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好的防蝗、灭蝗的办法?

关东书场


我国自古有历史记载以来,就一直饱受蝗灾袭扰,蝗灾破坏力极大,位列三灾之首(蝗灾、旱灾、水灾)。但我国先民对蝗灾认识却存在不足,一直认为蝗灾是天罚,是统治者的德修不够。

直到唐玄宗时代,名相姚崇力推治蝗,说服唐玄宗,开启思想变革,从这时开始,我们才在治蝗上有了积极主动的态度,各种治蝗方法也不断地被发明出来,大体分为三类十二种常见方法。

第一类,人工灭蝗

这一类方式是我国沿用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治蝗方法,主要包括篝火诱杀、开沟陷杀、器具捕打、掘除蝗卵和声色驱蝗。

篝火诱杀,主要利用蝗虫的趋光性来引诱蝗虫投火,主要针对已经具备飞行能力的成虫。为“夜中设火,火边掘坑,且焚且瘗[yì,埋],除之可尽”,在明清两朝,此法为最主要的灭蝗方式。

开沟陷杀,主要针对若虫蝗蝻的治理,即只会跳跃还未羽化不会飞行的幼虫。“视蝻将至处,预掘深宽各二尺长沟,每相丈许作一坑,以便掩埋”然后人为驱赶驱赶蝗蝻跳入沟中,再扫入坑中掩埋,直至沟坑均被填满。

掘除蝗卵,主要针对还未孵化的虫卵,属于预防手段。“凡见地上有无数小孔,形如蜂巢,及土微高起处,并上年蝗集之所,其土中皆有遗子,应即掘出,以水煮之。”此法从五代时期开始,并延续至今。

器具捕杀,最为原始的治蝗方式,而且效率较低,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布围式、鱼箔式、合网式、抄袋式。这种治蝗方式,通常两个目的,在遭受严重蝗灾的地方,治蝗的同时,也收集蝗虫 作为贮备粮食。

色声驱蝗,此法为最消极最无用的治蝗之法,只是驱赶并不能达到灭蝗减轻蝗灾的目的。“又畏金声、炮声,闻之远举。”此法多配合各种扑杀方法,将蝗虫驱赶至一处灭杀,单独使用并无效果。

第二类,农业防蝗

这类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变种植方法和技术防治蝗虫,主要包括对种子进行特殊处理、改变耕种季节、播种前充分翻耕以及种植蝗虫不喜食的农作物来防治蝗虫。

对种子特殊处理防治蝗虫,此方法通过将马骨、蚕矢、附子同种子拌匀后播种,“则禾稼不蝗虫”。《尔雅翼》中书:“农家下种以蚕矢,杂禾种之;或煮马骨和蚕矢溲之,可以避蝗”。

改变耕种时节来躲避蝗虫,主要是提前播种,以求在蝗虫每年爆发的时间之前谷物成熟,可以避免蝗灾的破坏,保证粮食的收获。“冬月种谷,小暑即熟,旱皇具不能灾。”

播种前充分翻耕,此方法针对蝗虫卵,反复翻耕之后,土层中的虫卵要么被深埋,要么被翻出地表,失去孵化条件而不能孵化,可起防蝗的作用。“秋耕之礼,掩阳气于地中,蝗蝻遗种,翻覆坏尽。”

种植蝗虫不喜食的农作物避蝗,此法依旧是被动应战,虽然种植了蝗虫不吃的作物,但是对于人来说,这些作物也不适合人长期食用,但随着农作物种类的增多,这种情况有所改变。这些作物主要包括“黄豆、绿豆、黑豆、红豆、荞麦、芋头、土豆、红薯等”。

第三类,生物防治

古代的先民对生物科学只是研究的虽然不够深奥,但通过千百年的生产经验,也总结出了一套生物化学防止方法,主要有保护食蝗益鸟、饲养食蝗家禽、病毒防治。

保护食蝗益鸟,就是利用蝗虫的自然天敌应对蝗灾,在平时就注意益鸟的保护。比如后汉乾祐元年,大蝗,“蝗为鸲鹆(八哥)聚食”,诏曰:“禁捕鸲鹆”。这是先民们最早的利用生物法则进行的生物防治。

