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醫學院校畢業生幾十萬,醫院也就三萬醫生,畢業生都去哪了?

用戶6020645478461


這個問題本身的說法就有問題,“每年醫學院校畢業生幾十萬”應該是指全國的醫學院校的畢業生吧?不然不可能有幾十萬。然後又說“醫院也就三萬醫生”,大家都知道,全國醫院的醫生肯定遠遠不止三萬!我們先不說數據上的問題,就來說說醫學院校畢業生的去向吧。


首先,醫學院校畢業生不僅有醫生,還有護士、藥師等等,那麼每年幾十萬的畢業生就不可能有幾十萬的醫生。


其次,由於工資待遇問題,有一些畢業生不願意到鄉鎮醫院工作和一些科室(比如兒科)工作,這是大家都清楚的事實。然而,不要說市級醫院,就算是縣級醫院又不是誰想去就能去的。除了學生個人所學專業和個人學業水平外,還有一個很重的因素,就是關係。1999年,我有一個同學廣東藥學院本科畢業,由於沒有關係,結果是到鎮醫院做藥師需要8萬元,到市裡的三甲醫院則需要30多萬元。大家注意是1999年,到醫院還不是做醫生,而是做藥師(他學的是藥學)!!!無奈之下,他只好去企業打工了。


另外,醫學院校的畢業生除了去醫院工作外,還有會選擇到製藥廠、私立醫院、或者有條件的自己開診所等等,因此,每年醫學院校的畢業生,肯定不可能全部到醫院工作(不管是不是醫生),這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因為現在大學生的就業是雙向選擇,不一定畢業後的工作就一定是在學校所學的專業。沒有什麼可以大驚小怪的!


彤彤雅說


每年的醫學院校畢業生幾十萬,這個數目確實不少,但是醫院只有三萬醫生,其他的人都去哪裡了?

首先,當醫生並不一定都得在醫院,比如全國各地那麼多的私立診所,也是可以去的。而且在診所裡面的收入,並不一定比在醫院裡面的收入少,我朋友兩口子都是口腔畢業,在一個私立診所幹了三年,收入不菲,比起三甲醫院裡口腔科醫生要多。

然後,這學醫出身的,也並不一定都會去做醫生。比如我們班級裡面一百多號人,有的成了心理諮詢師,有的去做了醫藥代表,還有開藥店,還有的下海做生意,還有人開飯店,總之各行各業,大家各有選擇。

我們同宿舍的姑娘們,目前只有我還有另外一個姑娘在臨床,她們有的當了老師,輕鬆享受寒暑假,有的做了公司職員,過上了白領的日子,雖然看起來也是比較繁忙,但是應該沒有醫生這麼辛苦。

醫學院畢業,並不一定就得當醫生,怕苦的怕累的暈血的,不好好學習考不上證的,嫌棄醫生工資低想要謀求掙大錢的,覺得工作環境差怕捱打呢,人家就不打算走這一條路了。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首先,醫學院出來的畢業生不一定都是醫生,醫學院一般都設有醫學系、藥學系、護理系、醫技系等等。培養出來的,除了醫生,還有藥師、護士、醫檢師、康復師等等職業的人才。

其次,很多人畢業出了社會,從事的職業不一定跟職業相關,就像我吧,讀的是新聞專業,從事的卻是管理工作。我有個朋友以前也是臨床專業的,現在從事的是外資企業的行政工作。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機遇與命運。學校學習的只是基礎,只有進入社會後,才是真正的起點,這時候開始學的東西才是最實用的。

所以,一些進入社會後,仍不忘充電的人,往往會越混越好!


湛江吳志賢


每年醫學院校畢業生幾十萬,醫院也就三萬醫生,畢業生都去那了?

