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中,英軍明明已經攻佔了舟山,為什麼不趁機向浙江和江蘇進軍?

一個孤單的夜行者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得先從英國的戰略意圖和現實情況出發分析。

一,英國戰略意圖

十六世紀後半期,英國在帝國主義浪潮下,商人參加了海外殖民活動,藉著殖民地統治搜刮當地物資,積累資本供國內發展,形成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造成大量機器生產。

產量迅速提升,國內市場根本消化不完,必須開闢海外市場。1816年征服了印度,1824年部分征服緬甸,並佔領新加坡,1833年擊敗阿富汗等,再向東發展,就到了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一個潛力非常大的市場——中國。

此時的英國人還沒有想著征服中國,只想著跟中國做生意;但英國人沒想到,由於中國小農經濟非常發達,根本就不需要英國人的羊毛、呢絨等工業製品。反倒是中國的茶葉、瓷器、絲綢大量出口英國,英國本想與中國做生意,賺取順差,沒想到卻成了逆差,大量白銀流入中國。

英國為了扭轉這一趨勢,就大量向中國輸送鴉片。這樣一來,鴉片大量輸入,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600萬兩,中國國內發生嚴重的銀荒,造成銀貴錢賤,財政枯竭,國庫空虛。

“鴉煙流毒,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禍”。

清政府為了避免狀況的繼續惡化,於是就下令禁止鴉片。這樣一來,英國人就不樂意了,於是,鴉片戰爭爆發。

在這裡要搞清楚,英國人發動戰爭的意圖是想繼續向中國輸送鴉片,並非是一口要吞掉中國,這就決定了戰爭不會一直打下去。至少在當時,英國人是沒有立即吞併中國這樣的意圖。

二,英軍面臨的現實情況

舟山的地理位置,南北海運交通的要衝,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經濟價值。對英軍來說非常好,孤懸海外,可以當作一個海外殖民地。

英國對舟山覬覦已久,早在17世紀末英國商人就在這附近轉悠。18世紀末馬戛爾尼來華時曾提出“將舟山的一個島嶼讓與英國”的請求,但沒有獲得乾隆帝的准許。鴉片戰爭前夕,為了建立一個侵華軍事基地,進而不斷地侵擾中國,英軍把佔有舟山作為侵華的首要目標,當然,這是英國人的一項長遠戰略意圖。

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在海軍部第二號機密文件中即明確指出:“舟山群島的中心位置在廣州與北京的中段,接近幾條通航的大河河口,從許多方面來看,能給遠征軍設立司令部提供一個合適的地點。”

鴉片戰爭爆發後,英軍依仗炮艦武器優勢,輕而易舉就戰勝了清軍,從廣州沿海岸線一路北上,到了江浙一帶,還一度佔領了舟山。

英國人上了舟山島之後,才發現舟山百姓堅壁清野,百姓全部逃走了,英軍在當時是缺衣少糧,缺少新鮮的食物,使得免疫力下降。

再加上當時正值夏秋兩季,蚊蟲肆虐,英軍士兵得了各種腸道疾病,導致英軍出現大規模的非戰鬥減員的現象。英國隨軍記者奧塞隆尼曾在《對華作戰記》書中對1840年7月13日一12月31日英軍在舟山的疾病狀況作了詳細記錄,據不完全統計(僅有陸軍部分,缺少海軍記錄),英軍因病死亡448人,其中死於痢疾者為218人,死於間歇性發燒者91人,死於腹瀉者70人,其餘的為各種不知名的疾病致死者。

要知道,這才不到半年時間,英國人就“自然死亡”四百多人,如果是一年、兩年,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如果這時候英軍還不知進退,繼續進犯江蘇、浙江腹地,一個舟山就讓英軍覺得是噩夢一般,那江浙地區必定還會有更多可怕的事情在等著他們。孤軍深入腹地,英軍顯然是不敢冒這麼大的風險。拿破崙進攻沙俄,二戰德軍入侵蘇聯,都是犯了這個大忌。

