虽然前面我们说了,关中残破,但是项羽不是白痴,他对关中地理优势看得很清楚,他当然不愿意让刘邦占据这么重要的地区。

更为重要的是,项羽当时能控制的军队不会超过十万人,和诸侯联军总兵力比起来,他并不占优势。

他的当务之急不是杀死尚算恭顺的刘邦,而是要在诸侯和楚怀王中间树立自己作为诸侯领袖的地位。

所以,在项羽的“大棋局”中,处理刘邦并不是当务之急,只要刘邦切断自己与楚怀王的关系,并且放弃关中地区。

另外,以关中当时残破的现状,项羽把刘邦封为汉王,其实并不是惩罚,反而是一种妥协和奖励。

大家知道韩信是怎么从楚将变成汉将的吗?

其实就是项羽为了补偿刘邦放弃关中,特意给刘邦补充了三万多人,而韩信很可能就是负责统带这三万多归属刘邦人口的将领。

综上所述,项羽没有选择定都关中以及在鸿门宴上没有杀死刘邦,并不是项羽失策,而是当时政治现实决定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