饲养食蝗家禽,鸡鸭这类常见的家禽对治理蝗灾有着非常好的效果,明代陈经伦通过观察发现此法,并推广至全国,对治理蝗蝻效果良好。“未能飞,鸭能食之,鸭群数百,入稻畦中,蝝 [yuán]顷刻尽,亦江南捕蝝一法也。”

痘毒治蝗,此法应该是世界范围内以病毒治理蝗灾的先例。“捕得蝗,刺孔点痘浆,放令飞去,痘毒传染,其种自灭。”这一方法的应用,不得不佩服先民的智慧,在生物科学的应用上如此超前。

第四类,化学防治

这类方法应用不多,但效果显著,尤其是在驱离蝗虫的过程中。这类方法,运用古代有限的化学方式,主要以腐蚀性、刺激性的化学物质展开防治。包括石灰法,油类涂抹法,蒸烟驱离法。

有了多样的可以适用不同时期,适用不同地区的治蝗方式,引导百姓积极参与到灭蝗的工作中来也是十分重要的,历朝历代也采取了多种办法。

在激励百姓捕捉蝗虫方面,各代朝廷的奖励办法都是非常优厚的。五代时期“百姓捕蝗一斗,以禄粟一斗赏之”;宋代时期 “民得蝗大者,一斗给钱一百文;得蝗之小者,每升给钱五百文”。

到了明代治蝗捕蝗的奖励更为丰盛,不仅“民捕蝗一斗,给粟倍之”,还发展到了根据捕蝗达到一定数量者,可以“入学”,进入国子监学习步入仕途。如此丰厚的奖励,是很多人专以捕蝗为业。

各朝还制定了严格的捕蝗法,到清朝,乾隆曾亲自下谕:“嗣后州县官遇有蝗蝻,不早扑除,以致张翅飞腾,贻害田稼者均革职拿问。”时任湖广总督陈宏谋、刑部尚书裘日修均因治蝗不力被免职。

不过话说回来,无论历代王朝与百姓如何努力,在对付大规模袭击时,依旧显得力不从心,这亦是为何我国古代为何有如此多的蝗灾。这个问题是世界共有的问题,直到社会科技发展到现在,我们才开始有把握完全战胜蝗灾。

参考文献《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及治蝗》,如果您有不一样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讨论。

我是狼君,喜欢狼君的观点欢迎评论、点赞,转发加关注


狼君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就中国历史记载统计,从公元前707年到公元1911年的2000多年中,大蝗灾发生约538次,平均每三四年就要发生一次,给人类造成很大损失。

在宋代之前,中国人对于蝗虫没有什么办法。

甚至,中国人对于蝗虫究竟怎么来的,也不太清楚。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认为蝗虫是上天的惩罚,不能扑杀,只能祈祷。

后来不认为是天灾了,却认为蝗虫是鱼卵变得,蝗虫最终也会变成虾子。

这种情况下,当然无法对付蝗灾了。

不过,宋朝开始,随着农业科学进步,中国人就开始有很多种方法对付蝗虫。

自然,今天我们直到,对于蝗虫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飞机喷洒杀虫药,一次可以覆盖很大空间。

或者是对于蝗虫幼虫,使用人工进行喷洒杀虫剂,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但古代没有飞机,也没有杀虫药,只是有自己的土办法。

常见的方法如下:

鸣金驱赶法:

敲锣以很大噪声驱赶蝗虫,一次可以驱赶一大片。

捕击法:

用各种方法扑杀。

蝗虫也是一种食物,常在饥荒下被饥民食用,蝗虫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含有高蛋白,是一些国家人民的常吃的食物,外国也有把蝗虫制作成饼干来食用。

火烧法:

蝗虫和其他昆虫一样,在夜间看到篝火就会飞过去被烧死。

所谓晚上只要在农田里点很多堆篝火,第一个晚上就会烧死很多蝗虫。

掘种法:

蝗虫分为三个形态,分别是虫卵、幼虫(没翅膀)和成虫。

在春季的时候,可以让农民对地里进行仔细的挖掘,发现虫卵用各种方法杀死。

沟坎深埋法:

