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忠于汉朝吗?

牛牛爱妞牛


《隆中对》(刘备)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刘备把其他人打发走了,悄悄地对诸葛说:“汉朝完蛋了……”;(刘备)

瑜谓肃曰:“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周瑜)

孙权对鲁肃说:“当今汉室如大厦即倾,四方纷乱不已,我继承……;

鲁肃对孙权说:以鲁肃私见,汉朝廷已不可复兴,曹操也不可一下子就能除掉。为将军考虑,只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变幻形势。”

差不多够了!刘备、周瑜、孙权、鲁肃,还有好多人我就不一一例举了。他们都知道汉朝气数已尽,没有任何必要再去做死灰复燃的毫无意义的努力了。怎么荀彧就看不出来?

我倒是想问问那些说荀彧忠于汉朝的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谁的主意?

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许县的问题上,曹军内部发生了争执。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献帝,理由是徐州还未平定,韩暹、杨奉刚刚将天子迎到洛阳,往北连结张杨,暂时还不能控制他们。

荀彧则对曹操说:“从前晋文公迎周襄王返回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东征项羽,为义帝穿素服发丧而天下归心。自从天子蒙乱,将军您首先倡导义兵勤王,只是因为山东地区纷扰战乱,还不能远赴关右,但还是分派将领,冒险与朝廷通使节,虽挽救国难于朝廷之外,而心无时不系于王室,这是将军诚扶天下的一贯志向。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怎么敢为害呢?如不及时扶正朝廷,天下将生叛离之心,以后即使考虑此事,也来不及了。”

这段话,是说谁是大顺、大略、大德?是说汉献帝吗?荀彧显然是在拿朝廷当工具,让曹操好好地利用汉献帝这个棋子!忠于汉朝的人会这么说吗?

再说,最简单的董承领受汉献帝衣带诏,联合刘备、种辑、吴子兰、王子服、吴硕等人密谋诛杀曹操。怎么不找荀彧呢!一般来说,曹操亲自率军征战,大本营都是留给荀彧的。做决策的人是荀彧!如果荀彧忠于汉室,那么曹操不早完蛋了吗!

说荀彧忠于汉朝,于情于理都是说不通的。

那么,荀彧既然这么忠于曹操,曹操为什么还要猜忌荀彧呢?这个问题我已经多次回答过了,在此不在赘述。


中行偃1


荀彧最后是死在了曹操手里,荀彧算的上是在曹营里最后一个忠心与汉室的人。在曹操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时,有一个典故,那就是指鹿为马这个故事,曹操当时是为了试探在曹操阵营里还有多少忠心与汉室的人,他命令士兵,在他指鹿为马之后,都称曹操万岁。在当时因起了很大的洪动,一些终于汉室的人知道了曹操有了篡位之心 ,曹操从那个事件中也知道了有很多在朝为官者终于汉室,不是终于他曹操。

直到最后曹操被刘孙联盟打败,伤亡惨重,退回到中原之后,曹操开始了休战养兵的策略,不久后,曹操要自称为魏王,因为一但称王,就可以有封地 ,还可以立王太子 ,这时候荀彧就明白了,曹操是想学王莽,想夺取汉室江山,在这个时候基本上大臣们都是忠于曹操了,这件事情,受到了荀彧的阻挡,于是恼羞成怒,但是也不能杀他,曹操就是气他,想让荀彧看着他当上魏国公,拿他没办法,荀彧大家也都知道,是曹操跟前著名的军师,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封万岁亭候。在曹操成功当上魏王后,曹操给荀彧送去一只烧鸡,在荀彧打开盒子后,里面是空的,荀彧那么聪明的人,知道了曹操的意思,于是第二天,就服毒自尽了,也顺应了曹操的一句话“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影视达人院


