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鲁迅在国内的评价为什么这么高?

yiyi妈咪


鲁迅在国内评价如此之高,在于他的文采,更在于他的文章立足于时代,用文字敲击国人灵魂,发声呐喊,以一己之力让彷徨的民众看清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的前行方向。

也有时代的原因。和平年代,一位作家的作品会引起多少人的共鸣,很难说,经历不同、立场不同,呈现在眼前的文字便会表达不同的情怀。鲁迅先生执笔创作的时代,国家正处动荡之中,占大多数的底层民众在战乱中流离失所、温饱无着,越在绝境越磨风骨的人有之,因贫弱而丧失气节的更大有人在。少数得以接受良好教育的人们,面对大半动荡的祖国河山,即使咬牙想扶起国家欲坠的脊梁也深感力不从心。举国上下都在这种无助中苦苦求索。人说,“万病皆源于心,医病先医心”,能为心脉寻得良药是举国的盼望。对于那个时代刻骨铭心的记忆令人们对鲁迅这位施良药者感激莫名。

时至今日,我们从战乱中已走出好远。但鲁迅先生对于国人骨子里的恶的毫不留情的批判仍于某些时刻在为我们敲着警钟。

“人血馒头”出自鲁迅先生的《药》,革命烈士夏瑜被枪杀,开茶馆的华老栓为了治好儿子的痨病,想方设法为儿子买来粘了烈士鲜血的馒头。鲁迅先生借这个故事讽刺旧社会人们的无知。多年过去了,近来每出现受害者无辜死去,但是仍有人不怀好意炒作事件,就会有“人血馒头好吃么”这新一代网络热评。对无知的讽刺意味仍在,还加入了对冷血做局者的不屑。

阿Q精神出自《阿Q正传》,这位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地位,一味靠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的底层小民形象给读过的人都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在“假象中克敌制胜”的方式,反映了那个时代一部分民众面对苦难放弃抵抗、认命低头且麻木健忘的病态形象。如今,人们谈起“阿Q精神”多了些宽容,和平年代,人们很少遭受外在的苦难折磨,常常是自寻其苦,对自己要求过高或觉得不如别人,这使心灵饱受摧残,这种情况下,就建议大家有点阿Q精神,对于不好的际遇能有点健忘也能有点不敏感,稍稍放过自己。

上面举例的“人血馒头”和“阿Q精神”是鲁迅作品流传至今日人们的最新解读方式,类似人文或精神的呼吁还有很多,即使时代不同,他的作品也仍能给人很多指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