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光阴的故事—解读唐诗《乌衣巷》

光阴的故事—解读唐诗《乌衣巷》

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嘉兴,一刘姓公务员家中降生了一个男孩,家中取名刘禹锡,男孩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年仅二十二岁便已高中进士(相当于现在的博士学历)妥妥一枚学霸级大神。初入官场,可谓踌躇满志、春风得意。两年后又升至太子校书(正九品,相当于现在的正科级),年纪轻轻、仕途平顺;三十岁这年刘禹锡又提干了,将将而立之年便被委以重任,提拔至最高人民检察院任检察员,监督法令、监察百官,听起来是不是很威武,这个职位当时全国一共十五人,皆是人中龙凤,即使身边都是高知、学霸咱们的刘检依然毫不逊色,很受上司赏识。在这里他还结识了两位颇为聊得来的同事,一位是当年与自己有同榜之谊的柳宗元,另一位是同样出类拔萃的韩愈,三人同是进士出身、年龄相仿、志趣相投遂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结为好友。

时间来到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刘禹锡三十三岁,这一年的他走到了人生十字路口上,正所谓上可直达青云,下即落入尘埃,刘检正直当打之年,政治抱负尚未实现自然是想更进一步,只是这一次幸运之神没有站到他这一边。年初德宗驾崩,太子李诵即位,当时的太子心腹王叔文进入权利中心,主张革新,王叔文一向赏识刘检的才华且二人私交颇深,借着这股东风刘检也鲤鱼跃龙门与好友柳宗元一起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官拜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屯田员外郎),掌管国家粮食大权参与国家财政管理,短短三年时间刘检从正科级科员做到了正局级干部,走到了很多人穷其一生都无法到达的巅峰时刻,从此呼风唤雨、指点江山,这速度这时运定是前世拯救过银河系!纵观刘局的前半生可谓一帆风顺、平步青云,少年不识愁滋味。

骄阳虽盛却也无法阻挡黑夜降临,不久改革失败,革新班子迅速瓦解,刘局的权游宣告结束并遭到贬斥,开始了长达二十三年的边城小吏生活,远离政治中心完全被边缘化。人生就是如此经得起多少赞美便要承载多少苦楚,虽然此刻咱们曾经的刘局依然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却不得不在西南偏远山区望山兴叹,回应他的只有山间瑟瑟秋风、窸窣虫鸣。二十三年足以让曾经的天之骄子看遍世态炎凉,二十三年足以让曾经的年少得志品透沧桑孤独,二十三年足以让曾经的满腔热血归于平静如水。


光阴的故事—解读唐诗《乌衣巷》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宝历二年(公元826年),这一年刘禹锡五十四岁,年过半百,初显老态。奉旨重回东都洛阳赴任尚书省(正部级),依然高官厚禄、位极人臣,只是此刻刘尚书心里怕是早已没了当初的“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归程途经金陵城(今江苏南京)这座自己一直向往却从未去过的城市时不免有些感慨,想起之前曾有朋友写过咏怀金陵古迹的诗,想起了城内的朱雀桥、乌衣巷、想起了王导、谢安,想起了人生的起落沉浮、委屈不甘,所有得意失意也不过转瞬即逝,一如这当初热闹非凡、门庭若市的“乌衣巷”,曾经这一度被人追捧的高干区如今也不过残垣断瓦杂草丛生,世事无常、沧海桑田。唯有屋檐下的燕子一如往昔来去自如,犹不知早已换了人间。一如自己这一生年少成名、仕途通达,却又在最显赫得意之时遭遇贬谪走向衰落。也许不止我一人如此,也许其它人也遭受过如此变故,也许整个时代也会遭此变故,毕竟历史总是周而复始的上演着类似的故事。既如此便研磨提笔写下一首“乌衣巷”吧: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光阴的故事—解读唐诗《乌衣巷》

就到这里吧,我该启程了,回到洛阳继续自己未尽的使命,曾经的“乌衣巷”回不去了,如今的“乌衣巷”饱经风霜、在夕阳的抚慰下正悄然绽放。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