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有哪些好的防蝗、滅蝗的辦法?

關東書場


我國自古有歷史記載以來,就一直飽受蝗災襲擾,蝗災破壞力極大,位列三災之首(蝗災、旱災、水災)。但我國先民對蝗災認識卻存在不足,一直認為蝗災是天罰,是統治者的德修不夠。

直到唐玄宗時代,名相姚崇力推治蝗,說服唐玄宗,開啟思想變革,從這時開始,我們才在治蝗上有了積極主動的態度,各種治蝗方法也不斷地被髮明出來,大體分為三類十二種常見方法。

第一類,人工滅蝗

這一類方式是我國沿用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治蝗方法,主要包括篝火誘殺、開溝陷殺、器具捕打、掘除蝗卵和聲色驅蝗。

篝火誘殺,主要利用蝗蟲的趨光性來引誘蝗蟲投火,主要針對已經具備飛行能力的成蟲。為“夜中設火,火邊掘坑,且焚且瘞[yì,埋],除之可盡”,在明清兩朝,此法為最主要的滅蝗方式。

開溝陷殺,主要針對若蟲蝗蝻的治理,即只會跳躍還未羽化不會飛行的幼蟲。“視蝻將至處,預掘深寬各二尺長溝,每相丈許作一坑,以便掩埋”然後人為驅趕驅趕蝗蝻跳入溝中,再掃入坑中掩埋,直至溝坑均被填滿。

掘除蝗卵,主要針對還未孵化的蟲卵,屬於預防手段。“凡見地上有無數小孔,形如蜂巢,及土微高起處,並上年蝗集之所,其土中皆有遺子,應即掘出,以水煮之。”此法從五代時期開始,並延續至今。

器具捕殺,最為原始的治蝗方式,而且效率較低,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布圍式、魚箔式、合網式、抄袋式。這種治蝗方式,通常兩個目的,在遭受嚴重蝗災的地方,治蝗的同時,也收集蝗蟲 作為貯備糧食。

色聲驅蝗,此法為最消極最無用的治蝗之法,只是驅趕並不能達到滅蝗減輕蝗災的目的。“又畏金聲、炮聲,聞之遠舉。”此法多配合各種撲殺方法,將蝗蟲驅趕至一處滅殺,單獨使用並無效果。

第二類,農業防蝗

這類方法主要是通過改變種植方法和技術防治蝗蟲,主要包括對種子進行特殊處理、改變耕種季節、播種前充分翻耕以及種植蝗蟲不喜食的農作物來防治蝗蟲。

對種子特殊處理防治蝗蟲,此方法通過將馬骨、蠶矢、附子同種子拌勻後播種,“則禾稼不蝗蟲”。《爾雅翼》中書:“農家下種以蠶矢,雜禾種之;或煮馬骨和蠶矢溲之,可以避蝗”。

改變耕種時節來躲避蝗蟲,主要是提前播種,以求在蝗蟲每年爆發的時間之前穀物成熟,可以避免蝗災的破壞,保證糧食的收穫。“冬月種穀,小暑即熟,旱皇具不能災。”

播種前充分翻耕,此方法針對蝗蟲卵,反覆翻耕之後,土層中的蟲卵要麼被深埋,要麼被翻出地表,失去孵化條件而不能孵化,可起防蝗的作用。“秋耕之禮,掩陽氣於地中,蝗蝻遺種,翻覆壞盡。”

種植蝗蟲不喜食的農作物避蝗,此法依舊是被動應戰,雖然種植了蝗蟲不吃的作物,但是對於人來說,這些作物也不適合人長期食用,但隨著農作物種類的增多,這種情況有所改變。這些作物主要包括“黃豆、綠豆、黑豆、紅豆、蕎麥、芋頭、土豆、紅薯等”。

