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光陰的故事—解讀唐詩《烏衣巷》

光陰的故事—解讀唐詩《烏衣巷》

唐大曆七年,公元772年嘉興,一劉姓公務員家中降生了一個男孩,家中取名劉禹錫,男孩從小聰明伶俐、勤奮好學。年僅二十二歲便已高中進士(相當於現在的博士學歷)妥妥一枚學霸級大神。初入官場,可謂躊躇滿志、春風得意。兩年後又升至太子校書(正九品,相當於現在的正科級),年紀輕輕、仕途平順;三十歲這年劉禹錫又提幹了,將將而立之年便被委以重任,提拔至最高人民檢察院任檢察員,監督法令、監察百官,聽起來是不是很威武,這個職位當時全國一共十五人,皆是人中龍鳳,即使身邊都是高知、學霸咱們的劉檢依然毫不遜色,很受上司賞識。在這裡他還結識了兩位頗為聊得來的同事,一位是當年與自己有同榜之誼的柳宗元,另一位是同樣出類拔萃的韓愈,三人同是進士出身、年齡相仿、志趣相投遂相視而笑、莫逆於心、結為好友。

時間來到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劉禹錫三十三歲,這一年的他走到了人生十字路口上,正所謂上可直達青雲,下即落入塵埃,劉檢正直當打之年,政治抱負尚未實現自然是想更進一步,只是這一次幸運之神沒有站到他這一邊。年初德宗駕崩,太子李誦即位,當時的太子心腹王叔文進入權利中心,主張革新,王叔文一向賞識劉檢的才華且二人私交頗深,藉著這股東風劉檢也鯉魚躍龍門與好友柳宗元一起成為革新集團的核心人物。官拜國家糧食局副局長(屯田員外郎),掌管國家糧食大權參與國家財政管理,短短三年時間劉檢從正科級科員做到了正局級幹部,走到了很多人窮其一生都無法到達的巔峰時刻,從此呼風喚雨、指點江山,這速度這時運定是前世拯救過銀河系!縱觀劉局的前半生可謂一帆風順、平步青雲,少年不識愁滋味。

驕陽雖盛卻也無法阻擋黑夜降臨,不久改革失敗,革新班子迅速瓦解,劉局的權遊宣告結束並遭到貶斥,開始了長達二十三年的邊城小吏生活,遠離政治中心完全被邊緣化。人生就是如此經得起多少讚美便要承載多少苦楚,雖然此刻咱們曾經的劉局依然才華橫溢、滿腹經綸卻不得不在西南偏遠山區望山興嘆,回應他的只有山間瑟瑟秋風、窸窣蟲鳴。二十三年足以讓曾經的天之驕子看遍世態炎涼,二十三年足以讓曾經的年少得志品透滄桑孤獨,二十三年足以讓曾經的滿腔熱血歸於平靜如水。


光陰的故事—解讀唐詩《烏衣巷》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寶曆二年(公元826年),這一年劉禹錫五十四歲,年過半百,初顯老態。奉旨重回東都洛陽赴任尚書省(正部級),依然高官厚祿、位極人臣,只是此刻劉尚書心裡怕是早已沒了當初的“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歸程途經金陵城(今江蘇南京)這座自己一直嚮往卻從未去過的城市時不免有些感慨,想起之前曾有朋友寫過詠懷金陵古蹟的詩,想起了城內的朱雀橋、烏衣巷、想起了王導、謝安,想起了人生的起落沉浮、委屈不甘,所有得意失意也不過轉瞬即逝,一如這當初熱鬧非凡、門庭若市的“烏衣巷”,曾經這一度被人追捧的高幹區如今也不過殘垣斷瓦雜草叢生,世事無常、滄海桑田。唯有屋簷下的燕子一如往昔來去自如,猶不知早已換了人間。一如自己這一生年少成名、仕途通達,卻又在最顯赫得意之時遭遇貶謫走向衰落。也許不止我一人如此,也許其它人也遭受過如此變故,也許整個時代也會遭此變故,畢竟歷史總是週而復始的上演著類似的故事。既如此便研磨提筆寫下一首“烏衣巷”吧: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光陰的故事—解讀唐詩《烏衣巷》

就到這裡吧,我該啟程了,回到洛陽繼續自己未盡的使命,曾經的“烏衣巷”回不去了,如今的“烏衣巷”飽經風霜、在夕陽的撫慰下正悄然綻放。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