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從LPR機制看貸款實際利率


《中國金融》|從LPR機制看貸款實際利率

導讀:我國LPR機制改革的推出,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能夠通過市場化手段推動貸款利率的並軌,貸款實際利率的下降最終依然取決於商業銀行資金成本的下降

《中國金融》|從LPR機制看貸款實際利率

作者|張蕾  羅瑜  陳璐「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華夏銀行」

文章|《中國金融》2020年第4期

(本文系作者個人觀點)


2019年8月17日,人民銀行公告實施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改革。新的機制要求各報價行以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貸便利利率,MLF)加點的形式進行報價,並從即日起新發放貸款主要參照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進行定價。此次LPR機制改革的實質是推動信貸市場利率“換錨”,以中期貨幣政策利率作為“橋樑”,加強信貸市場利率與貨幣政策利率、貨幣市場利率的聯繫,推動信貸市場利率決定的市場化。


LPR利率水平存在“易上難下”黏性


從美國、印度等國LPR發展的歷史經驗看,LPR利率存在明顯的向下“黏性”,即政策利率、市場利率變化對LPR的影響存在不對稱性,在上述利率上升時,LPR利率通常上升較快,在上述利率下降時,LPR利率的下降相對緩慢。例如,在1988年4月至1989年2月,美國貨幣政策收緊,期間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累計上升300個基點,LPR利率緊隨其後累計上升300個基點;在1989年2月至1989年12月,美國貨幣政策有所放鬆,累計下調聯邦基金目標利率150個基點,而同期LPR利率下降幅度僅為100個基點。印度中央銀行以2004~2009年第一季度市場數據為基礎,對基準優惠貸款利率(Benchmark Prime Lending Rate,BPLR)對短期拆借加權平均利率(Weighted Average Call Money Rate)變化的反映情況進行了實證分析,發現當市場流動性趨緊、短期拆借利率上升時,商業銀行的BPLR會緊隨上升;而市場流動性寬鬆、短期拆借利率下降時,BPLR利率的下降則至少滯後一到兩個季度。


同樣,筆者以2008年9月至2019年6月的數據為觀測區間,對我國貸款基準利率與貸款實際利率的變化趨勢及相關關係進行分析。整體上看,貸款基準利率對貸款實際利率具有較強的引導作用,表現為在貸款基準利率調升及調降的過程中,貸款實際利率與貸款基準利率相關性極強。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貸款基準利率保持相對穩定的四個時間區內,貸款實際利率走勢與貸款基準利率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尤其是自2018年以來,在市場利率出現較大降幅且延續下行態勢的背景下,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在第三季度上升至階段峰值6.19%,較2016年末低點上升75個基點。雖然LPR價格形成機制與貸款基準利率不同,但成為實質定價基準後,LPR利率對貸款實際利率的作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亦會遵循上述規律,表現為“易上難下”。更進一步說,如若LPR利率保持相對穩定,則不利於引導貸款實際利率的下降。


LPR應用有階段性要求,以LPR帶動貸款實際利率下降將相對緩慢


本次LPR改革採用“新老劃斷”的漸進式改革思路,即要求商業銀行新發放的貸款主要參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定價,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按照2019年12月28日人民銀行公告要求,在2020年漸進性地由貸款基準利率轉化為LPR。


從新發生貸款來看,基於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末商業銀行新發生人民幣貸款及存量貸款的規模數據,結合人民銀行對於商業銀行LPR應用的階段性要求,本文就LPR應用對貸款實際利率下降的影響進行了模擬測算。平均看,銀行業人民幣貸款實際新發生額約為5.7萬億/月,全年新發放貸款佔存量貸款的比例約為49%。本文假設:2019年7月起,商業銀行新發生貸款以上述平均增速發放,同時LPR利率下降25個基點。


經測算,LPR利率下降將帶動商業銀行2019年下半年貸款平均利率下降約2個基點,2020年6月末貸款平均利率下降約5個基點。


從存量貸款來看,本次改革深化僅是2020年貨幣政策支持實體融資成本下行的其中一步,在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錨轉化的同時,人民銀行進一步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的貨幣政策也會進一步推出。本次存量貸款基準轉換短期內對信貸投放總量以及利率影響不大。隨著未來貸款投放規模、速度加快,LPR利率下行將在中長期內將引導貸款實際利率下行,但仍需一定時間。


……『全文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購買《中國金融》當期印刷版進行瀏覽』■


《中國金融》|從LPR機制看貸款實際利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