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為什麼感覺官僚世家稱帝一般不殺忠臣,相反有些窮人地痞稱帝都會殺?

跑腿小輝哥


歷史上,稱帝的人不計其數,這些人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出生於官僚世家的,另一類是窮人地痞。這兩類稱帝者不僅出生不同,很多人感覺對待功臣的做法也不同。大家會感覺出生於官僚世家的人往往不會殺功臣,而窮人地痞稱帝后都會殺,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下面就一起來探究一下吧。



眾所周知,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位稱帝者,秦始皇稱帝后,並沒有殺掉功臣。而他之所以不殺功臣是因為他能夠將這些功臣掌控在手中,不用擔心功臣會做出造反的事情,畢竟那些功臣的功勞都大不過他。雖然出身世家的秦始皇沒殺忠臣,他的兒子秦二世胡亥卻殺掉了功臣李斯。

秦二世胡亥能夠登基全靠李斯和趙高的密謀,不然皇位該是扶蘇的。然而在胡亥登基後,因為他心中本就偏愛趙高,更為相信趙高的話,在趙高屢次陷害下,胡亥下令殺掉李斯。同樣出生世家還是殺掉功臣的還有劉邦,由此可見官僚世家一般不殺功臣也是有條件的。

只有當功臣的地位和威望不會威脅到皇帝的地位,還有並不會對江山社稷造成危害的前提下,皇帝才不會殺忠臣,畢竟哪個皇帝不想要留下千古美名呢?


說到窮人地痞稱帝,朱元璋就是典型代表了,他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作為開國皇帝,他也確實做了不少大事,其中一件就是幾乎殺光了所有的開國功臣。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因為開國功臣的功勞很大,在朝廷上的地位也很高,再加上朱元璋看中的繼承人朱允炆還太小了,如果他們有心反叛,朱元璋沒把握能夠將他們都拿下。

所以無論是哪個皇帝殺功臣,與他們的出生關係不大,主要取決於當時朝廷是否穩固,皇帝的地位是否可能會被開國功臣威脅。就拿朱元璋和秦始皇做對比,開國功臣對朱元璋的威脅明顯要大於秦始皇,為了保證江山不會被改朝換代,朱元璋就算落下殘暴的名聲,也會殺掉開國功臣。


以史正衣冠


按通常的說法,官僚世家出身而當皇帝的人,一般都不會殺和自己一同打江山的忠臣們,主要是因為他們從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備較高的眼界、心胸和格局,對駕馭手下人非常有信心,所以通常不會鳥盡弓藏。相反,窮人地痞出身而當皇帝的人,喜歡兔死狗烹,主要是因為他們道德品質、心胸格局要低下一些。

這種說法咋看上去有道理,但其實,這就是標準的扯淡。從某種意義上說,官僚世家出身而當皇帝的人,之所以不怎麼殺功臣,並不是他們的道德品質更高,只是因為他們不需要。

因為,這些官僚世家出身的人,通常都具備非常強大的家族背景,所以他們在打江山時,最主要依靠的力量,通常都是他們的親人。

而且,這些官僚世家出身的人,他們在起兵造反時,通常都擁有強大的軍政力量,也就相當於自帶的基盤非常強大,這也就導致外人和他們合作時,只能淪為他們的打工仔。所以通常他們在起兵時可以直接公然表示,我們這個軍政集團,就是我們家的。



舉個最簡單例子,李淵晉陽起兵後,最核心的權力者是四個人。第一個是51歲的李淵,他是大元帥;第二個是28歲的李建成;他是左軍元帥。第三個是19歲的李世民,他是右軍元帥。第四個是14歲的李元吉,他是中軍元帥。

在這四個人之下,擁有獨當一面權力的統帥,就只有李孝恭和李道宗兩人,但他們兩個也都是宗室成員,至於什麼李靖、秦瓊、程咬金、徐懋功等人,都是這些人下面的將領而已,根本不具備挑戰李淵皇權的能力。

