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把溥儀趕出故宮是對還是錯?

潤楊的紅樓筆記


答:首先,馮玉祥驅逐溥儀的初衷,並沒有現在許多人稱頌的那樣高偉光的。

讓我們把事情簡單地捋一捋。

話說,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

直系首領曹琨手下最能打的大將吳佩孚和張作霖在長城一線打得難解難分,同是曹琨手下大將的馮玉祥卻突然反戈一擊,在吳佩孚背後捅刀子,並打開古北口關隘,放奉軍入關。

馮玉祥為什麼要這麼幹呢?

原因是曹琨為競選總統一度與吳佩孚鬧掰,原本存在感很低的馮玉祥趁機為曹琨鞍前馬後奔走,得到了曹錕的重用。

於是,吳佩孚就恨上了馮玉祥。

那麼,奉系首領張作霖敏銳地捕捉到這一點,暗中收買了馮玉祥。

所以,馮玉祥就鋌而走險,向吳佩孚拍板磚,並趕在奉軍之前殺回了北京城,囚禁了自己的老上級曹錕,準備據有河北和平津三地。

吳佩孚後方有失,很快崩潰。

獲勝後的張作霖本來是想和馮玉祥坐地分贓的,但得知馮玉祥搶在自己前面霸佔地盤,就長驅直入,要與馮玉祥幹個你死我活。

不過,馮玉祥已經知錯了,他佔領了北京後,覺察到北京的實力派都擁護張作霖,沒有自己的市場,就興味索然。

為了挽回自己的個人形象,他就以革命者自居,用“革命手段”驅逐溥儀出紫禁城。

另外,他這麼做,還有一個見不得陽光的目的,即進宮收刮財寶,補充自己的軍費。

馮玉祥這麼做,到底是對還是錯呢?

有一種說法,說當年袁世凱與清廷簽訂有《清室優待條件》,即清帝宣佈退位,清王室可以暫居皇宮,並且可每年可領四百萬優待金。馮玉祥這麼做,是破壞了契約精神。

但是,最先破壞契約精神的反倒是清室。因為在1917年,在張勳辮子軍的搗鼓下,清王朝搞了一次復辭活動。

另外,《清室優待條件》裡也講得非常清楚,清帝退位可以暫居皇宮——“暫居”,是暫時居住的意思,而不是無限期地住下去。

所以,馮玉祥以國民軍的名義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並沒有什麼不對。

事實上,由於溥儀一直在紫禁城裡稱孤道寡,也使得滿清遺老遺少總是念念不忘地做著復辟大清的清秋大夢。

馮玉祥這一驅逐,雖說是私心作崇,卻也上應天意,下應民心之舉,利國利民。


覃仕勇說史


如果從結果來看,絕對是錯誤的,至少當時不是做驅逐溥儀這件事的時候。

馮玉祥的舉動,也許在表面上贏得了“共和”的面子,卻最終輸掉了國家利益的裡子,是為得不償失。

1924年,馮玉祥北京政變。

同年11月5日,馮玉祥率軍包圍紫禁城,帶著《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的文件,宣稱要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

如果溥儀拒絕,那麼馮玉祥就要炮轟紫禁城。這件事最終以溥儀的屈服為結果。


1925年,溥儀在鄭孝胥、陳寶琛的協助下,逃到日本大使館,然後前往天津的日租界。

1928年,孫殿英盜取清東陵,溥儀要求國民政府追究,但毫無結果。

………………

這些事件,最終把溥儀推向了日本人的身邊,成為後來滿洲國的一大助力。

在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曾試圖聯絡溥儀,並提出條件:

  • 願意恢復《清室優待條件》,恢復溥儀帝號,每年照付優待費等條件,以求阻止溥儀去東北。


這就說明,蔣介石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溥儀,雖然已經沒有皇帝的權力了。但他是一個重要的砝碼,如果落入日本人手裡就糟糕了。

可惜的是,為時已晚!

