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是周朝,那麼你認為它為什麼可以這麼長壽呢?

逍遙餘殤


古之相傳,周文王遍尋天下賢士。某一日,文王出行前,先找人卜了一卦。卦象顯示,此次出行將得一聖賢相助。文王非常高興,就這樣遇到了“願者上鉤”姜子牙。

姜子牙當即便給周文王出了個難題,讓文王為其拉車。文王雖然年歲已高,但是求賢若渴的他還是很開心的拉起姜子牙就走。

然而畢竟已經步入老邁之年,僅僅拉了八百步,便累的氣喘吁吁不能再進一步。於是,姜子牙說:今天你拉我八百步,我便保你八百年的江山。文王一聽趕緊說自己還有力氣,然而姜子牙笑道:天意已定。周文王頓時懊喪不已。

就這樣,從姜子牙輔佐周開始到東周滅亡不多不少恰好八百年。成為中國歷史上王朝存續時間最長的朝代。

那麼為何周朝能存在那麼久呢?

排除神話傳說的成分,周朝能綿延八百年,居功至偉的當屬姜子牙和周公旦。除此以外還和當時的環境密不可分。

首先,生產力的影響。

周朝屬於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的時期,生產力極為低下。夏朝的存在一直成謎,商的存在雖然有著比較確實的證據,但是商朝卻並沒有建立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而是鬆散的部落聯盟制度。

殷商不過是一個強大的部落,臣服的部落除了需要定時納貢之外,其餘時間並沒有和殷商有太多的的交集。殷商的約束力也要小上很多,不然也不會坐視周的強大。

而周的分封制,很好地將中央和地方聯繫了起來。雖然分封制分散了中央的權利,但是卻也產生了相互制約的局面。如春秋五霸的產生。其實是形成了另外一種相互制衡的模式。

再次,周禮的制定。

周禮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詳細規定了天子諸侯士大夫各個階層不同禮儀的制度。它的制定,深刻影響了我國古代的各個封建王朝。

相當於對原本鬆散混亂的關係進行了一次詳細且清楚的界定。每個階層都有著屬於自己階層的權利和義務,以禮的形式制定出來,讓人們可以更好的規範自己的行為。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周朝各個諸侯國之間打仗和後來的戰爭完全不同。採用的竟然是回合制。這其實就是周禮的體現之一。

最後,文化的多元。

春秋戰國時代,雖然是一個比較混亂的時期,但是卻也是中國歷史上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偉大時代。產生了諸多聖人級別的人物,如老子、孔子等等。他們的思想綿延數千年,深刻的影響著後世。

而這些思想的出現,同樣在某種程度上服務於統治階級,成為上層階級統治下層的工具。


Crazy歷史


周朝為什麼這麼長壽

一個國家滅亡的原因有很多。個人認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高中政治課本上常出現的那句話。落後的生產力已經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周朝之所以長壽原因有二。

一,土地儲備豐厚。毛主席說:中國兩千多年的農民起義,不過就是為了得到一塊土地。周朝初年全國人口不過一千多萬。疆域則包含了黃河流域、江淮流域、以及河北的大部分地區。耕地面積相當廣闊。井田制的實施清晰的界定了,領主與領民的土地劃分。由於土地有的是,領主也犯不上去算計領民的那點土地。大家友好共處,相安無事。

二,醫療技術落後,人口增長十分緩慢。古代人們雖然不計劃生育,但是嬰兒夭折率極高。經常出現,無後的現象。而且古人壽命不長,身體抵抗力差一些的,三四十歲死去,非常常見。人口增長不上去,對資源自然沒有更多的要求。而到了長平之戰時期,僅秦國一國的在冊人口就達到了750萬。人多對資源需求就多,而原有的土地就那麼多,自然就開始了滅國之戰。而隨著醫療技術的提高,嬰兒成活率越來越高。人越來越長壽,一個國家建立之後人口膨脹的速度越來越快。但是生產力的提高速度跟不上人口膨脹的速度。也就造成了以後的王朝存在的時間,相對較短。

