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企業不再需要螺絲釘了,需要的是“U盤式”人才

2020年,企業不再需要螺絲釘了,需要的是“U盤式”人才


在發起助力行動後,橄欖林根據疫情下解決就業創業難題的排序方式,每週選擇一個主題,並用兩種線上內容方式呈現。推出內容和方式始終圍繞:從管理、政策、資金角度,解讀企業如何在此期間降本創新的線上系統課程,同時用專項輔導、資源鏈接等方式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本週為第三期,主題為:多途徑樹立返崗信心,共有5個話題將和大家見面,每天一期。此外還將推出視頻專題討論會。關注橄欖林,跟蹤查閱最新資訊。


話題:多技能、跨界的複合型人才機會點在哪裡?


2020年,企業不再需要螺絲釘了,需要的是“U盤式”人才

本期嘉賓:夏春芬,成都種智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四川大學青年創業聯誼會副會長、智匯青年創業孵化園創始人


1

各位朋友好,隨著疫情管控效果越來越明顯,從上週開始,我市部分民生類生產服務企業已經陸續返工,但大部分企業對復工持謹慎態度,也有很多企業暫時拿不到復工證明,有一部分企業開始採取裁員、降薪、轉換業務等方式來保持生存。在這個週期長、不確定性高、風險大的特殊時期,企業用盡辦法活下來是明智之舉。


同時,企業也會在這個時期真正發現那些擁有多技能的跨界複合人才,他們像是企業的“瑞士軍刀”型夥伴,他們瞭解很多專業,並且多項能力都非常突出,比如原來的行政崗,最近能協助企業直播營銷,原來的財務崗能協助公司融資風控,

具備這種跨界創新、迅速迭代能力的夥伴,是企業無論任何時期都不想放手的關鍵核心人才。


2


多技能跨界複合型人才是伴隨科技高速發展而來的一種崗位需求,其本質是商業變化過快,很多市場情況和業務方式,連老闆都無法靠以前的經驗來解決,也無法用單一的崗位職責來界定一位工作者的工作職責和工作目標,必須靠工作人員自身來快速應對和解決複雜問題。


早在2010年,美國勞動力分析公司燃鏡科技(Burning Glass Technologies)的報告就顯示,相比傳統的崗位需求,已經有200多個崗位需要多技能跨界人才,比如他們發現當時華爾街需求擅長使用統計學來解決商業問題的專業人士,而到了2018年,涵蓋幾乎所有行業的超過170萬個工作崗位,都要求求職者擁有數據科學的技能。在這10年中,美國複合型人才需求增長了21%,是整個就業市場增速(10%)的兩倍多。


這次疫情中,企業真正需要並且特別珍惜的複合型人才主要有幾項能力:


1. 去庫存轉現金能力,營銷敏感性高,能較快喚起客戶潛在需求。


2. 能夠勝任多崗位組合能力,必要時候能夠隨時轉崗,與企業機動性需求保持同頻。


3. 行業信息認知全面系統,理解世界客觀積極,能較快適應新變化,提出新見解,形成新方法與行動方案。


以上這些複合迭代能力並不僅僅在疫情期特別重要,而是在企業商業經營的全經營過程中都非常重要,只是疫情讓這種人才快速獲得了展露的機會,也令他們擁有了更強的競爭力。


3


跨界複合型人才其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超級個體”。古典老師曾形象地比喻道,每個超級個體都是一個“網絡接口”,只要一和平臺對接,就能實現利益交換。得到創始人羅振宇也提出過現代頂尖人才的“U盤化生存”方式:自帶信息,不裝系統,隨時插拔,自由協作。在互聯網時代,各個行業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技術手段也越來越豐富便捷,市場、資源、產品、渠道最終都會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上被打通,商家唯一要獲取的就是終端消費者的支持,只要把消費者爭取過來,無論你採用什麼樣的產品,藉助什麼樣的服務,只要客戶體驗好,服務黏性高,產品過硬,能夠持續盈利,就有機會處於不敗之地。


我們很多人開玩笑說疫情期間實現了全民微商,全民網紅,但真正能借助這次線上業務轉型成功的團隊都非一朝一夕之功,

只有優質剛需的連接與創新,才能在移動互聯網上產生持久生命力。當下很多線上工作只是特殊時期的權宜之計,一旦疫情結束,依然會迴歸到線下,而那些在這個時期給客戶帶來了真實價值,優化了流程,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養成了習慣,能夠用更開闊的大局視野、共享協作與靈活應變方式順應客戶需求的產品與服務將最終牢固留存下來,形成新的商業物種。


