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揭密白鹿原上新华村古村村名来历

新华村

地处灞桥区狄寨二塬子水安路南约500米处。由岗沟村、赵家村、肖家村和栗家村4个自然村组合而成。2000年以前约有2800人。如今有2900多人。其中岗沟村380多人,肖家村380多人,赵家村540人,栗家村1600多人。2012年,444户,1875人,耕地3033亩,6个村民小组,以运输业为主。

20世纪70年代,人民公社化时期,上述四个村合并命名为新华村大队。

岗沟村位于薄姬冢西南半坡处,和现在的陕西外贸学院相邻。距离肖、赵两村约有1500米。因该村北边原来有一个小沟叫岗沟,故该村命名为岗沟村。20世纪70年代初,岗沟里有茂密的树林和小溪,一到夏季,孩子们常到溪边戏水。20世纪80年代末小溪干枯。2005年,陕西外贸学院落户到此,将岗沟填埋。该村土地绝大部分在半坡,村民农耕时不是上坡便是下坡,生产条件较困难。

赵家村和肖家村相邻,绝大部分人姓赵,故而得名赵家村。肖家村因很早以前有几户姓肖的人家居住于此,故命名为肖家村。肖、赵两自然村地处新华村中间,可耕地绝大部分较平,生产条件较优越。新中国成立初,该村先后归原长安县和韩森乡管辖,曾为张李管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当时的农村合作化、信用社、管区办公点,均在肖、赵两村中间。20世纪60年代,随着水安公路的修通,原合作社、信用社均搬到村北的张李村。如今,肖赵两村东北边有“西安数字技术学院”,又与水安公路新修路段相邻。

栗家村处于肖、赵两村西边大约1500米处,很早以前是几家姓栗的人居住,故命为栗家村。和现在的西安海棠学院、西安思源学院,隔水安公路相邻,村里一半土地在村东,较平坦,一半土地在村西半坡,与灞桥区红旗街道办坡地相邻。村民常年主要种植小麦,到了夏收季节,村西坡地的小麦产量低(因为水土流失),收割十分困难。现在不同了,国家在村西坡地栽植了大量树林,绿荫一片,既美化了环境,又起到治理水土流失的作用,且每亩地每年给农民补贴几百元钱,农民十分满意。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十分落后,村民一年到头吃不饱。有的家就连小学生每学期1.50元的学杂费都交不起。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年年增长,由过去的平均亩产200—300多斤,增长到如今平均亩产达600多斤,彻底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在狄寨街道办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村招商引资,引进了西安思源学院、西安海棠学院、西安数字技术学院和西安旭邦园林公司等多家单位,给村里带来了很多实际好处。部分村民在这里做临时工,部分人在商业区做买卖,解决了村里部分剩余劳动力,有效推动了村经济发展。今天的新华村,95%的家庭有余款,盖起了两层或三层楼,家家有电视,用上了手机、洗衣机、电冰箱,有的家有了家用小车和电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安居乐业。不少家庭现在十分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将孩子送到条件较好的幼儿园去接受启蒙教育。有的将孩子送到西安的名校读书,家长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现在新华村小学到初中学生入学率和毕业率均达到100%,村里年年有考入国家公办本科大学的高中学生。

栗浩,栗家村人。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考入西北大学,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后出国留学。

栗怀印,栗家村人,秦腔界名流,著名鼓师。自幼爱好秦腔戏,后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从事秦腔戏研究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