个人觉得他是忠于汉朝的

荀彧是聪明人,他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判读出东汉末年的朝廷不是靠那些表面忠义,但实则迂腐的文物百官能辅佐起来的。他看出曹操是个能有作为的人,所以他选择辅佐曹操,所以他给曹操献计“奉主上以从民望,挟天子已令不臣”,迎奉天子掌握政治主动权。他为曹操所做的一切是想借曹操之手兴复汉室,可是他低估了曹操的野心。在那个“非刘不王”的时代,曹操的称魏王让荀彧终于明白了,”出仕三十年,荀彧今日终无汉禄可食”。最终忧郁成病而亡


吾3省


作为曹操第一谋士的荀彧,在曹操准备封公,加九锡的时候,提出反对意见,最后被曹操猜忌。接着曹操送他一个空的食盒,让他忧惧而死这件事,确实让人很不理解。

很多人都认为,荀彧积极帮助曹操平定天下,是为了帮助汉家天下。他并非是忠于曹操,而是忠于汉献帝。他帮助曹操的目的,是希望曹操能够帮助汉献帝平定叛乱,统一江山。但是后来发现曹操有想做大,取代汉献帝而独掌天下的意思,因而才加以反对。

这个说法看起来有道理,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说不过去。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荀彧一开始就投奔曹操,并未投奔汉献帝。荀彧因为带着家人避难,到达冀州。当时冀州已经被袁绍夺取,袁绍听说荀彧搬来住,专门跑去拜见他,把他引为上宾。可是荀彧却认为袁绍是干不了大事的人,离开袁绍,投奔曹操。要知道,当时汉献帝并不在曹操那儿。显然,他投奔曹操,是把他当明主看待,与忠于汉家天下是没有关系的。虽说后来他极力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但也是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并非真心帮助汉献帝。

第二,汉献帝与曹操发生过几次冲突,荀彧从来没有站出来说过话。自从曹操挟持汉献帝以后,汉献帝因为不满曹操把持朝政,和曹操有过几次冲突。比如汉献帝曾和董贵人的父亲董承联合起来,想把曹操拿下。曹操发现,对董贵人一家痛下杀手。这件事能够发生,说明汉献帝已经对曹操非常不满,而当时荀彧并没有说过一丝一毫规劝曹操的话。荀彧给曹操的所有建议,都是劝他该如何进行战略部署,如果做大做强,并没有给过他要做“忠臣”之类的话。

第三,荀彧在其一生中,并没有表达过忠诚于汉家天下的言行。荀彧从小时候开始,都被当成一个可以匡扶明主夺取天下的谋士,包括南阳名士何颙说他有“王佐之才”,包括曹操称他为“吾之子房”,他的定位都是帮助诸侯打天下的谋臣,而不是帮助皇帝实现“中兴”的重臣。而且他的所有言行,都是帮助曹操实现“霸权”的。这些都与古代忠诚于旧王朝的忠臣形象没有关系。既然荀彧并没有表现出忠诚于汉家天下的那一面,在曹操希望“封公”并“加九锡”的时候,他说出“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这样的话,让曹操做一个忠臣,就显得画风有些突兀,让人深表怀疑。认为荀彧肯定是别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从结果倒回去分析原因。

荀彧是怎么死的?《魏氏春秋》里面有个记载:“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就是说,曹操送了荀彧一个食盒,荀彧打开一看,发现里面空无一物,什么也没有。于是荀彧“饮药而卒”,也就是喝毒药自杀了。

荀彧为什么看到一个空盒子就自杀呢?很显然,曹操这是向他表面,你已经无用了,只不过是一个空盒子而已。或者也可以说,你想要食物(官爵俸禄)对吧?我没有给你的,只有一个空盒子。

把曹操送荀彧空盒子,和荀彧阻止曹操“封公”这件事联系起来,我们就明白了。原来曹操认为,荀彧反对他“封公”,并不是真的在维护汉家天下,而是想借此向曹操索要“封口费”。也就是说,你要想让我别说,你就先封我一个高官厚禄再说。就算不和你一样“封公”,提高一下我“侯”的级别,也是应该的。而曹操看懂了他这一点,偏偏不买荀彧的账,送给他一个空“食盒”。荀彧一看见空食盒,双方都把哑谜猜明白了。这样一来,荀彧觉得没有希望,也就自杀身亡了。



