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GSK拋售王牌藥,阿斯利康、輝瑞、諾華等巨頭對非專利藥業務調整


GSK拋售王牌藥,阿斯利康、輝瑞、諾華等巨頭對非專利藥業務調整

文 | AI財經社健識局 陳廣晶

編 | AI財經社健識局 嚴冬雪

又一批大品種被拋售。

2月24日,德國仿製藥商Stada(STAGn.D)表示,已同意向葛蘭素史克(簡稱“GSK”)購買15種消費保健品,以進一步加強其在歐洲的市場地位。

GSK此次出售的產品消費者保健品牌,是銷往德國、俄羅斯、波蘭等40多個國家的大品種。其中的抗血小板處方藥Venoruton、感冒藥Coldrex、維生素C補充劑Cetebe、咽喉痛緩解產品Mebucaine和抗過敏處方藥Tavegyl,更是佔到了收購品牌營業額的一半以上。

據相關媒體報道,Stada已經同意此次交易支付3億歐元(約合3.25億美元),交易預計將於第二季度完成。

GSK拋售王牌藥,阿斯利康、輝瑞、諾華等巨頭對非專利藥業務調整

圖/ 視覺中國

而在此前,阿斯利康(簡稱“AZ”)也以3.9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旗下5款過專利期品牌藥——Inderal (普萘洛爾)、Tenormin (阿替洛爾)、Tenoretic (阿替洛爾/氯噻酮)、Zestril (賴諾普利)、Zestoretic(賴諾普利/氫氯噻嗪)。

普萘洛爾、阿替洛爾、賴諾普利都是臨床主要的高血壓治療藥物。數據顯示,2018年阿斯利康賣出的這5種藥全球銷售額1.32億美元。

事實上,隨著近年來中國醫改的不斷深入,特別是2018年底以來國家組織帶量採購實施以後,在擠幹中間環節水分,通過一致性評價仿製藥臨床替代等一系列政策之下,過專利期原研藥最後一個利潤高地也面臨瓦解。跨國藥企躺著賺錢的日子再也不能繼續了。

在此背景下,剝離非專利藥業務,更加專注創新藥研發、管線收購,已經成了跨國藥企的普遍選擇。除了GSK、阿斯利康之外,輝瑞、諾華等諸多跨國巨頭也都在不停地通過“賣賣賣”、“買買買”等途徑,尋求新的增長點。

為改善業績

大批“王牌藥”遭拋售

就在本月初(2月6日)GSK剛剛宣佈一項拆分計劃,公司業務將分為兩個實體,一個專注於藥品和藥物開發,另一個專注於消費者醫療保健產品。

通過拆分,GSK希望到2022年,每年可節約7億英鎊(約合9億美元),進而改善運營績效。但是按照預算,這一計劃每年耗資24億英鎊(約合31億美元),超過半數需要現金支付。而GSK打算通過拋售產品的方式籌集其中的約10億英鎊(約合13億美元)。

此前,GSK已經透露,計劃賣掉在拉丁美洲市場的藥物銷售權和Physiogel護膚產品以籌集這筆費用。2019年10月,GSK又以11億美元出售了狂犬病疫苗Rabipur和蜱傳腦炎疫苗Encepur。

GSK拋售王牌藥,阿斯利康、輝瑞、諾華等巨頭對非專利藥業務調整

圖/ 視覺中國

作為昔日龍頭,受全球醫藥反腐等政策影響,GSK的業務發展已經大不如前。此前中國市場一直被該公司視為消費保健品業務的重要市場,在此基礎上,中國也是GSK亞太地區乃至是全球業務的增長引擎。

在新的政策環境下,近年來該公司這一板塊業務已呈現疲態。為了扭轉這一狀況,GSK一直花費重金支持創新藥研發。為此,除了本次拆分,GSK已經經歷了董事長辭職、中國區換帥、大裁員等一系列調整。

早在2019年8月,GSK就已經將消費保健品業務與輝瑞的消費保健品業務合併,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一度被譽為“全球低價藥巨頭”,GSK持有其中68%的股份。2019年財報顯示,這家公司銷售額超過117億美元,同比增長2%。

但是按照GSK此前透露的計劃,三年內還是要徹底剝離消費保健品業務。

專注創新藥

多家跨國藥企忍痛割愛

不止GSK,剝離非專利藥業務轉向創新藥研發正成為跨國藥企的普遍選擇。

按照計劃,阿斯利康與Atnahs對5款降壓藥的商業權益交割將於2020年Q1完成,過渡期內,阿斯利康仍將這些產品的生產和供應。

買家Atnahs Pharma根據協議已先支付3.5億美元,以獲取這些王牌藥,除了美國、印度、日本以外的全球商業權益,此後還須於2020年-2022年間基於銷售額給阿斯利康4000萬美元的分成。

GSK拋售王牌藥,阿斯利康、輝瑞、諾華等巨頭對非專利藥業務調整

圖/ 視覺中國

阿斯利康方面向健識局表示,此次產品剝離對中國市場影響不大,因為這些產品實際上在中國都已經不是推廣產品了。

國家藥監局數據也證實了這一說法,健識局查詢發現,上述產品中只有賴諾普利片仍在中國有批准文號,且除了阿替洛爾/氯噻酮,其他產品都有眾多國產仿製藥批文。

普萘洛爾、阿替洛爾,都是β受體阻斷劑,上世紀70年代推出。而賴諾普利是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上世紀80年代首推的重磅藥。阿替洛爾/氯噻酮和賴諾普利/氫氯噻嗪,都是與利尿劑組合的複方製劑。

根據阿斯利康生物製藥業務執行副總裁Ruud Dobber介紹,這些都是非常成功的成熟產品,之所以要出售其商業權益,公司是出於繼續專注創新藥開發的考慮。

2017年以來,為了專注創新,阿斯利康已經先後甩賣了兩大暢銷藥戈舍瑞林和思瑞康及其緩釋片,以及部分呼吸疾病領域的大品種。

與GSK、阿斯利康類似,輝瑞、諾華等巨頭也紛紛對非專利藥業務做出調整。

2019年7月29日,輝瑞宣佈徹底剝離非專利藥業務,輝瑞普強與仿製藥巨頭邁藍合併。這也意味著在輝瑞普強旗下的立普妥、絡活喜等十幾種王牌藥,也遭悉數拋出。

諾華雖然一度堅稱不會剝離非專利藥業務,但2019年3月以來也還是頻繁對山德士做出換帥、裁員等一系列調整。

更早些時候,禮來旗下抗生素希刻勞和穩可信,GSK的乙肝藥賀普丁等還出售給了中國藥企。

毫無疑問,中國市場的一舉一動,風吹草動,對全球醫藥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對跨國藥企的影響越來越大。據健識局不完全統計至少7家跨國藥企2019年營收中,中國銷售額增長超過全球增速。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其進一步發展的引擎。

根據國家醫保局2020年工作計劃,持續推進醫改,促進第二輪帶量採購落地仍然是工作重點。這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非專利藥將失去利好。分析人士認為,跨國藥企的甩賣、換帥等戰略調整也將繼續。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