綜上所述,周朝長壽,人少需求少,生產力足以滿足需求。


客官請客觀一點


“文王拉車八百步,周朝享國八百載”,傳說周朝的八百載國祚來源於文王親自為姜子牙拉了八百步的車輦,雖然只是一句傳說,但是相信姜子牙在周朝建國時所貢獻的力量,也確實為周朝增添了不少國運。

而姜子牙能貢獻的最大力量,霄林天認為是周朝的制度,孟森先生的《明史講義》中有這樣一句話:

有周之制度,即有周之八百年;有漢之制度,即有漢之四百年;唐宋皆然,唯元無制度。

很明顯,周朝八百年而元朝僅98年,都是國家制度所導致的。而周朝賴以維持八百年的制度,核心就是分封制和宗法制。

封邦建國

今天我們說起封建,都會把它和封建社會以及其專制統治、壓抑人性等等特徵結合在一起,然而封建最早的含義卻是與真正封建集權相對立的分封諸侯。

“命於下國,封建厥福”,這是《詩·商頌·殷武》裡的話,這裡的封建就是封邦建國的意思。

在創建周朝以前,周王室也曾經是商朝所屬的一個諸侯國,在商朝腐朽沒落的時候起兵取而代之。在反抗殷商、建立周朝的過程中,也藉助了其他諸侯的力量,因此在周朝建立後,繼續延續了殷商的體制,並加以發展完善,形成了周朝的分封制。

通常認為分封制始於夏朝,在周朝達到了巔峰。周朝建立以後,把周王室的同姓子孫分封到全國各地,甚至於殷商時代的其他諸侯和商朝貴胄也得到了分封。

很多人或許會有疑問,明明佔取了大好河山,卻又把四方的土地分封出去,這不是在製造分裂的禍端嗎?

誠然,分封制的後果往往是諸侯割據的混亂和國家的瓦解,這也是周朝最終滅亡的原因之一。但周朝的分封制,卻是它長期保持穩定統治的一項重要因素,主要有兩點原因:

其一,時代背景。

周朝建國時期的中華文明,生產力和思想文化水平還比較落後,整體處於農奴制水平。周朝的統治核心在於黃河流域,儘管周朝名義上擁有大量的土地和臣民,但是實際的統治力量很難達到偏遠的地區(比如後來的楚國、吳國、越國等)。

把諸侯分封到邊遠地區,給予其自治的權利,很好地開發了邊遠地區。周朝的中央政府同時也採取構建交通網絡的方式,加強與地方的聯繫,形成了一種分封但不隔絕的格局。這種格局同時也加快了經濟、科學的發展和思想文化的交流,融洽了周朝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係,極大地促進了周王朝的穩定發展。

其二,周天子的地位。

分封的本質是天子給予臣子封賞,把屬於天子的土地和子民交由諸侯代為管理。分封的諸侯需要遵從天子的號令,同時要繳納貢賦,為周天子戍邊禦敵,並隨時接受出戰和勤王的徵召。這種天子的地位,在當時又被稱作“共主”,是從堯舜禹時期傳承而來,在民智未開的時代十分具有公信力。

即使是在周王室極度黯弱的東周,周天子名義上的“共主地位”仍然得以保存,儘管強大的諸侯國可以極度地藐視周王室,但是在他做好一統天下的準備之前,絕對不敢也不會想到要廢除周天子的地位。

而被架空之後的周天子,反而更加穩固和安全,它只是一個沒有權利的空殼,各諸侯國在尊奉周天子的同時可以各行其是。在出現較大的矛盾和衝突時,彼此又可以藉助周天子的名義來調和和緩衝,使得春秋戰國時期保持了長期的動態穩定。