A影视历史


说两个有意思的家族。先说第一个。诸葛家族。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家族住在山东琅琊。黄巾之乱后,诸葛家族为了生存,举家搬迁到荆州地面。这个家族的唯一长者,诸葛玄(诸葛亮的叔叔)当时诸葛亮还未成年。幼年的诸葛亮和哥哥弟弟等人跟随叔叔诸葛玄一路往西。也算是逃难吧。因为当时的山东刚经历过黄巾之乱。再加上当时的荆州比较繁华。所以,诸葛亮一家搬迁到了荆州。随着后来诸侯并立。有野心有志向的家族就会把自家的优越子弟送到他们看好的诸侯哪里为官。为的是在将来好分一杯羹。在诸葛玄看来,当时的天下能成事者,比为最大的诸侯。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嘛。在诸葛玄的评估下,曹操,孙权和刘表,这三股势力最大。所以,诸葛玄便做了一个很自私的决定。在他的安排下,诸葛绪去了曹操手下为官,诸葛瑾去了孙权哪里。诸葛亮留给了刘表。为此,他不惜让诸葛亮娶了黄承彦的丑女黄月英为妻。要知道,黄承彦是刘表的连襟。也就是说,蔡瑁的大姐夫是黄承彦。二姐夫是刘表。只是诸葛亮看刘表有些懦弱,并非雄主。才躲在卧龙岗等候明主的召唤。最后实在没招了,诸葛亮才跟了刘备。诸葛玄的用意很清楚。曹操孙权和刘表。不论谁最后成事。他诸葛家族都能分一杯羹。接下来我们再说一个类同的家族——荀彧的家族。说实话,荀彧的家族要早于诸葛亮的家族。在当时,荀氏家族的想法跟诸葛家族一模一样。也是想在三个鸡蛋上跳舞。所以,最开始出来的是荀攸。荀攸最开始是在洛阳朝廷,在何进手下做事。而荀彧则是由郭嘉引荐给曹操。荀堪则跟随的是袁绍。他们家族也是想,不管这三个诸侯谁胜利了,都能分一杯羹。至于说到对汉朝的忠心上,荀氏家族无疑要比诸葛家族对汉朝忠心的多。在古代,这些世族大家也有着他们的名节气节。这种名节气节不光是指女人。男人也一样。再加上荀彧的家族要比诸葛家族早。所以,他们对汉朝的印象要比诸葛家族大的多。荀彧荀攸一生自居汉臣。所以他们先是汉臣,之后才是曹操的谋士或家臣。因为曹操也是汉臣。最初,在曹操迎回汉献帝的时候。荀彧荀攸就是汉臣,就是曹操的谋士。在曹操迎回汉献帝后,这两个称呼并不矛盾。在他们看来,帮助曹操,也就是在为汉献帝尽忠。因为这个时候的汉献帝和曹操是同位一体的。荀彧之所以后来反对曹操。是因为曹操僭越,修筑铜雀台。逼迫汉献帝封他为魏王。由于刘邦当初说过,天下非刘不可称王。而曹操姓曹。僭越称王无异于等同造反。所以。荀彧自然而然的跟曹操分道扬镳了。谢谢。


风雨中的梅云


很高兴回答您的提问,荀彧是忠于汉室的,他是一名有着远大抱负,不愿被工具化的谋士,他的志向一直都是匡扶汉室,称自己为汉臣。曹操最初的理想也是匡扶汉室,当时的汉朝,名存实亡,所以荀彧选择辅佐曹操。后三国各方都想称霸于世,但荀彧却一心想匡扶汉室,最终成为了曹操的阻碍,凄凉的死去。

荀彧是目光远大的战略家

荀彧是曹操手下的首席谋士、最大的功臣之一,他对曹魏政权的贡献不像一般的谋士,为某一次的战争、某一件事情出谋划策,他最大的贡献是全局战略上的。他一手为曹操策划了统一北方的军事战略,还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路线。他所提出的“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都是曹魏政权确立和成功的基本战略。并且处理军国大事数十年,是曹操最离不开的战略家之一。

