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七十多歲農民還在打工掙錢,維持生活,大家怎麼看此問題?

寇和然


更多農業養殖知識和種植技術,請關注三農堂廣訊,誠邀您的關注,共同探討三農知識。

對於在外地打工的的農民來說,真的是有年齡大的,不過對於像70多歲的應該很少見,畢竟對於打工來說,小編也是以前在南方打工,小編的老家在山東地區,這邊基本上要是出去打工的話,都是要去浙江地區,要麼就是上海地區,但是對於這邊南下的農民打工基本上是有很大年齡的老人,畢竟在南方打工,超過70的老人,也是工廠不要的,對於像我們這邊的人,如果是老人的話,那麼都是要去出力,也是咱們說的農民工,那麼為啥說,有很多的年齡大的老人還要去打工呢?

對於這個問題來說,誰不曾像在家裡舒服的待著呢?畢竟沒辦法才能這樣,我們村裡的老趙今天都已經75了,他要說他75了,你絕對不相信,因為75歲的老趙,渾身也是比較結實,只要是因為以前經常乾貨,所以身上的肌肉也是比同齡人要發達的,那麼像老趙這樣的老人,基本上都存在,但是也是一部分的農民是這樣,對於這麼大年齡的老人為啥要去打工呢?這句話可能是當事者迷,旁觀者清,不知道永遠也是沒有發言權。

以前老趙也是和我們一起去打工,我們都納悶了,這麼大的人為何還要和我們一起去打工呢?老趙說了,主要是現在的生活開支大了,家裡的開支都是要靠自己,老趙的孫子現在已經10多歲了,可能是老人沒有閒著的心,所以70多歲還要去打工,不過對於老趙這樣的工人,如果身體還好,眼睛不花的話,那麼是可以做一些出力的活,可是在工地裡,很多的人也是勸老趙不要幹農民工,可是老趙說,因為家裡的孩子多,所以沒辦法,誰不想在家舒服的過日子呢?可是面對開銷那麼大,所以像老趙這樣人也是選擇了外出打工。


三農堂廣訊


我二伯今年72歲,三個女兒一個兒子,孩子們都已成家,女兒們生活還算可以,兒子也在市裡定居了,我二媽在家種地秋收的時候兒女們回來幫忙,平時我二伯在工地打工賺錢。孩子們都說我二伯該歇歇了,可父母的想法是身體能幹動就繼續幹著,多賺點錢給子女減輕負擔,還能幫他們分擔壓力,我們村有很多這樣的父母,我的想法也是以後自己老了只要能幹動儘量不要閒下來[可愛]



保定兔牙


杜甫有句詩,叫“人生七十古來稀”,說的是人活到70歲不容易,應該是享受的時候了。然而,在農村我們卻發現不少70多歲的老人還幹活,維持生計,看著令人揪心。

我外公也是上了70歲的人了,可是還堅持下地幹活,閒不住。今天去砍點柴火,明天割點牛草。到了玉米收穫季節,照樣挑著籮筐就下地。我們也是經常叮囑他不用那麼辛苦了,好好待在家裡,可他就是不聽。其實,他有收入來源,老一輩的工人,每個月有2000多元的退休金,夠他花了,也就是說他一大把年紀還堅持幹活,不是生活不好,而主要原因是,他忙活了一輩子,閒下來就難受,喜歡出去乾點活。



當然了,並不是所有上了70歲的農民就願意外出幹活,閒不住。有些農民是真的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辛苦工作,掙一分是一分。

對待這些不容易的農民,個人有看法,講出來,算是拋磚引玉,探討交流之用。



◆70歲的人了,還堅持幹活,我們是非常敬佩的,他們比那些有手有腳,卻跑出來裝殘疾行騙的人更值得我們尊敬。

◆70歲的人了,如果生活實在困難,建議回到農村老家,申請一些幫助,每月領取一些救助金。然後,在附近的自家田地,種幾分玉米,一塊菜地,如此足夠維持生活。到外面去,人生地不熟,而且很多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強度,不適合這麼大年紀的人從事。

