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忠於漢朝嗎?

牛牛愛妞牛


《隆中對》(劉備)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劉備把其他人打發走了,悄悄地對諸葛說:“漢朝完蛋了……”;(劉備)

瑜謂肅曰:“昔馬援答光武雲‘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今主人親賢貴士,納奇錄異,且吾聞先哲秘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推步事勢,當其歷數,終構帝基……;(周瑜)

孫權對魯肅說:“當今漢室如大廈即傾,四方紛亂不已,我繼承……;

魯肅對孫權說:以魯肅私見,漢朝廷已不可復興,曹操也不可一下子就能除掉。為將軍考慮,只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變幻形勢。”

差不多夠了!劉備、周瑜、孫權、魯肅,還有好多人我就不一一例舉了。他們都知道漢朝氣數已盡,沒有任何必要再去做死灰復燃的毫無意義的努力了。怎麼荀彧就看不出來?

我倒是想問問那些說荀彧忠於漢朝的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誰的主意?

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許縣的問題上,曹軍內部發生了爭執。多數人不同意迎接獻帝,理由是徐州還未平定,韓暹、楊奉剛剛將天子迎到洛陽,往北連結張楊,暫時還不能控制他們。

荀彧則對曹操說:“從前晉文公迎周襄王返回而諸侯服從,漢高祖東征項羽,為義帝穿素服發喪而天下歸心。自從天子蒙亂,將軍您首先倡導義兵勤王,只是因為山東地區紛擾戰亂,還不能遠赴關右,但還是分派將領,冒險與朝廷通使節,雖挽救國難於朝廷之外,而心無時不繫於王室,這是將軍誠扶天下的一貫志向。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人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雖有逆節,不能為累,明矣。韓暹、楊奉怎麼敢為害呢?如不及時扶正朝廷,天下將生叛離之心,以後即使考慮此事,也來不及了。”

這段話,是說誰是大順、大略、大德?是說漢獻帝嗎?荀彧顯然是在拿朝廷當工具,讓曹操好好地利用漢獻帝這個棋子!忠於漢朝的人會這麼說嗎?

再說,最簡單的董承領受漢獻帝衣帶詔,聯合劉備、種輯、吳子蘭、王子服、吳碩等人密謀誅殺曹操。怎麼不找荀彧呢!一般來說,曹操親自率軍征戰,大本營都是留給荀彧的。做決策的人是荀彧!如果荀彧忠於漢室,那麼曹操不早完蛋了嗎!

說荀彧忠於漢朝,於情於理都是說不通的。

那麼,荀彧既然這麼忠於曹操,曹操為什麼還要猜忌荀彧呢?這個問題我已經多次回答過了,在此不在贅述。


中行偃1


荀彧最後是死在了曹操手裡,荀彧算的上是在曹營裡最後一個忠心與漢室的人。在曹操當時挾天子以令諸侯時,有一個典故,那就是指鹿為馬這個故事,曹操當時是為了試探在曹操陣營裡還有多少忠心與漢室的人,他命令士兵,在他指鹿為馬之後,都稱曹操萬歲。在當時因起了很大的洪動,一些終於漢室的人知道了曹操有了篡位之心 ,曹操從那個事件中也知道了有很多在朝為官者終於漢室,不是終於他曹操。

直到最後曹操被劉孫聯盟打敗,傷亡慘重,退回到中原之後,曹操開始了休戰養兵的策略,不久後,曹操要自稱為魏王,因為一但稱王,就可以有封地 ,還可以立王太子 ,這時候荀彧就明白了,曹操是想學王莽,想奪取漢室江山,在這個時候基本上大臣們都是忠於曹操了,這件事情,受到了荀彧的阻擋,於是惱羞成怒,但是也不能殺他,曹操就是氣他,想讓荀彧看著他當上魏國公,拿他沒辦法,荀彧大家也都知道,是曹操跟前著名的軍師,為曹操統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封萬歲亭候。在曹操成功當上魏王后,曹操給荀彧送去一隻燒雞,在荀彧打開盒子後,裡面是空的,荀彧那麼聰明的人,知道了曹操的意思,於是第二天,就服毒自盡了,也順應了曹操的一句話“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影視達人院