而作為這些商業背後的操盤手們,無論是在企業中的崗位擔當,還是在更多元的商業合作中,必定會因為這次新客戶的積累、新業務的搭建、新模式的創立為自己和企業贏得更多機會。


4


疫情下,我們欣喜地看到很多企業演化出了一系列重新激活“人、貨、場”商業組合的新機會,線上共享協作的相關軟件得到快速普及推廣,盒馬鮮生與西貝等企業形成共享員工模式,難以現場復工的零售、餐飲、教培等商業組織也大量採用線上課程、線上服務來引導客戶聚集和消費。


在這個特殊時期,消費人群難得形成超8小時的高密集在線機會,眾多網絡信息被迅速捕捉,優質產品和服務被高頻轉發,眾多新的需求被激發,在保證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我們對多技能跨界人才的機會找尋有幾個小建議:


(1)不要猶豫,迅速、立即嘗試業務轉線上的可能性:面對現有的業務與產品,嘗試在線上維護深挖老客戶,儘量完成有可能達成的訂單,想盡辦法尋找新客戶,不要被動觀望,要像老闆一樣關心現金流。某線下教培機構面臨資金短缺,準備裁員時,有員工主動提出,希望協助公司線上推廣直播課程,並與老闆談判擔任某區域銷售代理。危機時刻組織自救中產生與之命運相關的能力與使命感,是類似永輝超市這種優秀商業組織中,個體員工能夠跟企業形成合夥制、聯盟制的重要契機。


(2)強化營銷能力提升學習與實踐:

與眾多企業裁員不同的是,今年春季招聘會,醫療衛生、本地生活消費類、雲服務等行業領域大幅度招募跨界人才,他們高度需要兼具行業與互聯網營銷能力的人員。稻盛和夫先生說蕭條期正是增強企業體質的好機會,同理,也是員工提升自我實力的好時期。努力成為優秀的企業推銷員,努力讓客戶滿意,紮實掌握商務流程,不辭辛勞,主動配合,這些樸素的商業邏輯,恰恰能支撐起卓越的商業組織與企業文化。


(3)深挖新產品研發與組合機會:疫情中雖然很多商業敏銳的人通過整合防疫物資獲得了一些收益,但從長遠看,還需要開發出更具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的新產品新服務,才能持久地應對疫情引起的變化。跨界人才需要擅長去關注、發掘、陪伴具備長期價值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團隊組織,並帶著能力與資源參與進去,才有機會獲得更大回報。


(4)逐漸形成系統性的能力與資源組合:小勝靠智,大勝靠德。未來跨界人才依然離不開強大的組織平臺,將個人能力融入更大的系統中,組織與個體才能形成更強的共享共生高水平發展關係。北大國發院陳春花教授說,未來更能適應市場不確定發展的組織,是一種實現了“互為主體、資源共通、價值共創、利潤共享”的高效合作組織形態。不僅未來的優秀人才要能實現不可替代的多元技能跨界複合,所有商業組織也需要逐漸打破行業、市場、人員之間的邊界,成為具有強自主適應能力的跨界企業,這是企業與個人在激活人性、發揮效能、不斷調適、適者生存過程中不得不形成的必然選擇。


冰球傳奇人物韋恩·格雷茨基曾經談到他得勝的秘訣:“我盯的不是球,而是球要去的方向。”優秀的多技能跨界複合型人才,將一直具有掌握自己與組織強健生命力的本領。在這次疫情中,我們建議和呼籲更多跨界複合型人才能夠採取多元途徑返工返崗,從後臺走到前臺,從線下走到線上,為企業和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為了抗擊疫情,橄欖林商學院聯動政府平臺、智庫平臺、公益機構、創業導師、投資人及社會各行業專家,發起了系列助力就業行動。感謝成都市就業服務管理局、成都市成華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成都市就業創業培訓指導中心、成都市就業促進會、四川省社科院智庫工作處,以及愛思青年公益中心、鵬友會、智匯青年的大力支持!抗擊疫情,我們一起在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