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有感——黑娃田小娥之最美好的日月

《白鹿原》有感——黑娃田小娥之最美好的日月

渭北将军寨的偷情事件(我更想称之为你情我愿)曝光以后,黑娃愧疚之情在经历过死里逃生之后已荡然无存,河流的漂浮也将他带到了未知的陌生,正如他的命运一样,自打出生之后就掌握在别人的手中。田小娥,这个被郭武举称之为烂尻的可怜的小女人,经受的或许比死还恐怖,难以想象在那个大肆褒扬“贞妇烈女”的历史时期,这个被扣上 “丢脸丧德”的小女人是怎么熬过来的?或许在她那“早诵午习”的秀才父亲眼里,她变成了庭院里的一泡狗屎,声名狼藉。

庆幸的是,她的那个瓜蛋儿鹿相给她行将就木的生命带来了一丝生机。是的,黑娃找到了他的“娥儿姐”。抱头痛哭之后,他们一同走向了白鹿原。有时我想,这种爱情故事是多么的光芒万丈,较之现在动不动就因为父母的压力、异地的酸楚而分手的爱情,他们的爱情在世俗鄙视的压力之下开出的花才最有味道!

前路漫漫,那个当了一辈子的长工却及其要脸面的鹿三怎会让他们住进所谓的自家小院,而那个腰挺的太硬太直的白嘉轩更不会让他们进祠堂拜列祖列宗。鹿三歇斯底里的谩骂,白嘉轩连订带娶的承诺,却丝毫没有动摇黑娃和那个“烂货女人”在一起的决心,而那一句“我一丢开她,她肯定没活路了。”比任何海誓山盟都要惹人动容。

万般无奈,黑娃带着田小娥住进了花五块银元买下的村子东头一孔破塌的窑洞,从此也开启了他们最美好的时光。破旧的烂窑是他们为了美好生活置办的第一个大件。这多像父母那辈人的婚姻生活,因为家里孩子众多,几乎所有的新婚小夫妻都会单独另过。生活的破败丝毫遮不住窑里的温馨。打土坯、盘火炕、垒锅台、安木门、加天窗……这俨然就是一对新婚小夫妻白手起家的奋斗史,当然在温热的火炕上自然也少不了肉体的强烈刺激,情意绵绵的呢喃也在窑里回响。

生活永远是艰难的。抛开世俗的鄙视,压在黑娃身上的还有眼前的苟且。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都要他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还好我们的黑娃有的是力气,而我更看重的是为了家庭、为了爱人的奋斗的坚韧之心。打土坯、当麦客,我想这些牛马般的辛劳都抵挡不住那换回来的铜子和麻钱的喜悦,因为这一切是居家过日月的基本保障。买田地、垒猪圈、养猪娃、掏鸡窝、弄小鸡、栽树苗、整麦场、做家务、纳鞋底……这一切是多么温馨,又多么的招人羡慕和嫉妒。不禁感叹,中国的农民的务实和创造能力被低估啦,此刻的我是多么的欢喜和雀跃,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总会在生活好转之际给人带来剧烈的震动。此刻的我甚至出现了幻觉,觉得我自己变成了黑娃……

生活苟且之余,黑娃给田小娥写了一首甜蜜的诗。男人对一个女人的爱的表达方式有多种,黑娃给小娥的是呵护,这击碎了我的认知。那个光景下的农民找婆姨不应该是为了“纺线织布缝衣做饭要娃”吗?可是我错了,黑娃给我好好上了一课。当“白腿乌鸦”们按照一亩一斗收粮时,黑娃把田小娥反锁在窑里,我想这就叫爱的心思,危险来临时,时刻为爱人考虑,有勇有谋。外出劳务,天再晚也要回窑厮守,我想这就叫陪伴,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深信不疑,可每个人陪伴的背后的付出却有所不同,有人轻而易举,有人跋山涉水,但这一切都是爱。当黑娃用粗壮的双臂把小娥托起来抛向窑顶时,我再次被震惊了,那个时代,无论是饱学之士的读书人,还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很少会给我们展示卿卿我我的爱情,留给我们更多的或许是文人的相敬如宾和普通人的生儿育女,和黑娃相比,他们和婆姨之间缺少了一丝调情,可这对于爱情大餐就如同盐一样的重要。当黑娃和小娥夜夜贪欢,畅快的呻吟弥漫整个村头时,我并没有感到些许难堪,或许对于整日牛马般挣命的普通人来说,夜里婆姨那柔软的肚皮才是他们温柔的港湾,体贴他们的身体,更触碰他们的内心深处的灵魂,我想这是伟大的、是令人尊敬的!

一切的反抗,一切的付出,都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当接受过新式教育却饱受婚姻折磨的鹿兆鹏佩服黑娃冲破封建枷锁实行婚姻自主时,他或许不明白,我们的黑娃不懂他所说的这些听起来吓人的说词。或许我们的黑娃的心里只装着对小娥的爱,而他所做的一切并没有去顾及太多的民族大义和革除封建,他只有对田小娥最淳朴最深沉的爱,而别人眼中所谓的“不是家屋里养的东西”田小娥却给了他最纯洁的回复:“我不嫌瞎也不嫌烂,只要有你,我吃糠咽菜都情愿。”

我想这一段日月应该是黑娃和田小娥最美好的回忆。多希望太阳永不落山,这样他们就能永远的停留在村口的窑洞里;多希望小说的时代背景不在随历史演进,这样他们就能相守一身;多希望接下来的日子平平淡淡,这样他们就不会被时事巨变弄的遍体鳞伤!可无论怎样,我们都不能忘却他们在苟延残喘之下为爱情和生活所做的一切努力,以及这段美好的日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