事實上,當時李淵手下的臣子,主要就是這兩種:一種以前就是跟著李淵混的,李淵原本就是他們的上司,而且出身又比他們高貴,他們自然不敢奢求和李淵分庭抗禮;

第二種是後來被李淵俘虜,或是投降李淵的人,他們以前的地位,雖然有些人比李淵高,而且出身也可以和李淵相提並論,但是他們畢竟是被李淵俘虜或是投降李淵的,哪有資格敢與李淵相提並論。

在這種背景下,李淵自然不需要幹鳥盡弓藏的事情。因為,大唐帝國真正的權力,都在自己的兒子或侄子手中,其他人都是打工仔而已。當然,也正因為類似的原因,大唐帝國皇族之間的鬥爭,那可謂是相當的慘烈。

還有趙匡胤,他所依靠的最主要力量,是他的弟弟;至於劉秀,所依靠的是劉氏皇族和他兩個老婆娘家人的力量,所以自然也犯不著對臣子下死手。



再反觀劉邦、朱元璋起家時,因為他們的出身太低,一方面缺乏強大的家族力量做依靠,所以就只能重用異姓臣子,讓他們作為統帥獨當一面,在這種背景下,這些臣子的勢力自然會越來越大,最終威脅到劉邦、朱元璋的權力。

另一方面,那些投靠劉邦、朱元璋的人,他們起點、出身,他們都不比劉邦、朱元璋差勁,而且起兵後,這些人常常就是獨當一面的,所以他們和劉邦或朱元璋合作,那都是標準的合夥人,而不是打工仔。

在這種背景下,指望這些人發自內心的承認,天下就是劉邦、朱元璋家的天下,難度實在有點大。既然如此,他們不大開殺戒,怎麼能保證一世二世萬世的相傳呢?

從這層意義上說,之所以會出現“官僚世家稱帝一般不殺忠臣,而那些窮人地痞稱帝都會殺”的現象,這與道德品質、心胸格局沒有任何關係,主要就在於帝國的權力在誰的手上。如果帝國最主要的權力在臣子手上,那皇帝自然會對臣子下殺手;但如果帝國最主要的權力在皇帝兒子、兄弟和老婆娘家人手上,那皇帝就會對這些親人下殺手。


我是趙帥鍋


我們仔細分析趙匡胤和李世民、朱元璋的時候就會發現朱元璋和這些皇帝明顯不對路。

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對於那些官員該殺的殺一個都不含糊,而那些原本就是是官僚世家的人,他們當了皇帝之後,對於手下的臣子是愛護有加。

自卑心理在作祟

在朱元璋的電視劇當中,見過這樣一段非常有趣的對話,這一段對話可能是導演不經意之間安排出來的,但是對於整個劇情而言有著非常大的連續性。

馬皇后想到了一個非常巧妙的主意,告訴了朱元璋,朱元璋得知這個主意之後,就跑到劉伯溫的面前去炫耀這個主意,炫耀來炫耀去問劉伯溫,你覺得這個主意是誰出的?

劉伯溫聽了之後趕緊跪在地上說:是不是馬皇后、是不是胡惟庸、是不是李善長?

劉伯溫問了一個圈之後,朱元璋說:這就是我出的主意,你怎麼就是不相信我呢?你怎麼就是覺得這些主意,非常聰明、非常好的辦法不是我出的呢?