荀彧有王佐之才

荀彧识人极准,为曹操推荐了数量极大的贤才,如程昱、钟繇、荀攸、陈群、戏志才、郭嘉等人,可以说荀彧一手为曹操打造了曹操谋士集团曹操将荀彧视为“吾之子房”。荀彧还未入仕时,其能力和见识便声名远扬,被人称为“王佐之才”

良禽择良木而栖,贤士择明主而侍,荀彧认可曹操的能力和潜力,在曹操手下展现着自己的才华,数十年来,荀彧可以说为曹操奉献了所有的心血。曹操能够如此成功,和荀彧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荀彧忠于汉室,志向坚定

既然荀彧志向匡扶汉室,称自己为汉臣。那么他为什么要辅佐曹操呢?

其实曹操最早的志向也是匡扶汉室,这和荀彧的理想不谋而合。悲剧的是,曹操发现汉室已经不可能被匡扶,曹操在实力的空前发展之后,野心膨胀,开始行天子之礼后,荀彧和曹操开始背道而驰。荀彧环顾四周,发现自己是唯一尽心尽力辅佐曹操又反对曹操封王的人。理想被无情的践踏、终其一生也没有结果,这对荀彧的打击是很大的。

荀彧空盒自尽

曹操一生亲手赐死了两个大才,一个是杨修,另一个就是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曹操处死杨修可以理解,毕竟杨修恃才放旷,数次犯曹操的忌讳。然而曹操赐死荀彧却是曹操负了荀彧,因为荀彧只是反对曹操篡汉而已,仅仅因为这件事情,曹操便失去理智,处死了一位大贤,可以说曹操还是十分忌讳自己汉臣这个名号的。

曹操赐死荀彧时,送给了荀彧一个空盒子,荀彧接到这个盒子后便说:“荀彧今日终无汉禄可食。”其妻十分不解,问荀彧何出此言。荀彧缓缓解释道:“空者,无物也,不见容也。盒者,何也”。其寓意就是“即不见容,何(盒)能留你”,其妻听罢痛哭,荀彧便服毒自尽,保住了自己汉臣的身份,尽了自己汉臣的本分。

结语

荀彧为曹操制定了根本战略、为曹操奠定了霸业基础、兢兢业业居中持重数十载,他的能力、功绩无需多言。存于他身上的更多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纠结。


旧时光老影像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孙卿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其叔父荀爽领袖士人,95日做到三公高位。

荀彧“少有才名”,南阳名士何颙曾经赞其为“王佐之才”。189年,举为孝廉,守宫令,再迁亢父令(音“刚甫”),弃官不就。董卓乱政,荀彧认为颍川为四战之地若兵祸兴起首当其冲,劝乡人转走它地以避祸乱,众人留恋故土,不愿搬走。荀彧独自将宗族大小迁往冀州投靠韩馥,后来颍川果然受到兵祸之苦。

东汉末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但貌合神离,互相侵夺。荀彧到达冀州时,渤海太守袁绍已袭取韩馥之位。袁绍奉荀彧为上宾。荀彧认为袁绍不能成大事,于191年投奔东郡太守曹操,曹操大喜过望盛赞其为:“吾之子房(张良)也。”遂任为奋武司马,时年廿九。一年后再为镇东司马。

公元194年,当曹操征陶谦时,陈宫与张邈背叛曹操,迎接吕布。兖州只有三座城池(鄄城、范县、东阿)仍旧坚守。当时荀彧留守鄄城,郭贡率数万兵来到城下,荀彧要亲自出城见面,夏侯惇加以劝阻,但荀彧认为郭贡与吕布张邈等人素不相识,交情不深。此次来袭必定是计谋未定,趁著计谋未定的情况下说服他,就算是不为所用。也可使他中立,若先猜疑他,必激怒他而定计。荀彧便亲身赴见,郭贡看到荀彧私无惧意,也认为鄄城不容易攻取,便引兵离去。荀彧又与程昱、夏侯惇力保三城,等待曹操回来。曹操从徐州回来,在濮阳击败了吕布。