我們不是統計局業內人士,對於每年從醫學院校畢業生去向的具體數據不由得知。只知本地從醫學院畢業後有的進醫院當醫生、護士,有的自己開個私人診所,還有的到藥店去售藥或者進衛生防疾部門工作,從來沒有人找不到對口專業工作崗位。

我老婆有三個侄女,三個姐妹在醫學院畢業後全部在長沙縣工作,因為她們學的是藥劑專業,所以都在藥房售藥。大侄女已在長沙十多年了,目前雖未成家但也算半個長沙人了吧,二侄女來長沙也快十年了,成家後在長沙縣城安了家,三侄女南來北往在各地藥店打工,大前年才來到長沙某藥房上班。

一次閒聊中大侄女說在醫學院的同學大部份都去藥房上班,有部份人去醫院藥房上班因工資太低了,辭職後又去私人藥房打工。

有些人說從醫學院校畢業後從事不對應的工作,這也沒辦法呀,畢竟全國每年從醫學院校畢業出來那麼多學生,不可能人人都去當醫生吧。有些有背景的學生當然極易被安排進醫院工作,其他的不太容易,除非自己有特別的專長或且從大專院校畢業。假如條件允許,在街道、農村開辦個私人診所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茶油師


因為在醫學院讀了8年的書,又經歷了3年的規培,我就從自身的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您說的“醫院只有幾萬醫生”,其實在大多數人眼裡,在門診坐診的,在住院部管床的,會看病的,治病的才是醫生。這些會看病的醫生基本都是臨床醫學出身,但是臨床醫學專業只是醫學院校其中的一個專業。

在醫學院裡還有其他很多專業:

比如藥學系: 畢業後可以去大型醫藥公司;可以去醫院的藥學部;可以繼續讀博深造以後搞研究、留院當老師等等。

比如法醫學專業: 就業方向基本是在公安、政法機關、司法鑑定機構和保險公司從事法醫學檢案鑑定工作。

比如檢驗學專業: 可以在醫院檢驗科;也可以去公司從事檢驗的工作。

比如基礎醫學專業: 從事基礎研究,以後可以留校當老師,或者進醫院當研究員。

比如預防醫學: 以後可以做研究;可以去疾控中心之類的地方;

比如護理學系: 在醫院從事護理工作,雖然在醫院工作,但並不是醫生。

……

所以,醫學院校每年畢業幾十萬人,但是實際上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的,就沒有那麼多人了。

二、就臨床醫學專業來講,因為學醫週期很長,最基本的本科5年+規培3年;更別提本科5年+學碩3年+規培3年;本科5年+專碩3年;或者再繼續讀博士,又是3年。三年三年又三年……所以學臨床醫學的同學可能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產生了厭倦,或者發現自己不適合做醫生,就索性一畢業就轉行了。

比如最近大火的《哪吒》的 ,他就是華西藥學院畢業的,直接轉行了(他還不是臨床專業的,是因為個人興趣愛好轉行。大家可以想想比藥學專業更辛苦的臨床專業,專業人才的流失率可能會更多);

還有我身邊就有好幾個,臨床專業本碩博出來的非常優秀師姐,直接去了大型醫藥公司做醫學顧問去了;還有一個臨床專業的博士師兄,去了丁香園做程序員(因為感興趣,編程是自學的)。

……

所以臨床醫學專業的人轉行的比率也不少。

因此,綜合起來就產生了這樣一種狀況。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點贊後轉發;

如果您有任何疑問,請關注後留言。


醫生阿丹


基本上都被淘汰了

就談談中醫吧

我本科時候一個班45人

針推班哦

國家重點學科

能熟練針灸的就我一個

能熟練推拿的有兩個人

你說他們畢業了敢從醫嗎

最後大部分考研

我覺得他們學術可以

談到治病就差太遠了

還需要好多年的學習

反正中醫教育我覺得很失敗

可能在培養中醫的掘墓人吧

沒有中醫思維

不斷的在被西化

沒有古文功底

壓根汲取不到能量

沒有哲學思想

成不了名醫

中醫成長難

有的考到中醫學也不是自己意願

轉行的轉行

有的考個編制混日子

現在真正從事中醫的也就6-7個人



驢兒笑


我來為題主回答這個問題,每年幾十萬醫學畢業生,確切地說是24萬人(本科)左右。不知道題主的到醫院只有3萬的數據從何而來,但是大體上應該差不太多。那麼這麼多醫學畢業生都去哪兒了呢?