主要是针对还不会飞的蝗虫幼虫,在田地上挖掘深坑,然而驱赶幼虫爬行到坑里,再用土埋掉。

这样可以扑杀大量幼虫,小国很好。

还有清晨蝗翅露湿难飞用器具抄掠法、放鸡鹅去吃等等。

鸡是蝗虫的天敌,对于蝗灾不严重的地方,可以将大量鸡鹅放入田地去吃蝗虫。

只是,如果蝗灾很严重,一只鸡也吃不了多少。

农民家养鸡也不会太多,除非是养鸡场才能起到一定作用。

这些方法都有作用,但效果一般,往往只能对蝗灾起到缓解的作用,无法彻底消灭。


萨沙


翻开历史你可以发现,在自然灾害中蝗灾是最常见的,并且是朝代越往后越频繁的,《中国救荒史》统计,蝗灾在秦汉时期平均8.8年一次,宋为3.5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这就说明历代的治蝗措施不但沒有遏制蝗灾,而且越来越严重,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受到社会体制和科学发展的到约,根本就沒办法遏制蝗灾。


先从社会体制说,封建社会是土地私有制,土地归个人所有,小的地片几分几厘,大的地片也就三亩二亩的,一片地还不知属于多少家拥有。遭到蝗灾,根本形不成合力,各扫门前雪,靠点个火把吓唬,敲锣轰赶,只能是把蝗虫从这片地里赶到那片地里,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再从治蝗措施办法说,古代由于科技产落后,还没有发明农药,治蝗的措施看着不少,收效却不大。比如,消灭蝗虫卵,你想蝗虫卵都在8一10厘米的土里散落着,靠挖出有卵的土来翻晒,又能晒死几个呢,何况也不是光晴天。看到历史上说的治蝗用土掩埋法,我就想笑,蝗虫会飞,一蹦都几尺远,等多到能用土去掩埋,庄稼怕早就桔杆都吃的剩不下了,掩埋还有啥用,这种治蝗法是说书唱戏哄人玩的,和看巜西游》差不多。治蝗方法还有前面说的敲锣吓唬丶点火驱赶等就不再说了。


本昌谈历史


古代的蝗虫灾害一般是从源头开始,如果没有办法从源头消灭蝗虫的话,那么整个天下将会产生一轮又一轮的蝗灾,蝗灾之后就是饥荒,对于整个帝王来说将会产生政权不稳。

消灭蝗虫的几种办法

1.趁早发现趁早消灭。

大家要知道古代的时候,每一个地方都有对应的官员,他们的职责是非常庞杂的,可能什么事情都要管,并没有咱们现在这样细分。

就是因为他们古代官员地位职位等多方面都比较庞杂,所以他们对于各方面的记录都会登记在册。这其中对于蝗虫的记录也是由当地官员进行负责的。

一旦官员发现某个地方有蝗虫的迹象,就是说某一个地区蝗虫的密度比较大的话,那么就率领当地的百姓进行捕捉。

只要把这个蝗虫的密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或者把蝗虫赶到极低点的话,那么这个地区就没有蝗虫了。

然后人算不如天算,算来算去蝗虫没有消灭,反而捅了个大篓子。

2.夜晚捕捉。

大家都知道,古代蝗虫他们的视力问题就导致他们在白天的时候会大幅度活动,而到了晚上一般不会活动。

那么一旦到了晚上的时候,蝗虫他们不活动了,往往就是捕捉蝗虫的最好时机,会有很多人前来进行捕猎蝗虫。


只不过大家也都知道,古代的时候又没有电棒、手电筒,也没有电炉子,没有这些军用器件,往往只能用火烤的方式来照明。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为捕捉蝗虫带来了很大难度,而且这一部分难度会极大的影响效率。

3.瞪眼瞅。

没有看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官员如果说有那么一点点的不负责任,对于上级隐瞒事情的真相,对于百姓又不及时公布的话,就会造成一系列的蝗虫灾害。

而蝗虫灾害出来之后,短时间之内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捕捉,就只能请神拜佛。

通过一些歪门邪道来指望着消灭蝗虫是不靠谱的,所以一般这种情况下蝗虫就会大量繁衍,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吃遍大部分区域里面的粮食。

当然除了这三种官方使用的办法之外,普通老百姓对于蝗虫采取那同样的措施那就是吃。

因为老百姓知道蝗虫过后粮食都没有了,既然没有粮食,就得想尽一切办法去储存一些蝗虫。

只不过这个所谓的储存,并不能够有效的缓解饥饿,所以蝗虫之后就是新一轮的灾荒,灾荒之后就是百姓流离失所,朝廷动荡不堪。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趣谈唐宋元明清


最近的蝗灾事件弄得是人心惶惶。然而蝗灾并不是现代的产物,在我国古代就有过许多蝗灾的例子。

那么古人是如何灭蝗灾的呢?

