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窮兵黷武,卻沒有滅亡的原因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物之一。在他任內對內完成了中央集權,對外開疆拓土,使得漢朝的面積由漢初的狹窄翻了一番。另一方面,漢武帝又為了內外戰爭橫徵暴斂,使得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比如隋煬帝也是好大喜功,最終江都被殺。那麼漢武帝為什麼沒有像隋煬帝一樣丟了江山呢?

漢武帝窮兵黷武,卻沒有滅亡的原因


司馬光評價漢武帝為尊先王之道,知所統守。就是說原則上我不違反先王的訓令,但是我實際上不會墨守成規,能推陳出新適應時代變化而動。第一,其一是武帝在四處征伐之前已經完成了制度改革,為其實現南征北戰奠定了物質和政治基礎。第一是以鹽鐵專賣為代表的壟斷經濟政策。鹽鐵是古代中國最暴利的行業。誰擁有他,甚至就能富可敵國,比如春秋戰國時的齊國因為靠海盛產鹽鐵,通過這一項就奠定了戰國一流列強的基礎。後來七國之亂的齊國也是憑藉鹽鐵產生了造反的野心。所以漢武帝把鹽鐵收歸國有。

漢武帝窮兵黷武,卻沒有滅亡的原因


第二是以推恩令和刺史制度為代表的集權化政治改革。首先的前提是"文景之治”留下巨大的,可供汲取的民間財富,憑藉文景之治留下來的資本漢武帝才能一展身手而不是像文景二帝一樣韜光養晦。漢武帝吸取了七國之亂的教訓,在集權改革之前以抵禦外族為口號的討匈戰爭為集權改革創造了道義上的理由,對凝聚基層民心起到了關鍵作用。劉邦留下劉姓分封為王的祖訓,漢武帝就不去撤銷諸侯,而是在漢景帝已經通過平定七國之亂,對地方諸侯實力進行重大打擊的基礎上,頒佈推恩令使得七國之亂的還未消除的隱患,即地方諸侯四分五裂成一盤散沙,無力與中央政權對抗。刺史制度使得中央有了專門監察地方大員的能力,使得他們不敢輕舉妄動。輔以桑弘羊的操刀下進行的整體配套體制改革,成效顯著。

漢武帝窮兵黷武,卻沒有滅亡的原因


第三是尊崇儒家意識形態,使得君臣尊卑忠孝思想開始根植於人們的心中。百家繁雜的思想不利於一個統一王朝長時間的存在,漢武帝任命董仲舒等人推廣儒學,全面廢棄前朝的無為而治。在改革和官僚執行能力的關係上,漢武帝是一世雄主,心狠手辣,可謂冷酷無情,手段霹靂,他在改革中有效發揮了能臣與酷吏的作用比如張湯負責推行鹽鐵壟斷,杜周負責判案公允,王溫舒負責打擊豪強,減宣負責打擊諸侯王震懾地方,還有尹齊、楊樸、趙禹等一併作為漢武帝的馬前卒,在不同階段時期任用不同官吏,用之深寵,過之則棄,絕無拖沓。其他亡國的帝王往往不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是沒有識人之能,或者根本沒有選拔人才的能力。帝王手下的干將團隊,決定了發揮他才智的下限。通過這些手段,儘管漢武帝折騰得西漢有傾覆之危可還是轉危為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