劉伯溫聽了這句話之後跪在地上,連頭都不敢抬,整個臉上都是汗。

這是一個非常巧妙的對話,在這個對話當中,我們能夠看到朱元璋的心裡面有一種感情,這個感情就是自卑。

自卑的情緒無以復加,而且朱元璋的自卑情緒的演化過程中慢慢有了這樣或者那樣的極端。

帝王之術不一樣

首先,甭管是趙匡胤當皇帝還是李世民當皇帝,他們在當皇帝之前就已經位極人臣,他們在當皇帝之前就已經享受過很大的權力。

因為他們之前就已經擁有過,所以在面對更大權力的時候,能夠保持理智,能夠始終剋制自己的慾望和野心。

而更多的時候因為他們本身就是當官的,知道當官的門道,甭管你是文官也好還是武將也好,都知道這裡面有一些東西,水至清則無魚,所以他們也不會對所有的官員斬盡殺絕。

朱元璋從小就是乞丐出身,而且落魄了,突然之間當上了皇帝,對於手中的權力掌控幾乎達到了極限。

再之後朱元璋就開始疑心疑鬼,總是覺得有人要害他,然後覺得有一些臣子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合格,於是就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殺戮。

我們只能說帝王之術在一定程度上是:這些皇帝在沒有當皇帝之前,他們的身份地位決定的。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地位有別

舉個例子吧,比如你原本就是一個手握大權的重臣,然後稱帝,你的忠臣,基本原本就是你的下屬,也就是說,在你稱帝之前,上下尊卑都已經確定了,不過是大家都往上提了一點,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來說,只要不犯忌諱,就很少殺忠臣,因為從一開始你的權力,名聲等各方面都在對方之上。

但從草根崛起的就完全不同,想必大家都知道,一般皇帝登基之後,都會造一些輿論,證明自己登基稱帝的重要性,比如什麼神龍入夢而生皇帝,什麼生下來的時候,天上彩雲環繞,什麼自幼就與常人不同之類的。

但這樣的人,隨著他一起崛起的,一部分人是泥腿子,以前草根朋友,這些人對他知根知底,什麼祥雲環繞,什麼異於常人,當初一起偷雞摸狗以為我忘了,他心裡也明白,所以自然覺得這些人跪拜時眼光異樣。至於另外一些,以前的位置還在他之上,這樣的人恐怕未必真正心服,現在這樣的人也很多,既然乞丐流氓都能坐上龍椅為什麼我不能,所以這樣的皇帝,他和重臣並非一開始就是上下級關係,地位和階級穩固,這使得他缺乏安全感,為了保證自己的地位,他會除去覺得會對自己構成威脅的存在。


葉飄刀


都別搶,我來答。

官僚世家也殺功臣,只不過相對於布衣出身的帝王來說,殺的沒有那麼絕,手段沒有那麼殘暴。最具有代表的無非是劉邦和朱元璋,簡單來講出身環境、受教育程度以及性格決定了這一點。

劉邦和朱元璋都是布衣出身,他們生活的環境都處於封建時代社會的最底層,錢鍾書的夫人楊絳說過一句話挺贊同。

當你身處卑微,才有機會看到事態真相。

當然,一個人如果看到太多社會的黑暗面,接觸到社會中太多不好的事物,這樣的出身環境都對一個人行為舉止產生深遠的影響。

朱元璋早年家裡窮,連飯都吃不起,迫不得已只好到皇覺寺裡出家,以求能夠活命。為什麼要出家呢?因為古代的僧侶是不用交稅的,而且有些寺廟還有自己的田產,沒有田產的農民就會成為他們的佃戶。

再加上寺廟才會收香火錢,所以僧侶在古代也屬於特權階層的一種裂變。後周武帝和北周世宗之所以要滅佛,就是因為很多人假託出家為名,就是為了避稅。

明朝末年世道很亂,後來皇覺寺也收不上來稅錢了,自己也養不活自己了。迫不得已,朱元璋只好離開皇覺寺流落江湖,在流浪的過程中看到了百姓流離失所的慘劇。

應該說正是這種出身環境,讓朱元璋建國以後對貪官汙吏尤為痛恨,針對貪汙行為,在朱元璋的主持下編撰了《大誥》《大誥續編》《大誥三編》《大誥武臣》四部法典,統稱《御製大誥》。

