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是不是以鴉片為噱頭的戰爭?感覺通商以後,鴉片生意反而沒有了?

搖把子56339089


導言

在英國的歷史教科書裡,並沒有稱呼那兩場帶給中國屈辱和悲憤的戰爭為鴉片戰爭,他們稱呼為“英中戰爭”或是“通商戰爭”。

在一些書籍、文章中,也提到了正因為這兩次戰爭,是打破了清王朝的閉關鎖國,對中國文化也造成了嚴重的衝擊,也間接開啟了中華的民智開放,從此使得中華民族再次崛起。

其實這些都有“美化”、“淡化”這兩場戰爭的侷限性,是以一種“上帝”視角來看待的整個事件的發生、經過及後果,尤其是歐洲方面,是淡化了開啟中國最恥辱的歷史史實。

第一次鴉片戰爭,雖背後是為了“通商”,可實質依舊是一群鴉片商人和英國軍隊導演的一場戰爭。

一、戰爭前夕的戰爭偵查及計劃

自從18世紀末的馬戛爾尼訪華時,所提出的傲慢無理的“通商條約”(可以查一下,有割地的條款),被清王朝所拒絕之後,當時的英國並沒有停止對華的“貿易”的計劃。

其實早在馬戛爾尼訪華之前,英國擊敗荷蘭奪取了東印度公司之後,東印度公司的一些職員就私下通過走私印度的鴉片到中國了。當馬戛爾尼訪華後,東印度公司就開始接管了職員們的走私行為——“以鴉片貿易來扭轉貿易差,好防止東印度公司的財政敗壞。”

甚至在19世紀20年代時,為了防止清王朝武力禁止“商貿”(鴉片貿易),東印度公司和一些鴉片商人開始聯合刨制對中國發動戰爭的計劃,以獲取全面打開中國市場。但當時的英國政府並不瞭解東亞的強國清王朝,並不敢貿然發動戰爭,這項所謂的計劃在國會的討論中也並沒有獲取更多的議員支持。【有點像是投石問路】

但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根據情況,依舊執行了對華偵查的行為(雖然英國政府並不承認其允許戰爭行為,但偵查的行為中,有兩者聯合的身影存在)。

公元1832 年 2 月,東印度公司派遣廣東商館高級職員休·漢密爾頓·林賽化名胡夏米,偕同德國傳教士郭士立,乘坐「阿美士德」號,以調查中國沿海商業貿易情況為名,從澳門出發,經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作間諜航行。他們偵察了港口虛實,測繪海灣、河道地圖,蒐集相關政治、經濟、軍事情報。

1、本地全體海軍船隻,不能阻止一隻商船進口,真是怪事!2、中國軍官對待我們非常客氣,容許我們查看他們的武器和裝備。大部分人只有一把刀和一面藤牌。刀是最壞的一種,實際上不過是一片鐵片,槍一般說來,也是很髒的,而且上面幾乎全生鏽了。3、只要有 50 名意志堅定、訓練良好的士兵,或者比這數字更少些,就可以徹底消滅比這 500 人更多的軍隊。

經過六個月的間諜偵查,胡夏米返回了東印度公司;隨後在三年多的時間裡,東印度公司通過多種途徑,不斷完善的作戰計劃,

公元1835 年 7 月 24 日,胡夏米以私人信件的方式將該方案提交英國外交大臣帕麥斯頓。4 年後,胡夏米的方案成為英國議會制訂對華戰爭方案的重要依據之一。

除此之外,鴉片商人們也在不斷運轉著議會中的議員們,尤其是當時英國的主要產業——紡織業的企業主的支持。【公元1721年英國頒佈了《印花布法案》,全面禁止中、印等國外的棉花進入到英國本土及任何殖民地,很快英國步入了工業時代,高產能之下,這項法案被廢除。】

因此很快在英國的各大紡織業聚會中,出現了一種言論:

1、只要中國人放開市場……只要所有的中國人的衣袖、衣襬長一寸……就足夠英國人忙上十年。

2、若是發動戰爭……那些沿海的商人也會支持我們的

於是乎,一場有計劃的陰謀爆發了。

二、虎門銷煙——背後的陰謀

很據這些年的歷史研究,人們發現林則徐在早期時,一直是壓制住了鴉片貿易商人。

甚至是道光皇帝也在這次“禁菸”中也成為林則徐背後堅定的支持者。

公元1838年,道光皇帝對於朝廷內部官員的”優柔寡斷“感到憤怒,特別是對是否禁菸方面的討論一直都沒有形成決斷時,這個時候,林則徐提出了兩點,一、死刑是對吸食者應有的殘酷懲罰,二、必須禁菸。

1、夫鴉片非難於革除,而難於革心,欲革玩法之心,安得不立怵心之法?2、昨經降旨,特派湖廣總管林則徐馳赴粵省,查辦海口事件……唯該省窯口快蟹,或以開設煙館、販賣吸食,種種弊端,必應隨地隨時,淨絕根誅!

林則徐的廣州查處煙館,開始時外商依舊認為這些都是清王朝的兩面派做法,直到當廣州的大大小小本地商販被逮捕之後,外國鴉片販子們慌了。為了能給予這些商販信心,義律(英國駐廣州商務總監督)派遣了兵船及護衛隊,耀武揚威進入廣州港。

但很快林則徐的反擊行為也隨之跟上,澳門(當時唯一的對外窗口)和商館受到清王朝的士兵圍困,”所有與外商的任何一切貿易都停止下來,就連最基本的食物都無法保證。“350多名外國商人被“囚禁”在商館中47天,同時澳門也開始出現小範圍的饑荒現象。

義律被迫遵循了林則徐的要求,讓所有鴉片商人上繳出了所有的鴉片。

但是義律做出了一個行為,成為英國政府發動戰爭的導火索——他給所有鴉片販子們一個承諾,此時的損失,由英國女王的政府一律承擔!

總價值900萬英鎊的貨值,是當時的英國女王以及國會難於接受的,也不是他一個商務總監督所能承受的責任。

所以五天後,英國的水兵們就上岸酗酒行樂,並擊殺了當地的村民……

第一次鴉片戰爭就是鴉片販子們所倡導的。而第二次鴉片戰爭,則是英國商人所倡導的

第一次鴉片戰爭嚐到了甜頭的英國人,很快就發現了不對勁。

大量的鴉片湧入清王朝,並沒有能完全佔據整個中國市場,反而是清王朝廢除了“禁菸令”後,大量的人口和土地開始湧入了這個暴利的行業之中。

根據資料的顯示,當時的粵西(廣西)、湖南、雲南,甚至是福建等地,人們開始種植鴉片。第一次鴉片戰爭才結束10年,這些地區原本是清王朝的主要產糧區,很快就出現了饑荒的現象,大量的土地被豪族、官府等侵佔用來種植鴉片,本土的鴉片種植業導致的鴉片價格在不斷走低。

且大量的吸食人員的出現,又致使了清王朝內部的通貨膨脹,降低了人們的購買力。

尤其是這個時期太平天國的爆發,又使得生絲、茶葉、瓷器的產能在降低,價格在不斷增高,反而致使了外商並沒能扭轉太大的貿易差。

於是乎,趁著清王朝內部爆發了太平天國及各種起義之時,同時粵地也不斷爆發了排外事件,英法借用了“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藉口發動了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打開了一個口子,則第二次鴉片戰爭就是撕開了整個大壩。

歐洲人在未進入工業革命之時,通過律法、劫掠等手段,阻止其他地區的產品進入到本土之中,以保護本土的企業。當工業革命之後,產能的爆發,歐洲人就通過戰爭的手段,打開了當時佔據全世界最多人口的地區。

奧斯曼帝國淪為了半封建半殖民的國家,清王朝也淪為了半封建半殖民的國家。而那些無法抵禦的小國則從此完全成為了殖民地。

【因此,才造成了一種假象,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英國人就通過了議會的形式廢除了鴉片貿易,那是因為鴉片對華貿易已經不能獲取利益了,反而是清王朝的這個市場的全面打開,工業革命帶給的產能,和中國那4億多的人口,“足夠英國人忙上十年了”。】

圖片均來源網絡


史之為用


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藉口是“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當然之所以發動戰爭則是因為他們要求與滿清政府修約遭到了嚴厲的拒絕,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只能發動侵略戰爭。