第三類,生物防治

古代的先民對生物科學只是研究的雖然不夠深奧,但通過千百年的生產經驗,也總結出了一套生物化學防止方法,主要有保護食蝗益鳥、飼養食蝗家禽、病毒防治。

保護食蝗益鳥,就是利用蝗蟲的自然天敵應對蝗災,在平時就注意益鳥的保護。比如後漢乾祐元年,大蝗,“蝗為鴝鵒(八哥)聚食”,詔曰:“禁捕鴝鵒”。這是先民們最早的利用生物法則進行的生物防治。

飼養食蝗家禽,雞鴨這類常見的家禽對治理蝗災有著非常好的效果,明代陳經倫通過觀察發現此法,並推廣至全國,對治理蝗蝻效果良好。“未能飛,鴨能食之,鴨群數百,入稻畦中,蝝 [yuán]頃刻盡,亦江南捕蝝一法也。”

痘毒治蝗,此法應該是世界範圍內以病毒治理蝗災的先例。“捕得蝗,刺孔點痘漿,放令飛去,痘毒傳染,其種自滅。”這一方法的應用,不得不佩服先民的智慧,在生物科學的應用上如此超前。

第四類,化學防治

這類方法應用不多,但效果顯著,尤其是在驅離蝗蟲的過程中。這類方法,運用古代有限的化學方式,主要以腐蝕性、刺激性的化學物質展開防治。包括石灰法,油類塗抹法,蒸煙驅離法。

有了多樣的可以適用不同時期,適用不同地區的治蝗方式,引導百姓積極參與到滅蝗的工作中來也是十分重要的,歷朝歷代也採取了多種辦法。

在激勵百姓捕捉蝗蟲方面,各代朝廷的獎勵辦法都是非常優厚的。五代時期“百姓捕蝗一斗,以祿粟一斗賞之”;宋代時期 “民得蝗大者,一斗給錢一百文;得蝗之小者,每升給錢五百文”。

到了明代治蝗捕蝗的獎勵更為豐盛,不僅“民捕蝗一斗,給粟倍之”,還發展到了根據捕蝗達到一定數量者,可以“入學”,進入國子監學習步入仕途。如此豐厚的獎勵,是很多人專以捕蝗為業。

各朝還制定了嚴格的捕蝗法,到清朝,乾隆曾親自下諭:“嗣後州縣官遇有蝗蝻,不早撲除,以致張翅飛騰,貽害田稼者均革職拿問。”時任湖廣總督陳宏謀、刑部尚書裘日修均因治蝗不力被免職。

不過話說回來,無論歷代王朝與百姓如何努力,在對付大規模襲擊時,依舊顯得力不從心,這亦是為何我國古代為何有如此多的蝗災。這個問題是世界共有的問題,直到社會科技發展到現在,我們才開始有把握完全戰勝蝗災。

參考文獻《中國歷史上的蝗災及治蝗》,如果您有不一樣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我討論。

我是狼君,喜歡狼君的觀點歡迎評論、點贊,轉發加關注


狼君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就中國歷史記載統計,從公元前707年到公元1911年的2000多年中,大蝗災發生約538次,平均每三四年就要發生一次,給人類造成很大損失。

在宋代之前,中國人對於蝗蟲沒有什麼辦法。

甚至,中國人對於蝗蟲究竟怎麼來的,也不太清楚。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認為蝗蟲是上天的懲罰,不能撲殺,只能祈禱。

後來不認為是天災了,卻認為蝗蟲是魚卵變得,蝗蟲最終也會變成蝦子。

這種情況下,當然無法對付蝗災了。

不過,宋朝開始,隨著農業科學進步,中國人就開始有很多種方法對付蝗蟲。

自然,今天我們直到,對於蝗蟲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飛機噴灑殺蟲藥,一次可以覆蓋很大空間。

或者是對於蝗蟲幼蟲,使用人工進行噴灑殺蟲劑,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但古代沒有飛機,也沒有殺蟲藥,只是有自己的土辦法。

常見的方法如下:

鳴金驅趕法:

敲鑼以很大噪聲驅趕蝗蟲,一次可以驅趕一大片。

捕擊法:

用各種方法撲殺。

蝗蟲也是一種食物,常在饑荒下被饑民食用,蝗蟲營養豐富,肉質鮮嫩,含有高蛋白,是一些國家人民的常吃的食物,外國也有把蝗蟲製作成餅乾來食用。

火燒法:

蝗蟲和其他昆蟲一樣,在夜間看到篝火就會飛過去被燒死。

所謂晚上只要在農田裡點很多堆篝火,第一個晚上就會燒死很多蝗蟲。

掘種法:

蝗蟲分為三個形態,分別是蟲卵、幼蟲(沒翅膀)和成蟲。

在春季的時候,可以讓農民對地裡進行仔細的挖掘,發現蟲卵用各種方法殺死。

溝坎深埋法:

主要是針對還不會飛的蝗蟲幼蟲,在田地上挖掘深坑,然而驅趕幼蟲爬行到坑裡,再用土埋掉。

這樣可以撲殺大量幼蟲,小國很好。

還有清晨蝗翅露溼難飛用器具抄掠法、放雞鵝去吃等等。

雞是蝗蟲的天敵,對於蝗災不嚴重的地方,可以將大量雞鵝放入田地去吃蝗蟲。

只是,如果蝗災很嚴重,一隻雞也吃不了多少。

農民家養雞也不會太多,除非是養雞場才能起到一定作用。

這些方法都有作用,但效果一般,往往只能對蝗災起到緩解的作用,無法徹底消滅。


薩沙


翻開歷史你可以發現,在自然災害中蝗災是最常見的,並且是朝代越往後越頻繁的,《中國救荒史》統計,蝗災在秦漢時期平均8.8年一次,宋為3.5年,明清兩代均為2.8年。這就說明歷代的治蝗措施不但沒有遏制蝗災,而且越來越嚴重,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受到社會體制和科學發展的到約,根本就沒辦法遏制蝗災。


先從社會體制說,封建社會是土地私有制,土地歸個人所有,小的地片幾分幾釐,大的地片也就三畝二畝的,一片地還不知屬於多少家擁有。遭到蝗災,根本形不成合力,各掃門前雪,靠點個火把嚇唬,敲鑼轟趕,只能是把蝗蟲從這片地裡趕到那片地裡,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

再從治蝗措施辦法說,古代由於科技產落後,還沒有發明農藥,治蝗的措施看著不少,收效卻不大。比如,消滅蝗蟲卵,你想蝗蟲卵都在8一10釐米的土裡散落著,靠挖出有卵的土來翻曬,又能曬死幾個呢,何況也不是光晴天。看到歷史上說的治蝗用土掩埋法,我就想笑,蝗蟲會飛,一蹦都幾尺遠,等多到能用土去掩埋,莊稼怕早就桔杆都吃的剩不下了,掩埋還有啥用,這種治蝗法是說書唱戲哄人玩的,和看巜西遊》差不多。治蝗方法還有前面說的敲鑼嚇唬丶點火驅趕等就不再說了。


本昌談歷史


古代的蝗蟲災害一般是從源頭開始,如果沒有辦法從源頭消滅蝗蟲的話,那麼整個天下將會產生一輪又一輪的蝗災,蝗災之後就是饑荒,對於整個帝王來說將會產生政權不穩。

消滅蝗蟲的幾種辦法

1.趁早發現趁早消滅。

大家要知道古代的時候,每一個地方都有對應的官員,他們的職責是非常龐雜的,可能什麼事情都要管,並沒有咱們現在這樣細分。

就是因為他們古代官員地位職位等多方面都比較龐雜,所以他們對於各方面的記錄都會登記在冊。這其中對於蝗蟲的記錄也是由當地官員進行負責的。

一旦官員發現某個地方有蝗蟲的跡象,就是說某一個地區蝗蟲的密度比較大的話,那麼就率領當地的百姓進行捕捉。

只要把這個蝗蟲的密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或者把蝗蟲趕到極低點的話,那麼這個地區就沒有蝗蟲了。

