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長量基金研究中心:寬鬆預期主導市場,成長板塊表現佔優

股票

A股:政策方面講,央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2020年2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4.05%,上次為4.15%;5年期以上LPR為4.75%,上次為4.80%。LPR利率下降有助於引導貸款利率下行,紓困實體經濟。目前,新發放貸款已經採用LPR作為定價基準,存量貸款定價基準轉換工作即將開始實施。在此背景下,兩個期限的LPR雙雙下降,有助於引導貸款利率下行,進而推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港股:短期而言,1疫情帶來的短期衝擊已經逐漸被消化,港股的風險偏好或將進一步提振;2南下資金繼續湧入港股,為港股後市發展帶來有效支撐。3、港股的外圍環境持續變好,內部也趨於平靜,市場環境明顯好於去年,擺脫短期擾動因素後,投資者看多港股熱情和信心明顯增強。

美股:美股主要指數均處在歷史高位,相比較而言,目前估值比較高,有較高的風險。在估值較高的情況下,建議投資者持續關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情況。在配置比例上,建議保持審慎,以較低倉位配置美股資產。

債券

利率債:由於目前期限利差仍處在較高位置,考慮到當前金融機構的負債成本,短期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窗口為2.8%。

信用債:中低等級預計會受到風險偏好影響,利差可能放大;高等級可能體現高貝塔特徵,表現相對較強。

可轉債:回調將緩解此前轉債高價格的狀態,性價比有望修復提供比較好的介入時點。

其他

貨幣:12月下旬以來資金面寬鬆,其中受專項債發行、年初繳稅繳準、春節前資金需求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疫情下資金面有望繼續寬鬆。

黃金:短期黃金走強的原因在於疫情以及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在主要大類資產趨勢未明的情況下,在資產組合中加入適當比例黃金,有助於減小組合波動,提升風險收益比。

一、宏觀&市場晴雨表

國內政策:上週,最高層會議召開3次會議,聚焦的主題都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2月19日的會議是“聽取疫情防控工作彙報,研究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2月21日的會議是“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2月23日的會議主題是“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

央行發佈《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化。下一階段要科學穩健把握逆週期調節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守正創新、勇於擔當,妥善應對經濟短期下行壓力,同時堅決不搞“大水漫灌”,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宏觀數據:中國1月金融數據全面超預期,社融、新增貸款規模均創新高。1月M2同比增長8.4%,預期8.6%,前值8.7%;M1增速為0,為該指標有統計以來首次。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07萬億元,預期42863億元,前值21030億元;新增貸款為33400億元,預期28211.1億元,前值11400億元。

貨幣市場:上週央行在公開市場淨回籠資金9200億元,下週預計公開市場到期3000億元,至此央行已將春節後投放的資金基本收回,拆借市場資金面保持平穩,利率中樞有所下行。

市場情緒:上週A股全面上漲:領漲的指數是創業板指(7.61%),漲幅較小的指數是滬深300(4.06%);行業方面,金融、電子、軍工、通信漲幅居前,此外汽車、非銀及新能源表現較好,計算機板塊由於週中出現一定調整,漲幅處於中游,醫藥、地產、銀行及有色表現靠後。

上週A股日均成交金額破萬億,較前一週增加2138億元,日均換手率為1.91%,交易活躍度提升。北上資金持續兩週淨流入,上週淨流入64.94億元;兩融餘額共計10755.97億元,較前一週增加366.41億元。上週成交量放大,交易活躍度提升。

海外市場:美聯儲1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當前政策立場在一段時間內是合適的;一些委員認為經濟仍低於最大就業水平;新冠病毒疫情是前景不確定性的因素;第二季度預計會出現減少國庫券購買的情況。

G20財長會議公報草案:經濟增長下行風險包括新冠肺炎;將會加強全球風險監控,隨時準備採取進一步行動;貨幣政策應當繼續支持經濟活動,確保物價穩定。


長量基金研究中心:寬鬆預期主導市場,成長板塊表現佔優

二、大類資產投資策略與市場展望

股票

A股:宏觀方面,上週央行公佈1月份金融數據,新增貸款方面創下單月新增規模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在社融方面,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0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883億元,也創下了單月增量規模創歷史新高。

政策方面,央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2020年2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4.05%,上次為4.15%;5年期以上LPR為4.75%,上次為4.80%。LPR利率下降有助於引導貸款利率下行,紓困實體經濟。目前,新發放貸款已經採用LPR作為定價基準,存量貸款定價基準轉換工作即將開始實施。在此背景下,兩個期限的LPR雙雙下降,有助於引導貸款利率下行,進而推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在資產配置上,1、全國疫情數據存在較大改善,前受疫情影響市場普遍擔憂的板塊(如消費板塊)或將逐漸恢復;2、由於前提調整,整體來看A股目前仍處在價值低估的可配置區域,可增加低估值的板塊配置;3、處於行業週期上升階段的行業和板塊,如科技、新能源。

港股:短期而言,1疫情帶來的短期衝擊已經逐漸被消化,港股的風險偏好或將進一步提振;2南下資金繼續湧入港股,為港股後市發展帶來有效支撐。3、港股的外圍環境持續變好,內部也趨於平靜,市場環境明顯好於去年,擺脫短期擾動因素後,投資者看多港股熱情和信心明顯增強。