公元195年,曹操驻军乘氏县,大饥荒,人吃人。曹操向驻军巨野的吕布部将薛兰、李封发动攻击,吕布亲自援救,被曹操击败,撤退而走。曹操歼灭巨野守军,斩薛兰、李封,乘胜进驻乘氏。此时,徐州牧陶谦已死,曹操获悉后,打算趁机夺取徐州,再回军消灭吕布。荀彧劝阻说道:“高祖保关中和光武帝占据河内的故事,来提出先巩固自军才能取得天下,这样前行可以胜敌,退可以固守,虽然困难曲折,但可以完成大业。今薛兰、李封已被击败,陈宫不敢西顾。应该抓紧战机,收割熟麦,储存粮秣,积蓄实力,这样可以歼灭吕布。吕布破后,可以向南联合扬州,共讨袁术。控制淮水、泗水一带。若果放弃攻打吕布,多留兵不够上场用,少留兵则会令百姓来守城,不得采柴等。吕布必会乘虚而入,百姓必自危,我们只有鄄城、范、卫可全,其它地方会丢失。输了会丢失兖州,徐州攻不下,主公便没有安身之处。陶谦虽死,但徐州不易攻下,主公如果攻不下也没有收获,不出十天,十万的兵马还没有开战就已经疲困不堪。陶谦的子弟因为主公上次的耻辱,死战不会投降,就算能破也不能得到。固有舍这取其的事,以大换小,以安换危,以一时的权势,不为根基的稳固,三者是可以。但三者皆无一有利,希望将军深思熟虑。”曹操采纳荀彧的意见,放弃进攻徐州的企图。不久,曹操大败吕布,吕布连夜弃营撤往徐州。曹操乘胜攻取定陶城,并分别派出部队收复兖州各县,兖州遂平。

公元196年8月,荀彧时34,提出迎汉献帝到许昌,不久就任侍中,守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多次出谋画策,也举荐了荀攸、锺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谋士,建立起一个阵容强大的智囊团,成为曹操集团中首席谋士。205年,河东叛乱,曹操让荀彧举荐贤才,荀彧曰:“西平太守京兆杜畿,勇足以当难,智足以应变”。曹操遂让杜畿为河东太守。杜畿到任后,平定叛乱,广施仁政,在位16年,政绩获誉天下第一。207年,荀彧食邑千户,前后共计2千户,还要授以三公,荀彧使荀攸推辞十几次才作罢。

其间劝阻了曹操北伐袁绍,认为应先讨伐吕布,曹操遵从。官渡之战前,孔融曾对荀彧表示担心袁绍势强,但荀彧都分析袁绍君臣之错,后来正如他所预料。200年,在曹、袁对峙于官渡,曹操因缺粮而想撤退,但荀彧说:“虽粮少,但未及楚、汉在荥阳、成皋的时候。当时刘邦和项羽不肯先退,先退的人必被动。主公仅对方十分之一的兵力,就地坚守,扼对方咽喉不能进已经半年了。见敌势的锐气力竭,必将有变化之数,不能失去机会。”曹操看后下定决心,果然敌军有变数,最终击败袁绍。被封为万岁亭侯,食邑1千户。其间劝止曹操南征刘表、复置九州之事。

公元208年,曹操准备讨伐刘表,问计于荀彧,荀彧说:“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曹操南征,8月,刘表病死,曹操遂得荆州。

公元212年,董昭等人认为曹操应当进爵“魏公”,并秘密的征求荀彧的意见。但荀彧认为,曹操“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心头不忿,亦因此对荀彧不满。不久之后,正好曹操南征孙权,派荀彧到谯慰劳军队,乘机留下荀彧,并任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曹操的军队到达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忧郁而死(一说服毒自杀),终年50岁。谥号敬侯。次年,曹操进封魏公。魏咸熙二年,被追赠为太尉。