馮玉祥的行為,或許徹底革除了早已灰飛煙滅的帝制,但這又有什麼意義呢?


HuiNanHistory


馮玉祥是個頗具爭議的人物,有兩個雅號“倒戈將軍“、“盜寶將軍“。馮氏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入駐陝西,民間有很多傳說,小時候聽大人們講,陝西軍閥郭堅秀才出身,曾有“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楹聯在陝流傳,是當時很有影響的人物。馮氏入駐陝西后邀郭堅面談收編事宜,郭堅欣然前往。馮氏站廳前迎候,當郭堅一行入內面見之際,馮氏突然變臉,大喝一聲“拿下“!郭堅侍衛欲拔槍卻被早已埋伏殺郭之兵士亂槍擊斃在當埸。

言歸正題。馮玉祥將未代清帝驅逐出宮是對是錯?可以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涇渭難得分明。筆者不願陷入一時一事之爭,只在宏觀上談點一斑之見。本人在8月30日應答“大清亡國一百多年了,還有懷念大清的人嗎“一文中表明瞭“最厭惡的是大清 “的態度。但一碼歸一碼,馮氏此舉卻令人不齒。

辛亥革命後,清庭順應歷史潮流,以遜位方式和平解決內戰之憂,化干戈為玉帛,避免生靈塗炭,在國際上成為歷史亮點,難能可貴。至於遜清皇室有違約之嫌,但民國政府不能及的應約供養卻也違約在先,談不上原則上的誰對誰錯。而馮氏貪圖以故宮之寶填充其軍費以私利驅逐未代清帝,又不以約妥善安置,以致清室流離失所轉投外邦。馮氏錯在那裡?孔子云,人若無信,不知其可也!錯在破壞、打碎了契約精神。聯糸馮氏人品倒也見怪不怪,這個反覆無常的三姓家奴被燒死在黑海,屍骨無存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雙樵\n


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推翻曹錕政府後,修改了清室優待條款,將居住在故宮的末代皇帝溥儀一幫人驅逐出去。1924年11月4日,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府攝政內閣會議決議修正《清室優待條件》,規定:“清室應該按照原優待條件第三條,即日移出宮禁。”執行者為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李煜瀛為國民代表會同辦理。

馮玉祥驅逐溥儀,在當時是有爭議的,但是主流輿論大都對驅逐之舉表示支持,老百姓拍手稱快,11月6日,北京城到處懸掛國旗,以示慶祝,甚至成立了“反對優待清室大同盟”。孫中山高度讚揚:“此舉實大快人心,無任佩慰。復辟禍根既除,共和基礎白固,可為民國前途賀。”章太炎以快郵代電致黃郛、王正廷:“知清酋出宮,夷為平庶,此諸君第一功也!”

也有很多人反對馮玉祥驅逐溥儀,段祺瑞就給馮玉祥發來電報一封,其電文大意為:“頃聞皇宮鎖閉,迫移萬壽山等語。要知清室遜政,非征服比。優待條件,全球共聞。雖有移駐萬壽山之條,緩商未為不可。迫之,於優待不無刺謬,何以昭大信於天下乎?望即從長計議。”馮玉祥回電曰:“此次班師回京,自愧尚未做一事,只有驅逐溥儀,乃真可告天下後世而無悔。”

新文化運動主將胡適則致信攝政內閣外長王正廷:“我是不贊成清室保存帝號的,但清室的優待乃是一種國際的信義、條約的關係。條約可以修正,可以廢止,但堂堂的民國,欺人之弱,乘人之危,以強暴行之,這真是民國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譽的事。”

有些人質疑馮玉祥的行為是否合法合理,認為把溥儀趕出皇宮違反了1911年的《清室優待條件》。《清室優待條件》是袁世凱與清朝所簽訂的,添加在《中華民國約法》附則之中。