一、祈求神灵

先秦时期,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对神灵特别崇拜,即万物有灵论。因此,当蝗虫灾害出现时,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祭祀神灵。

殷商人认为,“河”、“岳”、“帝”等神灵是掌管蝗灾的神灵,他们可以发动蝗灾,也可以停止蝗灾。因此这些古代先民认为只要祭祀这些神灵,就能消除蝗灾,达到免灾的目的。

二、人工扑打法

顾名思义,人工扑打法就是人工除虫,根据工具的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类:

  1. 鱼箔法。鱼箔法就是利用鱼箔等工具,将三面围住,只留下顺风的一面将蝗虫赶入坑中,集中处理。此方法适用于蝗虫没有翅膀或刚长出翅膀。

  2. 网捕法。网捕法就是两人拿着一张渔网,朝着蝗虫区域奔跑,并将蝗虫收入网中集中捕杀的方法。此方法适用于蝗虫不能高飞的情况。

这几种方法虽然简单快捷,但是比较费时费力,因此不适合大面积捕杀蝗虫。

三、篝火诱杀法

篝火诱杀法就是利用蝗虫的趋光性,升起一个火堆,引诱蝗虫扑向篝火的办法。此法在《诗经》中就有记载:“秉被蟊贼,以付炎火。”

蝗虫入火以后,翅膀被烧断,无法飞行,因此适合大面积捕杀。此外,这种方法在没有月光的时候使用效果更佳。

四、除虫卵法

相比于会飞的蝗虫,事先消灭蝗虫的幼虫是个不错的方法。这种方法早在《宋史》之中就有记载。每到冬天农闲之时,将浓碱水、陈醋混合液倒入地上有无数小孔,形如蜂巢,及士微高起处,就能起到消灭蝗虫幼虫的效果。

五、天敌灭蝗法

利用大自然的规律消灭蝗虫也是个不错的方法。在《捕蝗图册》中就记载了家鸭灭蝗的方法,此外,雏鸟,青蛙等都可以用来消灭蝗虫。

结束语

古代农业乃立国之本,蝗灾作为损害农业最大的灾害,自然被当时所重视。而我们的先人早已想出了许多的办法来治理这种危害,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是难以揣测的。


小云轩谈史


至于蝗灾,在唐以前很泛滥,危害极大。一些乡绅神棍妄称蝗神大怒,惩罚世人不敬。

因此,民间各地广建供奉蝗神的淫祠淫庙,那些造谣生事的神棍也乘机大赚一笔。

但是苦了那些无知的老百姓,蝗灾一次比一次厉害。

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关中蝗灾大盛,百姓身受蝗虫🦗之苦,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当时,贤相姚崇力排众议,说服玄宗,大力灭蝗。

当然在古代,无非是两种,一种是火烧;另一种是吃,蝗虫🦗这种生物富含蛋白质,还不容易发胖。

如果将蝗虫作为饲料喂鸡、鸭、猪、牛、羊同样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说到这,我强烈推荐油炸蝗虫这道菜!油烧到8成热,将洗净的蝗虫🦗,翻炒一分钟出锅,放盘中撒上少许胡椒粉和盐,搅拌一下。如果在夏天配上一瓶冰镇啤酒,那一定爽歪歪了!

说到这诸位应该明白了,为什么从唐以后,蝗虫很少在中国成灾了吧!

顺便告诉各位,我家楼下的小饭馆,一盘椒盐炸蚂蚱已经卖到15块钱了!






晶晶乐道道历史


这次爆发的蝗灾愈演愈烈,也牵动了国人的心,它们会蔓延到中国,造成灾害么?

咱们古人,还是有一些好的防蝗、灭蝗的办法,供现代人参考的。


回答之前先简单说说这次的蝗灾吧。

目前在印度、巴基斯坦的沙漠蝗灾害,据说已经有了4000亿只蝗虫这么多。多到把70万印度军队逼着从克什米尔撤了军,看来还是蝗虫大军更胜一筹啊。你是不是在想,这势不可挡的蝗虫群,会不会翻山越岭,来到中国啊?