米爸Derek


其实说荀彧忠诚于汉室没有错误,其实说到这个问题,不得不说到一个词语,名节。

这个词语并不是单纯指女人。当时是评议制度,是指有名望的大儒。评点谁或者谁怎么样。最有名的是曹操 拿刀逼迫当时的”许劭说过:“君清平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荀彧是一个典型的读书人。他忠诚于汉室。我们现在读三国都知道当时的情况。汉室已经是无药可救,病入膏肓了。

他只能选择一个人来辅佐。当时天下群贼并起,皇室只是当时的小势力,如果普通民众,如果发现皇帝,我相信会第一时间把皇帝杀了泄恨。他只是选择了曹操。因为曹操打出的就是,挽救汉室的口号。而且他所做的很多都是保持汉室正统。给曹操出的主意也都是拖延汉室的灭亡.至于说欺辱皇帝,他又能要求什么呢。先有董卓后有吕布等不臣的人,能保护汉室传续下去。才是第一位。

我们所说他忠于汉室 还在另一个方面体现。当晚年时,曹操有不臣之心,并付诸于行动时,荀彧自杀了,为汉室争取了几年时间。

如汉室有能人 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 把大权重新拿回来。

从名节上讲 他完全是忠于汉室的。在行动中为汉室争取了几十年时间。


瑜公子说历史


显然,荀彧是忠于汉室朝廷的。从曹操称王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得出来。

当时曹操称王,众大臣纷纷劝进,唯独作为股肱之臣的荀彧没有这样做。汉室朝廷祖制,不封异姓王,在荀彧眼中,称王无异谋反。

曹植驾车,欲过白马门,而白马门是皇族方可过之。荀彧见状冒死进谏,因封王一事心生嫌隙的曹操则下令,拆掉白马门,从此荀彧心灰意冷,致仕归田,再无为曹献分毫之力。


今天是星期几呐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早年就被称赞为“王佐之才”,天下大乱之际,荀彧跟随宗族避难冀州。初投袁绍,被袁绍奉为上宾,但是荀彧认为袁绍不能成大事,于是脱离袁绍投靠曹操,荀彧最终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荀彧辅佐曹操二十年年,期间推荐了郭嘉、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等人才,既擅长处理政务又深通谋略,为曹操处理军国大事多年,被尊称为“荀令君”。曹操对与袁绍的战争缺乏信心之际,荀彧为曹操分析形势,坚定了曹操与袁绍继续作战的决心,在战略上,荀彧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等战略;在战术上,荀彧设计保全兖州三城,拒袁绍于官渡,出其不意袭取荆州等,为曹操统一北方做出重大贡献。曹操亦对荀彧言听计从,称赞其为“吾之子房”。但是,当曹操要称魏国公、加封九锡之时,荀彧提出反对,因此与曹操渐行渐远,最终忧虑而死(有说是被曹操赐死的)。

自从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国公、加封九锡以来,荀彧和曹操已经不是一路人了,笔者想,荀彧甚至会后悔辅佐了曹操。他原本以为,曹操会“奉天子以令不臣”,辅佐汉帝平定天下割据诸侯,最终兴复汉室,没想到的是,曹操确实如同周瑜说的:“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或许曹操一开始的确是立志匡扶汉室的,可是随着势力的发展,野心也随之膨胀,曹操渐渐疏远荀彧,将荀彧调离中央,不久以后,更是赐予荀彧空盒子。

荀彧出生颍川名门,匡扶汉室、忠君报国的思想已经深入骨髓,所谓“食汉禄,做汉臣”,曹操给荀彧空盒子,可能是暗示荀彧,汉禄已经不存在了,也有说是暗示荀彧“盒中无食,君可自裁”。这时候荀彧面临2个选择:1,放弃汉禄接受魏禄,不再反对曹操加称魏国公、加封九锡;2:既然汉禄已经没有了,汉室名存实亡,那只好以死明志,荀彧显然是忠于汉室而不是忠于曹操的,他选择了以死明志。

参考文献:《三国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