然後人算不如天算,算來算去蝗蟲沒有消滅,反而捅了個大簍子。

2.夜晚捕捉。

大家都知道,古代蝗蟲他們的視力問題就導致他們在白天的時候會大幅度活動,而到了晚上一般不會活動。

那麼一旦到了晚上的時候,蝗蟲他們不活動了,往往就是捕捉蝗蟲的最好時機,會有很多人前來進行捕獵蝗蟲。


只不過大家也都知道,古代的時候又沒有電棒、手電筒,也沒有電爐子,沒有這些軍用器件,往往只能用火烤的方式來照明。

這在一定程度上就為捕捉蝗蟲帶來了很大難度,而且這一部分難度會極大的影響效率。

3.瞪眼瞅。

沒有看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官員如果說有那麼一點點的不負責任,對於上級隱瞞事情的真相,對於百姓又不及時公佈的話,就會造成一系列的蝗蟲災害。

而蝗蟲災害出來之後,短時間之內根本沒有辦法進行捕捉,就只能請神拜佛。

通過一些歪門邪道來指望著消滅蝗蟲是不靠譜的,所以一般這種情況下蝗蟲就會大量繁衍,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吃遍大部分區域裡面的糧食。

當然除了這三種官方使用的辦法之外,普通老百姓對於蝗蟲採取那同樣的措施那就是吃。

因為老百姓知道蝗蟲過後糧食都沒有了,既然沒有糧食,就得想盡一切辦法去儲存一些蝗蟲。

只不過這個所謂的儲存,並不能夠有效的緩解飢餓,所以蝗蟲之後就是新一輪的災荒,災荒之後就是百姓流離失所,朝廷動盪不堪。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最近的蝗災事件弄得是人心惶惶。然而蝗災並不是現代的產物,在我國古代就有過許多蝗災的例子。

那麼古人是如何滅蝗災的呢?

一、祈求神靈

先秦時期,受制於生產力發展水平,人們對神靈特別崇拜,即萬物有靈論。因此,當蝗蟲災害出現時,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祭祀神靈。

殷商人認為,“河”、“嶽”、“帝”等神靈是掌管蝗災的神靈,他們可以發動蝗災,也可以停止蝗災。因此這些古代先民認為只要祭祀這些神靈,就能消除蝗災,達到免災的目的。

二、人工撲打法

顧名思義,人工撲打法就是人工除蟲,根據工具的不同,又分為以下幾類:

  1. 魚箔法。魚箔法就是利用魚箔等工具,將三面圍住,只留下順風的一面將蝗蟲趕入坑中,集中處理。此方法適用於蝗蟲沒有翅膀或剛長出翅膀。

  2. 網捕法。網捕法就是兩人拿著一張漁網,朝著蝗蟲區域奔跑,並將蝗蟲收入網中集中捕殺的方法。此方法適用於蝗蟲不能高飛的情況。

這幾種方法雖然簡單快捷,但是比較費時費力,因此不適合大面積捕殺蝗蟲。

三、篝火誘殺法

篝火誘殺法就是利用蝗蟲的趨光性,升起一個火堆,引誘蝗蟲撲向篝火的辦法。此法在《詩經》中就有記載:“秉被蟊賊,以付炎火。”

蝗蟲入火以後,翅膀被燒斷,無法飛行,因此適合大面積捕殺。此外,這種方法在沒有月光的時候使用效果更佳。

四、除蟲卵法

相比於會飛的蝗蟲,事先消滅蝗蟲的幼蟲是個不錯的方法。這種方法早在《宋史》之中就有記載。每到冬天農閒之時,將濃鹼水、陳醋混合液倒入地上有無數小孔,形如蜂巢,及士微高起處,就能起到消滅蝗蟲幼蟲的效果。