個人覺得他是忠於漢朝的

荀彧是聰明人,他憑藉敏銳的政治嗅覺判讀出東漢末年的朝廷不是靠那些表面忠義,但實則迂腐的文物百官能輔佐起來的。他看出曹操是個能有作為的人,所以他選擇輔佐曹操,所以他給曹操獻計“奉主上以從民望,挾天子已令不臣”,迎奉天子掌握政治主動權。他為曹操所做的一切是想借曹操之手興復漢室,可是他低估了曹操的野心。在那個“非劉不王”的時代,曹操的稱魏王讓荀彧終於明白了,”出仕三十年,荀彧今日終無漢祿可食”。最終憂鬱成病而亡


吾3省


作為曹操第一謀士的荀彧,在曹操準備封公,加九錫的時候,提出反對意見,最後被曹操猜忌。接著曹操送他一個空的食盒,讓他憂懼而死這件事,確實讓人很不理解。

很多人都認為,荀彧積極幫助曹操平定天下,是為了幫助漢家天下。他並非是忠於曹操,而是忠於漢獻帝。他幫助曹操的目的,是希望曹操能夠幫助漢獻帝平定叛亂,統一江山。但是後來發現曹操有想做大,取代漢獻帝而獨掌天下的意思,因而才加以反對。

這個說法看起來有道理,但是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說不過去。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荀彧一開始就投奔曹操,並未投奔漢獻帝。荀彧因為帶著家人避難,到達冀州。當時冀州已經被袁紹奪取,袁紹聽說荀彧搬來住,專門跑去拜見他,把他引為上賓。可是荀彧卻認為袁紹是幹不了大事的人,離開袁紹,投奔曹操。要知道,當時漢獻帝並不在曹操那兒。顯然,他投奔曹操,是把他當明主看待,與忠於漢家天下是沒有關係的。雖說後來他極力勸說曹操迎接漢獻帝,但也是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並非真心幫助漢獻帝。

第二,漢獻帝與曹操發生過幾次衝突,荀彧從來沒有站出來說過話。自從曹操挾持漢獻帝以後,漢獻帝因為不滿曹操把持朝政,和曹操有過幾次衝突。比如漢獻帝曾和董貴人的父親董承聯合起來,想把曹操拿下。曹操發現,對董貴人一家痛下殺手。這件事能夠發生,說明漢獻帝已經對曹操非常不滿,而當時荀彧並沒有說過一絲一毫規勸曹操的話。荀彧給曹操的所有建議,都是勸他該如何進行戰略部署,如果做大做強,並沒有給過他要做“忠臣”之類的話。

第三,荀彧在其一生中,並沒有表達過忠誠於漢家天下的言行。荀彧從小時候開始,都被當成一個可以匡扶明主奪取天下的謀士,包括南陽名士何顒說他有“王佐之才”,包括曹操稱他為“吾之子房”,他的定位都是幫助諸侯打天下的謀臣,而不是幫助皇帝實現“中興”的重臣。而且他的所有言行,都是幫助曹操實現“霸權”的。這些都與古代忠誠於舊王朝的忠臣形象沒有關係。既然荀彧並沒有表現出忠誠於漢家天下的那一面,在曹操希望“封公”並“加九錫”的時候,他說出“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這樣的話,讓曹操做一個忠臣,就顯得畫風有些突兀,讓人深表懷疑。認為荀彧肯定是別的意思。是什麼意思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從結果倒回去分析原因。

荀彧是怎麼死的?《魏氏春秋》裡面有個記載:“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就是說,曹操送了荀彧一個食盒,荀彧打開一看,發現裡面空無一物,什麼也沒有。於是荀彧“飲藥而卒”,也就是喝毒藥自殺了。

荀彧為什麼看到一個空盒子就自殺呢?很顯然,曹操這是向他表面,你已經無用了,只不過是一個空盒子而已。或者也可以說,你想要食物(官爵俸祿)對吧?我沒有給你的,只有一個空盒子。

把曹操送荀彧空盒子,和荀彧阻止曹操“封公”這件事聯繫起來,我們就明白了。原來曹操認為,荀彧反對他“封公”,並不是真的在維護漢家天下,而是想借此向曹操索要“封口費”。也就是說,你要想讓我別說,你就先封我一個高官厚祿再說。就算不和你一樣“封公”,提高一下我“侯”的級別,也是應該的。而曹操看懂了他這一點,偏偏不買荀彧的賬,送給他一個空“食盒”。荀彧一看見空食盒,雙方都把啞謎猜明白了。這樣一來,荀彧覺得沒有希望,也就自殺身亡了。