 關於“亞羅號事件”,其發生的時間是1856年的10月8日,當時的廣州水師率領軍隊在黃埔港口的走私船隻“亞羅號”上逮捕了中國海盜和有嫌疑的水手。當時這條船上的船長是一名英國人,且記錄在香港當局。由於在被抓的時候簽證過期,所以船上沒有懸掛英國過期,當時的水師抓人時就按照中國內政的方式處理,並沒有考慮英國方面的意見。

  為了用此事件作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藉口,英國方面強詞奪理,說“亞羅號”是英國的船隻,水師沒有任何經過允許就上船抓人有損英國領事的體面,甚至造謠是廣州水師扯下了船上的英國國旗,這是對英國的侮辱,要求中方道歉,當然他們有不接受道歉的權利。終於十月二十三號,英國海軍以為為藉口進犯中國廣州,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英國發動戰爭的藉口是“亞羅號事件”,法國的藉口則是“馬神甫時間”,並且在英國挑起戰爭之前。當時的法國天主教主非法潛入中國內地進行傳教。並且無視大清法律,胡作非為,被清朝的廣西地方官下令處死。為了讓傳教士可以在中國獲得自由傳教的權利,法國企圖發動侵華戰爭,並且在戰役前與英國方面取得聯繫。最終兩國攜手,對華發動侵略。

  第二次鴉片戰爭路線介紹

  根據英法聯軍對中國發動戰爭的順序可以瞭解到,第二次鴉片戰爭路線是先廣州,然後是天津,最終是首都北京。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第一階段,英法聯軍通過在中國製造“亞羅號”事件,從而對中國廣州發動武裝進攻。隨後清軍在葉名琛的帶領下進行了強烈的反抗,但是因為武器裝備相差太遠,所以最終廣州淪陷,雙方簽訂了《天津條約》。

  在第二階段,英法聯軍首先在天津大沽口發動戰爭,之後戰火一度蔓延到整個天津,天津淪陷之後,他們繼續北侵,成功的佔領了北京,火燒了圓明園,咸豐皇帝陳出逃,中國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真正結束。

  另外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被迫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在這些條約中,華夏被迫開放了一系列沿海地區的口岸,主要有瓊州、廣州、臺灣、汕頭、南京、鎮江等等,這些通商口岸的開放,使得英法聯軍子在中國獲得了更大的市場,同時也有了原料產地和廉價的勞動力。同時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範圍輻射廣,向內陸蔓延。當然除了開放頭上口岸,中國還對侵略者割讓了中國的領土,主要是烏蘇里江以東等地方。

  第二次鴉片戰爭評價可以站在兩個角度進行,分別是戰敗的中國和在戰爭中取得勝利的英法聯軍的角度,但是無論怎麼評價,都無法否定這是一場具有侵略性質的戰爭,最終使得中國走上了半殖民道路。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第二次鴉片戰爭評價:作為被侵略的一方對戰爭的反抗,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中國的行為是正義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對於中國無疑是一場災難,在這場戰爭中,中國被迫與侵略者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同時西方列強在侵佔北京後,直接燒燬了皇家園林圓明園,從而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工藝都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

  英法聯軍在戰爭勝利後,清政府被迫允許其在中國修建公館,並派遣駐華大使,這是對中國主權的侵略。綜上,第二次鴉片戰爭對於中國方面來說是一場具有反侵略、反殖民性質的正義戰爭。

  從英法聯軍的角度看第二次鴉片戰爭評價:作為戰爭的發動者,他們對中國的侵略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進一步擴大市場,進行商品傾銷,搶佔原料產地以及廉價勞動力,所以第二次鴉片戰爭是帶有侵略性質的殖民戰爭。

  在英法聯軍侵華佔據北京之後,清政府統治者被迫逃離,英法聯軍對圓明園展開了大肆的搶掠,最終直接將其焚燬,對中國文化造成了極大了損失,加上被活活燒死的工匠、宮人、妃嬪等,可以說是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

  第二次鴉片戰爭戰場地點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中國淪陷的地區有廣州,大沽口,天津以及北京等,也就是說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地點是在廣州,隨後蔓延到了天津、北京以及長江地區。

  