沙漠蝗,以前轻易不来咱中国,有过记载的就两回,一回是在云南发现的,一回是在西藏发现的。不过也不用担心,在西藏发现的,是个“散兵游勇”,是在1974年,西藏的聂拉木县发现的,就单个儿一个。所以估计啊,是自己一个虫儿迷路了,溜达过来的。


中国古代的蝗灾还挺多的

作为农业为本的古国,咱们中国在历史上,可没少让蝗虫折腾过。

早在商代的时候,咱们就已经有过相关的记载,在妇好的墓中也曾出土过玉制的蝗虫。在史书《春秋》里,就记载了。《春秋· 桓公五年》说,在这一年秋天的时候,由于大旱,在山东闹了蝗灾了。整个一部《春秋》就记载了12次蝗灾。

咱们中国,在历朝比较稳定的时期,当时的官史都比较完备的记录了各种灾害,包括蝗灾的发生。

根据记载,元、明、清三朝,就一共发生了186次大的蝗灾。而大大小小的蝗灾加起来,竟有861次之多。

其中造成最严重后果的当属明朝,从崇祯八年起,北京、南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连续多年发生大蝗灾,再加上西北的农民起义和东北的后金崛起。明朝在三重打击之下,焦头烂额,加速了灭亡。


对于蝗灾的成因,不同的古人观点不同

1, 恶政、贪政造成蝗灾

比如孔子、董仲舒、班固、刘歆等人,都认为蝗灾的发生是由于恶政、贪政的实施所造成的。而且非人力所能阻止。

早如《诗经》也说:

“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意思是农耕之神,用神火烧掉蝗虫吧。

刘歆在也认为贪虐的施政造成了蝗灾,而消灾的方法只能是:

“其救也,举有道置于位,命诸侯试明经。”

基本也靠着统治者一身正气碰碰运气吧。


2, 尽量科学研究的发现蝗灾产生的原因

明朝的文渊阁大学士兼科学家徐光启通过田野调查,就找到的蝗虫的来龙去脉:

“闻之老农言,蝗初生如粟米……又数日,即群飞,是名为蝗。又数日,孕子于地矣……蝗之所生,必于大泽之涯……故涸泽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图之此其地矣。”

这已经很明确的把蝗虫的生长过程、孳生地说的很清楚了。


古代如何防蝗、灭蝗?

对于时有发生的蝗灾,历朝历代并不是坐以待毙。还是有一些办法进行防治的。

1, 直接硬扛,跟蝗虫肉搏

比如唐朝的时候,白居易在《捕蝗 刺长吏也》里写道:

河南长吏言忧农,课人昼夜捕蝗虫。是时粟斗钱三百,蝗虫之价与粟同。

就是招人满地里抓蝗虫去。

后来,宋朝、元朝乃至明、清,依然有用扑杀的方式跟蝗虫进行肉搏战进行灭蝗。


2, 斩草除根,从源头上治理。

徐光启,针对蝗灾,就曾向皇帝上过《除蝗疏》,对如何治理蝗灾,提出了自己的方法。在他的《农政全书》中也提出了除灭蝗虫的方法。

他提出了从源头根治,直接毁掉蝗虫虫卵方法。

“故涸泽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图之此其地矣。”

他发现,一些旱地,比如干涸的池塘什么的,是蝗虫的繁殖地。要根除蝗虫,必须由地方政府发动百姓,到这些地方去进行除虫除卵。把蝗虫的根儿掐了,防止蝗虫增多。

后来的古代人们,也有很多是采取这个方法。清朝也记载了,在咸丰六年,也发生了大蝗灾,当地县令也是发动百姓灭卵,以每升三十钱的价格收购蝗虫卵,一共收了虫卵六百余石,使得蝗灾大大减少。

徐光启还发现,荒地很容易滋生蝗虫,所以建议国家开垦荒地,种上粮食之后,也有助于除去蝗虫的孳生地。


3,改变种植作物种类和方法

同样是徐光启,他因为发现蝗虫喜干不喜湿,所以如果把旱田变为水田,就可以有效防止种植地滋生蝗虫。同时还能恢复生产。清代钱火斤和顾彦也提出了在蝗灾区种植蝗虫不爱吃的农作物,减少损失。现在研究也发现凡是有胆碱和胡萝卜碱这类物质的粮食,蝗虫都不爱吃。