A影視歷史


說兩個有意思的家族。先說第一個。諸葛家族。在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家族住在山東琅琊。黃巾之亂後,諸葛家族為了生存,舉家搬遷到荊州地面。這個家族的唯一長者,諸葛玄(諸葛亮的叔叔)當時諸葛亮還未成年。幼年的諸葛亮和哥哥弟弟等人跟隨叔叔諸葛玄一路往西。也算是逃難吧。因為當時的山東剛經歷過黃巾之亂。再加上當時的荊州比較繁華。所以,諸葛亮一家搬遷到了荊州。隨著後來諸侯並立。有野心有志向的家族就會把自家的優越子弟送到他們看好的諸侯哪裡為官。為的是在將來好分一杯羹。在諸葛玄看來,當時的天下能成事者,比為最大的諸侯。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嘛。在諸葛玄的評估下,曹操,孫權和劉表,這三股勢力最大。所以,諸葛玄便做了一個很自私的決定。在他的安排下,諸葛緒去了曹操手下為官,諸葛瑾去了孫權哪裡。諸葛亮留給了劉表。為此,他不惜讓諸葛亮娶了黃承彥的醜女黃月英為妻。要知道,黃承彥是劉表的連襟。也就是說,蔡瑁的大姐夫是黃承彥。二姐夫是劉表。只是諸葛亮看劉表有些懦弱,並非雄主。才躲在臥龍崗等候明主的召喚。最後實在沒招了,諸葛亮才跟了劉備。諸葛玄的用意很清楚。曹操孫權和劉表。不論誰最後成事。他諸葛家族都能分一杯羹。接下來我們再說一個類同的家族——荀彧的家族。說實話,荀彧的家族要早於諸葛亮的家族。在當時,荀氏家族的想法跟諸葛家族一模一樣。也是想在三個雞蛋上跳舞。所以,最開始出來的是荀攸。荀攸最開始是在洛陽朝廷,在何進手下做事。而荀彧則是由郭嘉引薦給曹操。荀堪則跟隨的是袁紹。他們家族也是想,不管這三個諸侯誰勝利了,都能分一杯羹。至於說到對漢朝的忠心上,荀氏家族無疑要比諸葛家族對漢朝忠心的多。在古代,這些世族大家也有著他們的名節氣節。這種名節氣節不光是指女人。男人也一樣。再加上荀彧的家族要比諸葛家族早。所以,他們對漢朝的印象要比諸葛家族大的多。荀彧荀攸一生自居漢臣。所以他們先是漢臣,之後才是曹操的謀士或家臣。因為曹操也是漢臣。最初,在曹操迎回漢獻帝的時候。荀彧荀攸就是漢臣,就是曹操的謀士。在曹操迎回漢獻帝后,這兩個稱呼並不矛盾。在他們看來,幫助曹操,也就是在為漢獻帝盡忠。因為這個時候的漢獻帝和曹操是同位一體的。荀彧之所以後來反對曹操。是因為曹操僭越,修築銅雀臺。逼迫漢獻帝封他為魏王。由於劉邦當初說過,天下非劉不可稱王。而曹操姓曹。僭越稱王無異於等同造反。所以。荀彧自然而然的跟曹操分道揚鑣了。謝謝。


風雨中的梅雲


很高興回答您的提問,荀彧是忠於漢室的,他是一名有著遠大抱負,不願被工具化的謀士,他的志向一直都是匡扶漢室,稱自己為漢臣。曹操最初的理想也是匡扶漢室,當時的漢朝,名存實亡,所以荀彧選擇輔佐曹操。後三國各方都想稱霸於世,但荀彧卻一心想匡扶漢室,最終成為了曹操的阻礙,淒涼的死去。

荀彧是目光遠大的戰略家

荀彧是曹操手下的首席謀士、最大的功臣之一,他對曹魏政權的貢獻不像一般的謀士,為某一次的戰爭、某一件事情出謀劃策,他最大的貢獻是全局戰略上的。他一手為曹操策劃了統一北方的軍事戰略,還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路線。他所提出的“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都是曹魏政權確立和成功的基本戰略。並且處理軍國大事數十年,是曹操最離不開的戰略家之一。