當時朱元璋還規定,地方百姓檢舉官吏貪汙行為或者上京告御狀時,只要帶著《大誥》,任何官員都不準私自攔截,否則一律問斬。這些都是因為他早年看到了在官吏腐敗統治下百姓流離失所的慘劇後形成的影響。

而朱元璋自己本身是布衣出身,歷經人世艱難,基本上是把腦袋栓在褲腰帶上才打下江山,正因為從前窮怕了,受過的苦太多了。

自然難免對現在的成就十分看重和珍惜,不容許任何人破壞自己千辛萬苦打下來的江山,就算那些人是開國功臣。

張愛玲有句話說得好:

我喜歡錢,因為我從來沒吃過錢的苦,只知道錢的好處,不知道錢的壞處。

套用在朱元璋身上,正因為從前吃過太過沒有錢的苦,成功以後的朱元璋自然對榮華富貴極為看重。所以千方百計的要維護自己的這種成功,而且也要保證後世子孫們能夠永永遠遠的富貴下去,這種心理就像吃過苦的老一輩對後代的溺愛。

正因為經歷過,所以直到這一切的重要性,這也就不難怪像劉邦、朱元璋這種布衣出身的人為什麼喜歡殺功臣了。

此外,他們都沒有什麼較高的文化,兩人都是市井出身,沒有接受過什麼教育。雖然後來都能夠寫詩,寫點文章,但都是後期身邊的文人學士多了,受到一些薰陶和指點。

教育程度不高決定了一個人的眼界,在古代,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是一個政權成功和穩定的基礎,雖然破壞帝國統治的往往是這群人。

但是你不得不承認他們就是整個社會的管理者,沒有辦法,你必須得靠這些人的能力去管理天下,畢竟皇帝又不會分身,所以必須依靠士大夫階層的幫助,士紳集團的支持。

而古代那些起義之所以到最後大部分都失敗了,都是因為他們拒絕和士大夫合作,把士大夫階層視為敵人,沒有士大夫的支持和出力,所以他們最後往往都失敗了。

李自成多厲害啊,直接推翻了明朝。但是他拒絕和士大夫合作,進入北京城後對這些人又是敲詐,又是鞭打,雖然從情理上來說這些都是應該的,不可辨駁。

但是李自成如果想要自己的政權存在的更久一些,他必須要依靠這些人的力量和能力,簡單來說無非就是眾人拾柴火焰高,其次涉及一個分工問題。

這些士大夫大部分在行為和道德上肯定都有問題,但是他們始終是受過教育的,比起義軍中以農民為主的人懂得一些治國的手段,腦袋裡多少有一些東西。

而劉邦和朱元璋這種布衣出身的帝王因為沒有什麼較高的文化,自然不會意識到這一點,反正天下都已經打下來了,這些人拿來也沒用了,於是殺的殺,關的關。

當然,這時候因為天下已經穩定了,影響並不是那麼壞。但像朱元璋就是因為把很多元勳都給殺了,結果導致朱棣造反的時候,建文帝直接面臨著無人可用的尷尬處境。

比較成功的例子就是宋太祖,他把武將都罷免了,改為重用文官來治理天下,這些其實都反映的是對人才的不同態度。

簡單來說,那些官宦世家出身的人身上的殺氣沒有那麼重,不喜歡用殺的手段去解決問題。這一點可以參照那些優越家庭出身的孩子,你看這種人都是很溫文爾雅,氣質恬靜溫和。而像劉邦和朱元璋都是底層摸爬滾打起來的人物。

自然是嫉惡如仇,更喜歡用殺戮的方式解決問題,這些都體現的是對生命、文化和人才的不重視。這就像侯耀文對郭德綱的評價一樣:一路坎坷走來,勢必嫉惡如仇。

這點需要牽扯到每個人的出身,因為見過太多黑暗面,且深受其害,自然就對這種行為難以忍受,因為感受過黑暗的痛苦,所以不容黑暗的存在。

至於性格方面其實都是其次,歸根結底還是出身環境和教育程度最重要。由於這兩者的原因,也會讓人的性格中容易產生猜忌、沒有安全感、患得患失、敏感這樣的特徵。

一旦他覺得你威脅到自己了,就立馬降維打擊,一點機會都不給你,這也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缺乏對臣子的充分信任。


