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這裡有一份餐飲企業自救指南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肆虐。面對突然爆發的疫情,大量中小微企業與創業公司,在疫情帶來的停工、停產、斷供環境下,正處於最危急關頭。尤其旅遊、影視、餐飲等行業,正面臨最嚴峻考驗。

為抗擊疫情,全國上下采取了居家隔離等措施,在此期間各類聚餐、婚宴等活動幾乎全部取消,大量餐飲門店停止營業,造成春節期間的經營慘淡,餐飲企業員工待崗閒置,企業短期週轉資金壓力巨大,面臨生存問題。對於所有的餐飲人而言,這都是必須要面對的嚴峻挑戰,躲無可躲。

到現在為止,儘管有部分餐廳恢復營業,但也只是極少的一部分,絕大多數餐飲企業依然處於停業狀態。

為了給餐飲企業提供一些幫助,我們整理了一些餐飲企業的自救故事,總結了一份自救指南,希望能對所有餐飲人有所幫助。

也希望能挺過去的餐飲人,通過這一次的洗禮之後,能更加強大,承受風險能力更強,走得更遠!

1、存貨積極變現,外賣服務延展

(1)存貨積極變現

自救最直接的一個做法就是將存貨變現。春節之前,很多餐飲企業準備了大量的食材,而疫情讓大家在春節期間大幹一場的期待落空,年夜飯退訂現象極為普遍,不少企業擠壓了大量存貨。

於是,眉州東坡、豐澤園以及等飯店,節後均擺起"菜市場",組織員工進行原料售賣以回收現金。雲海餚等還利用各種線上途徑,售賣半成品和原材料。據不完全統計,有些企業反應迅速,在元宵前就將原料庫存消化了50%以上,減少損失,也回收了大筆現金。

收藏:這裡有一份餐飲企業自救指南

眉州小吃在賣菜

除了這些直接變現的企業以外,還有一些企業選擇將原材料直接捐給武漢等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比如海底撈就捐贈了接近16噸蔬菜,既處理了存貨,也收穫了口碑。

(2)外賣服務延展

受疫情影響,很多地方的堂食幾乎全部關閉,於是有不少餐飲企業開展外賣、外帶、線上商城等業務,外賣及線上業務成創收主力。雖然這部分業務對於整體營業額的提升並無太大幫助,但對於降低損失、提振信心卻具有極大的積極作用。

從1月26日開始,西貝陸續恢復各城市的外賣服務;而2月15日海底撈恢復營業,首先也是外送業務。

2、工資可以協商,租金申請減免

餐飲業最重要的成本包括人工、房租以及食材三方面的支出。為了在疫情期間活下來,比如木屋燒烤的創始人隋政軍就在考慮員工的減薪措施,當然,牽扯到工資,比較敏感,需要慎重。

除了直接的降低工資以外,閒置的人工也可以與其他企業共享,找合作伙伴來分攤,比如雲海餚、西貝有不少員工轉為支援盒馬鮮生。這被視為一個創舉。雖然共享員工能否長久還不清楚,但在當下,確實能幫助餐飲企業解決部分人工壓力。

收藏:這裡有一份餐飲企業自救指南

雲海餚員工在盒馬接受培訓

與此同時,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各地政府已相繼推出租金減免、減稅、補貼社保等措施,萬達、華潤置業等超過100個大型商業集團,則宣佈減免幾天到一個月不等的租金。(延伸閱讀:

餓了麼口碑、美團等線上平臺也有針對商戶費用減免的幫扶措施。隨著餐飲企業在外賣上的發力,平臺的優惠和扶持政策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對於所在地的最新政策,餐飲老闆們不妨密切關注,用足、用好每一項扶持的政策。

3、積極求助銀行,努力擁抱平臺

西貝是第一個面向媒體發聲表達困境的餐飲企業,在困境公開1周後,西貝就獲得了1.2億流動資金貸款;老鄉雞也已獲得5個億的授信額度,先期會獲得2個億流動資金貸款。頭部企業經營確定性高,得到了銀行的支持,極大地緩解了壓力。

除了銀行以外,餐飲企業還可以尋求一些大平臺的定製在線信貸產品,獲批快、利率合理、適用群體廣,比如美團、口碑都有相應的一些政策。

4、審視企業戰略,提升企業能力

受這次疫情的影響,餐飲業會迎來一波洗牌,能挺過去的企業,會擁有更好的經營環境,自身能力也會得到提升。餐飲老闆可以在疫情期間,重新審視自己企業的戰略,系統研究業務結構,考查專業供應商,提升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同時,餐飲企業可以趁此機會進行內部的能力建設,就激勵體系、培訓體系,企業文化、業務佈局、私域流量、短視頻營銷等進行重新思考,為接下來的發展積蓄力量。

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最大的問題就是餐飲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較弱,這實際上是與企業的業務結構有關。如果餐飲老闆們能借此機會進行反思,改善現有的業務結構,使其更為多元化、數字化,那麼一定可以提升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而這種企業將會是未來餐飲的主力。

只要熬過了這個冬天,那些能夠活下來的企業,我們相信將會有更加頑強、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收藏:這裡有一份餐飲企業自救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