《清室優待條件》明確規定“大清皇帝辭位之後,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溥儀不過是暫時居住在故宮,馮玉祥驅逐也不違法。

要說違法,也是溥儀違法在前,馮玉祥驅逐在後。退位詔書與優待條件約定:“大皇帝贊成共和國之政體。大皇帝辭位之後,尊號不廢,共和國待君主之禮永遠相待”“皇族對共和國之公權,私權與全民同等,皇族尊重共和。皇族廢止共和國法律牴觸的一切行為。”

可是清朝的遺老遺少和一些軍閥劣紳,復辟之心未死,蠢蠢欲動。張勳復辟,溥儀又當了十二天的皇帝,這明顯是皇族不尊重共和,首先違反了優待條例。據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所回憶,他在離開北京前,曾騎車到紫禁城筒了河邊並暗暗發誓,將來必以一個勝利的君王姿態,就像第一代祖先那樣,重新回到這裡,擁有皇帝的權威和強大的軍隊。

馮玉祥堅決反對復辟:“在中華民國的領土內,甚至在中華民國的首都所在地,竟然還存在著一個廢清皇帝的小朝廷,這不僅是中華民國的恥辱(稍明事理的人,此時無小以留著辮子為可恥;如今留著溥儀,即小啻為中華民國留了一條辮子,可恥孰甚?)且是中外野心家時刻企圖利用的禍根。”所以,“極力主張掃除這個奇怪的現象,剷除這一個禍根……這次入京,便決心以全力貫徹之”(馮玉祥《我的生活》)

馮玉祥說得很乾脆,在故宮留著溥儀,就是為中華民國留了一條辮子,還有比這更恥辱的嗎?

馮玉祥雖然是舊軍閥,有“倒戈將軍”之稱,但是堅持共和,反對帝制的信仰不變,袁世凱稱帝時封他為男爵,他當時痛哭流涕,說袁世凱是在侮辱自己。當時的報紙是這樣報道的:“馮玉祥在辛亥革命前就一貫痛恨封建帝制,北京政變後,他決心以全力行其素志。”

只要溥儀在故宮,復辟勢力就會賊心不死,溥儀在很多政治勢力眼裡還是很有用處的,張作霖見溥儀也要下跪,張宗昌天天給溥儀吹要恢復大清。張勳復辟引起全國人民的公憤,可見大眾對共和思想的嚮往,復辟根本不得人心。當時旅滬的國會議員宣言中則明確提出:“優待條件,系因清室退位,表示民國寬大之意,且經前參議院議決,今清室既敢僭位叛國,當然失其被優待資格。”

1925年7月31日,“清室善後委員會”在溥儀出宮前居住的養心殿臥室內,發現了清宮遺老金梁、康有為等人與溥儀串通,密謀復辟的文證8件,清室妄圖恢復帝王舊制意圖暴露無遺,這更加證實了將溥儀驅逐出宮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馮玉祥驅逐溥儀,在政治上剪掉了復辟的辮子,在文化上還保護了故宮文物。

溥儀是故宮的最大家賊,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造成15萬人喪生,200多萬人無家可歸。溥儀的老師勸說他讓全世界都知道“宣統皇帝”的善心救災。溥儀便派羅振玉等人與日本方面聯繫,並贈送給日本國價值30萬美元的古玩字畫珍寶用來救濟日本災民,這些國寶都是溥儀從故宮裡偷出來的。

溥儀一直有個概念,就是故宮的文物都是他們愛新覺羅皇家的私有財產,能拿就拿能偷就偷。1922年7月,溥儀開始以“賞賜”其弟溥傑為名,趁溥傑、溥佳二人每天上午進宮伴其讀書之機,將珍貴的宋、元版善本書偷運出宮,其中包括顧愷之的《洛神賦圖》、閻立本的《步輦圖》、周昉的《揮扇仕女圖》和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等等。