  在這次戰爭中,英法聯軍首先進攻的是中國廣州,戰役打響之後,清政府軍隊雖然頑強抗爭,但最終戰火還是燒到了天津大沽口等地,通過在大沽口的兩次戰役之後,清政府請求和談,以《天津條約》的簽訂最終結束了這場戰役。

  之後英法聯軍以及美國和俄國不在滿足於當時在條約中規定的既得利益,所以率領軍隊直接打進了北京城。武器裝備差英法軍隊不止一兩個點的清政府統治者只能潛逃,從而宣告北京淪陷。也就是說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地點已經從廣州經過天津轉移到了北京。

  隨著戰火的不斷延伸,清政府內部的一部分有志之士率先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開始企圖通過學習西方列強來使中國擺脫被侵略的局面,最終華夏的土地上出現了洋務運動,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資本主義。當然在此之前,需要的是英法從北京撤軍,為此以恭親王為首的和談團開始與英法代表團進行談判最終簽訂了《北京條約》,英法聯軍答應從北京撤兵,但是鴉片合法了,北京建立了外國公館,同時還開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另外就是除了淪陷的北京之外,其他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所涉及的地點如廣州等的統治權幾乎都歸西方列強所有。

  綜上所述,除了在不平等條約中割讓的土地之外,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地點還有北京、天津、廣州、長江及珠三角等地區。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背景介紹

  第二次鴉片戰爭給當時的清政府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那麼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背景是什麼呢?

  

  關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背景,不得不說的就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西方資本主義先後開始發動了多中國的侵略。他們看到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作為戰敗的一方,割地賠款給英國,使得英國獲得了更多的利益。這些利益同時也讓他們心動,所以都想在中國插一腳,於是就開始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不滿足於戰爭取得的特權和利益之後,他們將目光鎖定在了中國的領土上,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市場掠奪和經濟入侵,同時附帶的還有對中國土地的吞噬。

  1854年,也就是《南京條約》簽訂二十年之後,英國因為自身對中國同美國簽訂的《望廈條約》的曲解,同時想要在中國獲得更多的利益,所以他們開始向中國提出了修改《南京條約》的要求,具體修改方案如下: 首先,中國全境都要對英國開放通商,同時要求鴉片貿易在中國合法,他們在中國進口貨物不用再交稅款,外國公使可以常駐北京等。同時要求修改修改條約的還有美國和法國,當然這樣喪權辱國的條約,即使清政府昏庸也是不會同意的。

  這也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背景,既然和談無法使得他們獲得自己想要的利益,那麼就只能硬搶。所以為了利益達成共識的西方列強開始了站成統一戰線,齊齊向中國發難,這也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背景。

  第二次鴉片戰爭造成的危害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一場侵略性戰爭,給中國帶來了重大的危害。那麼第二次鴉片戰爭危害具體有哪些呢?

  

  第二次鴉片戰爭危害是非常大,首先在西方列強侵略中國之前,中國是一個主權完整的封建主義國家,經濟等方面雖然落後於西方各國,但是百姓生活的非常安逸。隨著鴉片戰爭的爆發,資本主義國家對華夏不斷地發動侵略,使得華夏不在擁有獨立的主權,開始一步步淪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國內的經濟、政治等方面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歷史回放機999


鴉片戰爭並不是以鴉片為噱頭的戰爭,是英國人為了掙中國人的錢,而往中國出售鴉片,殘害中國百姓,中國人民深受其害。中國政府為了人民免受其害而銷禁鴉片的戰爭。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林則徐“虎門銷煙”。可是由於清政府的軟弱無能,清朝商人為了掙錢不管不顧,鴉片生意越做越大。清朝官員貪汙受賄,並沒有真心實意禁銷鴉片,導致鴉片戰爭最後以清政府的失敗告終,並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周老師聊歷史


當時的英國作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不斷通過海外殖民來聚斂財富,主要手段就是通過貿易方式進行資本輸出。

但是,英國在與大清的貿易中,始終處於入超狀態。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清朝閉關鎖國的政策,限制民間的對外交流,英國大量的貨物很難進入中國市場;另一方面,當時中國還處於封建的農業社會,貨物交流很少,市場完全可以自給自足,所以對外需求也很少。倒是英國大量採購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等物品,所以造成了這種貿易逆差。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英國東印度公司向中國大量輸出鴉片,靠這種毒品來攫取中國的白銀,終於見到了效果。

