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網癮“推手”,是時候做回孩子“隊友”了!——談網癮療法

在我上一篇《究竟是誰把孩子推給了網絡》一文裡,講述了兩位網絡成癮的青少年的內心獨白,分析了網絡成癮的形成機制,對比了有異曲同工之處的“被動出軌”現象。

旨在引發大家的思考:父母/養育者是青少年網絡成癮的“推手”。

聽似傷人的詞——“推手”,實則是一種親子關係的互動模式只要能找到良性運轉的親子互動模式,便能開啟孩子迴歸生活的大門

“愛子之心,父母皆有之”,但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為了生存,怎能不拼?

帶著養家餬口或更高的社會使命,每一位父母都有各自不為人知的苦衷,也有一路走來的艱辛與不易。

然而,當面臨與孩子漸行漸遠的困境時,父母是否會扼腕嘆息、低首落淚?

父母是否會想起

曾經,我們用冷漠、忽視、疏遠和暴力趕走了孩子!

曾經,我們用溺愛、指責、嘲諷和控制嚇走了孩子!

孩子網癮“推手”,是時候做回孩子“隊友”了!——談網癮療法


還記得上一篇《究竟是誰把孩子推給了網絡》中提到的那個男生(幼年喪母)他說爸爸“娶了”公司當老婆的案例嗎

在接受家庭治療的過程中,這位父親一步步從事業中抽身,更加合理安排工作和親子時間。

父子兩共同制定了“生活約法三章”,父親保證

1、父子一起打網遊,3次/周,1小時/次;

2、父子外出吃大餐、看經典影片或其他娛樂,2次/每月,全天/次;

3、全家旅行,1次/年,5天/次;

4、發生矛盾時,不得打罵兒子或關兒子禁閉;

5、允許兒子打籃球或其他單獨外出活動。

兒子保證:

1、每天按時完成作業,每次考試全科及格;

2、主動燒菜,1次/周;主動洗鍋,2次/周;

3、給奶奶閱讀書籍和報刊,2次/周,1小時/次;

4、外出前必須說明事由和回家時間;

5、不偷玩遊戲,不偷拿手機。

……

解鈴終須繫鈴人,在父與子的共同努力下,父親打開了一扇門,孩子迴歸了這個家!

孩子網癮“推手”,是時候做回孩子“隊友”了!——談網癮療法


網癮須治,但不必要戒斷,只要進入正常的生活秩序,一切都會好起來。

以下是筆者針對網癮治療的建議,供參考

1、每天或每週,家長務必抽出一些時間陪伴孩子,一起看電視、聽音樂、下棋、唱歌等。如果孩子堅持要打遊戲,就陪他一起玩遊戲,並向孩子請教遊戲中的技巧;

2、在親子互動過程中,找到共同話題,深入交流。放下權威、放下懷疑、放下命令、放下擔憂,把自己當做孩子的傾聽者和陪伴者,做他的朋友;

3、每天記住1-2個誇讚之詞,並向孩子表達。比如:

① 吃完飯,孩子主動把碗筷放進廚房,雖然他沒有主動要求洗鍋,但父母依然真誠地說:“你幫我們收拾碗筷,能讓我們休息一會,真的太棒了,很高興看到你長大了!”

② 讓孩子出門買包白砂糖,雖然他沒有主動上交剩餘的錢,但父母依然可以看到好的一面:“謝謝你辛苦買來的糖,我感覺這包糖格外的甜!”;

③ 當孩子只考了60分,沮喪地回家。父母其實也很失望,但請深呼吸,平靜地對孩子說:“你看,及格了!及格就意味著希望,我看到你很沮喪,應該是對自己的不滿意吧?那就說明你對自己是有要求的,只要有這份上進心,你一定能進步,我相信你是最棒的!”

4、在應試教育盛行的今天,我依然想說:“語、數、外不是萬能的鑰匙,語、數、外不是唯一的出路,適當給孩子勞逸結合的興趣空間;適當給孩子自己做主的地盤;適當給孩子犯錯磨練的機會;適當給孩子體驗生活的感受,這都是一種學習。”

孩子網癮“推手”,是時候做回孩子“隊友”了!——談網癮療法


對於網癮過重,或過分叛逆的孩子,需要輔助一些行為療法:

1、與孩子一起討論,並制定上網計劃;

2、上網時間在已有基礎上略微縮短30min左右,如能完成,可得到一份小獎勵(精神/物質);

3、堅持3-5天后,可繼續嘗試將上網時間縮短30min左右,節省出來的時間可以由孩子自行支配(除了遊戲);

4、將上網時間分段,比如:曾經連續上網3小時,現在可分段為1-1.5小時/次,間隔3-4小時,間隔期間,允許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可以和父母、朋友互動。

克服網癮的全過程,非常不易,

送給父母的小貼士

1、真誠、信任、守諾、有話好好說;

2、尊重、允許、耐心、花時間陪伴

克服網癮是改變一種習慣,不僅要改變孩子的習慣,更重要的是改變陪伴者的習慣,所以,這是一段艱難之旅,唯有帶著“愛和希望”才可到達。

切莫再一次用暴力或放棄的方式關上心門,阻擋孩子的迴歸之心


孩子網癮“推手”,是時候做回孩子“隊友”了!——談網癮療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