圍爐談史


這個題目只要解釋清楚朱元璋為什麼“大殺功臣”也就回答清楚了。

劉邦沒有殺過忠臣,他的基本班底那些豐沛子弟一個一個活的好著呢!他殺的基本是原六國舊貴族出身的人。

所謂“窮人地痞”稱帝的也就這兩個人了唄!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忠臣呢?

朱元璋要廢除相權,廢除相權,廢除相權。重要的事說三遍。

李善長,胡惟庸,劉基,藍玉等人要反對的也不是朱元璋,他們既不敢,也理解自己沒有本事反對朱元璋,他們只是要做丞相。

尤其李善長,胡惟庸和劉基這三個讀書人,范仲淹說:“不為良相則為良醫”嘛!

三個人既然有機會輔佐朱元璋治理天下,拯救天下蒼生,第一反應當然是好好工作了,讀書一生,以良相名垂青史,夫復何求?

雙方的矛盾不可調和。

可是,其中一方認識不到這一點,反而竭盡全力的去試圖把“丞相工作”去做好!

等於去和朱元璋搶權,所以朱元璋殺人!

為什麼湯和能善終?因為湯和連縣官都真心實意的不想幹,不要說什麼勞什子宰相了。

為什麼沐英能善終?因為沐英對於永鎮雲南的富貴非常心滿意足,從來也不打算“拯救蒼生”,服務全天下。

以上不是評價好壞對錯,只是要找準矛盾點。

說“感覺官僚世家稱帝一般不殺忠臣”很容易舉出反例的:

李世民“玄武門兵變”完全可以不殺人的,把人抓起來也可以呀!李淵不就是沒有殺嗎?親手殺死自己的哥哥可比殺忠臣要心狠吧!

康熙削三藩可對不起人家吳三桂這個大清忠臣呀,吳三桂從關外一直打到雲南省,功勞多大呀!

這個問題設置的前提不成立,歷史上沒有“窮人地痞稱帝都會殺忠臣”這個事實。


葭明通半瓶歷史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官僚世家稱帝的真的不殺功臣嗎?我猜題主問的應該是開國皇帝對比,而且殺的不是忠臣是功臣吧。不然每個朝代皇帝殺的忠臣可太多了。

我們來看看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是否殺過功臣吧:

最著名的殺功臣的開國皇帝是劉邦和朱元璋,這也是題主作為窮人地痞稱帝殺功臣的代表吧。

好,我們來看看其他的:秦始皇曆史記載確實不殺,但是從全國統一到滅亡短短十幾年。秦朝一大票功臣最後只剩章邯了。劉秀不殺功臣,但你看建國後他的功臣是如何的謹小慎微。晉武帝不殺是因為他爹、他伯父已經殺的差不多了。

《隋書》記載:“其草創元勳及有功諸將,誅夷罪退,罕有存者”。不知道楊堅開國前算不算官僚世家。侯君集和張亮不知道算不算大唐開國功臣。更多的例子不用再舉。

殺與不殺不在出身

所以你看不是說官僚世家稱帝就不殺功臣,而窮人地痞稱帝就大開殺戒。殺與不殺,完全是看帝國統治的政局和當時的具體情況。與皇帝是否出身貧寒沒有關係。

比如秦始皇能掌控功臣,自然就沒有必要殺功臣,秦二世一看我在位很多人不服氣。那我就把不服氣的人都殺了。劉邦所殺的功臣主要是漢朝開國前的諸侯王,他自己的嫡系隊伍如樊噲、周勃等不但沒殺,反而在未來幾十年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朱標死之前,即使藍玉在飛揚跋扈,睡元朝皇妃,寇明朝邊關而入,他也還是活得瀟灑得很。因為他就是朱元璋留給朱標的嫡系,朱元璋也知道朱標鎮得住他。可惜朱標死了,明朝一大串可能會對朱允炆的統治造成威脅的功臣就只能跟著陪葬了。內在的邏輯和李世民殺侯君集又有什麼不同呢?

