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购买航母)第二章:曲线买船 一

前文回顾: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购买航母)第二章:曲线买船 一

第二章 曲线买船

要想说清楚“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的故事,就必须从大陆第一家真正接触“瓦良格”项目的公司说起。这家公司名为北京泰信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泰信达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为吴巍。

吴巍是吉林省榆树市人,1968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榆树市实验中学,1992年毕业与中国金融学院。

泰信达公司是一家1997年8月才成立的民营公司。这样一家新成立不久的小公司,怎么会和购买“瓦良格”号航母这样一件大事扯上关系呢?这要感谢一个人,那便是香港创律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徐增平。

关于徐增平,自从“瓦良格”被国家确定在大连造船厂续建以来,有关他的信息真是满天飞。

  我在写“辽宁舰”报告文学时,曾经采访了200多人,其中有一部分人在“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的过程中与该项目有过交集,除了吴巍,还有原华夏证券公司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邵淳、原海南隆泰源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宇、原华夏证券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刘素红、原香港达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原(北京)东方汇中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增厦、原东方汇中公司总经理戴岳、原东方汇中公司办公室主任王毅民、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前大使姚匡乙、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黄平涛、中船重工原总工程师兼军工局局长胡基政、大连造船厂原副厂长唐士源、原国防科工委办公厅主任马鸿琳、交通部救捞局原局长宋家慧、国家安全部原副部长高以忱、交通银行原监事会主席华庆山,以及原总参二部北京局局长顾国强等。

为写此书,我曾经试图采访徐增平,但苦于没有他的联系方式。2014年春节后的一天,我去看望我在潜艇上当水兵时的老艇长、前海军司令员张连忠。他问我:“你最近在写什么?”

我说:“写‘辽宁舰’。”

他说:“我这次在广州见到那个买‘瓦良格’的香港老板了。”

原来,张司令在广州时,退休的南海舰队司令员王永国要请张司令吃饭,王司令对张司令说:“有个香港老板想见你,你见不见?”

张司令很奇怪:“他见我干什么?”

王司令说:“他听说你当海军司令的时候,是主张搞航母的。他就是买‘瓦良格’的那个老板。”

张司令一听是这么回事,便说:“那就见见吧!”

于是,徐增平参加了前南海舰队司令员与前海军司令员的饭局,并送给张司令一些资料。我对这些资料很感兴趣,就让张司令拿给我看。张司令刚从南方回来,那些刚带回来的资料就堆在客厅的桌子上。

“都给你吧!”张司令说。

我一看,有一本书、两个光盘、几张照片。书是《瓦良格迷局》,我有,就没要;照片是徐增平与一些什么人的合影,大部分人我不认识,也没要;我不知光盘里是什么内容,就把光盘拿走了。

我对这两张光盘寄予厚望,结果让我大失所望。一张光盘是广东一家市级电视台做的关于“瓦良格”的专题节目,没有对徐增平的现场采访,解说词是我早就熟悉的网上的那些内容,画面也是早就看过的几张徐增平在乌克兰船厂拍摄的照片,翻来覆去地展示一遍又一遍。另一张光盘是一个级别不高的干部去拜访徐增平的录像,没有剪辑,没有解说,就是一盘素材,画面效果也很差,关键是看不出这次拜访有什么意义。也不知徐增平把这种东西当礼物送人是什么意思。

后来我找张司令的秘书衡大鹏处长要徐增平的电话,衡大鹏说:“他给了我一张名片,我看首长对他不感兴趣,我就把名片扔了!”

我问:“司令对他怎么不感兴趣?”

衡大鹏反问我:“首长说没说徐增平还送给他一包钱?”

我说:“他没说。什么钱?多少?”

衡大鹏说:“应该是港币吧!一个信封装的,很鼓。我没打开看,不知道多少钱。首长让我退回去。我给徐增平打电话,我说首长不要,你必须取走。后来他派司机来取的。又给首长送来两件衬衣。等司机走了,我向首长汇报,首长让把衬衣也退回去。我说衬衣不值钱,不值当的。就没退。”

不收礼品,这是张司令的一贯作风,别说是赤裸裸地送钱了,他肯定不会收的。

一个很鼓的信封,能装多少港币呢?我曾收到过一笔5万元港币的稿费,50张千元大钞,装在信封里,很薄。这次采访,有几个人跟我说过,徐增平出手很大方,我没好意思问徐增平“大方”到什么程度。都是将军级的人物,以徐增平的办事风格,我估计三万两万他是拿不出手的。我猜测,那个很鼓的信封应该是10万港币。

衡大鹏从南海舰队退休司令员的秘书那里给我找来徐增平的电话,我怕贸然打过去不礼貌,就给他发了一个短信:

徐增平先生:您好!我是海军作家李忠效,我从我的老艇长、海军张连忠司令员处找到您的电话。他还给了我您送他的两个光盘。我去年接受海军首长派的写“辽宁舰”报告文学的任务,目前已采访一百五十多人(作者注:当时采访尚未结束),各方面的都有,因为没有您的联系方式,没能找到您。我希望您能接受我的采访,方便时请给我回电。我的资料您可以在网上查到。

4分钟后,我收到徐增平的回复:

收到,可能我正式采访要在年底才可以,之前我们可以先见个面认识一下,应大力宣传辽宁舰强军梦,唤醒国人加强国防建设才是根本,谢,徐增平。

一晃就过去了半年多,到年底了,该是可以采访徐增平的时候了,于是我于2014年12月10日给徐增平发了一个短信:

徐增平先生:我是海军作家李忠效,5月8日你曾回复我短信,说到年底可以接受我的采访,不知你何时有空?

没有回音,也不知他收到我的短信没有。一晃又过去了半年,我于2015年5月16日又给徐增平发了短信:

徐增平先生:我是海军作家李忠效,两年来,我已完成写航母的书《辽宁舰》(写该舰续建工程)、《陆上航母》(写舰载机陆上试验训练机场建设工程),马上要写《“瓦良格”来中国》(写购买和拖带工程)。前期参与此事的主要人员,除了你,大部分我都采访到了,各种说法都有,我也希望能听听你的一家之言。我看到网上关于你接受媒体采访的报道,不知真假,很多内容与我掌握的情况不一样,希望与你核实。我的书将作为航母的历史留下来,我希望这部历史能接近真实事件原貌。如果近期不能接受采访,可否把你的信箱告诉我?我把采访提纲发给你,请你书面回答一些问题。打扰啦!

仍然没有回音。中国有句俗话:事不过三。因此我没有再联系他。


我很认真地拟定了一个采访提纲,本来想发给他看看,可我不知道他的信箱。现在我把这个采访提纲收在书中(参见本书附录一:《本书正文中涉及的有关文件》之一《采访徐增平提纲》),如果他看到了,想接受采访了,可以按照这个提纲谈一谈,有关内容我将在本书再版时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