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家為什麼要去漢字化,文化自卑心理嗎?

新冠肺炎讓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而前幾天日本捐贈中國物資時使用的口號也讓不少國人感到親切:「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等等。這些口號不同程度地引起了國人和國內媒體的討論甚至是論戰,但也恰恰是這些討論和論戰,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了東亞這片土地獨有的文化記憶和體驗。

如果要說“什麼時候感受到了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和越南人的一體感”,當然是看到漢字的時候啊。

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家為什麼要去漢字化,文化自卑心理嗎?


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家為什麼要去漢字化,文化自卑心理嗎?

廢除漢字之前的韓國報紙


漢字或許真的具有某種不可名狀的包容力和魅力。從前我只知道漢字所承載的是中國從古至今的文化與傳統,現在覺得漢字更是聯繫了東亞各民族先祖共有的審美、習俗、禮樂等的紐帶;歷史雖然滾滾向前,以漢字為代表的東亞文化卻熠熠生輝,在各地區人民的交流中,漢字日漸形成所謂東亞地區的通用文字

但是在今天除了日文中還有零星的漢文存在,韓國和越南的語言中,至少是書寫系統中已經再也看不到漢字的身影了。

亞洲很多國家深受中國影響,仍然用漢字標識的也有幾個。但是,韓國人民族情緒比較重,什麼都是韓國人發明的,怎麼能夠用漢字呢 ?太跌份兒了,為了強調民族感,政治上也容易贏得支持,就費了漢字。

韓國曆史上一直使用漢字。雖然1443年世宗大王發明了表音文字 “訓民正音”,但當時統治階級仍然使用漢字。

中日甲午戰爭之後,韓國從專門使用漢字過度到韓漢文混用(국한문혼용),殖民地時期也有學者發起【韓文專用】運動,提出廢除漢字。

1968年,韓國總統朴正熙下令禁止公文中使用漢字,教科書中也不再有漢字的出現。

但隨著中韓關係的發展,2000年韓國政府又宣佈恢復漢字教育和使用漢字。

這樣難捨難分、瞻前顧後的文化態度,真的挺符合韓國人一貫自卑又自大的國民性格。

雖然書面上不再使用漢文,但是中日韓越(越南因為語音發音特殊還好一點)這些漢字文化圈為啥同音字眾多也是個有意思的話題。因為他們的文化基於漢字,而漢字的邏輯就是表意優勢巨大,含義豐富,音意分離,在閱讀速度和文字內涵有極大優勢的情況下帶來的問題就是很多的同音字。這在生活中可能影響不大,但是在需要嚴謹表達的地方比如法律,就沒辦法繞過了。所以在韓國憲法中有大量採用漢語的描述就是為了消除異義。

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家為什麼要去漢字化,文化自卑心理嗎?


沒有民國時的國語、解放後的普通話之前,人們是咋交往的?打個比方,古代一個陝西官員被派到廣東做一個縣令,他是如何很快適應跟當地人語言交流的?自秦始皇書同文開始,中國的統一就是靠漢字來保持統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