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師”嬗變為“名師”

“民師”就是農民身份的教師,享受農民待遇的教師,是陳於林老師職業生涯的第一站,也是他確定教育人生的直接原因。

民師起點上征程

1976年3月,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玉龍鄉小學和玉龍公社(鄉)領導挑選了年輕的陳於林擔任了村小學的民辦教師。接到通知的晚上,他浮想聯翩,夜不能寐,眼前總是浮現著領導們給他談話的情景,浮現著親朋好友給他道賀的場景,浮現著老父老母充滿喜悅的笑容。他想:比起其他同學,他太幸運了,高中畢業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有了自己固定的職業和工作。一定要好好幹,做出成績,報答家鄉父母,報答學校和鄉政府領導的信任。

他設想著如何教孩子們學好語文,如何教他們學好數學,還要教他們畫畫、唱歌、跳舞,跟他們一起玩老鷹捉小雞、丟沙包、跳繩、講故事,一起做遊戲、搞課外活動等等,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他想:還可以利用空餘時間溫習以前學過的知識,繼續學習一些新的東西,更好地把家鄉子弟教好。那一夜,他想得很多,很深,很遠。

學校離他家很近,白天他跟孩子們一同學習,一同玩耍,晚上靜靜地坐在簡陋的寢室裡備課、批改作業,有時甚至通宵達旦。當時的校舍都很簡陋,甚至沒有集體辦公室,但他還是覺得很滿足,很幸福,很快樂。

他對工作非常努力,成績也不錯,經常受到領導的好評和同事們的誇獎。不久,公社領導發現他在報刊發表了一些詩歌和散文,有寫作能力,就抽調他負責全公社各大隊(村)和生產隊(社)農民夜校工作,從此他又開始了不一樣的民辦教師的工作。工作中,一件件愚昧無知的事例深深地震撼了他,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深深地打動了他,使他在1977年的高考志願中堅決果斷地在第一志願填報了西南師範大學。

培桃育李遍天下

2006年暑假的一天,四川省綿陽市鹽亭中學校門內外,人聲鼎沸,萬頭攢動,人們奔走相告:“北大,又一個北大!”就在前一天,鹽亭中學應屆畢業生顏樂駒得到北京大學錄取的消息,鹽亭中學歡呼雀躍,老師和家長們自發組織,在校門內紮了個大花臺,用紅色的鮮花作了一幅標語:“北大,又一個北大!”人們喜形於色,議論紛紛,有的說在優質生源幾乎被綿陽的學校拔盡的情況下,鹽亭中學還有考生能考起北大,真是太不容易了。有人對陳於林校長說:陳校長,你這些年管理上臺階,教育質量不斷提高,今年又有學生考上北大,祝賀祝賀!陳校長連連擺手說:“這是大家的功勞嘛!”

真的,鹽亭中學能為北大輸送人才太不容易了。回想2004年的畢業生馮仕世亮,陳校長委託其親屬做了不少工作將他挽留在鹽亭中學,通過生活補貼,在全校組織名優教師給他課餘輔導,使他成績保持在綿陽市特優生行列。填報自願時,他為了穩妥,不敢填北大,陳校長又安排人鼓勵他填北大,最終如願以償。自此,鹽亭中學打破了1998年蒲波考入北大之後的沉寂。馮仕亮的一位長輩後來調侃說:馮仕亮如果當初選擇綿陽市裡的學校讀書,不一定能考上北大;選擇在鹽亭中學讀書,一定考上了北大。就在2005年,鹽亭中學學生任榮斌高考分數超北大錄取分數線,終因“求穩”未填報北大而與進北大深造失之交臂。

治校方略教育人

2001年5月,中外校長論壇在中國武漢舉行,來自海內外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小學校長聚集武漢市科教學術報告廳,對教育思想、管理理念等教育科學前沿性的一些熱點問題相互交流,共同探討,陳於林校長應邀參加了該次校長論壇。會上,陳校長髮言交流了《論學校管理中的年級負責制》這篇論文,詳實地介紹了他對教育思想、管理理念的探索和實踐,贏得了與會校長們的陣陣掌聲和專家的高度評價,並獲得了二等獎。該文先後被編入《創新教育在中國西南》(西南師大出版社出版)、《中國新世紀經濟、科教優秀論文集》(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參加“二十一世紀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趨勢”徵文大賽,獲全國二等獎。