宗親之法

僅僅是分封制,還不能完全確保周朝的穩固統治,另一項根本性的穩定因素就是宗法制。同樣是興起於夏朝、完備於周朝的制度,宗法制使得周朝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貴族統治體系。

周朝的宗法制將宗族分為大宗和小宗,周天子即為大宗,其他各個諸侯國即為小宗。以此類推,諸侯對周天子是小宗,對諸侯國內部又成為大宗,此後出嫡長子襲承大宗外,其他分支一律為小宗,這也開啟了中國兩千年封建王朝的嫡長子即位傳統。

宗法制的確立,加強了統治階級的內部秩序,使得貴族的利益得到了充分保障。這種以血統和禮法為基礎的秩序,極大地強化了統治者穩固的地位。

而當每一個諸侯和貴族,在他所分封的土地內享有無上權利的時候,他也往往失去了對更大權利的慾望。這也是後來每個封建王朝在中央集權腐朽沒落的時候,大部分自立割據的地方實權派只希望維持現狀的原因。

總結

大一統只是少數人才會有、才能有的願景,更多地人會止步於割據後的“保境安民”,即使與周邊國家存在爭鬥,也往往只是局部的,大家都有一種不擴大爭端的共識。

而對於周朝這樣一個從建立之初就施行分封和宗法制度的國家更是如此,天然就造就了一種消極的自我保護狀態。在西周時期,周天子還可以號令諸侯,到了東周時期,周天子淪落到政令不出洛陽的悽慘境地。但是也正是這種境況,反而沒有諸侯想去廢掉周天子取而代之,因為成為周天子的結果還不如當一方諸侯。


霄林天


1、從總體上來看,從夏朝到周朝,國家統治時間是逐漸有所延長的;從周到清朝,國家統治時間總體上是呈現逐漸縮短的趨勢。根本原因在於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不再滿足於基本的生存有了更高的需求,思想越來越開放,增加了社會中不穩定的因素。

2、周朝相比於夏商而言,國家管理機制更加健全,周朝統治者把商周時期的宗族部落管理方式發展為血緣宗法制,制定了森嚴的等級制度以血緣宗法進行管理。

3、夏商周時期,人們的思想尚未開化,古人祭祀天地相信天命,周王朝統治者自稱天子代天管理人民,這種思想使人們對統治者有很大敬畏。

4、周立國後,為維持穩定的統治,統治者制定周禮,“親親尊尊”“父父子子”“君君臣臣”這些倫理規範使“以下犯上”為社會所不容,輔之於血緣宗法制極大的限制了社會上的不穩定因素。

5、周朝之時處於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的時期,春秋戰國以前社會生產力還十分落後,人們必須集體勞作才能滿足基本生存,落後的生產力把人們限制在了土地上,反動因素自然就少了。

6、西周之際,社會生產力把人們限制在了土地上,交通條件不便各地區處於相對孤立的狀態,這也極大的限制了人員的流動,區域與區域的交流聯繫不多即便爆發起義規模也不大。

7、相比後世歷代人民的起義,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土地兼併,大量農民無地可耕。在周朝時期,地廣人稀,諸侯國都是爭奪人口給予土地耕種的。

8、周朝之後的歷代社會生產力有了極大發展,人們思想開放,不再滿足於基本的生存有了更高的利益追求,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社會也就多了一個不穩定的因素。

9、在歷代的征戰中,各民族之間的聯繫加強,由於文化習俗等方面存在差異產生矛盾爆發戰爭也成為社會不穩定的因素。

10、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力的發展使得落後的生產關係和先進生產力不相適應,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不相適應的矛盾也加劇了社會的不穩定。


博史鑑行


很高興能回答您這個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解答您的疑惑。

引言

中國古代共有25個朝代,每個朝代存在的時間或長或短,有的延續了800年,有的短短几十年,這個長達800年的朝代就是周朝。為什麼周朝存在的時間這麼長呢?有什麼原因呢?