眼見鴉片生意不僅使得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更重要的是如果繼續放縱,將徹底毀掉中國人的體質和意志,所以清政府不得不開展禁菸運動。林則徐虎門銷煙極大程度上打擊了鴉片生意,也觸動了英國人的利益。英國人藉口保護通商,發動了鴉片戰爭,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簽訂了《南京條約》,中國被迫開放四個口岸,允許進行貿易通商。但是英國人發現,除了鴉片生意如果僅憑正常貿易,仍然難以改變貿易逆差的局面,為了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英國人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大肆掠奪,火燒圓明園。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和中俄《璦琿條約》,不僅割地賠款,而且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

因此,兩次鴉片戰爭的真正目的在於列強要打開中國市場,攫取中國的財富,鴉片生意只不過是一種手段和藉口罷了。

至於說通商後感覺鴉片生意沒了,其實不然,鴉片一直到解放後才被徹底禁絕。當時實際上鴉片生意一點沒有減少,只不過是列強已經完全打開中國市場,也沒有必要再拿鴉片出來說事了。而另一方面,中國陷入了更為深重的災難,鴉片也變得沒有原來那麼起眼了,僅此而已。


老劉雜學館


清政府出臺禁絕鴉片的法令,林則徐虎門銷煙是鴉片戰爭的直接導火索,不能算噱頭,因為查沒銷燬數量巨大的鴉片確實給東印度公司造成了鉅額損失。但是鴉片也不是鴉片戰爭的全部原因,英國向中國走私販賣鴉片目的是扭轉與中國的巨大貿易逆差,不過英國並不滿足於此,他們一直想打開龐大的中國市場,以傾銷英國的工業製成品,禁菸硝煙只是為他們用戰爭打開中國國門提供了藉口。另外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鴉片貿易不是沒有了,而是迅速增加,英國等國不用走私而是光明正大的銷售鴉片,鴉片貿易變成了正常貿易,白銀外流更加嚴重。鴉片生意之所以慢慢的沒那麼顯眼了,是因為1859年,清政府為了遏制白銀外流,從鴉片買賣中分一大杯羹,頒佈了《徵收土藥稅離條例》,將鴉片種植和買賣合法化,隨後國內大面積種植鴉片,國內的鴉片價格便宜很快就將洋鴉片擠出了國內市場。也正是因為鴉片的價格比以前便宜了很多,讓很多非富貴階層的人也有能力去吸食,所以鴉片對中國的荼毒更甚了。



雲之彼端123


無論有沒有林則徐禁菸這回事,鴉片戰爭都會爆發,英國人拿鴉片說事,只是個藉口。

鴉片戰爭之前,中英貿易,英國人的銀子嘩嘩的流向中國,英國人極於改變這種狀況,想開放更多的通商口岸,加大對華商品的輸出,扭轉局面。

鴉片戰爭時期的英國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它需要更廣闊的市場來傾銷它的工業品。

鴉片戰爭之前,英國通過走私來販賣鴉片,鴉片戰爭之後,通商口岸被打開,英國人可以堂而皇之的來中國出售各種東西,包括鴉片。

鴉片之危害,一直到解放,新中國建立之後,才徹底被消滅。


知無為而有益


鴉片只是導火索,英國的目的確實是為了通商。五口開放之後,鴉片生意其實還是存在的,只是沒有成為社會關注焦點而已,隨著洋貨的輸入,它的比例也一直在降低。鴉片自始至終都存在,直到新中國禁毒才消失,然後……


TonyDeng


以鴉片不能入華,抓扣販賣鴉片的英國商人,收剿英商的鴉片為藉口,發動的侵華戰爭,戰爭以英國勝利,逼迫清政府簽定不合理的條約結束,其中就包括鴉片入華合法化!所以說,戰後的鴉片來華,更甚,只是清政府再不能追剿!


小樓聽雨71514


這個不是沒有,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一個是通商以後進出口方便了,不用專門輸入鴉片,少量輸入一點也不容易發現,另一個是本地開始大量種植鴉片了,不需要大量進口了,本地的成本更低,甚至還有出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