五、天敵滅蝗法

利用大自然的規律消滅蝗蟲也是個不錯的方法。在《捕蝗圖冊》中就記載了家鴨滅蝗的方法,此外,雛鳥,青蛙等都可以用來消滅蝗蟲。

結束語

古代農業乃立國之本,蝗災作為損害農業最大的災害,自然被當時所重視。而我們的先人早已想出了許多的辦法來治理這種危害,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是難以揣測的。


小云軒談史


至於蝗災,在唐以前很氾濫,危害極大。一些鄉紳神棍妄稱蝗神大怒,懲罰世人不敬。

因此,民間各地廣建供奉蝗神的淫祠淫廟,那些造謠生事的神棍也乘機大賺一筆。

但是苦了那些無知的老百姓,蝗災一次比一次厲害。

到了唐玄宗開元年間,關中蝗災大盛,百姓身受蝗蟲🦗之苦,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當時,賢相姚崇力排眾議,說服玄宗,大力滅蝗。

當然在古代,無非是兩種,一種是火燒;另一種是吃,蝗蟲🦗這種生物富含蛋白質,還不容易發胖。

如果將蝗蟲作為飼料餵雞、鴨、豬、牛、羊同樣是不錯的選擇。

其實說到這,我強烈推薦油炸蝗蟲這道菜!油燒到8成熱,將洗淨的蝗蟲🦗,翻炒一分鐘出鍋,放盤中撒上少許胡椒粉和鹽,攪拌一下。如果在夏天配上一瓶冰鎮啤酒,那一定爽歪歪了!

說到這諸位應該明白了,為什麼從唐以後,蝗蟲很少在中國成災了吧!

順便告訴各位,我家樓下的小飯館,一盤椒鹽炸螞蚱已經賣到15塊錢了!






晶晶樂道道歷史


這次爆發的蝗災愈演愈烈,也牽動了國人的心,它們會蔓延到中國,造成災害麼?

咱們古人,還是有一些好的防蝗、滅蝗的辦法,供現代人參考的。


回答之前先簡單說說這次的蝗災吧。

目前在印度、巴基斯坦的沙漠蝗災害,據說已經有了4000億隻蝗蟲這麼多。多到把70萬印度軍隊逼著從克什米爾撤了軍,看來還是蝗蟲大軍更勝一籌啊。你是不是在想,這勢不可擋的蝗蟲群,會不會翻山越嶺,來到中國啊?

沙漠蝗,以前輕易不來咱中國,有過記載的就兩回,一回是在雲南發現的,一回是在西藏發現的。不過也不用擔心,在西藏發現的,是個“散兵遊勇”,是在1974年,西藏的聶拉木縣發現的,就單個兒一個。所以估計啊,是自己一個蟲兒迷路了,溜達過來的。


中國古代的蝗災還挺多的

作為農業為本的古國,咱們中國在歷史上,可沒少讓蝗蟲折騰過。

早在商代的時候,咱們就已經有過相關的記載,在婦好的墓中也曾出土過玉製的蝗蟲。在史書《春秋》裡,就記載了。《春秋· 桓公五年》說,在這一年秋天的時候,由於大旱,在山東鬧了蝗災了。整個一部《春秋》就記載了12次蝗災。

咱們中國,在歷朝比較穩定的時期,當時的官史都比較完備的記錄了各種災害,包括蝗災的發生。

根據記載,元、明、清三朝,就一共發生了186次大的蝗災。而大大小小的蝗災加起來,竟有861次之多。

其中造成最嚴重後果的當屬明朝,從崇禎八年起,北京、南京、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地連續多年發生大蝗災,再加上西北的農民起義和東北的後金崛起。明朝在三重打擊之下,焦頭爛額,加速了滅亡。


對於蝗災的成因,不同的古人觀點不同

1, 惡政、貪政造成蝗災

比如孔子、董仲舒、班固、劉歆等人,都認為蝗災的發生是由於惡政、貪政的實施所造成的。而且非人力所能阻止。

早如《詩經》也說:

“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意思是農耕之神,用神火燒掉蝗蟲吧。

劉歆在也認為貪虐的施政造成了蝗災,而消災的方法只能是:

“其救也,舉有道置於位,命諸侯試明經。”

基本也靠著統治者一身正氣碰碰運氣吧。


2, 儘量科學研究的發現蝗災產生的原因

明朝的文淵閣大學士兼科學家徐光啟通過田野調查,就找到的蝗蟲的來龍去脈:

“聞之老農言,蝗初生如粟米……又數日,即群飛,是名為蝗。又數日,孕子於地矣……蝗之所生,必於大澤之涯……故涸澤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圖之此其地矣。”

這已經很明確的把蝗蟲的生長過程、孳生地說的很清楚了。


古代如何防蝗、滅蝗?

對於時有發生的蝗災,歷朝歷代並不是坐以待斃。還是有一些辦法進行防治的。

1, 直接硬扛,跟蝗蟲肉搏

比如唐朝的時候,白居易在《捕蝗 刺長吏也》裡寫道:

河南長吏言憂農,課人晝夜捕蝗蟲。是時粟鬥錢三百,蝗蟲之價與粟同。

就是招人滿地裡抓蝗蟲去。

後來,宋朝、元朝乃至明、清,依然有用撲殺的方式跟蝗蟲進行肉搏戰進行滅蝗。


2, 斬草除根,從源頭上治理。

徐光啟,針對蝗災,就曾向皇帝上過《除蝗疏》,對如何治理蝗災,提出了自己的方法。在他的《農政全書》中也提出了除滅蝗蟲的方法。

他提出了從源頭根治,直接毀掉蝗蟲蟲卵方法。

“故涸澤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圖之此其地矣。”

他發現,一些旱地,比如干涸的池塘什麼的,是蝗蟲的繁殖地。要根除蝗蟲,必須由地方政府發動百姓,到這些地方去進行除蟲除卵。把蝗蟲的根兒掐了,防止蝗蟲增多。

後來的古代人們,也有很多是採取這個方法。清朝也記載了,在咸豐六年,也發生了大蝗災,當地縣令也是發動百姓滅卵,以每升三十錢的價格收購蝗蟲卵,一共收了蟲卵六百餘石,使得蝗災大大減少。

徐光啟還發現,荒地很容易滋生蝗蟲,所以建議國家開墾荒地,種上糧食之後,也有助於除去蝗蟲的孳生地。


3,改變種植作物種類和方法

同樣是徐光啟,他因為發現蝗蟲喜幹不喜溼,所以如果把旱田變為水田,就可以有效防止種植地滋生蝗蟲。同時還能恢復生產。清代錢火斤和顧彥也提出了在蝗災區種植蝗蟲不愛吃的農作物,減少損失。現在研究也發現凡是有膽鹼和胡蘿蔔鹼這類物質的糧食,蝗蟲都不愛吃。

在種植方法上,明朝的很多農書都提出了儘量種植生長週期短,可以早種早熟的農作物。比如用大麥代替小麥,這樣就能避開蝗災高發的時期,降低一些損失。


(別的圖看不出哪個是大麥哪個是小麥,這個肯定是,嘿嘿。)


另外,清朝的李源在《捕蝗圖冊》裡說,要除滅蝗蟲卵吧,還一個好辦法,就是推廣秋耕和春耕兩耕的方法。這樣在犁地翻地的同時,也就殺滅了蟲卵了。


4, 生物天敵

在明、清兩朝,也有利用天敵對付蝗災的方法。

明朝、清朝一些農書中,就提出了用鴨子防治蝗蟲的方法

“(蝗蟲)未解飛,鴨能食之,鴨群數百入稻畦中,蝗頃刻盡,亦江南捕蝗一法也。”