荀彧有王佐之才

荀彧識人極準,為曹操推薦了數量極大的賢才,如程昱、鍾繇、荀攸、陳群、戲志才、郭嘉等人,可以說荀彧一手為曹操打造了曹操謀士集團曹操將荀彧視為“吾之子房”。荀彧還未入仕時,其能力和見識便聲名遠揚,被人稱為“王佐之才”

良禽擇良木而棲,賢士擇明主而侍,荀彧認可曹操的能力和潛力,在曹操手下展現著自己的才華,數十年來,荀彧可以說為曹操奉獻了所有的心血。曹操能夠如此成功,和荀彧的貢獻是分不開的。

荀彧忠於漢室,志向堅定

既然荀彧志向匡扶漢室,稱自己為漢臣。那麼他為什麼要輔佐曹操呢?

其實曹操最早的志向也是匡扶漢室,這和荀彧的理想不謀而合。悲劇的是,曹操發現漢室已經不可能被匡扶,曹操在實力的空前發展之後,野心膨脹,開始行天子之禮後,荀彧和曹操開始背道而馳。荀彧環顧四周,發現自己是唯一盡心盡力輔佐曹操又反對曹操封王的人。理想被無情的踐踏、終其一生也沒有結果,這對荀彧的打擊是很大的。

荀彧空盒自盡

曹操一生親手賜死了兩個大才,一個是楊修,另一個就是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的荀彧。曹操處死楊修可以理解,畢竟楊修恃才放曠,數次犯曹操的忌諱。然而曹操賜死荀彧卻是曹操負了荀彧,因為荀彧只是反對曹操篡漢而已,僅僅因為這件事情,曹操便失去理智,處死了一位大賢,可以說曹操還是十分忌諱自己漢臣這個名號的。

曹操賜死荀彧時,送給了荀彧一個空盒子,荀彧接到這個盒子後便說:“荀彧今日終無漢祿可食。”其妻十分不解,問荀彧何出此言。荀彧緩緩解釋道:“空者,無物也,不見容也。盒者,何也”。其寓意就是“即不見容,何(盒)能留你”,其妻聽罷痛哭,荀彧便服毒自盡,保住了自己漢臣的身份,盡了自己漢臣的本分。

結語

荀彧為曹操制定了根本戰略、為曹操奠定了霸業基礎、兢兢業業居中持重數十載,他的能力、功績無需多言。存於他身上的更多的是理想與現實的糾結。


舊時光老影像


荀彧出身潁川荀氏,孫卿之後。其祖父荀淑知名當世,號為神君。其叔父荀爽領袖士人,95日做到三公高位。

荀彧“少有才名”,南陽名士何顒曾經贊其為“王佐之才”。189年,舉為孝廉,守宮令,再遷亢父令(音“剛甫”),棄官不就。董卓亂政,荀彧認為潁川為四戰之地若兵禍興起首當其衝,勸鄉人轉走它地以避禍亂,眾人留戀故土,不願搬走。荀彧獨自將宗族大小遷往冀州投靠韓馥,後來潁川果然受到兵禍之苦。

東漢末年關東聯軍討伐董卓,但貌合神離,互相侵奪。荀彧到達冀州時,渤海太守袁紹已襲取韓馥之位。袁紹奉荀彧為上賓。荀彧認為袁紹不能成大事,於191年投奔東郡太守曹操,曹操大喜過望盛讚其為:“吾之子房(張良)也。”遂任為奮武司馬,時年廿九。一年後再為鎮東司馬。

公元194年,當曹操徵陶謙時,陳宮與張邈背叛曹操,迎接呂布。兗州只有三座城池(鄄城、範縣、東阿)仍舊堅守。當時荀彧留守鄄城,郭貢率數萬兵來到城下,荀彧要親自出城見面,夏侯惇加以勸阻,但荀彧認為郭貢與呂布張邈等人素不相識,交情不深。此次來襲必定是計謀未定,趁著計謀未定的情況下說服他,就算是不為所用。也可使他中立,若先猜疑他,必激怒他而定計。荀彧便親身赴見,郭貢看到荀彧私無懼意,也認為鄄城不容易攻取,便引兵離去。荀彧又與程昱、夏侯惇力保三城,等待曹操回來。曹操從徐州回來,在濮陽擊敗了呂布。