1925年7月31日,“清室善後委員會”發現了“賞溥傑單”和“收到單”。根據兩單的數字統計,從1922年7月至12月12日,溥儀總共盜出歷代書畫手卷1285件,冊頁68件。而事實上,尚有大批隋、唐、宋、元的珍品被盜出而沒有登記到清單上。

有人做過統計,溥儀在去偽滿洲國之前,公開的出售文物就得到超過230萬大洋。1932年,溥儀從天津前往東北時,他帶走了1000多件名畫、200多部孤本書籍、此外還有大量的金條。

溥儀到底偷了多少國寶,根本無法統計,如果溥儀在故宮住一輩子,那損失會大到什麼程度!馮玉祥驅逐溥儀以後,決定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接管故宮,對宮內文物進行清點並籌建故宮博物院。經初步清點,清代宮廷遺留下來的文物共有117萬餘件,包括三代鼎彝、遠古玉器、唐宋元明各代的書法名畫、宋元陶瓷、琺琅、漆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匏、金銅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嬪服飾、衣料和傢俱等。可謂金翠珠玉,奇珍異寶,無不盡有。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檔案等等。

從此以後,故宮屬於國家,故宮的文物也屬於國家。


有人把溥儀投靠日本的原因歸結於馮玉祥的驅逐,其實溥儀自己本身就想復辟,發誓要“恢復祖業,匡扶社稷,此生不渝”。溥儀最恨的不是馮玉祥,而是孫殿英。1928年孫殿英東陵盜墓事件,讓身在天津的溥儀深受刺激。他發誓說:“不報此仇,便不是愛新覺羅的子孫!”溥儀本想依靠日本完成他的大清夢,可是卻變成了日本人的傀儡。


非常道畢延河


當然是有錯的。在民國時期,有一部分領導人物根本不懂政治,其中就包括孫中山、馮玉祥、張勳等人。孫中山就只想憑藉著一腔熱血來建立民國,而馮玉祥則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麼。馮玉祥被稱為“倒戈將軍”,其實就是經常叛變,馮玉祥有料可查的叛變就有八次。說他忠於國家吧,談不上;說他只忠於自己吧,也談不上。馮玉祥在驅逐溥儀的時候,就發生在一次倒戈中,事情具體經過如下:

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馮玉祥和直係軍閥聯合討伐奉系張作霖,行軍途中,馮玉祥突然勒馬掉頭,包圍直係軍閥掌控的北京城,囚禁了直系領袖曹錕,解除了吳佩孚的兵權。此時,馮玉祥又將溥儀趕出了紫禁城。這就是著名的“北京政變”。據說馮玉祥倒戈的原因,是奉系張學良給了50萬大洋。然而可笑的是,馮玉祥將自己的軍隊自命“國民軍”,卻不懂政治,將北京搞得一塌糊塗。他發電報請孫中山來北京,結果孫中山還真的來了——事實上他原本只是想假裝請孫,以穩定北京城的局勢。孫中山來了後,他不敢待見,北京再次動盪。最後的結果呢?他將已經無兵無權的段祺瑞請了出來,做了“執政府”。<strong>許多人都將後來1926年的“三一八慘案”歸咎於段祺瑞,但是段祺瑞既無兵又無權,當時又不在執政府官邸內,真正的責任其實正是馮玉祥手下的部將。

再回到馮玉祥趕走溥儀一事上。具體優待條件修正如下:

第一條 大清宣統帝從1924年10月起永遠廢除皇帝尊號,與中華民國國民在法律上享有同等一切之權利;
第二條 自本條件修正後,民國政府每年補助清室家用五十萬元,並特支出二百萬元開辦北京貧民工廠,儘先收容旗籍貧民;
第三條 清室應按照原優待條件第三條,即日移出宮禁,以後得自由選擇住居,但民國政府仍負保護責任;
第四條 清室之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民國酌設衛兵妥為保護;
第五條 清室私產歸清室完全享有,民國政府當為特別保護,其一切公產應歸民國政府所有。