求神問卜,聊以安慰

和其他農事有神可拜一樣,面對蝗災,自然也有神祗。

從周代開始,就有“八蜡”祭祀。以祈求上天別給天下百姓安排這些災害。

自從南宋時開始,又開始有了劉猛將軍廟的祭祀,通過對抗金名將劉錡的祭祀,以專門剋制蝗災。

宋景定四年,旱蝗,上敕劉錡為揚威侯天曹猛將之神。敕雲飛蝗入境,漸食嘉禾,賴爾神靈,剪滅無餘。蝗遂殄滅。

自此之後,直到清朝,都是在劉猛將軍廟祈求避免蝗災。


對於蝗災,古人由於條件有限,技術不足,仍以種種方式研究並實踐防治、除滅蝗災的方式。時至今日,蝗災尚在域外,我們既不需要慌,更沒必要怕。無非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已。


恬然說歷史


中國歷史上是一個農業大國,當然今天也是,所以在中國歷史上能給社會造成重大災害的有三種,一個是水災,一個是旱災,一個就是蝗災了,所謂蝗災,就是大面積的發生蝗蟲過渡繁衍的現象,大量的蝗蟲氾濫造成農民種植的農作物被啃食一空,造成辛苦的農民顆粒無收,從而造成大面積的饑荒。所以在古代歷史上,各個朝代都對防蝗非常重視,下面咱就說說,歷史上對付蝗蟲的方法。

拿歷史上最繁榮的大唐為例,根據新/舊《唐書》的記載,在大唐存在的三百多年的時間內,總計竟然發生了四十多次,也就是說,大概8年的時間內就會發生一次大規模的蝗蟲災害,要知道這已經算是控制的比較好的朝代了,在元代和明代最嚴重的時候,大概二三年就發生一次蝗災,所以古代人民總結了很多辦法。


1。源頭治理法,說白了,蝗災的最大危害是數量大,且用打游擊的辦法禍害農作物,因為他們成蟲後便可以用翅膀長距離遷徙,所以一旦形成氣候很難被捕捉,針對這個特性,古人們在其發育的土地上,大規模的殺死幼蟲,這樣在其成熟之前並將其扼殺在幼蟲階段,效果不錯。


2,由於蝗蟲晚上沒有視野的,所以是白天活動的。古人在晚上開始對蝗蟲夜襲,大量的人工對其撲殺,用火攻的辦法將其大規模滅殺。


3,政府廣泛的發動群眾,通過獎懲的辦法來促進殺蝗蟲,比如一籮筐蝗蟲可以換一斗米,這樣大量的百姓被髮動起來,蝗災便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被殺滅。


老豬的碎碎念


古代蝗蟲災害頻繁發生,在歷朝歷代的史書上都見過。蝗群過後,寸草不生,繼而帶來的是糧食減產、絕收。民以食為天,餓肚子是會死人的,這可是一件大事。

歷史上記載的滅蝗事例很多,比較有名的是唐代的姚崇滅蝗。

說的是唐玄宗年間,河南出現了成群的飛蝗。不是三五成群去逛街那種,而是遮天蔽日、黑壓壓的一大片,可以想象一下有多恐怖。

宰相姚崇採取的辦法是下一道命令,凡是發生蝗蟲災情的地方官員、百姓每天夜裡就在田頭點起火堆,等飛蝗看見火光飛下來,就集中撲殺。同時在田邊挖大坑,邊打邊燒(這樣搞的話,說不定有人趁機吃頓燒烤[黑線])。

史書上記載姚崇這個滅蝗方法非常有效,僅僅是河南汴州一個地方就撲滅了蝗蟲14萬擔,災情逐漸平息下來。老話說得好,一物降一物。最好的滅蝗方法就是利用蝗蟲的天敵來消滅它們,那就是雞鴨和鳥。

在2000年5月,新疆北部的草原發生了特大蝗災,草原牧場岌岌可危,當地動用了飛機撒藥,效果不明顯,且對環境破壞大。專家們想到了鴨子,從浙江長興採購3萬隻鴨,作為滅蝗戰士分批登上飛機,空運至新疆災區。