在种植方法上,明朝的很多农书都提出了尽量种植生长周期短,可以早种早熟的农作物。比如用大麦代替小麦,这样就能避开蝗灾高发的时期,降低一些损失。


(别的图看不出哪个是大麦哪个是小麦,这个肯定是,嘿嘿。)


另外,清朝的李源在《捕蝗图册》里说,要除灭蝗虫卵吧,还一个好办法,就是推广秋耕和春耕两耕的方法。这样在犁地翻地的同时,也就杀灭了虫卵了。


4, 生物天敌

在明、清两朝,也有利用天敌对付蝗灾的方法。

明朝、清朝一些农书中,就提出了用鸭子防治蝗虫的方法

“(蝗虫)未解飞,鸭能食之,鸭群数百入稻畦中,蝗顷刻尽,亦江南捕蝗一法也。”

求神问卜,聊以安慰

和其他农事有神可拜一样,面对蝗灾,自然也有神祗。

从周代开始,就有“八蜡”祭祀。以祈求上天别给天下百姓安排这些灾害。

自从南宋时开始,又开始有了刘猛将军庙的祭祀,通过对抗金名将刘锜的祭祀,以专门克制蝗灾。

宋景定四年,旱蝗,上敕刘锜为扬威侯天曹猛将之神。敕云飞蝗入境,渐食嘉禾,赖尔神灵,剪灭无余。蝗遂殄灭。

自此之后,直到清朝,都是在刘猛将军庙祈求避免蝗灾。


对于蝗灾,古人由于条件有限,技术不足,仍以种种方式研究并实践防治、除灭蝗灾的方式。时至今日,蝗灾尚在域外,我们既不需要慌,更没必要怕。无非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已。


恬然说历史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农业大国,当然今天也是,所以在中国历史上能给社会造成重大灾害的有三种,一个是水灾,一个是旱灾,一个就是蝗灾了,所谓蝗灾,就是大面积的发生蝗虫过渡繁衍的现象,大量的蝗虫泛滥造成农民种植的农作物被啃食一空,造成辛苦的农民颗粒无收,从而造成大面积的饥荒。所以在古代历史上,各个朝代都对防蝗非常重视,下面咱就说说,历史上对付蝗虫的方法。

拿历史上最繁荣的大唐为例,根据新/旧《唐书》的记载,在大唐存在的三百多年的时间内,总计竟然发生了四十多次,也就是说,大概8年的时间内就会发生一次大规模的蝗虫灾害,要知道这已经算是控制的比较好的朝代了,在元代和明代最严重的时候,大概二三年就发生一次蝗灾,所以古代人民总结了很多办法。


1。源头治理法,说白了,蝗灾的最大危害是数量大,且用打游击的办法祸害农作物,因为他们成虫后便可以用翅膀长距离迁徙,所以一旦形成气候很难被捕捉,针对这个特性,古人们在其发育的土地上,大规模的杀死幼虫,这样在其成熟之前并将其扼杀在幼虫阶段,效果不错。


2,由于蝗虫晚上没有视野的,所以是白天活动的。古人在晚上开始对蝗虫夜袭,大量的人工对其扑杀,用火攻的办法将其大规模灭杀。


3,政府广泛的发动群众,通过奖惩的办法来促进杀蝗虫,比如一箩筐蝗虫可以换一斗米,这样大量的百姓被发动起来,蝗灾便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杀灭。


老猪的碎碎念


古代蝗虫灾害频繁发生,在历朝历代的史书上都见过。蝗群过后,寸草不生,继而带来的是粮食减产、绝收。民以食为天,饿肚子是会死人的,这可是一件大事。

历史上记载的灭蝗事例很多,比较有名的是唐代的姚崇灭蝗。

说的是唐玄宗年间,河南出现了成群的飞蝗。不是三五成群去逛街那种,而是遮天蔽日、黑压压的一大片,可以想象一下有多恐怖。

宰相姚崇采取的办法是下一道命令,凡是发生蝗虫灾情的地方官员、百姓每天夜里就在田头点起火堆,等飞蝗看见火光飞下来,就集中扑杀。同时在田边挖大坑,边打边烧(这样搞的话,说不定有人趁机吃顿烧烤[黑线])。