二十多萬醫學類畢業生的分佈情況

作為13大學科門類之一,醫學類下面有11個專業類44個專業,而其中能做醫生的專業也只有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西醫結合等極少數專業可以考取執業醫師資格走上醫生崗位。

44個專業中只有一成的專業可以當醫生,沒有具體數據,大約估計也就在5萬人左右。

其他部分都走上了護理、衛生管理、醫技、康復等崗位。

五萬可以當醫生的畢業生有多少走上醫生崗位?

據近二年教育部門統計數據,醫學生考研比例在15-20%左右,也就是說其中有近1萬學生繼續在學校或研究點學習,沒有走上醫生崗位。

還有部分學生走在了留學、考公務員、換職業等路上,這樣也會損失一部分就業醫生人數。

如果從這些數據來看,每年3年-4萬畢業生走上醫生崗位基本上差不太多。

所以,以我大概的估算來看,題主的直觀感受還是比較合理的。


YiRon


事實上,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為醫學編制太難考,而同工不同酬的“臨時工”,並不是這些畢業大學生的目標工作。對於醫學生來說,從學校出來後,就業是一個大問題。除重點學校的學子就業相對簡單外,其他畢業生想就業就非常難了。

所以為了提高就業競爭力,許多學生寧願頂著壓力去考研,但普通家庭的醫學研究生想要對口就業又談何容易呢。面對有限的崗位編制,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是一個比較客觀現實的問題。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初讀醫學院並不是自己的初衷。由於這是一個受歡迎的專業,所以必然會有許多學生盲目地填上了“隨機”的志願。有一些則單純是因為家裡人希望自己成為醫生,從而選擇進入醫科大學。

但進入學校後,很多人發現醫學內容十分困難枯燥,而自己本身就沒有什麼興趣。久而久之,成績跟不上,順利畢業已是僥倖,就業狀況就不用多提了。

第三個原因就是基層醫療就業對這些畢業生沒有吸引力,他們更向往的是城市的中大醫院。所以他們並非不能找到工作,只是他們並不願意下基層而已。當然下基層是比較辛苦的,這些大學生不願去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說到底,這個跟基層待遇跟不上也有很大的關係。

進大醫院又不可能,進鄉鎮醫院又不甘心,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前提下,所以大批醫學生寧願改行了。那改行去哪裡了?具體不知道,除了自己開診所外,反正賣藥、賣房、銷售、司機、做小生意甚至美團騎手都有了。

另一方面:

儘管醫學畢業生仍然大都選擇了醫療相關工作,選擇了醫療單位和醫生這個職業,但就業不均衡問題愈發凸顯——大醫院人才需求飽和,基層少人問津。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金昌曉表示,他們醫院每年要招五六十人,但應聘的畢業生有幾百人。“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下,最後進入我們醫院從事臨床工作的80%都是博士畢業生,因為他們有一定的臨床經驗,能夠很快參與科室工作。”他說,大醫院只要碩士和博士,全國大都如此。

高質量的醫學畢業生都往大醫院和大城市擠,而普通的醫學畢業生去往小城市、小醫院等基層,更多是出於“無奈”。根據北京大學人文研究院一項針對380名醫學本科生的就業意願調查顯示,八成醫學生希望留在大城市,願意去基層的不足兩成。大城市的大醫院根本不缺人,是農村缺,基層缺,而且問題很嚴重。

多年以前,醫學生都是以進公辦、進三甲為奮鬥目標。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下公辦三甲的人才缺口已經難以容納如此龐大的醫學生群體,但醫學生的擇業選擇尚未變化。

據某調查顯示,直接有意向選擇民營醫院就業的醫學生只佔樣本人群的1.2%,而傾向於在公立醫院就業的高達88.5%,可見絕大部分醫學生的就業首選目標就業單位仍為公立醫院。與此對應的是,國務院、衛生計生委多次出臺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辦醫,大量民營醫院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他們苦覓人才不得。


一天兩條


現在專業不僅是最容易掛科的專業,最難的專業,找工作也是一大愁事!因為現在學醫的學生真的太多了,已經大大超過了崗位需求。醫學生出了醫院,其他的大部分去了私人診所、藥房,還有很大一部分就直接轉行了。