長期而言,在疫情不改變經濟中長期預期的情況下,港股的短暫調整或提供更具安全邊際的投資機會。目前港股估值處在歷史低位,比較優勢明顯,投資者可適當配置。

美股:相比港股和內地A股,目前美股主要指數均處在歷史高位,相比較而言,目前估值比較高,有較高的風險。在估值較高的情況下,建議投資者持續關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情況。在配置比例上,建議保持審慎,以較低倉位配置美股資產。

基金選擇維度:①延續“低估值藍籌+科技龍頭股”的雙主線策略,以低估值、現金流充沛的藍籌龍頭企業為盾,科技龍頭、高成長為矛,做到攻守有度,目的在獲取中長期的超額收益;

②在疫情的影響下,預計未來政策逆週期調控或將繼續發力,投資者可繼續關注估值較低的價值型資產;同時,自主可控與國產替代趨勢為優質科技類企業創造了廣闊空間,科技板塊或將帶來更多阿爾法機會;

③組合管理方面,會更注重資產配置的均衡,精選基金組合中將融合更多的風格和策略,並有意識的提高了科技股的配比,在基金經理的選擇上,將持續關注基金經理的個股研究深度、持續跟蹤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

債市

利率債:2016年債市低點的時點融資需求早已改善,但當前融資需求還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改善跡象。且疫情似乎在海外開始呈現擴散之勢,演進節奏存在不確定性,一季度經濟“挖坑”是確定事件,但具體影響有多大可能還存在預期差。同時,貨幣政策仍將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資產荒也將延續,因此債市在未來一兩個月仍談不上拐點。不過,由於貨幣政策“守正”之下更有節制,金融機構負債端成本下行仍較為緩慢,利率下行空間較為有限,預計較長時間內難以突破2016年低點。

中期來看,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包括新增疑似病例出現拐點,或新增治癒病例超過新增患者數時,市場避險情緒或將得到有效修復,同時若伴隨著前期抑制消費的反彈及投資、生產的復工加速,可能會使得經濟數據較疫情階段出現明顯反彈,需關注利率調整壓力。繼續維持十年期國債向下2.7%,向上3.1-3.2%的中期(6個月)運行空間判斷。2.7%對應16年低點,3.1-3.2%對應春節前原有經濟增速路徑下的點位。

信用債:在疫情衝擊下,信用債可能延續之前的分化,但是也要警惕部分行業的違約風險。在剛兌打破的大背景下,信用債違約將常態化,信用債分析迴歸基本面是核心。

此次疫情對服務業的衝擊嚴重,首當其衝的就是交通運輸、休閒服務、商業貿易、傳媒與房地產行業;另外,復工時間的全面推遲也將衝擊一定程度蔓延到製造業。信用債存量的行業分佈、到期情況以及進一步的評級分佈看,信用債市場整體受疫情衝擊程度有限,但仍需保持謹慎。受疫情衝擊嚴重的行業中,交通運輸、休閒服務、商業貿易的佔比和到期規模較大,其中交通運輸行業整體資質最高,而房地產、商業貿易行業仍有相當存量的中低評級個券,在疫情風險下存在一定的暴露風險。另外,城投債方面,由於疫情與地區財政防控支出、稅收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密切相關,湖北、湖南等地區城投的信用利差需要關注。

總的來看,中低等級預計會受到風險偏好影響,利差可能放大;高等級可能體現高貝塔特徵,表現相對較強。

可轉債:中證轉債指數本週上漲2.74%、繼續創新高,且延續上週的天量成交;估值方面,轉債指數漲幅小於正股、轉股溢價率仍維持高位。

近期中小盤、偏股等進攻型轉債偏強,而均衡與防禦型個券則稍弱。策略方面,建議逢利好適度派現節後增持籌碼,少量博弈滯漲品種反彈機會,繼續好做熱點輪動。股市結構市特徵明顯,繼續關注景氣持高或回升板塊、佈局政策受益板塊。

基金選擇維度:①立足當前時點主要關注偏好信用配置策略的產品,精選行業輪動能力和挖掘個券阿爾法能力強的基金經理;

②個體信用資質分化的背景下,重點關注具有優秀債券團隊以及較強投研實力的基金公司,特別關注信用評級、防範信用風險的能力;

③適當關注交易能力強的基金經理,其對券種、久期和槓桿的主動管理有望帶來超越基準的收益。

三、基金市場回顧

長量基金研究中心:寬鬆預期主導市場,成長板塊表現佔優

長量基金研究中心:寬鬆預期主導市場,成長板塊表現佔優

長量基金研究中心:寬鬆預期主導市場,成長板塊表現佔優

四、基金經理變更一覽

上週共有35只基金的35位基金經理發生變動(過濾B/C份額),20位新增任職,15位離職。離職的基金經理中有2位因基金轉型或清算離職,有2位因個人原因離職,其他11位因工作安排或內部調整離職。上週有2位明星基金經理離職。

長量基金研究中心:寬鬆預期主導市場,成長板塊表現佔優

風險提示: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關於投資的相關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