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與命運:吳起的悲劇

性格與命運:吳起的悲劇 | 資治通鑑啟示錄

戰國名將吳起(約前440—前381),與《孫子兵法》的作者、春秋時代的孫武齊名。吳起出生於衛國,求仕於魯、魏、楚。在衛國,他似乎是憤青;在魯國,他被斥為殘忍薄行的小人;在魏國,他被視為節廉實幹的君子;在楚國,他又成了為國捐軀的改革家。吳起文武雙全,功高蓋世,卻死於非命!

性格与命运:吴起的悲剧 | 资治通鉴启示录

一 在魯國的第一份工作

吳起的悲劇人生,始自他的青少年時代。吳起出身於衛國一個商民家庭,因遊仕求官,耗盡家財,官沒有做成,卻遭人譏笑。他一怒之下,殺死了這些譏諷他的鄉人,逃離衛國。臨行與母親訣別時,吳起發誓:“不為卿相,誓不回衛國!”

吳起來到魯國,師從曾子。不久,吳起母親去世,他卻沒回國奔喪。曾子怒斥其不孝,與其斷絕了師生關係。吳起轉而學兵家,並在魯國就業。

魯元公十九年(前412),齊國進攻魯國,魯人很害怕,想起用吳起為帥,又擔心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吳起知道後,親自殺死了妻子,求得了將位,並率領魯國的軍隊打敗了強大的齊國。這時,有人出來說話了。他們揭發說,吳起是缺德的小人,母死不奔喪,為聖賢所不齒;殺妻以求將,殘忍至極啊。魯國是小國,卻有戰勝大國的名聲,其他諸侯都會把矛頭對準我們的,這可不是好事情。魯元公聽信讒言,解除了吳起的職務。戰功赫赫的吳起,黯然離去。

二 魏國帶兵

吳起的第二份工作是在魏國。魏文侯用人不拘一格,聽李克介紹說,吳起很有軍事才能,不亞於春秋名將司馬穰苴,就讓吳起帶兵。

司馬穰苴大名鼎鼎,《史記》裡記載了他最有名的兩件事。一件是軍法嚴明。齊景公任司馬穰苴為將,抵禦燕晉之師。臨行前,他請求國君派一位信重的大臣為監軍。國君選派了重臣莊賈。出師之日,莊賈與送行的親朋飲酒,逾期不至。司馬穰苴申以軍法,將莊賈斬首,三軍震懾!司馬穰苴的另一事蹟,是與士卒同甘共苦。他親自過問士卒的生活和醫療狀況;將軍的資糧,也拿出來與兵士分享;對病弱的士兵給予特別照顧。司馬穰苴的做法,感動了全體將士,“病者皆求行,爭奮出為之赴戰”(《史記》卷六四《司馬穰苴列傳》)。

吳起在魏國帶兵,對司馬穰苴的經驗活學活用:“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有士卒患瘡,吳起為之吮去膿血。士卒母親聽說後禁不住垂淚啜泣。鄰人不解地問,將軍如此關愛你的兒子,你怎麼還難過呢?這位母親傷感地說:當年吳將軍為我兒子的父親吮瘡,其父衝鋒在前,戰不旋踵,死在疆場。如今吳將軍又為我兒子吮膿血,我擔憂這個孩子也會為吳將軍奮不顧身、戰死疆場的。

吳起帶兵,不僅講政治,更講法制。《尉繚子》記載,有一次吳起帶兵出征,一個十分勇敢的士兵,在沒有得到進攻命令的時候,就殺向敵陣,斬獲兩個首級。吳起為了嚴肅軍紀,立即以違抗軍令罪處死這名士兵。他選練的“特種兵”——武卒,有很嚴格的體能和技術要求,戰鬥力很強,五萬武卒曾大敗五十萬秦軍,取西河之地,名震遐邇。吳起在魏國工作很出色。公元前396年,魏文侯死,魏武侯繼位,相位空缺。大家都看好文武雙全的吳起,結果國君卻任命了田文為相。