那麼有人又要問了,到底什麼導致了看起來底層出身的皇帝殺功臣要相對多一些呢?

大家的答案裡普遍忽略了一點,就是底層出身,創業成功的皇帝,他們的繼承人普遍在他們臨死前都還小。鎮不住這群跟著老皇帝血雨腥風中打拼出來的老傢伙。而貴族皇帝一般不會存在這樣的問題。

舉個例子:劉邦死時61歲,不算壽數低。但他的嫡子劉盈才17歲,也就是說,社會底層的劉邦要混到40多歲時,才靠坑蒙拐騙娶到了呂雉,才有了自己的符合宗法的繼承人。要不是他死後十多年呂雉鎮得住這幫功臣,單靠劉盈,這個江山還姓不姓劉可不一定。

劉裕起於底層,活了59歲,也不算死得早。但他死時最大的兒子才16歲。他要到已經依靠軍功站上高位了才能找到女人替他生孩子。他死前要不要替他的幼子把有威脅的人清理一下?即使這樣,他的長子劉義符也很快就被檀濟道等人給廢殺了。

朱元璋25歲才下定決心參加起義軍,27歲時長子朱標才出生。朱標是他培養很久的,鎮得住局勢的繼承人。但偏偏朱標英年早逝了。朱標的蜜糖藍玉他們,就有可能成為朱允炆的砒霜。所以晚年喪子的老皇帝不得不再次拿起屠刀。把繼承人權杖上的刺給他刮乾淨。

結論

舉了這麼多例子就是想告訴大家,不存在皇帝不殺功臣的,只在於這個功臣有沒有妨礙或者是威脅到了皇權的穩定。不殺功臣的原因有三:一是因為皇帝鎮得住功臣,他的繼承人也能搞定這些功臣。以李淵和李世民為代表。但到了李治手裡就要費老大勁才能擺脫長孫無忌等功臣的控制,獨掌大權了。二是功臣已經變成拔了牙的老虎,沒有威脅了,如劉秀、趙匡胤的功臣。三是還在亂世還需要功臣衝鋒陷陣。如曹操劉備以及順治時代的吳三桂等人(到了康熙年間形式穩定也要削他)。


而題主所問的出生於社會底層的皇帝為什麼相對來說殺功臣會更多一些。因為任何一個時代底層娶妻生子都要困難很多。他們奮鬥一生臨死了繼承人很小,還制不住大局。那就只能把那些有威脅大臣給弄死了。

本來朱元璋不用這樣幹,本人活得夠長,繼承人也是久經考驗的,可誰叫老天讓朱標早死呢。

而且真較真起來,藍玉們的那些無法無天的行為,死一千次也夠了。而且明朝徐達家、常遇春家、沐英家等好多功臣可是富貴與大明相始終的。你仔細看看,有幾個朝代功臣可以和王朝一起善始善終。


丁強888


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一般開國君王無非是底層百星出身和門閥大族出身兩種。

門閥大族出身的皇帝,家族實力雄厚,在打江山的過程中自己的家族已經實際控制了整個國家的權利,這類開國君王的主要政治對手不是臣下,而是內部族人。

而普通百姓出身得開國帝王,因為窮苦出身。必定家族人丁單薄,嫡系血親更是稀少,因此打天下過程中,權力不可避免的落入一起打江山的臣下,和政治聯姻的外戚手裡。

所以江山一旦坐穩,必然會想盡辦法從他們手中奪權。

另外古人迷信君權神授,窮苦出身的帝王因為先天不足,所以都會給自己安排一個神化版本的出身,以證明自己奪取天下的合理合法性。

但是一同打天下出身得臣下顯然都知道老底,這類臣下留在身邊本身也是對君王威嚴的一種打擊。

多種因素,決定了平民出身得開國君王必定會對掌權得臣下進行血腥的清洗。


大舌頭酥哥vlog


窮人地痞出身的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只有劉邦、朱元璋兩位,他們的確殺了很多功臣,尤其是朱元璋作為中國歷史上殺害功臣最多的開國皇帝實至名歸。