◆如果實在要外出打工,建議讓親戚朋友找點輕鬆的活兒幹,比如不用上夜班的保安職位,或者工作節奏不快的刷碗工作等。

◆這裡就有必要對70歲農民的兒女們說一聲,無論怎麼困難,還讓這麼一大把年紀的父母出來打工,著實不應該了。他們在我們小的時候,吃盡了苦頭,沒日沒夜幹活,讓我們有飯吃,有衣服穿,能夠上學讀書,等等。到現在都上了年紀,應該是回報他們的時候了,作為一個人要懂得感恩,不要提出任何理由。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讓一個人白髮蒼蒼的老人再繼續忍受煎熬。



最後,但願天下的老人,不單單是70歲以上的農民,而是60歲以上所以老人都能夠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得享天倫之樂。

好了,以上關於70多歲農民還出來打工幹活,如何看法?這個問題,就分享到此,歡迎評論探討交流。同時,希望大家多多關注【終歸農村】,多多給予點贊,化成我繼續分享三農知識的動力,謝謝。

終歸農村


人到七十歲都想安度晚年,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人生還有多少年。誰又願意出去打工,四處奔波家家都要一本難唸的經。

我有個表哥的父親七十多歲了,一年到頭都在打工掙錢,很多廠或者工地上鬥不要了。本來這個年齡就就應該在家帶下孫子孫女,打打小牌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現在還在超心小孫孫的房子和學費。這個是怎麼回事呢?本來是個很好的家庭,我表哥還是挺能幹的,人也是一表人才,生意也做的挺好的。一家人不缺錢,就是有個愛好喜歡賭博,最後把錢輸了,還欠幾十萬,最後離了婚,留下可伶的孩子沒人帶。只有爺爺奶奶帶,爺爺奶奶年齡也發了,但是沒有辦法生活還是要繼續下去,自己的小孫還要讀書成才。所以七十多歲還要掙錢,表哥還有掙錢還債,可以天下父母心啊。

希望他們早些過上好日子,逢年過節打點小牌娛樂為主。




雲涯小強


六七十歲在外打工的老農工很多,大部分都是生活所逼,咋天也就是二十一號我才去打工回來,和我一起在打工的就有三個七十歲的,剩下的都是五六十歲的人,我們吃住在一起,當我問起他們為什麼還要出來打工,他們的臉上都露出了無奈的笑容,他們說誰不願意在家享受天倫之樂?誰願意四處漂泊?昨晚我還發了他們做事的視頻,(何時才能回到家鄉)。


被遺忘的60後


題主所述確實存在。最近我回老家探親,閒暇之時與街上老人們聊起農民養老的問題,很多人都很無奈。只能說聽天由命吧。只盼受的不能動彈了很快死了,不痛苦小痛苦不拖累別人就行。

村裡人分五類人,頭類最好。自己有文化有魄力有能力,心眼活泛,父母親經濟基礎好,能抓住改革開放的機會,發家治富了。他們起步早,積累下了資本,城裡購了房產,孩子也去城裡上學,後來參加了工作,父母沒了負擔,所以他們60歲就不用出蠻力了,只是坐享其成。二類人是頭腦聰明,但家境一般,上不了大學也做不了買賣,於是學了藝。木工泥工電焊工,機床上的其它工種,出去打工掙大錢,家裡也高牆大院,寬房大舍,孩子們也上了大學找了工作他們也沒多少負擔也能早早撂挑子了。三類人精明強悍,肯下死力,就是村裡人說的好受苦人。種地肯動腦筋,肯下資本,種的地也多,那幾年掙下些錢,但孩子們的教育拉下套了結果又培養出了農二代。他們緊緊巴巴,各人顧各人,正如老人們說得,一牛生九子,並擺十張犁,老牛回頭看,誰也顧不上誰。這種人只能一直幹,也不願把土地流轉。四類人是不想動腦筋也不願投資冒風險,把地流轉了,跟著合作社幹活,他們的孩子也在城裡打工,但都是隻能勉強自己過活,顧不了大人,那大人也只能幹到合作社不敢用為止。最後一類人就是村裡的光棍漢傻子,他們沒家庭沒有子女也就沒有壓力沒有動力,想幹就乾乾不想幹就竄竄。主要是吃低保當五保。