馮玉祥趕走溥儀後,首先導致第一個嚴重的問題:民國政權不再合法。袁世凱是從清政府手裡和平接過政權的,當和平條件被強行修改時,政權的合法性就存在爭議。既然民國政權不再合法,那麼意味著滿洲、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區的領土主權全部不合法。這就導致了日本侵略滿洲、蘇聯干涉蒙古存在“口實”。而在1915年時孫中山密籤的《中日盟約》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兩件愚蠢的事件,分別給了日本、蘇聯留下了“文字性”和“實質性”的干涉理由。後來的結果已經眾所周知了,東北一槍不放丟了,蒙古一槍不放獨立了,新疆西藏在前些年還受到外國勢力的干涉。這就是“政治投機者”的所作所為。那些真正的政治家怎麼做的呢?北洋歷任政府都堅持用五色旗,意味著“五族共和”,堅持首都放在北京,將清室時刻按在眼皮底下。

第二個問題,由於政權不再合法,各個軍閥不再承認北京執政府,群起紛爭局面加劇。張作霖就對馮玉祥極為不滿,在“三一八”之後的一個月內就佔領了北京城。

第三個問題,馮玉祥驅逐溥儀,真實的目的是什麼呢?據曹汝霖的回憶錄,就發現馮玉祥的目的在於洗劫故宮財寶。他為自己辯護,讓士兵們大喊“馮將軍是清白的,沒拿故宮一針一線”這樣的話,結果只會適得其反,因為皇宮的奇珍異寶已經流入古玩市場。


安若凡


題主問了一個已經有答案的問題。

馮玉祥將溥儀趕出皇宮這件事,暫且不論真實原因是為何,就這件事情而言,無論是當時,還是經過歷史證明是對的。

雖然根據當初退位條約,民國政府保留了許多對皇室的優待條件,每年支付清室費用400萬兩銀元,新幣發行後,改為400萬元,同意溥儀暫居紫禁城。


蝸居在故宮的溥儀,雖然失去了對外面的統治,但在紫禁城的紅牆內依然過著衣食無憂的皇帝生活,被稱為“遜清小朝廷”。其御茶膳房仍保留,在用膳的奢侈,排場程度上毫不遜色從前皇帝生活。

馮玉祥將溥儀趕出紫禁城,當時被孫中山稱為最徹底的革命。雖然段祺瑞、張作霖等人譴責馮玉祥此舉野蠻,違背了優待清室的條約;但是後來他們無論那個主政北京,都沒有將紫禁城還給溥儀;在他們心目中樂的讓馮玉祥作個惡人。


假如馮玉祥不將溥儀趕出紫禁城,那麼後來還會出來一個王玉祥、張玉祥將溥儀趕出皇宮,否則就不會有今天我們可以自由出入昔日帝王皇宮進行參觀了。

另外有人說,正是由於馮玉祥將溥儀趕出紫禁城,才導致溥儀投靠日本人,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這裡要說此觀點太絕對了,即使溥儀在紫禁城中過著無憂無慮的帝王生活,小日本要侵佔東北依舊能夠建立傀儡政權,而且保不準溥儀為了恢復他的帝王夢,逃出紫禁城前往東北,畢竟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


蘇紀龍侃史


我覺得馮玉祥把溥儀趕出故宮,沒有什麼對錯,在這個世界上歷來都是弱肉強食,大清朝滅亡了,溥儀還算是什麼皇帝呢?他不是皇帝了,為什麼還要佔有故宮呢?

在封建社會里,皇帝擁有天下,誰也碰不得,但此一時彼一時,一個落敗的王朝,還有什麼臉面住在皇宮呢?