公元195年,曹操駐軍乘氏縣,大饑荒,人吃人。曹操向駐軍鉅野的呂布部將薛蘭、李封發動攻擊,呂布親自援救,被曹操擊敗,撤退而走。曹操殲滅鉅野守軍,斬薛蘭、李封,乘勝進駐乘氏。此時,徐州牧陶謙已死,曹操獲悉後,打算趁機奪取徐州,再回軍消滅呂布。荀彧勸阻說道:“高祖保關中和光武帝佔據河內的故事,來提出先鞏固自軍才能取得天下,這樣前行可以勝敵,退可以固守,雖然困難曲折,但可以完成大業。今薛蘭、李封已被擊敗,陳宮不敢西顧。應該抓緊戰機,收割熟麥,儲存糧秣,積蓄實力,這樣可以殲滅呂布。呂布破後,可以向南聯合揚州,共討袁術。控制淮水、泗水一帶。若果放棄攻打呂布,多留兵不夠上場用,少留兵則會令百姓來守城,不得采柴等。呂布必會乘虛而入,百姓必自危,我們只有鄄城、範、衛可全,其它地方會丟失。輸了會丟失兗州,徐州攻不下,主公便沒有安身之處。陶謙雖死,但徐州不易攻下,主公如果攻不下也沒有收穫,不出十天,十萬的兵馬還沒有開戰就已經疲睏不堪。陶謙的子弟因為主公上次的恥辱,死戰不會投降,就算能破也不能得到。固有舍這取其的事,以大換小,以安換危,以一時的權勢,不為根基的穩固,三者是可以。但三者皆無一有利,希望將軍深思熟慮。”曹操採納荀彧的意見,放棄進攻徐州的企圖。不久,曹操大敗呂布,呂布連夜棄營撤往徐州。曹操乘勝攻取定陶城,並分別派出部隊收復兗州各縣,兗州遂平。

公元196年8月,荀彧時34,提出迎漢獻帝到許昌,不久就任侍中,守尚書令,參與軍國大事,多次出謀畫策,也舉薦了荀攸、鍾繇、郭嘉、陳群、杜襲、司馬懿、戲志才等謀士,建立起一個陣容強大的智囊團,成為曹操集團中首席謀士。205年,河東叛亂,曹操讓荀彧舉薦賢才,荀彧曰:“西平太守京兆杜畿,勇足以當難,智足以應變”。曹操遂讓杜畿為河東太守。杜畿到任後,平定叛亂,廣施仁政,在位16年,政績獲譽天下第一。207年,荀彧食邑千戶,前後共計2千戶,還要授以三公,荀彧使荀攸推辭十幾次才作罷。

其間勸阻了曹操北伐袁紹,認為應先討伐呂布,曹操遵從。官渡之戰前,孔融曾對荀彧表示擔心袁紹勢強,但荀彧都分析袁紹君臣之錯,後來正如他所預料。200年,在曹、袁對峙於官渡,曹操因缺糧而想撤退,但荀彧說:“雖糧少,但未及楚、漢在滎陽、成皋的時候。當時劉邦和項羽不肯先退,先退的人必被動。主公僅對方十分之一的兵力,就地堅守,扼對方咽喉不能進已經半年了。見敵勢的銳氣力竭,必將有變化之數,不能失去機會。”曹操看後下定決心,果然敵軍有變數,最終擊敗袁紹。被封為萬歲亭侯,食邑1千戶。其間勸止曹操南征劉表、復置九州之事。

公元208年,曹操準備討伐劉表,問計於荀彧,荀彧說:“今華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曹操南征,8月,劉表病死,曹操遂得荊州。

公元212年,董昭等人認為曹操應當進爵“魏公”,並秘密的徵求荀彧的意見。但荀彧認為,曹操“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心頭不忿,亦因此對荀彧不滿。不久之後,正好曹操南征孫權,派荀彧到譙慰勞軍隊,乘機留下荀彧,並任荀彧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曹操的軍隊到達濡須,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今安徽壽縣),憂鬱而死(一說服毒自殺),終年50歲。諡號敬侯。次年,曹操進封魏公。魏鹹熙二年,被追贈為太尉。





米爸Derek


其實說荀彧忠誠於漢室沒有錯誤,其實說到這個問題,不得不說到一個詞語,名節。

這個詞語並不是單純指女人。當時是評議制度,是指有名望的大儒。評點誰或者誰怎麼樣。最有名的是曹操 拿刀逼迫當時的”許劭說過:“君清平之能臣,亂世之英雄”.