從陳於林1998年擔任鹽亭中學校長後,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管理學校,先後被評為綿陽市優秀校長,四川省骨幹教師,中學特級教師。

依據現代教育理念、社會發展需求,陳校長走訪了百多名鹽中的校友和領導,借鑑了市內外知名學校成功的辦學經驗,提煉出了“和諧、個性、求真、創新”的辦學思想,“依法治校、和諧興校、質量立校、科研強校、開發富校”的治校方略,確立“為把學生培養成知行合一的、能適應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育人目標。2001年,省重點高中驗收專家組讚譽鹽亭中學辦學思想“具有前瞻性和時代性的特徵”。《和諧、個性、求真、創新——簡析鹽中的辦學思想》一文先後編入《中國新世紀經濟、科教優秀論文集》(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創新教育在中國西南》,還被《中國現代探索新論文庫》編委會評為一等獎,2008年作客綿陽市教育信息網“校長論壇”視頻交流。

後來,他將所寫的論文彙編成《陳於林文集》,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被綿陽市人民政府評為社科作品三等獎。

地震襲來為人民

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28分,汶川8級大地震突然襲來,學生們在午睡的酣夢中被山搖地動驚醒,被險象環生的處境嚇得六神無主。陳於林校長不顧房屋垮塌的危險,衝向學校廣播室(後鑑定為危房,停止使用),利用有線廣播指揮學生和來校避災群眾疏散。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裡,組織好全體行政領導現場指揮,組織老師們深入到群眾當中,扶老攜幼,有的還揹著生病的學生,緊張、有序、快速地把他們疏散到學校體育廣場這一安全地帶。儘管學校房屋多處垮塌,外牆磚塊多處脫落,儘管疏散的學生和校外人員多達7000餘人,卻沒有一人被砸傷、踩傷!

地震發生後,國家電網中斷,為了確保震後供電,組織學校電工,在餘震不斷的情況下,迅速檢修學校自動發電線路,安裝汽油機發電系統,保證了學校指揮系統和學校照明系統的正常供電。

地震當天下午,組織醫務人員在學校田徑場迅速建起了臨時醫療救助站,及時搶救了多名昏厥的學生和避災的市民。

地震當晚,來校避災的校外群眾大多數都沒能吃上晚飯,學校組織教職工無償為來校避災的老人、幼兒和病人煮稀飯吃,安排勤工儉學處為他們供應食品。

為了保證避災群眾的生活用水,學校專線接通自備應急水源,無償供給。為了讓避災群眾不在夜晚因地震和其他原因造成傷害,學校還特意買了兩盞廣場燈,與學校路燈、圍牆燈、校門節日裝飾燈等一起開通。

為了方便避災群眾的生活,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學校全天開通了辦公樓的水、電、氣,以供避災群眾燒水煮飯之用。為方便避災群眾搭建帳篷和生活,學校還無償為他們提供課桌凳。

鹽亭中學在這次抗震救災中表現出的無私大愛和服務群眾、奉獻真情的行為感動了市民,受到了廣泛地讚譽,被教育部評為抗震救災先進單位。

愛生拯救其生命

為了爭取更多的支持,陳於林校長將李宏偉的情況向社會宣傳,並寫信給團中央領導。鹽亭電視臺、綿陽電視臺、成都電視臺、四川電視臺、《綿陽晚報》《綿陽日報》《華西都市報》等新聞媒體紛紛播報李宏偉同學的事蹟和鹽亭中學向李宏偉同學學習的活動開展情況,團中央書記、團省委書記和市縣領導認真聽取李宏偉同學的事蹟和學習李宏偉的活動情況,懇切地提出了意見或批示。

回過頭來看看陳於林老師所走過的路,我們深深地感到:如果沒有他民辦教師的經歷,或許就沒有他上大學的機會。他華麗地完成了由“民師”嬗變為“名師”的過程。

(本文根據陳於林先生自傳《從民師走來》一文改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