大家還記得孫殿英曾經盜過慈禧的墓,溥儀知道以後還十分生氣,在我看來你有什麼資格生氣,慈禧太后以垂簾聽政的形式實際把控中國48年,最終把大秦王朝推向了死亡,她這種禍國殃民的舉動,難道還不該給她治罪嗎?絕慈禧的墓是壯士之舉,具有正義感的人們都應該給孫殿英點贊,這才是真正的英雄。

作為溥儀來說,就算是馮玉祥不攆他,別的軍閥也會把他請出皇宮,其實溥儀自身也應該有這個自知之明,既然都不是皇帝了,還帶這皇宮幹嘛?反倒惹人耳目,趕緊找個安靜的地方隱居起來算了,做人有些時候應該低調點,都這個身份了,還總當出頭鳥,這不是找打嗎?


驕然


馮玉祥當初為何將溥儀趕出故宮?原因還是因為溥儀不安分,從張勳復辟之後,溥儀一直在秘密從事復辟活動。

當時的情況是什麼樣呢?當時馮玉祥攻取直隸地區,但是吳佩孚和張作霖都在磨刀霍霍,而且還有閻錫山、張宗昌、褚玉璞等軍閥存在。

也就是說北方的局勢,基本上就是一團亂麻,可是溥儀卻偏偏不安心待在紫禁城,而是秘密聯絡已經下野的段祺瑞。

按照溥儀的設想,那就是通過他的影響力來幫助段祺瑞重新組閣。並且溥儀還大方的收買了不少人才,像康有為也跑到了其跟前鼓吹君主立憲。

而當時君主立憲的呼聲有沒有呢?是有的,且還很高漲,很多人認為軍閥亂糟糟,中國必須有個皇上。

所以溥儀動了歪心思,包括聯絡沙俄將軍這樣的事,溥儀也是做的了。可以說溥儀在當時,實在是違背了優待條約。


馮玉祥本來就是反對帝制的一個人,一開始他是同意優待條件,可是溥儀要在直隸搞復辟,馮玉祥決計是不能答應。

當馮玉祥派兵將溥儀驅逐時,說了一段很有意味的話,其說溥儀如果認為自己是中華民國的公民,那他可以走出紫禁城。


如果溥儀不走出紫禁城,那麼他就不是中華民國的公民,由此他還心存復辟之心便是中華民國的敵人。

可見當時溥儀離開紫禁城,確實是最好的選擇,避免了他有更多的機會去聯絡各方搞復辟。

而且後來溥儀同日本人合作,此時決計是怪不到馮玉祥頭上,因為如果溥儀還在紫禁城,情況只會更加糟糕,屆時只怕偽滿洲國將包括整個直隸和河北。


小司馬遷論史


馮玉祥將溥儀趕出皇宮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溥儀這個人也不是表面看上去那麼羸弱的,而大清皇室也是不得不提防的。

雖然大清朝亡了,這一點很明確。但是故宮這個地方的意味卻是十分的濃厚的。而對於尋常的百姓而言,溥儀在某種程度上面其實是有著不可忽視的力量的。所以,皇宮裡面依然有皇帝,這很危險。



當然,對於封建時代或許不一樣。留著前朝皇帝雖然有影響,但是象徵意義卻基本上都把握在新君的手中。但是,新時代開始以後,皇帝註定是要成為歷史的。但是前朝之君還身在故宮,這究竟是意味著什麼,很難說。


皇帝對於民眾的意味不同於官員。甚至用神這個詞來形容也是可以的。

只是,作為一個正道,似乎將皇帝趕出故宮很有問題。所以做出這一件事情著實是一個挑戰。但是如果不做的話,很有可能皇帝依舊還是皇帝。而且,歷史給了他們一種無上的影響力,其實是很危險的。


圍知歷史



對不對,錯不錯,真的很重要嗎。反正肯定沒錯的。

接下來宋安之具體來說說。

馮玉祥在北京政變之中,將溥儀驅逐出京,很多人認為就是因為他將溥儀趕出紫禁城,所以釀成了溥儀之後主動前往東北,當日本的傀儡皇帝,助紂為虐之禍。

但宋安之認為,其實馮玉祥那有這麼大的罪過呢,只能說是溥儀復辟之心不死,所以經不起誘惑,才釀成了之後的局面,如果溥儀無慾無求,認清了局面,沒有復辟的心,何必要去東北?如果溥儀真的想恢復清室,為何不靠自己,非要滿世界找支持他的軍閥或外國勢力呢?