總之,凡是七十多還打工幹活的人,一般是自己不行,孩子也一般,只能吃一嘴刨一爪子,活到老幹到老。屬無奈之舉。他們盼望國家能考慮到他們的養老問題,否則晚年肯定是悲慘的!


家鄉美143663827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有的老人是以前經歷過苦日子的,不想坐吃山空,無論兒女怎麼勸說,也無濟於事。他們只是想靠自己,不想總是向兒女要錢,也是變相給兒女減輕負擔。俗話說天晴防到下雨傘,生怕有病就無錢了。自己有錢花著用著也隨便。

還有的老人是不得已出來打工,七十多歲了出打一天工,身體根本就吃不消了。可是由於兒女小時候教育的不好,現在不贍養老人。不給父母錢花,有大病小病的也不管,老人只能靠自己打工掙點錢,和國家每年給的養老錢,來維持自己的生活。

如果家庭和睦,兒女孝順。七十多歲了根本就不需要靠打工來維持自己的生活,所以大家請孝順自己的父母。像小時候他們養育我們一樣去贍養他們。

1.治病錢

每個人對疾病都會十分的恐懼,在年老的時候,多半人的身體都會出現一些問題,此時去醫院也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如果看病的時候沒有太多的錢,那或許農村老人會被子女埋汰,但如果有錢就不同了,子女負擔減輕了,誰都願意當孝子。

2.給孫子賺彩禮錢

如今的結婚已經讓爺孫3代人的生活捆綁在一起,為了能夠賺取一筆彩禮錢,全家人都會齊聲忙活著。畢竟如今結婚的前提就是購買車房,隨後結婚的時候也需要準備著一筆婚嫁錢。這樣一來老人為了家族的延續,都會來到外面打工。

3.養老

每個月能夠領取100多元的養老金,這筆錢看似很多,但農村老人一旦有什麼疾病出現了,那可根本就不夠用的,近些年裡的人情禮、份子錢也在不斷的增加,老人只能來到外面賺錢,這樣才能滿足最基本的養老開支。

4.為孩子還債

農村人的生活條件提升了,每個家庭都有了更多的目標,很多人則是在城市裡購買了一套房子。但房價動輒幾十萬元,一般的家庭想要拿出來還是比較困難的,只能依靠著借錢。老人們看著孩子的生活壓力這麼大,為了能夠幫孩子還債,也都會外出打工。

老人們總會將自己放在後面,替子孫考慮著生活的瑣事,或許這就是老人的無私。



小痕star


對於農民來講,現在在農村種地,確實不容易掙到錢。就像我父親現在已經60多歲了,今年在家裡面種地,總共加起來掙了不到3萬塊錢。如果扣除掉各項成本開支的話,其實就不剩下什麼了。但是家庭的一些生活開銷,他還希望通過自己去努力掙過來。今年我們家光人情開銷的費用就要2萬多,再加上其他的一些生活費用開支和各種成本開支,一年至少要3~4萬塊錢。這還是我們子女經濟獨立的情況下,他一個人在老家維持農村老家的生活開銷的情況下。如果說要算上一個家庭在農村的整體開銷,可能還不止這麼多。

所以我們看到有一些上了年紀的農民,甚至可能達到70歲的老人還要外出打零工。因為年紀大了,一般的工廠都不會招收超過60歲以上的老人,但是比如說一些小區的保安或者是其他的一些零散的工作還是能夠找到的,雖然工資水平不高,一個月可能也就在兩三千塊錢的樣子,但是畢竟比在農村種地要來的輕鬆。那麼為什麼上了年紀的農民,不在家裡養老,而是願意外出打工的。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考慮。

