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登基就想“卸磨杀驴”,为何先拿韩信开刀?张良一语道出真相

在我国历史上,每个时代都有一些能人异士,特别乱世年代,更能涌现出众多的杰出人物,他们之中有的能够文治天地,有的能够武定乾坤。还有一种就是说的功高盖主的,而且还不在少数。

历代皇帝在登上皇位以前,大多数都是礼贤下士,忍世人之不能容忍,与属下亲密无间,甚至一起睡的都有,充分的拉拢手下,乃至有时还低下头向属下承认错误,道歉。宛然一副温润如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模样。

刘邦登基就想“卸磨杀驴”,为何先拿韩信开刀?张良一语道出真相

刘邦斩白蛇起义

可做了皇帝之后,他们隐藏的一面就开始爆发了,凭借着手中的无上权力,开始了一出出“卸磨杀驴”的好戏,比如著名的曹操和荀彧,辅佐曹操了大半辈子,最后落了个悲剧收场,可悲可叹,今天哗哗君要给大家说的这位更加的凶残,他就是汉高祖刘邦,为何这么说呢?下面看详细的解析。

汉高祖刘邦曾对自己的孩子们说过“张良、萧何、韩信皆比我大才。”

这句话的潜在意思就是,他们都比我有才能,但是我却做了皇帝,恐怕降不住他们的,才时刻都威协着我,觉得非常的担心。

从古至今,被君王惦记上了,这可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还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这不,刘邦做了皇帝后,想方设法的都要除掉这三个老家伙,但他成功了吗?来分别分析下这几个人吧。

萧何的做法非常的高明,他选择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办法,可以说稍有不慎,就会死无葬生之地,他洞悉了皇上的用意后,就开始了独善其身,他的选择是站到刘邦身旁,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

刘邦登基就想“卸磨杀驴”,为何先拿韩信开刀?张良一语道出真相

萧何

有一次刘邦被包围围,寄信让韩信来救。韩信自傲功劳巨大,说话不给自己留后路,跟刘邦说起了条件。刘邦那时候虽口头同意,但杀他的心已起。但那时候还不是时候,因为烦韩信手握着大军,不可小视。

《淮阴侯列传》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

萧何看得出了刘邦的思绪,提议先解除韩信军权,罢免官爵。再骗韩信至后宮吕后处,协力将其残害。可悲可叹啊!

刘邦登基就想“卸磨杀驴”,为何先拿韩信开刀?张良一语道出真相

韩信

萧何曾在韩信最郁郁不得志时,将其介绍给了刘邦,韩信才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立下赫赫战功。但是最后却萧何给坑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是说的给意思了。

《淮阴侯列传》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可以看出,韩信是非常信赖萧何的,萧何亲自邀请韩信,韩信不可能不去的,虽知此去必死无疑,但仍赴约。杀了韩信后,刘邦面哀心喜,直接给萧何加官进爵。

在刘邦与项羽的是楚汉之争的时候,虽然是刘邦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可是大家对刘邦的印像并不好,反倒是大家更喜欢项羽,在很多后世人的眼里,刘邦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卑鄙小人,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刘邦登基就想“卸磨杀驴”,为何先拿韩信开刀?张良一语道出真相

楚王项羽

韩信是刘邦手下的兵马大元帅,并且为刘邦打赢项羽,立下了汗马功劳,赫赫战功,还数次救了刘邦性命。做为西汉的开国元勋,按理说韩信应当享有无上的荣誉,可没想到的是,等来的确实杀身之祸。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萧何月下追韩信也是非常经典的典故,如果知道最后的结果,当时韩信一定不会回来的。韩信一开始的职位是齐王,是几个异姓王之一,刘邦不停的找韩信的过错,把韩信贬以楚王。接着刘邦又找各种各样原因,把韩信贬以淮阴侯,拘禁在了宫廷里,最后依靠吕雉之手,除掉了韩信。

刘邦登基就想“卸磨杀驴”,为何先拿韩信开刀?张良一语道出真相

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为刘邦立过了巨大的功劳,可是终究却被刘邦卸磨杀驴,刘邦为什么一定要除掉韩信呢?哗哗君觉得有3点韩信必须死的理由,下面具体分析下:

1、韩信功高盖主,这个是君王最忌讳的一个事。韩信的功劳没得说,早已对刘邦有了巨大威协。韩信是刘邦战胜项羽的关键人物,可以在说,如果没有韩信,刘邦早就被项羽打败了。从一开始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协助刘邦摆脱困境,到“骇下对决”战胜项羽,韩信做了很大的贡献。

这个时候的韩信,早就不把刘邦当回事了。当项羽去世了以后,韩信当然也都没了存在的价值了,刘邦当然会想尽办法地祛除这颗炸弹,韩信与刘邦两人性格十分类似,两人都有挺大的欲望。

刘邦登基就想“卸磨杀驴”,为何先拿韩信开刀?张良一语道出真相

齐王韩信

说白了“一山不容二虎”,韩信和刘邦是同一过路人,他们的起点都十分低贱,对富贵荣华极为期盼,当2个欲望这般大的人相聚在一起,一定会有一人被淘汰。刘邦担忧韩信会举兵谋反,夺走自己皇位,而韩信居功自傲,压根不把刘邦当回事。

可惜的是最后还是刘邦先下手为强,除掉了韩信,成了最终的大赢家。韩信还被夷灭三族。

2、韩信手握着军权,他是唯一可以对刘邦形成巨大威协的人。张良、萧何虽然智谋高超,但是手里没兵,而韩信不仅有兵马,还是当世唯一可以跟项羽匹敌的统帅,用兵如神,百战不殆,手下还有着百万雄师。

刘邦登基就想“卸磨杀驴”,为何先拿韩信开刀?张良一语道出真相

韩信:胯下之辱

可以说如果韩信要想杀刘邦,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的事情,刘邦也知道把这么定吗都放在韩信手中,早晚会出大事,所以韩信不得不除。

3、刘邦为人心眼儿十分小,阴险之人。刘邦自小狂放不羁惯了,尽管韩信沒有想过举兵谋反,可是刘邦却一直担忧韩信会叛变,最后宁可承受千古骂名,还要杀掉韩信。

除了杀掉韩信以外,刘邦还要想杀掉张良和萧何,但是这两人可不同于韩信,这两人十分聪慧,明白收敛性自身的光芒,并不像韩信那样霸气外露,所以刘邦找不着原因杀她们,所以躲过了一劫。

总结

综合来看,到底谁错了呢?其实谁都没有错,刘邦没错,因为他要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着想,萧何也没错,明哲保身,总要有人牺牲,韩信也没错,他不懂变通,不懂的收敛自己的锋芒,所以这三人始终是不能共存的。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汉初三杰没想到是以这样的解决结尾的,萧何和张良都选了明哲保身,张良是选择隐匿,萧何选择激进,只有韩信不信邪,最后也只有他死了。

刘邦登基就想“卸磨杀驴”,为何先拿韩信开刀?张良一语道出真相

汉初三杰

在帮助刘邦杀了韩信后说“终不辜负世人”,这儿的世人,哗哗君觉得就是说的刘邦,但是萧何却坑死了韩信,不得不感慨万分,韩信战场功绩:暗度定秦,暗度灭魏,背水灭赵,降燕,灭齐,水攻龙且,楚歌灭楚

,每一件事放在一个人身上都是很了不得的,而这些全部集中在一人身上了,也难怪刘邦会害怕了。

大家是怎么看待刘邦杀韩信这件事情呢?欢迎多多关注,在评论区发飙意见一起探讨哦。



参考文献:

《史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