只能說還是溥儀的復辟之心不死,而且非要想靠找軍閥或者外國勢力支持他,通過這種“抱大腿”的方式,才導致了他日後前往東北當傀儡皇帝的局面,這跟在不在紫禁城,真的沒什麼關係的。

宋安之先來說說馮玉祥為什麼要趕走溥儀,到底合法不合法。


在清室優待條件中有這樣三條是關鍵。

一:“大皇帝辭位之後,尊號不廢,共和國待君主之禮永遠相待”。說明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之處。

二:“大皇帝辭位之後,月月所用四百萬元,由共和國專款撥用”。

三:“大皇帝辭位之後,遷居故宮外之新建居住之場所永居,照顧皇族之人員照常留用,不在新招太監,宮女”。說明故宮只能暫居,而不能永久居住。

馮玉祥趕走溥儀其實是有跡可循,按照第三條來說,本來就說好的只是暫居故宮,並沒有說他有永遠居住的條件啊。

而且馮玉祥走的是合法程序,同時還利用當時攝政內閣通過了《修正清室優待條件》,也就是說趕走溥儀是合法的,不只是拳頭大,有兵權,還在程序上給辦得妥妥的。

當然要說有不對的地方,肯定有,我們看看第二條,民國政府每年要撥給清室四百萬,但卻是一直拖欠,沒有給全過。

而且按理說溥儀遷出去,應該將他安排一個新居,妥善安排,結果並沒有。

所以這方面來說,馮玉祥是按照清室優待條件中,溥儀不能永居故宮的這條,並且修正了清室優待條件,然後將他給轟走了。而溥儀的委屈是每年的四百萬給不齊,現在就更是安排不了新居就趕人走,所以說雙方都有錯。


當然馮玉祥為什麼要趕溥儀走呢,其實馮玉祥呢,甚至都認為辛亥革命不是徹底的革命,大家可以看看第一條,清室這般待遇,不就是國中之國嗎。

而1917年,溥儀更是跟著張勳大搞復辟,不是很明顯的違背了清室優待條約嗎。所以馮玉祥佔據北京以後,自然是我拳頭大了,我就要幹一些我想幹的事情,將溥儀趕出了故宮。

以這個角度來看,馮玉祥是徹底了終結了清室,徹底進行到底了革命。

而且從溥儀支持並且參加張勳復辟來看,他依舊是賊心不死,妄圖恢復帝制的。

再看看溥儀當時的所作所為,溥儀為了復辟,可謂拉攏過軍閥、收買過政客、任用過客卿,結果都是失敗。這說明溥儀對恢復帝制可謂是喪心病狂,後來日本在侵略了東北,為了更好更快的將其消化掉以後,派土肥原賢二去遊說溥儀,尤其是提出偽滿洲國由溥儀來做皇帝以後,溥儀馬上答應了,都沒有想想這背後意味著什麼。

從溥儀的所作所為來看,他是為了復辟不擇手段,哪怕與日本勾搭在一起,哪怕所謂當皇帝背後,有著巨大的陷阱。

所以說即使馮玉祥不趕溥儀走,在日本的誘惑之下,最後只不過成為是溥儀離開北京前往東北當傀儡皇帝,而不是歷史上離開天津前往東北當傀儡皇帝了。

要說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宋安之認為沒錯,壓根影響不了溥儀日後要走的路。而且以溥儀後來所作所為來看,馮玉祥做還是很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