分封制和宗法制

西周在建立王朝後,就確定了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是將周王室的子弟、功臣和先代貴族分封到各個地方。宗法制與之對應的就是嫡長子繼承製。在這樣的情況下,分封的各個諸侯之間相互牽制,有時候會互相征討。只要不是一家諸侯國實力強大,那麼周天子就可以穩坐泰山,不受威脅。並且周天子和各個諸侯國之間還有一條經濟紐帶,那就是井田制。這樣一來,不僅有利於周王室的統治,更有利於周王室的統治範圍。


以備不時之需

大家都知道周朝定都鎬京,那麼周天子定都之後並沒有把鎬京作為自己長期的“駐紮地”,在都城的東邊也建立了政治軍事區域,當時,周天子為了防備殷商頑民的反抗,就在那邊營建了洛邑,這也為日後周王朝提供了一個緩衝之地。

當犬戎這個國家攻破鎬京,周王室得以東遷,到洛邑繼續延續國祚。


完整的禮樂制度

周禮,是周王朝國祚綿長的重要原因。西周初年,周王朝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禮樂制度,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都要遵守。禮樂制度是周王朝統治的文化基礎,平民以及平民以上的階層形成了一種文化共識。這種文化共識對周王朝的統治無疑是有利的。


超規格地方權力

西周初期,分封的各個諸侯國有著很大的自主權,這看上去周天子好像沒有什麼控制能力,但是在周天子成為虛君的時候,各個諸侯國不屑去爭奪周天子這個位子,在周天子強盛的時候,對各個諸侯國又有很大的約束力。因此,這種制度恰恰對政治來說比較穩定。


一家之言

周王朝在整個中國古代王朝裡面壽命是最長的,各種制度的制定,有效的維護了周王室的統治,到了後期,禮樂崩壞,周天子越來越形同虛設,各個諸侯國互相攻伐,最初完整的宗法制和禮樂制受到了極大的破壞,使得周王朝在各個諸侯國的爭鬥中慢慢被蠶食殆盡。


史海ShiHai泛舟


先說一個傳說,話說周文王卜卦求賢,依卦而行,時年72歲的姜子牙在渭水河邊等候了,那時候他準備了一個沒有魚餌的鐵針來釣魚,被後人調侃為“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就這樣兩位神交已久卻從蒙面的英雄人物在渭水相遇了。姜尚託詞自己久坐腿木為由讓周文王親自揹著自己渡過渭水。這種大逆不道的言辭剛一出口,就立即遭到了周文王侍衛的呵斥。周文王臉上卻沒有顯露出一絲不滿的情緒,滿口答應了姜子牙的要求。周文王背了他808步,就背不動了,所以周朝共存在了808年。

在西周之前的夏商雖然已經讓中國歷史進程發展到集中王權的時代,但是卻還都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實際上還是各個諸侯國和小部落實行自制的局面,夏商的君主甚至都沒有權利罷免任何一個諸侯國的官員。在西周滅商之後,周武王把所有的土地分封,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諸侯國和周朝天子自檢的關係變得非常複雜,這些新的變化都是之前在歷史上從來都沒有出現過的變化,因為宗法分封制和井田制的成功實施,讓周朝的政權得到了充足的鞏固。再加上各個諸侯國的權利被進一步弱化,就沒有和中央直接對抗的實力,是歷史上是第一次大的制度變革。直到春秋時期,才出現諸侯國稱霸的局面。


人中之龍白玉京


看過《封神榜》的都知道關於周朝命運的一句話“文王拉車八百步,周朝江山八百年”。真的是因為文王的那八百步,才使得周朝氣數長達800年嗎?