吳起找到田文,連珠炮般地發問:“帶兵打仗,你能與我比嗎?治國安邦,你能與我比嗎?鎮守一方,你能與我比嗎?”田文平靜地回答:“這些我都比你差遠了!”吳起質問道:“既然如此,憑什麼你的職位在我之上呢?”這個時候,田文反問吳起:“如今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在這種情勢下,是我出來合適呢,還是你出來合適呢?”吳起默然良久,承認應該由田文為相。這個故事的可靠性,姑且不論。因為魏武侯即位的時候,並不年少,何來“主少國疑”?事實是,魏武侯沒有用吳起為相,吳起也自甘居於人下,卻沒有換來安全的生存環境。繼田文之後的魏相公叔痤(?—前361),本為韓國的公族,娶了魏國公主,擔心吳起會妨礙自己的相位,於是策劃了一場擠走吳起的陰謀。

公叔痤首先向魏武侯建議,試探吳起是否願意留在魏國。他說,吳起很厲害啊,咱魏國小,未必能留得住他。您不妨試探一下,把公主嫁給他。如果吳起不想留在魏國,一定會推辭。然後,公叔痤邀請吳起到家裡做客,故意讓身為公主的妻子像“母老虎”一般強勢,自己像“妻管嚴”那樣窩囊。吳起發現娶公主當妻子這麼難受,就斷然拒絕了魏武侯要嫁公主給他的好意。從此,魏武侯開始懷疑吳起的忠誠。功業卓著的吳起,在魏國待不下去了,噙著熱淚選擇了離開。他傷心地對身邊人說,如果國君不聽信讒言,我是能夠成就魏國之霸業的。

三 在楚國實行變法

吳起輾轉來到了楚國。楚悼王久聞其賢,熱烈歡迎他的到來。吳起先做了一段時間的地方官—宛令,然後直接被提拔為令尹(國相)。吳起終於如願以償,決心幹一番大事業。

吳起向楚悼王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楚國的問題所在:“大臣太重,封君太眾。”貴族們享有太多的權利,佔有太多的資源,導致國貧兵弱,“若此則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貧國弱兵之道也”。吳起的改革方案是:“不如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絕滅百吏之祿秩,損不急之枝官,以奉選練之士。”(《韓非子·和氏》)廢除世襲特權,封君三世之後,自動取消其爵祿;降低祿秩待遇,裁減冗官冗員;把節省下來的經費,用來擴充軍備。針對地廣民稀的現狀,吳起建議貴族和有錢人帶頭從繁華的城市移居到偏遠的空虛之地,“令貴人往實廣虛之地”(《呂氏春秋·貴卒》)。吳起的改革抓住了要害,也見到了成效,“於是南平百越,北卻三晉,西伐秦”,重振了楚國的國威,一改被諸侯蠶食之弱勢。但是,吳起卻得罪了龐大的既得利益群體:削減公族待遇,貴族移民鄉下,“皆甚苦之”,“楚之貴戚大臣多怨吳起者”。公元前381年,“楚悼王薨,貴戚大臣作亂,攻吳起”。吳起死於亂箭之下,楚國的改革事業夭折。

四 對吳起一生的反思

性格与命运:吴起的悲剧 | 资治通鉴启示录

吳起的一生,引人深思。吳起的事蹟,系統的記載見於《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司馬遷之前的現存零星記載則見於《韓非子》《尉繚子》《荀子》《呂氏春秋》等書。《資治通鑑》對此有所取捨。諸多記載中,有一個聚焦點,就是吳起非常有個性,司馬遷的用詞是“節廉而自喜名也”,司馬光的用詞是“剛勁自喜”。它包含兩個特徵:第一,有自己的堅守和原則,“節廉”“剛勁”是也;第二,有時候不通人情,自視甚高,“自喜”是也。

《韓非子》記載了吳起的兩件生活小事:有一次,吳起與故友久別重逢,相約一起吃飯。故友有事,答應馬上就來。結果等到天黑,這人也沒來,吳起就一直等著,“至暮不食而待之”。次日早晨,吳起請人去找,直到把故友找來,吳起“方與之食”。