第一,在自己還能夠勞動的情況下,多掙一點養老錢

中國已經逐漸的走向老齡化社會,對於農村人來講老人養老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因為她們沒有養老保險,或者說現在的農村基本養老保險根本無法保障他們的晚年生活。在我國農村絕大多數情況下,仍然是以家庭養老為主,但是現在子女的壓力也很大,所以老人在自己還能動的情況下,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再繼續多掙一點錢,這樣就可以為以後的老年生活提供一些基本的保障。很多60歲70歲的農民,他們的身體狀況還算可以,基本上還能夠從事一些相對較為輕鬆的工作,所以他們不願意在家裡養老,而是要出來繼續努力掙錢。


第二,給子女減輕負擔也是很多老人打工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物價水平很高,不管是在農村生活,還是在城市裡面生活,壓力都很大。所以老人不想讓自己成為生活的累贅,也不想成為家庭的負擔,所以他們還能夠行動的情況下,力所能及的去做一些工作,到外面去打工再掙一點錢,一方面可以補貼家用,另外一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子女的經濟壓力,給他們減少一些負擔。對於老人來講,他們其實沒有太多的要求,也沒有太多的理想,只想給子女提供更好的生活,哪怕他們年紀大了,心裡的想法還是這樣。這就是有一部分農民上了70歲之後,還在外面奔波打工的原因。


第三,有些老人閒不住,適當工作能夠有益身心健康

也許我這麼說可能會被很多人嘲笑,但實際上很多農民在農村裡面生活了一輩子,如果突然讓他們停下來,不去工作不去幹活,他們也很難適應。比如說我自己的父親,其實按照我們現在的條件,他完全可以自己不要幹活了,到城裡來了和我們一起生活。但是他根本放不下,在城裡面活了一天都不舒服,待了幾天完全適應不了就要回老家。而到了農村之後,家裡面的田地,他又捨不得荒廢,所以就力所能及地繼續幹一點農活,在他們的心目中浪費土地是一種很大的罪惡。因為他們都是從當年吃不飽穿不暖的艱苦環境中過來的,對於土地有很深的情感。

有一些願意出來打工的農民也是這樣,他們的年紀大了,但是身體狀況還算可以,所以不願意閒著也閒不下來,一旦閒下來反而渾身不舒服。就像我們小區裡面的一個保安大爺他已經快七十歲了,但身體條件非常好,而且看起來也就50出頭的樣子,他就是閒不下來,然後出來做保安。相對來說工作不是很辛苦,但是呢,又還有能有價值,這說明他還是一個有用的人,這是他的心理想法,如果不讓他工作,他覺得他自己就沒有用了,反而精神狀態會很差。

總而言之,有一些上了歲數的農民工還是要出來打工,一方面是迫於生活的無奈要繼續掙錢,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閒不住,希望能夠給子女減輕一些負擔。你們當地還有多少70歲以上的老人外出打工的嗎?歡迎在下面留言說說您當地的情況。


止茶


感謝題主,是有七、八十歲還在打工掙錢,這是件大好事,我支持鼓勵他們,即便一百歲幹活也是好事,我一上海朋友快七十歲了,仍然活潑在工作崗位上,還調皮說等你一百二十歲我請你幹活不給錢,你幹嗎?…農人也好,市民也罷能打工掙錢應是大幸之事…


Wang233949842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我今年六十四歲,幹不動了,因為我是腦梗患者,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據有兩面性,七十多歲還在打工掙錢說明您的身體非常棒,我害病以前也在打工,我非常羨慕七十多歲了還能打工的人,但是我做不成了。兩面性就是雖說你沒打工但你身體可不好了,還在打工說明身體非常棒,所以老哥們,努力打工掙錢吧,一定能健康的多活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