依我而見,這只是讓電視劇充滿傳奇色彩

的一個片段。真正能讓周朝氣數長達800年得益於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歷史大勢所向,商紂王暴虐無道,使得朝政荒廢,民不聊生,甚至連皇叔比干都敢剖心。其次,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太公姜尚的輔佐,他為西伯陰謀傾商,多兵權奇計,尚謀,推行德政,積德行善,明道行仁,使得當時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都歸心向周。

文王去世之後,武王姬發即位,姜尚被尊為“師尚父”,繼續輔佐武王,此時的紂王朝已是佞臣霸道,小人權侵朝野,武王看到眼下時機成熟,徵詢師尚父的意見,師尚父言道:“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武王聽後,感覺天命難違,於是在師尚父的謀略之下,興師伐紂,和紂王的大軍展開決戰,最終旗開得勝,拯救商朝的百姓與水火之中。

就這樣,姜尚輔佐了周王朝的四代君主,主推行德政,使得周王朝氣數長達幾百年,但是周朝往期,君主居功自傲,寵信姬妾,荒廢朝政,民不聊生,使得長達八百年的王朝從此在歷史的長河告一段落。




心雨道情XL


傳說”商”在紂王時已800年也,而周本是”商朝”的一個王候。乘”商”東征東夷(遼東丶今朝鮮等地)朝歌空虛無兵起兵反商,”商紂王”不得不組織“奴隸”成軍隊抵抗,但“奴隸”戰場起義,紂王大敗而亡國,”週期”建立。

“周”建立後,施行“仁政”,沿習了“商”的分封制,對“奴隸”的壓迫大大減輕,原“商”的”奴隸”在推翻商的起義中立了大功,也獲得解放,少數成為貴族,其他也成為自由民。社會經濟獲得穩定發展這是內因;而“周”的周邊,當時還都是比較原始的遊牧部落,還沒有成形的,具有“國家”型態如“周”的出現,也沒有較強的“部落聯盟”存在,如“炎黃部落聯盟”,這是外因。

由於當時生產力普遍低下,社會發展緩慢。這就是“周”能長壽的“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是,事物總是發展和變化的,並不是靜止的丶僵化的丶停滯不前的。這正如《易經》所說“易者丶變也”。但是,隨生產力進步,週中後期,農耕技術有較大進步和發展,周外部丶內部都在發生變化。

首先,周的周邊遊牧民族在發生變化。原本分散丶弱小的遊牧民族逐漸組織丶強大成成形的”部落”或“部落聯盟”,如西南的“百越”,西北的“犬戎”,東北的“東夷”。隨這些部落的強大和擴張,開始把目標指向”周”,只是等待一個入侵時機。這是外部條件的變化和發展。

其次,周朝內部呢?也在發生變化。前面說了,”周”是沿習“商”的“奴隸分封制”,“周天子”只是“周朝”最大的奴隸主,他在享受“世襲繼承製”帶來的好處,周邊有諸候列國拱衛,安全無憂,享受制度帶來的一切便利,沉醉於“詩詞歌賦”,音樂歌舞中。

而”周天子”周邊的”諸候列國”,卻在與外部各部落的交往中發展壯大,其鄰地丶實力都在增長丶強大,新興的階層(地主階級)在萌芽丶形成和發展壯大,也在等待時機,這就是“內因”。

再次,前面說了,“周天子”在享受制度帶來的益外,沉醉於“詩詞歌賦”丶”音樂禮儀”中,不思進取。到“周幽王”開始發生裂變,這就是史上的“烽火戲諸侯”。“周天子”的內部腐敗丶墮落和拿朝政大事當兒戲,”周”至此衰落。到“犬戎”部落攻破“周都”,迀都始,風光不再。”周朝”進入“春秋戰國”的“軍閥諸候”混戰時代,至“秦始皇”大統止。

其實,歷代王朝興衰滅亡,都逃不過這一規律。興時積極奮發圖強,立時在和平環境下逐漸懶政丶腐敗質變。新興勢力崛起,在內外焦困下倒下滅亡而被取代。

當前,我國周邊形式也在發生變化。臺灣問題懸而未決;美國重返亞太再次深度介入臺海和南海。日本在不斷武裝自己;越南在深化改革和把美軍請進來;印度在蠢蠢欲動丶野心在膨脹…。