還有一次,吳起讓妻子織布,尺寸不合乎要求—失度。他讓妻子重紡,結果還是“失度”。吳起居然把妻子給休了。吳起的領導來說情,都沒有用。

對生活上這兩件事的處理方式,就是吳起“剛勁自喜”性格的最好註腳。吳起的人生目標是“誓為卿相”,性格的剛勁,加上目標成癮的執拗,鑄就了吳起人生的悲劇基礎。我們經常說,為人處世,應該剛柔兼濟。“剛”的是意志堅定,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柔”的是手段與方法,“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史記》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世界上有許多事情,不是我們主觀努力就能完全決定的。認清時世環境,因勢利導,目標堅定,步履穩妥,是成就大事者應有的風度。

但是,決定命運的不僅僅是性格。木秀風摧,行高人非,這是比較普遍的社會現象。吳起為公叔痤所排擠,白起為范雎所忌憚。英雄時舛,謙卑是人生的護身符。《周易》中的“謙”卦,是唯一沒有災咎的卦:“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者,尊而光,“君子之終也!”

但問題的複雜還在於,嫉妒英雄的並不就是臉譜化了的“壞人”。公叔痤後來曾極力向魏惠王推薦衛鞅(即商鞅);范雎輔佐秦昭王,功業卓著。複雜的社會環境和人際關係,要求所有嚮往建功立業的人,在提升智商的同時,還要提升適應複雜環境和人際關係的情商。換一個角度,即從用人的角度看,不能否認,吳起是一個天才的軍事家,也是一個很有才幹的政治家。曹操就說,吳起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三晉不敢南謀。誰手下有吳起這樣的人才,都可以建功立業。能否愛護、保護和用好像吳起這樣性格有缺陷、處事有不足,但確實有真本事的人,對於事業的成敗至關重要,也是考驗每一個領導幹部識人用人能力的試金石。

(參見《資治通鑑》卷一)

*本文選自《資治通鑑啟示錄》,中華書局2019年8月出版

官渡之戰,袁紹曾被普遍看好,為何最終成了輸家

《資治通鑑啟示錄》:1362年的中國歷史給我們留下的122條啟示

人性的弱點:成敗得失話曹操 | 資治通鑑啟示錄

寬容與狹隘:曹操的“名士”心結 | 資治通鑑啟示錄

性格与命运:吴起的悲剧 | 资治通鉴启示录性格与命运:吴起的悲剧 | 资治通鉴启示录

《資治通鑑啟示錄》(全兩冊)

張國剛 著

簡體橫排

32開 平裝

9787101139129

68.00元

《資治通鑑》“網羅宏富,體大思精”,毛澤東生前讀了十七遍,讚歎這是一部難得的好書。

張國剛教授反覆研讀《資治通鑑》,深得其精髓,對書中重要人物的命運沉浮、重大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解讀,深入挖掘其中有關修身養性、治國理政、為人處世、選人用人、家風家教等方面的歷史智慧和現代啟示,而成《資治通鑑啟示錄》。

《資治通鑑啟示錄》,不僅系統呈現秦漢、隋唐兩段大一統的輝煌,戰國、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三段分裂混亂的曲折,而且深刻剖析改革中的剛性與柔性、人生職場上的進與退、軍事鬥爭中的奇與正、權力平衡中的輕與重、駕馭部屬時的寬與嚴、政治生涯中的方與圓……是人生成長各個階段的必讀書。

全書分“周紀”“秦紀”“漢紀”“魏紀·晉紀”“宋紀·齊紀·梁紀·陳紀”“隋紀”“唐紀”“後梁紀·後唐紀·後晉紀·後漢紀·後周紀”八個部分,每部分下分若干章節。作者還將文中有關修身養性、為人處世、治國理政等的啟發性語句提煉出來,共計122條,並以灰色底框的形式置於頁面右側,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資治通鑑》的現代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