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这里有一份餐饮企业自救指南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肆虐。面对突然爆发的疫情,大量中小微企业与创业公司,在疫情带来的停工、停产、断供环境下,正处于最危急关头。尤其旅游、影视、餐饮等行业,正面临最严峻考验。

为抗击疫情,全国上下采取了居家隔离等措施,在此期间各类聚餐、婚宴等活动几乎全部取消,大量餐饮门店停止营业,造成春节期间的经营惨淡,餐饮企业员工待岗闲置,企业短期周转资金压力巨大,面临生存问题。对于所有的餐饮人而言,这都是必须要面对的严峻挑战,躲无可躲。

到现在为止,尽管有部分餐厅恢复营业,但也只是极少的一部分,绝大多数餐饮企业依然处于停业状态。

为了给餐饮企业提供一些帮助,我们整理了一些餐饮企业的自救故事,总结了一份自救指南,希望能对所有餐饮人有所帮助。

也希望能挺过去的餐饮人,通过这一次的洗礼之后,能更加强大,承受风险能力更强,走得更远!

1、存货积极变现,外卖服务延展

(1)存货积极变现

自救最直接的一个做法就是将存货变现。春节之前,很多餐饮企业准备了大量的食材,而疫情让大家在春节期间大干一场的期待落空,年夜饭退订现象极为普遍,不少企业挤压了大量存货。

于是,眉州东坡、丰泽园以及等饭店,节后均摆起"菜市场",组织员工进行原料售卖以回收现金。云海肴等还利用各种线上途径,售卖半成品和原材料。据不完全统计,有些企业反应迅速,在元宵前就将原料库存消化了50%以上,减少损失,也回收了大笔现金。

收藏:这里有一份餐饮企业自救指南

眉州小吃在卖菜

除了这些直接变现的企业以外,还有一些企业选择将原材料直接捐给武汉等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比如海底捞就捐赠了接近16吨蔬菜,既处理了存货,也收获了口碑。

(2)外卖服务延展

受疫情影响,很多地方的堂食几乎全部关闭,于是有不少餐饮企业开展外卖、外带、线上商城等业务,外卖及线上业务成创收主力。虽然这部分业务对于整体营业额的提升并无太大帮助,但对于降低损失、提振信心却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从1月26日开始,西贝陆续恢复各城市的外卖服务;而2月15日海底捞恢复营业,首先也是外送业务。

2、工资可以协商,租金申请减免

餐饮业最重要的成本包括人工、房租以及食材三方面的支出。为了在疫情期间活下来,比如木屋烧烤的创始人隋政军就在考虑员工的减薪措施,当然,牵扯到工资,比较敏感,需要慎重。

除了直接的降低工资以外,闲置的人工也可以与其他企业共享,找合作伙伴来分摊,比如云海肴、西贝有不少员工转为支援盒马鲜生。这被视为一个创举。虽然共享员工能否长久还不清楚,但在当下,确实能帮助餐饮企业解决部分人工压力。

收藏:这里有一份餐饮企业自救指南

云海肴员工在盒马接受培训

与此同时,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各地政府已相继推出租金减免、减税、补贴社保等措施,万达、华润置业等超过100个大型商业集团,则宣布减免几天到一个月不等的租金。(延伸阅读:

饿了么口碑、美团等线上平台也有针对商户费用减免的帮扶措施。随着餐饮企业在外卖上的发力,平台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于所在地的最新政策,餐饮老板们不妨密切关注,用足、用好每一项扶持的政策。

3、积极求助银行,努力拥抱平台

西贝是第一个面向媒体发声表达困境的餐饮企业,在困境公开1周后,西贝就获得了1.2亿流动资金贷款;老乡鸡也已获得5个亿的授信额度,先期会获得2个亿流动资金贷款。头部企业经营确定性高,得到了银行的支持,极大地缓解了压力。

除了银行以外,餐饮企业还可以寻求一些大平台的定制在线信贷产品,获批快、利率合理、适用群体广,比如美团、口碑都有相应的一些政策。

4、审视企业战略,提升企业能力

受这次疫情的影响,餐饮业会迎来一波洗牌,能挺过去的企业,会拥有更好的经营环境,自身能力也会得到提升。餐饮老板可以在疫情期间,重新审视自己企业的战略,系统研究业务结构,考查专业供应商,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同时,餐饮企业可以趁此机会进行内部的能力建设,就激励体系、培训体系,企业文化、业务布局、私域流量、短视频营销等进行重新思考,为接下来的发展积蓄力量。

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餐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这实际上是与企业的业务结构有关。如果餐饮老板们能借此机会进行反思,改善现有的业务结构,使其更为多元化、数字化,那么一定可以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而这种企业将会是未来餐饮的主力。

只要熬过了这个冬天,那些能够活下来的企业,我们相信将会有更加顽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收藏:这里有一份餐饮企业自救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