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熬夜搶菜,公司“起死回生”,疫情中的生鮮電商在拼供應鏈

在前所未有的機遇之下,生鮮賽道的玩家們,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疫情終會結束,當用戶重新迴歸線下,線上不再是用戶的第一選擇。這時,線上生鮮電商如果不能通過優化供應鏈上線更為優惠或更為優質的選品,即便是業已獲得了廉價的新客,也無法成功實現留存。如此,一切將功虧一簣。顯然,這不是生鮮賽道的從業者們想看到的未來。

用戶熬夜搶菜,公司“起死回生”,疫情中的生鮮電商在拼供應鏈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去年12月就因“融資失敗”進入停擺狀態的武漢生鮮電商企業“吉及鮮”,在這個春季復活。

在武漢封城一週後的2月1日,吉及鮮宣佈復工。根據其公告,復活後的吉及鮮暫時只服務武昌地區,但很快會將服務重新擴展到全武漢;截至目前,已經開通了武漢地區600多個小區配送。

這只是生鮮賽道突然繁榮的冰山一角。根據QuestMobile近日發佈的《2020中國移動互聯網“戰疫”專題報告》,中國生鮮電商整體日活用戶從平日的不到800萬,在春節期間突破1000萬,節後再次突破1200萬。以節後日活用戶計算,相對於平日,增幅高達60%。

至少從數據上看,生鮮公司在這段時間內非常活躍。

然而,知情人士告訴騰訊新聞《潛望》,雖然生鮮電商公司的交易情況達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但行情下真正賺到錢的公司並不多,“這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有關方面的嚴格管控,當然,這本是企業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

真正的利好,在於關注度的提升和信心的提振。大量用戶的湧入,勢必帶來下一步資本和資源的湧入,而原本昂貴的拉新成本,突然歸零,為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事實上,在部分地區物資高度緊缺的背景下,菜有多少就能賣多少,消費者根本不在乎生鮮電商品牌是否熟知-----這就意味著,只要能獲得足夠的貨,就能在這一輪競賽中脫穎而出。

關鍵問題在於能做到這一點的公司並不多。

用工荒、缺貨,生鮮電商交出的答卷明顯並不如想象中完美。在前所未有的機遇之下,生鮮賽道的玩家們,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風口之上,“危”“機”並存

疫情壓力之下,用戶被“逼”到了線上。即便是往常對互聯網接受度較低的中年及以上人群,也在這次疫情之中不得不低頭,開始加入線上搶購大軍。

這進一步催生了交易金額與訂單數的快速增長。公開數據顯示,每日優鮮從除夕到大年初八平臺交易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50%,叮咚買菜大年三十訂單量較上月增長超300%;《財經塗鴉》則爆料稱,盒馬鮮生近期訂單數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220%。

而在局部地區,則達到了誇張的地步。以依託蘇寧小店建立的蘇寧菜場為例,在南京、上海兩地的用戶倍增,日銷達到春節前的6-8倍。

除了上述全國範圍的生鮮電商收穫發展,區域性電商迅速走向前臺的現象也值得關注。

騰訊新聞《潛望》發現,武漢市商務局2月17日發佈的“武漢線上買菜攻略”最新版中,不僅出現了興盛優選這一總部位於湖南的地方性社區電商,還出現了供銷集市、吉及鮮、天香果園這類僅在武漢當地運作的平臺。

以供銷集市為例,該平臺運營公司由武漢供銷集團全資控股,在中國供銷合作社體系之下。雖然該電商平臺知名度不高,但由於擁有供銷山綠冷鏈倉庫及農資物流倉庫保障倉儲配送資源,使得該平臺在本次疫情之中仍獲得了武漢官方推薦。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襄陽、鄂州等多個湖北省內城市。短時間內出現的百花齊放局面,使得生鮮賽道的繁榮令人矚目。

但不少平臺顯然並沒有做好迎接市場需求的準備。在缺貨壓力和消費者的囤貨需求下,眾多平臺的人力依舊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尤以盒馬鮮生最具代表性。1月下旬開始,不少用戶反映,即便在盒馬上成功搶到貨,也有一定概率遭遇配送小哥約滿的問題。這一用工荒,最終導致了盒馬不得不去向市場“借”員工。

2月3日,盒馬公開宣佈接納雲海餚、青年餐廳(北京)的員工到盒馬各地門店工作。到2月10日時,已有32家企業的1800餘人加入盒馬。

但2月10日開始,隨著共享員工的逐步復工,人力緊缺的問題又再一次困擾盒馬。

根據2月12日盒馬發出的公告,因訂單量大增,以及共享員工未來一兩週將陸續返回原公司,盒馬當前人員缺口大約1萬人,加之今年要在全國開出上百家新店,全年人員缺口超過3萬,涉及配送、餐飲、採購、營運、技術、市場等多個工種,配送員尤其急缺。