到了當年8月底,新疆至少有100萬畝優質草原上地毯般覆蓋的蝗蟲被鴨子徹底殲滅。鴨子捕蝗能力強、捕食量大,一隻成年鴨子一天可以吃掉半斤左右蝗蟲,足足有200多隻。

現在從北非而來的蝗蟲軍隊,號稱有4000億隻,雄赳赳、氣昂昂,跨過了紅海,已經殺到印度,並逼退了駐守在印巴邊境的70萬印軍,可謂是來勢洶洶。希望我國臨近印度、緬甸的雲南、廣西不要掉以輕心,多準備雞鴨,嚴陣以待。可喜可賀的一個消息是,我國現有養殖的雞有200多億隻,鴨子有30多億隻,蝗蟲膽敢來犯,必將有來無回。






追逐孔方兄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看蝗蟲種類。蝗蟲,俗稱“螞蚱”,主要分為飛蝗和土蝗兩個種類,中國的蝗蟲主要有西藏飛蝗、東亞飛蝗和亞洲飛蝗三種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在古時候科技藥物不成熟的時候古人是如何滅蝗方法。

1 人工撲打法

人工撲打法顧名思義就是用人力直接跟蝗蟲對抗,根據書籍《捕蝗要法》的記載這種方法具體的操作是村民們聚集在一起,然後把大概八尺長白色的布用竹竿撐起順著風向三面包抄,將將蝗蟲圍在一堆後,用工具撲打。這種肉搏的方法從春秋戰國年間就開始盛行。由於村民可以很快聚集在一起,並且這種方法操作簡單,工具容易獲得,所以成為了古代農村地區最常見的方式,也是中華歷史上最悠久最傳統的滅蝗方法。

2 壕塹掩埋法

這種方法其實就是把蝗蟲挖個坑埋起來,於是就誕生了新的滅蝗方法“壕塹掩埋法”。這種方法需要在蝗蟲到達田地之前先挖一個大坑,然後把蝗蟲引誘到坑裡以後,馬上填埋起來

3 篝火誘殺法

其實這個方法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人想要實施,但是操作不成熟,所以沒有普及起來。終於在唐朝時,我們的祖輩終於設計出了成熟的“篝火誘殺法”。在書籍《捕蝗圖冊》和《治蝗全法》裡記載,“火燒蝗蟲”時一定要在天黑時點燃篝火,蝗蟲會被光亮吸引,所以要在篝火周圍設置密集的路燈火把。唐朝年間曾用此方法消滅過大批蝗蟲,並且直到農業科技比較發達的宋朝,依舊會使用火燒的方法防治蝗蟲。

4 墾荒除蝗法

通俗意思就是佔領蝗蟲的巢穴,也就是“墾荒除蝗法”。這種方法是將蝗蟲滋生的“菏澤”之地全部開發為農田,種植過程中不斷消滅蟲卵,同時在開荒地中種植綠豆,豌豆等植物,因為蝗蟲不吃這些植物,所以還可以用來做備用的口糧。這種方法被記錄進了在世界農業享有盛名的《農政全書》中,給世界各國防蟲治災都來了很大的參考價值。

接下來講講古人怎麼預防蝗蟲,所謂預防大於治療嗎

漢隱帝乾祐年間,鑑於鵒鳥能吞食蝗蟲,曾敕令禁捕,以加強或創造有利於作物生長髮育、不利於蟲害繁殖的環境條件。古代用於防治害蟲的藥物種類範圍頗廣:植物性的有嘉草、莽草、牡蘜等;動物性的有蜃灰、蠶矢、魚腥水等;礦物性的有食鹽、硫黃、石灰、砒霜等。而且古人還認識到保護青蛙在害蟲防治中的重要作用,,並採取了嚴禁捕蛙等措施。

雖然在古時候藥物科技都落後的時代,但是憑藉古人的智慧也有效的預防和消滅了蝗蟲對農作物的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