史书上记载姚崇这个灭蝗方法非常有效,仅仅是河南汴州一个地方就扑灭了蝗虫14万担,灾情逐渐平息下来。老话说得好,一物降一物。最好的灭蝗方法就是利用蝗虫的天敌来消灭它们,那就是鸡鸭和鸟。

在2000年5月,新疆北部的草原发生了特大蝗灾,草原牧场岌岌可危,当地动用了飞机撒药,效果不明显,且对环境破坏大。专家们想到了鸭子,从浙江长兴采购3万只鸭,作为灭蝗战士分批登上飞机,空运至新疆灾区。

到了当年8月底,新疆至少有100万亩优质草原上地毯般覆盖的蝗虫被鸭子彻底歼灭。鸭子捕蝗能力强、捕食量大,一只成年鸭子一天可以吃掉半斤左右蝗虫,足足有200多只。

现在从北非而来的蝗虫军队,号称有4000亿只,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红海,已经杀到印度,并逼退了驻守在印巴边境的70万印军,可谓是来势汹汹。希望我国临近印度、缅甸的云南、广西不要掉以轻心,多准备鸡鸭,严阵以待。可喜可贺的一个消息是,我国现有养殖的鸡有200多亿只,鸭子有30多亿只,蝗虫胆敢来犯,必将有来无回。






追逐孔方兄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蝗虫种类。蝗虫,俗称“蚂蚱”,主要分为飞蝗和土蝗两个种类,中国的蝗虫主要有西藏飞蝗、东亚飞蝗和亚洲飞蝗三种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在古时候科技药物不成熟的时候古人是如何灭蝗方法。

1 人工扑打法

人工扑打法顾名思义就是用人力直接跟蝗虫对抗,根据书籍《捕蝗要法》的记载这种方法具体的操作是村民们聚集在一起,然后把大概八尺长白色的布用竹竿撑起顺着风向三面包抄,将将蝗虫围在一堆后,用工具扑打。这种肉搏的方法从春秋战国年间就开始盛行。由于村民可以很快聚集在一起,并且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工具容易获得,所以成为了古代农村地区最常见的方式,也是中华历史上最悠久最传统的灭蝗方法。

2 壕堑掩埋法

这种方法其实就是把蝗虫挖个坑埋起来,于是就诞生了新的灭蝗方法“壕堑掩埋法”。这种方法需要在蝗虫到达田地之前先挖一个大坑,然后把蝗虫引诱到坑里以后,马上填埋起来

3 篝火诱杀法

其实这个方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想要实施,但是操作不成熟,所以没有普及起来。终于在唐朝时,我们的祖辈终于设计出了成熟的“篝火诱杀法”。在书籍《捕蝗图册》和《治蝗全法》里记载,“火烧蝗虫”时一定要在天黑时点燃篝火,蝗虫会被光亮吸引,所以要在篝火周围设置密集的路灯火把。唐朝年间曾用此方法消灭过大批蝗虫,并且直到农业科技比较发达的宋朝,依旧会使用火烧的方法防治蝗虫。

4 垦荒除蝗法

通俗意思就是占领蝗虫的巢穴,也就是“垦荒除蝗法”。这种方法是将蝗虫滋生的“菏泽”之地全部开发为农田,种植过程中不断消灭虫卵,同时在开荒地中种植绿豆,豌豆等植物,因为蝗虫不吃这些植物,所以还可以用来做备用的口粮。这种方法被记录进了在世界农业享有盛名的《农政全书》中,给世界各国防虫治灾都来了很大的参考价值。

接下来讲讲古人怎么预防蝗虫,所谓预防大于治疗吗

汉隐帝乾祐年间,鉴于鹆鸟能吞食蝗虫,曾敕令禁捕,以加强或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不利于虫害繁殖的环境条件。古代用于防治害虫的药物种类范围颇广:植物性的有嘉草、莽草、牡蘜等;动物性的有蜃灰、蚕矢、鱼腥水等;矿物性的有食盐、硫黄、石灰、砒霜等。而且古人还认识到保护青蛙在害虫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并采取了严禁捕蛙等措施。

虽然在古时候药物科技都落后的时代,但是凭借古人的智慧也有效的预防和消灭了蝗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