“目前我們的運力恢復了約80%,但需求是平時的好多倍,仍然遠遠不夠”,盒馬方面表示。

盒馬之外,騰訊新聞《潛望》還了解到,如每日優鮮、叮咚買菜、餓了麼、美團等主流平臺都不同程度存在人力緊缺問題。

供應鏈依舊是問題

但人力緊缺並未生鮮電商面臨的核心問題。更為嚴峻的問題是,如何做到不缺貨、維持供應。事實上,近期以來,在多個城市的多個平臺,都不同程度上出現缺貨現象。

對此,每日優鮮CFO王珺解釋稱,由於疫情影響,合作產地的交通和人力遭遇困難。“實際上,在產地貨是充足的,但是田地間的蔬菜因為封村、封路運無法運出,並且沒有大的零售商快速組織幹線和銷售的資源,以及政府資源解決這個問題,導致大量的菜爛在產地,而消費端又供應不足”。

考慮到當前特有的背景,想完全規避這一情況顯然並不容易,但供應鏈能力弱、對上游把控更弱的企業,缺貨情況明顯要更為嚴重。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騰訊新聞《潛望》,事實上,業內為數不少的生鮮電商都是由第三方供應商供貨,這在以往物資供應都充足時弊端並不明顯;但在當前第三方供應商自身都遭遇供應不足問題的情況下,生鮮電商想盡可能多的拿到貨,就充滿了很大不確定性。

騰訊新聞《潛望》瞭解到,即便是已經發展了部分產地直採通道、並積極建設冷鏈網絡的盒馬,直到現在,仍舊有大量SKU還是需要第三方供應商供貨。

相反,老牌商超在這方面的把控要更為深入。

沃爾瑪方面表示,疫情期間,門店有貨率都能保持96%以上。僅春節前後兩週時間,冷凍水餃、包點、湯圓都出現過需求激增的現象,同比增長甚至高達1.5倍,但需求依然得到了滿足。

家樂福內部人士則向騰訊新聞《潛望》透露,本身家樂福就有自己註冊的大倉公司,供應鏈上游則包括產地直採、合作社直採、市場直採等多種方式。

可以看出,在當前的特殊境況下,更為多元、把控力更強的供應鏈能力,才能讓賣菜平臺儘可能快的佔據市場。叮咚買菜CEO梁昌霖則直言,賣菜本質上是供應鏈的生意,這次疫情是個分水嶺,強者經此一戰供應鏈會更強,供應鏈能力弱的公司會被淘汰掉。

可惜的是,真正做好供應鏈建設的企業少之又少。部分生鮮賽道巨頭雖然有意發力,但無奈供應鏈是個長期工程,至少目前,行業整體狀況不容樂觀。

這從供應鏈中最為核心的冷鏈物流系統可見一斑。冷鏈物流即冷藏冷凍類物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於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物品質量和性能的一項系統工程。冷鏈率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整個供應鏈的疏通程度。

根據中物聯冷鏈委的數據,中國農產品冷鏈率僅有45%,相比之下,發達國家冷鏈率達到了95%。

這可以看出,國內冷鏈物流的建設情況仍然頗為糟糕。有行業人士甚至直言,國內幾乎沒什麼能把冷鏈整個系統做出來的企業,很多公司只能做其中一個鏈條。

如何儘可能補全包括冷鏈在內的供應鏈系統,將是整個生鮮賽道將來必須面對的難題。

而在供應鏈變得前所未有重要的態勢下,市場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一些此前深耕B端、深耕供應鏈的企業,也走向了臺前,開始面向C端。

美菜便是其中的代表。作為一家長期定位於服務餐廳的公司,美菜表示其優勢在於供應鏈。當餐廳服務業務受到影響,美菜開始面向普通家庭用戶。

而轉型的效果,其實有些出乎外界意料。美菜內部人士告訴騰訊新聞《潛望》,2月8日,美菜APP在蘋果App Store下載排名第四;2月1日到7日,一週美菜的C端用戶註冊人數增長了400%,下單用戶數增長500%。

這些現象,無疑在向全行業進一步表明,供應鏈建設的重要性。

疫情終會結束,當用戶重新迴歸線下,線上不再是用戶的第一選擇。這時,線上生鮮電商如果不能通過優化供應鏈上線更為優惠或更為優質的選品,即便是業已獲得了廉價的新客,也無法成功實現留存。如此,一切將功虧一簣。顯然,這不是生鮮賽道的從業者們想看到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