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信息化應用名師王文婧:談談“疫”線教與學

王文婧

省信息化應用名師王文婧:談談“疫”線教與學 | 戰“疫”下的網絡教學

網絡教學,不僅落實了教育主管部門的“停課不停學”的通知要求,有效穩定學生情緒,助力了疫情管控,還提高了教師的網絡素養、信息化水平。在參與了網絡教學,編寫《學校教師網絡教學指南》、《學生網絡學習指南》和實踐教學中,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在網絡教學中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一、“疫”線教改,倒逼化輔為主

網絡在線教學和網課是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輔助,是對課堂知識的有益補充,受當前新冠肺炎影響,已成為最現實、最安全、最方便、最快捷的獲取知識的的主要方式和載體。當網絡教學成為主陣地,如何的“教”與“學”?省級優秀名師楊曉蓉老師在《線上教學,老師你準備好了嗎?》這篇文章中提出了網絡教學的四個基本環節,“自學--指導--答疑--作業”的操作思路,新的環境下教學的過程變化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教師由傳統課堂的引導者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支持者。

蘇霍姆林曾經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要想提升教學效果,就要喚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網絡上並非面授學習,學生不再依靠教師耳提面命來學習,當學生以自學為主時,教師引導學生在網絡學習的步驟尤為重要,人和小學各科教師依據學情精心設計“自學導航單”,用導讀--導思--導疑--練習的方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目標明確中有序可循,促進了網絡教學的有序進展,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疫”線研學,催生共享互進

新課程要求教師合作探究,形成研討氛圍,發揮集體效應的優勢,與傳統的集體教研相比,網絡教研突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每週各學科兩到三次的教研組音、視頻研討,讓老師們在使用PPT課件輔助教學的技能升級為PPT錄製視頻微課教學,熱心的同事還把常見小問題錄製成小視頻發佈,並附有文字和截圖說明,當轉換視頻格式不符合要求時,也能在QQ群、微信群中看到分享格式工廠、愛剪輯等易操作軟件轉換,用Audition來消除錄製視頻的噪音,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會有擅長信息技術的同事,採用視頻或語音一對一耐心講解,或者遠程操作的直接演示。網絡教研不僅僅是關注了教材本身,依據教學的重難點確定目標,還充分考慮學生實際生活中的知識積累、興趣點、障礙點。教師們在“同伴互助”中思維碰撞,在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中擇善而從,網絡資源的豐富不僅開闊了教師的眼界,使教師在共享研討中拓展了教學思路,在互幫互助中產生了新的見解,在交流和互動中各取所長,網絡研討,不僅促進了年輕教師的快速成長,促進了老教師的不斷進取,還促進了全體教師信息技術素養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疫”線課改,細評停與不停

“停課不停學”不是指單純意義上的網上上課,也不只是學校課程的學習,而是一種廣義的學習,只要有助於學生成長進步的內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教學環境變化,我們在廣義學習的同時,教師角色成為“幫助者”“促進者”和學習“評價者”,面對“疫情”的特殊時期,更應該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呵護學生的精神狀況。比起課本知識的學習,生命教育不停,更應多給孩子一些突發事件的心理輔導課,敬親愛友的禮儀課,身心健康的鍛鍊課,在互動、活動中善於發現在學生身上蘊藏的潛能以及所表現的閃光點。學校在線上“升旗儀式”中,“不停”學生對祖國的熱愛的教育,對儀式尊重的學習。在“守護生命 熱愛生命”的活動中,“不停”學生對敬畏自然、尊重科學的思考的學習,在疫情中,“不停”面對困難“逆行者”們的感恩和敬仰的教育。“不停”網絡宣傳教育,在學校微信公眾平臺、今日頭條等自媒體宣傳正能量,宣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知識》、《科學指導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居家學習的生活建議》、宣傳防控疫情湧現出的愛心人士等,讓學生在“疫情”期的網絡學習中,樹立主人翁精神,認識自我,總結“不停學”經驗和教訓,收穫成功。

四、“疫”線創新,練出真才實學

網絡教學一週中,教師發現網絡作業的批改遠遠超過了紙質作業的批改耗時,學生作業往往是一張圖片,教師查閱費力。面對問題,如何調整?首先作業設計可以根據學科特點,在線作業佈置時可出示填空題、選擇題等,易於檢查和落實;其次教師可發送標準答案,請學生自己判斷;最後教師自己書寫或者規範率高的作業批改後發送為作業樣例,讓學生互相評價和對照,這也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在網絡作業中,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比如五年級學生在《分數》學習中,理解分數意義有困難時,教師讓學生通過直觀摺紙、畫一畫等操作活動,獲得了積極的、成功的情感體驗。同時還應佈置符合家居實踐條件的作業,做好“生活大課堂”練習,比如“專題讀書”、“親子游戲”、“衛生習慣共分享”、“抗擊疫情,紅領巾在行動”、“我是小當家”、 “疫情分析表”等,在熱愛讀書、珍愛生命、學會生存、熱愛生活等學習中,雕塑學生心靈,充盈價值觀,培養學生格局和視野,練就真才實學,綜合提升學生素養。

疫情下教與學方式的改變,是線下實體課堂與線上虛擬課堂的轉換,是教師持續學習的能力、移動教學的改變,是智能時代學生學習方式的與時俱進,而不變的則是教育的本質與真諦,教師這樣的引路人、對話者、陪伴者唯有終身學習,角色才不可替代。

作者單位:渭南市臨渭區人和小學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