窮人地痞出身的非大一統王朝的帝王比如朱溫、李自成、洪秀全等也殺過功臣,比如李自成殺害羅汝才、李巖等,洪秀全殺害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等。



但官僚世家出身的開國皇帝一般不殺功臣這個結論就比較偏頗了。

秦始皇嬴政至少逼最重要的功臣呂不韋自殺。12歲的神童宰相甘羅的早夭也有傳說是被嬴政殺害。

新朝皇帝王莽最重要的開國功臣是劉歆,他既是偉大的經學家,又是偉大的天文曆法學家、史學家、校勘學家和詩人。章太炎甚至稱劉歆為孔子之後最偉大的人物。

但王莽與劉歆45年的友誼沒有善始善終,新朝末年劉歆參與了一起針對王莽的綁架事件,結果失敗了。事件敗露後,劉歆自殺身亡,這也算是新朝皇帝王莽殺害開國功臣。

很多對中國歷史一知半解的小白誤認為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沒有殺害功臣,事實上劉秀殺害了鄧奉、彭寵、龐萌、韓歆、蔣橫、李軼等功臣,因為劉秀沒有殺主要的功臣雲臺二十八將,因此被很多人誤以為劉秀沒有殺害功臣。

隋文帝楊堅殺害了王誼、虞慶則、王世積、梁士彥、宇文忻、劉昉、元諧、史萬歲等功臣。

唐高祖李淵殺害了劉文靜、趙文恪、獨孤懷恩、劉世讓、李仲文、盛彥師等功臣,唐太宗李世民殺害了侯君集、張亮、李君羨、羅藝、王君廓、盧祖尚、李孝常、李瑗等功臣。被李世民殺害的大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其實也是唐朝的開國功臣。

宋太祖趙匡胤的確基本沒有殺害功臣,但趙匡胤也殺害了救命恩人開國名將張瓊。

宋高宗趙構殺害的最著名的功臣就是抗金名將岳飛。

元世祖忽必烈雖然沒有殺害功臣,但也殺害了盧世榮、桑哥等大臣。

至於清朝沒有真正的開國皇帝,努爾哈赤是後金的開國君主,但努爾哈赤殺害的弟弟舒爾哈齊長子褚英其實也是一起創業的功臣,皇太極改後金為清朝,但只是長城以北的地方政權,皇太極殺害的哥哥莽古爾泰弟弟德格類等也是打天下的功臣,順治殺的叔父阿濟格其實也算開國功臣。

真正沒有殺害功臣的開國皇帝只有晉武帝司馬炎,司馬炎不僅沒有殺害一個功臣,甚至普通大臣都沒有殺。司馬炎是實至名歸的最仁慈的開國皇帝。

綜上所述,像劉邦、朱元璋出身貧苦白手起家的皇帝對待開國功臣比較殘酷。而嬴政、司馬炎、忽必烈這些繼承父祖天下的開國皇帝對待開國功臣比較溫和。

人往往對來之不易對東西格外珍惜,比如劉邦、朱元璋等都是一窮二白通過自己出生入死打來的天下,但對自己的東西珍惜往往意味著對與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兄弟殘酷,所謂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