這一切在說明什麼呢?看官自已去思考。


資料完善度低


周朝之所以能綿延近800年之久,成為中國歷史上年限最長的朝代,有這麼幾點原因:

第一是周朝初年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所奠定的基礎。周朝的分封制和後來的分封制是區別的,它是真正的封建制度,把土地和管轄權分到諸侯手中,讓他們真正行使權力,和現在的分公司獨立核算、自負盈虧有著及其的相似度,這種行為是聰明的、進步的。周朝,也只有周朝不僅分封了同姓,也允許有異姓諸侯建國,這種宗法制度也是非常寬容大度的,夏朝和商朝,甚至包括更古老的虞朝,他們的後代都分有諸侯國,這在後來的朝代是想也不敢想的。

第二,中央集權制度的逐步喪失,相當於把權力關進了籠子。在周朝前期的西周,王權還是比較強大的,周禮把諸侯士大夫階層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周王就站在金字塔的頂端發號施令,但是與此同時,權力的分散也導致的王權必定被架空這個結果。從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就能看出。烽火戲諸侯只不過是西周滅亡的催化劑,加劇了它的滅亡。就算沒有烽火戲諸侯,西周早晚也會在其他事件中滅亡,無法挽回,烽火戲諸侯只是一個機遇而已,只要天子失信的話,諸侯就大有依借失信,自大,爭霸奪權。在未烽火戲諸侯之前,各家都只是暗地裡擴大而已。當時王權已經搖搖欲墜,烽火戲諸侯只是一個引子,由量變到質變的一個誘因。如果不發生這件事,也還是會有其它誘因的。《竹書記年》上說,根本沒有烽火戲諸侯這件事,是周幽王首先進攻的申國,申侯聯合犬戎進行了抵抗,最後攻破了鎬京。無論哪種情況,西周王權的分散導致的結果就是王權最後被忽視,被架空,王權早被關進了籠子,只不過在周禮的掩飾之下,周王不知道罷了。

第三,權力的去中心化和五霸七雄。東周時期,周王的地盤和權力進一步縮小,諸侯士大夫階層對周王的尊重也就只停留在表面上了。從鄭莊公稱霸開始一直到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以及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等諸侯的稱霸來看,周王就是一個擺設了,從春秋開始一直到戰國後期到秦滅六國,周王對政局幾乎沒有任何控制力,權力真正實現了去中心化,諸侯國各自為戰,甚至諸侯國的國君也沒有太大的權力,比如晉國,先是六卿,智伯之後又是三家分晉。這樣的局面看起來好像很混亂,但是還是有一定規則的,在文化方面實現了百家爭鳴,科技方面出現了魯班墨子等人物,思想領域出現了孔子、孟子、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鬼谷子、孫子等等人物,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礎。在那個看似戰亂的年代,人的思想卻得到了空前絕後的解放,真正實現了思想自由。這些偉大的文化,絕大多數是正能量的,它對一盤散沙的周政權也起到了支撐的作用,延緩了它的滅亡。而王權的進一步弱化也使的諸侯對它毫無興趣,只是想著吞併別國,發展自己,如果不是秦國崛起滅了六國,周朝估計還會一直可有可無地存在下去。


觀天不語


夏商周土地政策好比原始共產主義的人民公社相當於國營農場類似北大荒和大寨村,奴隸主包吃包住,平民只負責勞作種地有飽飯吃有房屋住衣食無憂,所以沒有反抗起義。不像後面朝代的的土地私有制度土地可以自由買賣類似小崗村的私營農場。封建王朝滅亡都是因為土地到了末代集中於少數地主手中,導致農民沒有土地吃不飽飯造反起義而亡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