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出門,看我怎麼用電視讓兩歲孩子長知識學詞彙

給娃看電視,真是疫情間修復親子關係的最佳“良藥”

超長假期中,我在我們家娃(2歲3個月)身上突然有兩個發現

第一件是孩子真的長!胖!了!第二件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老孃因為腰上的贅肉,變成了黃臉婆! 但是娃卻也因為肉,可愛指數高十倍!惹得她爸爸各種寵愛,但卻把叛逆全都扔給了老孃我。

但我悲哀的發現,每天只有她看電視的時候,我才能感到母慈子孝的幸福幻覺。不然就是戰爭現場,娃要捱打。不過,現代女性不在絕境中變態,就在絕境中突變!


疫情不出門,看我怎麼用電視讓兩歲孩子長知識學詞彙

我將動畫片變成一種系列課件

“怎麼老讓孩子看電視?”

在老公的責問下,我奮力反駁:“那是在讓孩子學習日常語言,練習說話。”

其實我也很心虛,因為每當我問娃,今天汪汪隊講了些什麼時, 她就朝我吐口水……(這個我真的懷疑遺傳她爸)

於是我不得不開始思考:一個兩歲的孩子對於看過的動畫片,她到底知不知道講了些什麼?這大量使用了那些珍貴的視力細胞,不能白用啊

於是,我開始有了一個大膽的設想,我要讓娃看一場有意義的動畫片!剛開始孩子也是什麼都瞎看一點,後來我決定選擇一部動畫片來重點看。

<strong>那麼選擇哪部動畫片呢?選擇的標準必須是方便描述! 描述又是靠人設,情節,詞彙量等等來依託的。

舉個例子,《機器貓》雖然我也很愛看,人設也很豐富,但是情節卻不方便描述。因為這個動畫片很多搞笑場景都是,靠畫面來呈現的。而且2歲的小孩子對正常生活用語都沒有概念,不可能理解“時間穿梭機”是什麼意思的。

最後《小馬寶麗》,《朵拉》,《小豬佩奇》都沒有選上,想來想去我還是選擇了眾望所歸的《汪汪隊》 。因為《汪汪隊》幾乎滿足了人設,情節,詞彙,描述這些所有的條件,簡直就是一個超大IP的不二選擇。 (而且主人公萊德也很帥)


疫情不出門,看我怎麼用電視讓兩歲孩子長知識學詞彙

<strong>接著就做計劃!怎麼做?要看聽念講一起上!

第一步---動畫片作先導刺激:每一集汪汪隊,我都會用兩週的時間,放上3-4遍!(有的時候也沒有那麼嚴格,不過大體上是這個趨勢。)

另外只要有時間,我就會陪我女兒一起看,因為這樣一來我能知道今天她看的內容,方便我隨時複述。二來還可以穿插著同集內容的英語版,讓她聽聽語感,我在旁邊複述一些簡單的單詞。三來更可以讓我更好的參與孩子的活動中,其實這也是一種疫情期間的親子互動呀!

第二步---睡前故事做溫故而知新:白天放的汪汪隊,我晚上就會給她講一遍(有時也會洗澡講)主要是白天我女兒坐不住,渾身的勁兒使不完,晚上才能比較安靜的聽一個完整的故事。

第三步---講的不生動連環畫來湊:我還去搞來了汪汪隊的同版連環畫,在娃不要幹聽的時候,還能對著圖畫邊看邊講!

有的時候還能讓娃自己看(不過2歲的孩子,你就不要指望她能看出什麼了,這要慢慢來)在2歲的階段只是要激發她給別人去講個故事的興趣。

第四步---白天對話來討論:這個就是隨機討論這一週來看到的動畫片的內容,有時也是一些常規的問題。

其實,這問問題也是有技巧的。

如果你問:寶貝,今天汪汪隊講了些什麼呀?換來的只有她的口水或者是一句不知道。

那如果你問,誰的車子紅色的,誰的車子綠色的,誰喜歡修東西,誰不愛洗澡?

這些孩子看久了,都可以答的上來。答不上來,我可以告訴她,還會看情況穿插這周看到的情節來描述。(我女兒開口晚,說句長句子一直有困難,但是她記性還行,這些問題她基本都可以回答)

總結:我所做的這一切,其實就是為了一個詞:重複。

將內容有效的重複。

讓一晃而過的內容,沉澱下來!

<strong>關鍵詞:無論早上看的動畫片,晚上講的故事和連環畫,或是白天討論的內容,都是同一個或同兩個故事

疫情不出門,看我怎麼用電視讓兩歲孩子長知識學詞彙


三 尊重孩子的語言發展規律,抓住孩子詞彙積累的關鍵期

2歲時孩子可以用2-3個詞組成句子,在兩歲末時還可以將聽到的詞對應相關物體。

另外,2歲的孩子主要是積累詞彙量。要讓她儘可能認知更多的詞彙。

最後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她三歲前的再一次詞彙的爆發!

但是生活中的詞彙是很有限的,尤其在疫情期間,孩子又不能出去玩,很多場景都碰不到。

比如說腳印這個詞,很抽象。光在講故事的時候說腳印,沒有圖像,孩子理解不了。但是光是給看圖畫卡片,又不能讓孩子將腳印聯繫在句子中,自己不會想到去複述和練習。只有在合適的場景中,出現適當的次數,孩子才會對“腳印”這個詞有一個基本的認知。

但是,你不要以為做完這些後,2歲的孩子可以立馬給你說個完整的故事。如果懷著這樣的期許,難免就會很快氣餒的。每個孩子不一樣,不要一概而論,更不要拔苗助長。

現在我的女兒,兩歲三個月在《汪汪隊》裡學習到了很多的東西。比如所有主角的名字,還包括對主角的部分描述,比如誰是紅色的,誰是綠色的。誰喜歡洗澡,誰怕水等等;地點的描述,包括水果攤,農場,學校等,並且理解水果攤買水果,農場養動物,學校學習;更難能可貴的是學習到了市長,雪,腳印這樣抽象的詞彙。

而且我發現,因為有兩集故事我講了很多很多遍,每個至少5遍(講的我都開始懷疑人生了),但結果讓人欣喜。一個2歲的孩子不久就可以回憶出裡面部分情節細節,比如什麼東西倒了,壓住了誰,誰去救人。當然她還會把兩個故事串起來,不過這都無所謂,我覺得這樣的訓練,不僅彌補了疫情間,孩子活動的缺失,也順便訓練了孩子的記憶能力,觀察能力,學習能力等等,這樣的結果我已經很滿意了。

另外,最令我滿意的是,我終於可以回懟他爸:“看電視咋啦?看電視要看怎麼看!你不會懂得,呸!”


疫情不出門,看我怎麼用電視讓兩歲孩子長知識學詞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