荀彧是一個典型的讀書人。他忠誠於漢室。我們現在讀三國都知道當時的情況。漢室已經是無藥可救,病入膏肓了。

他只能選擇一個人來輔佐。當時天下群賊並起,皇室只是當時的小勢力,如果普通民眾,如果發現皇帝,我相信會第一時間把皇帝殺了洩恨。他只是選擇了曹操。因為曹操打出的就是,挽救漢室的口號。而且他所做的很多都是保持漢室正統。給曹操出的主意也都是拖延漢室的滅亡.至於說欺辱皇帝,他又能要求什麼呢。先有董卓後有呂布等不臣的人,能保護漢室傳續下去。才是第一位。

我們所說他忠於漢室 還在另一個方面體現。當晚年時,曹操有不臣之心,並付諸於行動時,荀彧自殺了,為漢室爭取了幾年時間。

如漢室有能人 完全可以利用這段時間 把大權重新拿回來。

從名節上講 他完全是忠於漢室的。在行動中為漢室爭取了幾十年時間。


瑜公子說歷史


顯然,荀彧是忠於漢室朝廷的。從曹操稱王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得出來。

當時曹操稱王,眾大臣紛紛勸進,唯獨作為股肱之臣的荀彧沒有這樣做。漢室朝廷祖制,不封異姓王,在荀彧眼中,稱王無異謀反。

曹植駕車,欲過白馬門,而白馬門是皇族方可過之。荀彧見狀冒死進諫,因封王一事心生嫌隙的曹操則下令,拆掉白馬門,從此荀彧心灰意冷,致仕歸田,再無為曹獻分毫之力。


今天是星期幾吶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早年就被稱讚為“王佐之才”,天下大亂之際,荀彧跟隨宗族避難冀州。初投袁紹,被袁紹奉為上賓,但是荀彧認為袁紹不能成大事,於是脫離袁紹投靠曹操,荀彧最終官至侍中,守尚書令。荀彧輔佐曹操二十年年,期間推薦了郭嘉、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等人才,既擅長處理政務又深通謀略,為曹操處理軍國大事多年,被尊稱為“荀令君”。曹操對與袁紹的戰爭缺乏信心之際,荀彧為曹操分析形勢,堅定了曹操與袁紹繼續作戰的決心,在戰略上,荀彧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等戰略;在戰術上,荀彧設計保全兗州三城,拒袁紹於官渡,出其不意襲取荊州等,為曹操統一北方做出重大貢獻。曹操亦對荀彧言聽計從,稱讚其為“吾之子房”。但是,當曹操要稱魏國公、加封九錫之時,荀彧提出反對,因此與曹操漸行漸遠,最終憂慮而死(有說是被曹操賜死的)。

自從荀彧反對曹操稱魏國公、加封九錫以來,荀彧和曹操已經不是一路人了,筆者想,荀彧甚至會後悔輔佐了曹操。他原本以為,曹操會“奉天子以令不臣”,輔佐漢帝平定天下割據諸侯,最終興復漢室,沒想到的是,曹操確實如同周瑜說的:“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或許曹操一開始的確是立志匡扶漢室的,可是隨著勢力的發展,野心也隨之膨脹,曹操漸漸疏遠荀彧,將荀彧調離中央,不久以後,更是賜予荀彧空盒子。

荀彧出生潁川名門,匡扶漢室、忠君報國的思想已經深入骨髓,所謂“食漢祿,做漢臣”,曹操給荀彧空盒子,可能是暗示荀彧,漢祿已經不存在了,也有說是暗示荀彧“盒中無食,君可自裁”。這時候荀彧面臨2個選擇:1,放棄漢祿接受魏祿,不再反對曹操加稱魏國公、加封九錫;2:既然漢祿已經沒有了,漢室名存實亡,那隻好以死明志,荀彧顯然是忠於漢室而不是忠於曹操的,他選擇了以死明志。

參考文獻:《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