而嬴政雖然是秦朝的開國皇帝,但嬴政能夠消滅六國一統天下,是前面多少代秦國國君多少代秦王的努力,並不是嬴政一個秦王的功勞。

司馬炎也是坐享其成,西晉王朝的真正開創者是他老奸巨猾的祖父司馬懿,司馬懿韜光養晦,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祖孫三代,然後發動高平陵政變消滅花花公子曹爽奪取曹魏最高權力,為西晉王朝奠定基礎。而司馬師司馬昭又鞏固了司馬氏在曹魏的統治,司馬昭還消滅蜀漢,因此司馬炎篡奪曹魏天下是水到渠成,非常容易。司馬炎又非常輕鬆消滅東吳暴君孫皓一統天下。

忽必烈雖然是元朝的開國皇帝,但眾所周知,成吉思汗才是蒙古政權的創始人,後來又經過窩闊臺拖雷蒙哥等幾代蒙古領袖的開疆拓土,忽必烈水到渠成建立元朝消滅南宋一統天下。

因此嬴政、司馬炎、忽必烈都不是真正的創業者,他們打天下相對容易,因此對江山看得比較瀟灑,對開國功臣也比較寬容。

就像那些白手起家的富一代往往保持節儉的習慣甚至到了吝嗇的地步,對手下的兄弟要求也非常嚴厲。比如劉邦、朱元璋等。而那些坐享其成的富N代相對來說比較揮金如土,對手下人也比較大方。 比如嬴政、司馬炎、忽必烈等。


厚德載物49847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縱觀歷史長河,朝代更迭,從商周始直到清末宣傳終!

幾千年來,你方唱罷我登場,可謂是:

凌霄寶殿非他久,歷代人王有分傳!

也有: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

不論是誰,改朝換代都少不了四梁八柱的鼎力相助,開國元勳,開國功臣,開國大將都是歷代帝王的左膀右臂!按理說為皇帝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理應受到禮遇和厚待!

然而功臣的結局卻不盡人意,也各不相同,歷史上竟有驚人的相似,那就是出身名門貴族得天下者基本上能善待開國功勳,而草根逆襲者卻對功勳大臣大加屠戮!

漢高祖劉邦,亭長出身,類似於當今的鄉鎮派出所所長的職務,稱帝前吊兒郎當,成天和一群狐朋狗友吃吃喝喝,連他爹劉太公都不喜歡他,可是就這樣看上去非常搞笑不靠譜的人,卻意外地當上了皇帝!

也許劉邦是大智若愚,也許是劉邦確實有過人之處!

這個問題,項羽曾抓住劉邦的妻兒父親,讓劉邦屈服,而劉邦卻是:吾翁既爾翁,若烹,請分杯羹!

碰上這樣六親不認的人,項羽也甘敗下風!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古今一理!

韓信:大王擅將將!

劉邦有領導才能,統帥才能,這是“多多益善”的擅將兵的韓信所不能比的!

劉邦為了穩定江山社稷,煞費苦心,

傳言劉邦有帝王之氣,呂雉每次卻憑王氣異象找到劉邦!

又傳言,劉邦是母親和天上神龍之子。

草根帝王,知道自己是怎麼當上皇帝的,而身邊的文臣武將更清楚皇帝是怎樣從小人物登上大位的!

皇帝在開國大臣眼中是透明的,沒有神秘感,皇帝擔心有才能,有威望,有實力,有野心的文臣武將取而代之!

由於皇帝的不自信,和畏懼心理,而產生先發制人,對於皇帝一旦認為某某有不臣之心,會毫不手軟,寧可錯殺,不可漏過!這就導致了:狡兔死,狗烹嘗;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大臣亡!

劉邦這樣,朱元璋這樣,不自信,自卑,導致不信任!

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等出身比較好的帝王,卻比較仁慈,能與開國的文臣武將共享天下,禮遇而厚待!

實力強,有能力駕馭這些文武;通情達理,通過多年合作知道每個人想的是什麼;有戰略眼光,在可控範圍裡為將來治理國家留下可用的人才!

這些都是傳世名君!

劉邦剪除良將後有白登山之圍,靠陳平之計勉強脫身!

朱元璋大殺功臣,才有靖難之役而無制衡燕王朱棣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