第一:社區衛生院,藥房是醫學生經常工作的地方,一些家裡有礦的同學,還可以自己經營一個連鎖藥房,開一個小小的診所。

第二:考研或考博:讀研讀博之後,競爭力會大大增加,要想之後有一個更好的平臺讓自己大展拳腳,那深造是必須的。特別是外科醫生,本科學歷根本沒用,都要讀到醫學博士才行。

第三:醫藥代表、醫藥銷售。醫藥銷售這個行業可不是普通的銷售能夠勝任的,得有專業基礎,並且這個行業待遇優,做得好的月入2W+。因此也有部分醫學生畢業後從事這一行。

第四:轉行的。這個就太多了,有去學校當老師的,也有考公務員的等等。


小蘇說教育


這個問題還可以這樣問:生物每年畢業幾百萬。世界基本都找不到工作,都跑哪裡去了?一句話:都轉行了。

醫學院每年是不是畢業幾十萬,我對這個數字存疑,不是說這個數字多了,而是你這幾十萬可能是21萬,也可能是99萬。而你說的醫院三萬醫生,這個數字也有疑問。三萬平均到每個省,大概就業人口是1000,這個比例有點問題,醫學院不可能每年就業地與1000人的。否則醫學院的本碩博畢業不是失業了大半?

首先我要說,醫學院專業很多,不是隻有臨床醫學和口腔醫學

很多人想到醫生,就以為是臨床醫生,其實醫學院培養的有醫生,更有輔助性專業,比如護理學,藥學,基礎醫學,影像學,預防醫學,檢驗學。這些專業很多畢業生不一定喜歡去醫院,比如藥學專業的畢業生,如果去三甲,只能淪為抓藥的富士康工人,不如自己去醫藥公司闖蕩,或者直接路邊開個要點,工作輕鬆又不累。

而很多專業不但可以去醫院,也可有考衛生相關的公務員啊,比如各級衛計委,各級疾控中心,這類行業公務員。

學醫很多人可以只創業,開個診所,比如學口腔的,學中醫的,開個診所,輕鬆又賺錢,不知道多爽。

醫學院就業現狀

醫學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也是一個近親繁殖嚴重的行業,當然說好聽點叫:講究傳承。所以基本上所有的醫學院,都是本地接近就業。你協和博士厲害吧,到了安徽省,說不定幹不過安徽醫科大學畢業的博士。

基本每個省總有那麼一個醫學院處於壟斷地位,這個省的所有三甲基本都是這個醫學院的畢業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團體,而且這些醫院也都是醫學的實習基地/教學醫院,所有就業都照顧自己人。

比如**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要招聘人,雖然公開是面向所有院校,實際上呢,內部規定,咱醫科大學畢業的優先,因為研究生就是這個醫院培養的,難道知根知底的不用,讓自己帶的碩士博士失業,去要別的院校?

所以你想在安徽就業,就上安徽醫科大學,想在河南就業,就是鄭州大學,想在北京就業,上首都醫科大學/北醫/協和。

舉個例子-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再說一次,醫學院本科生就業是比較困難的的,三甲的門檻就是碩博。下圖是同濟醫學院的就業興趣,醫學院總共畢業博士421人,碩士715人,總就業率97.71%

看就業分佈:

對比發現,博士去醫療衛生單位的有93人沒有去醫療衛生單位,碩士也是。這些碩士去哪裡呢?很多行業,不一定非要一棵樹上吊死。主要就業單位:

看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畢業生,主要都留在武漢了,在同濟醫院,協和醫院,省婦幼保健院,中南醫院,人民醫院,中心醫院,第一醫院等三甲醫院,當然去其他省市的人數比較少就沒列進來。

再比如

安徽醫科大學本科生,近2000人,700多考研,500多去醫療單位,其他人去了國有企業,三隻企業,部隊,城鎮社區等,

而安徽醫科大學研究生,去醫療單位的佔到81%,其他各行各業的都有。

基本上90%都在醫療衛生領域工作。其他到教育、科研等行業,


老鐵們,覺得有用,就點個關注點個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