英國人的最大優勢是在海上,一旦進入腹地,那打的就是持久戰了;英軍的優勢就不明顯了,必定會陷入戰爭泥潭。

英國人考慮再三,還是撤出舟山,攻擊北京,逼迫清政府簽訂有利於自己的《南京條約》,繼續向中國輸送更多的鴉片,麻痺中國人才是上策,更有利於未來征服中國。


風雪西樓夜


答: 戰爭的目的和作戰意圖決定了戰爭的形態的發展方向。

對於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英國對於大清帝國的研究和形勢估計還是有所保留的。當然了大清對於英軍的作戰能力的知曉率等於是零。這就造成了在戰爭中英軍的作戰模式非常簡單,就是針對沿海的炮臺進行正面強推,然後兩翼迂迴作戰。很不幸的是,清軍都跟傻子一樣,每次都是這招 每次都輸。所以當江南沿海的炮臺都被消滅了之後,英軍的通商道路上的禍害就被消除了,這才是他們的真正的目標。

一、英軍佔領舟山的目標是什麼

舟山,是從香港出發,經過福建到達長江口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支撐點。雖然是一個群島,對於英國這樣的殖民者來說,島嶼的好處是隻要沒有船,你就很難進入。恰好船堅炮利是英軍的看家本事。那麼島嶼自然成為了他們補給和中轉的要衝之地。這才是島嶼的真正價值。鎮海一戰,清軍頑強作戰但是無奈真的打不過,八旗軍全軍覆沒。實際上整個鎮海的淪陷等於是舟山交到了英國人手裡。

二、是什麼讓英軍最後放棄了舟山

早在1689年,清朝就在舟山定海開設“紅毛館”開關通商,英國對舟山十分重視,不過後來舟山“紅毛館”關閉,清朝只留廣州一處對外通商。到乾隆年間,馬戛爾尼使團訪華,曾要求清朝“賜予”舟山一島作為英人居住和貨物存放地,被清朝拒絕。戰爭爆發後英國公使義律更是揚言要奪取舟山群島,將其建設成東亞的“新加坡。”但英國人的美夢很快被中國南方的病菌打破了。

原來這個疾病叫做痢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拉肚子。這種腸胃疾病對於南方人來說太熟悉了。第一舟山地區海島都是吃海貨。很多情況下就是生吃。這個習慣現在也是一樣。生吃多了當然容易鬧肚子。英國人的腸道內的菌落和當地人不一樣。所以受不了這些。故此在舟山英軍因為拉肚子而喪命的竟然遠超過在戰場上犧牲的。

英軍佔領舟山群島半年後,1841年1月駐舟山群島的英國士兵從3600人銳減至1819人,刨去了部分南下支援進攻坎通虎門要塞的士兵,“憑空消失”的英國士兵竟達近千人。無奈的選擇就是在戰爭之後放棄了舟山。

三、為何不繼續進攻江蘇等內陸。

事實上英軍在佔領寧波和舟山之後由於兵力不足的原因就暫停了繼續攻擊和是等待援軍的北上。1842年5月,英軍放棄寧波,集中兵力北犯。18日,攻陷浙江1842年7月21日英軍攻打鎮江城平湖乍浦鎮。6月16日發起吳淞之戰,江南提督陳化成戰死。此後,英援軍相繼到達長江口外,璞鼎查不理耆英等人的乞和照會,以艦船73艘、陸軍1.2萬人,溯長江上犯,準備切斷中國內陸交通大動脈運河。7月21日,英陸軍6900餘眾,發起鎮江之戰,遭頑強抗擊,被擊斃擊傷169人後攻陷鎮江。8月4日,英艦進逼南京下關江面,隨後英軍從燕子磯登陸,察看地形,揚言進攻南京城。

而此時,清廷政府終於弄明白了,自己是真的打不過人家。於是就簽訂了《中英江寧條約》。

歷史就是這樣,不是人家不繼續攻擊,實際上真的要打也是可以打的。只是後來簽訂了條約,獲得的好處比戰爭更多,為何還要繼續打呢?

這是大清國第一次重大的挫敗,後面還會有更多的。


南閣水哥


不止佔舟山,還進了寧波,艦隊泊在甬江。清軍逃光了。以甬江姚江謀生的貧民自發組織黑水黨,每夜摸上英艦殺哨兵。最後英艦隻好退出。


Beepbug


他們才幾個人,而且他們知道總有一天中國會開放,花錢就能解決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