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疫區一線的90後,那些讓你流淚的瞬間

在此之前,我以為90後還是個孩子。在此之前,我以為90後還需要庇護。

直到這個春節,一群90後湧向最危險的疫情一線。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年輕的面孔,和他們讓人流淚的那麼多瞬間。

01

待我長髮及腰,你先幫我剪掉可好?武漢人民大學醫院東院區神經內科護士單霞,是個漂亮的姑娘,1991年出生。疫情剛爆發時就到了一線。為了縮短洗漱和穿防護服的時間,把時間留給病人,硬是剪掉了齊腰長髮。當她抬頭看見鏡子裡關著頭的自己時,這個愛美的姑娘哭了。

武漢疫區一線的90後,那些讓你流淚的瞬間

和單霞一樣,剪掉心愛長髮的,還有來自河南洛陽宜陽縣的四個90後女孩。為了避免交叉感染的概率,奔赴武漢前夕,她們不得不把長頭髮剪掉。,頭髮離開發根的瞬間,她們也會流淚,但是瞬間又笑了。她們說把養了多年的長髮剪掉也捨不得,但是為了武漢疫情,值得。

還有那麼多的90後跟她們一樣,紛紛剪掉長髮。她們知道一線是戰場,也把自己當成了去前線的戰士。

前線沒有風花雪月,只有超負荷的高強度的體力透支,和高壓下與病毒的博弈。

她們知道,她們都知道,可是,有那麼多的90後,剪去心愛的長髮,留下堅定的腳步,奔向一線。

02

92年出生的黃杉,是武漢中心醫院後湖醫院腫瘤科護士。疫情發生時,正沉浸在失去孩子的自責和難過中,1月10日做了刮宮術。看到夥伴們陀螺一樣持續工作,仍是忙不過來,1月20日就申請回到工作崗位。此時,離她的假期還有28天。

護士長勸她繼續休假,她說我要和我的戰友們一起戰鬥。

於是,本應在家坐小月子恢復身體的黃杉,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一直在防疫一線戰鬥到今天。

武漢疫區一線的90後,那些讓你流淚的瞬間


她在日記裡寫到:“難過和焦慮了就哭,哭過了還是一條好漢。”

沒有驚天地的豪言,也沒有英雄式的壯族,只有自己給自己鼓勵打氣的堅持。黃杉,這位剛失去孩子的母親,本來應該在家跟老公撒嬌求抱抱,跟媽媽求照顧的時候,拖著虛弱的身體,在隔離病房照顧著別人,成了病房裡最受歡迎的女護士。

03

90後護士代尚,負責醫院“綠色通道”患者急救。每天都要拉著病床在醫院飛奔。因為身體透支,送病人的途中,在電梯裡暈倒,醒來的第一句話就是問我兜裡的藥沒事吧?起身就想回到崗位。

同為90後的尹燕,專門負責病房垃圾回收消毒,密封后送到指定倉庫,連續十幾天幾乎沒時間閤眼的工作,在運送垃圾的過程中,昏倒在醫院門口的馬路上。

武漢疫區一線的90後,那些讓你流淚的瞬間


疫情嚴重,患者集中,加之人手缺口太大,那些平日裡負責打針送藥的女護士,此刻,都變身各種身份:搬運工,送水工,垃圾清運工,保潔阿姨,晝夜不歇的護工。

沒有抱怨,也來不及抱怨。不流眼淚,也來不及流淚。

這些平日裡被我們說成嬌寵的女孩,此刻,以超出常人的堅強和力量,和新冠病毒較量。

厚重的防護服和防護面具之下,你能看到她來去匆匆的腳步,卻分不清她的面孔。你甚至不知道她是誰,但是,卻都知道她和她們為了誰。

04

來自洛陽的朱海秀,只有22歲,1997年出生。單位組織援鄂的時候,偷著報名來到武漢。後來爸爸知道了給她打電話哭了,她說這是我22年來第一次見到爸爸在我面前哭,記者讓她跟父母報平安的時候,她含著眼淚轉過身去說:對不起,我不能哭,哭了護目鏡就花了就不能做事了。

聽到她說剛來的時候害怕看到疫區這種狀況的時候就不害怕了。我哭了,因為她還沒有我的女兒大。如果正常情況下,她也許和大多數女孩一樣,早晨要叫好幾遍才肯起床吃媽媽做好的早餐,晚上要媽媽催促好多遍才肯放下手機睡覺。現在,她連走路都是帶著小跑,怕影響工作,連眼淚都不敢流。

武漢疫區一線的90後,那些讓你流淚的瞬間


這些平日裡被父母捧在手裡的90後,此刻,像個戰士一樣衝鋒在前面,保護著和父母甚至爺爺奶奶一般大年齡的患者們。90後的護士們讓我們感動,她們以職責為使命,我們看來十分危險的事情,她們卻化成輕飄飄一句話:這不算什麼,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05

這次疫情中,不是隻有白衣天使讓我們感動,還有很多90後的志願者,同樣讓我們淚目。

來自湖南的鄭能量,是湖南建工集團華東工程局安徽分公司一名普通員工,今年27歲。大年初一,當人們還沉浸在團圓的喜悅中,鄭能量說服女友告別親人,逆行武漢。

他說我自願做一名志願者,自願幹最髒最苦最累的活,哪怕是抗屍,都是我的選擇,也是我的社會責任。

到了武漢第一天,他看見交通停運,就用自己開來的車,幫助有需要的市民出行、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義務運送醫療物資,甚至協助運送死亡的患者。他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手機保持24小時開機,接到求助電話,立刻出發……

武漢疫區一線的90後,那些讓你流淚的瞬間


每天持續工作,累了困了,就趁沒人空擋兒隨便休息一下。那天晚上6點,剛剛吃過第二頓飯的他在視頻裡說:我很疲憊,如果我不幸倒在武漢,請把我的骨灰無菌處理撒在長江,讓它漂回湖南,陪伴我的祖國,老師,家人,還有我的理想。

我瞬間淚目。在大多數人價值觀都集體傾斜的時代,90後鄭能量像一面旗幟,讓我們仰慕。

丘吉爾說過:我沒有別的東西奉獻,唯有辛勞淚水和血汗。

90後鄭能量就是這樣的人。

06

付文傑,武科大在讀研究生,1990年生人,最老的90後。因為家裡經濟原因,大學期間創業,23歲時就擁有公司,算是成功的90後。

按常人做法,此刻和千萬人一樣,蝸居在家,看看新聞,發發牢騷和無關痛癢的情緒。

他卻偏偏真金白銀往出掏,實在不夠,就賣一套房和幾輛車,湊了300多萬,給醫護人員買防護物質。

在運送組織過程中,因為人手不夠用,就親自搬運,最後自己不幸也感染上新冠病毒……

付文傑被人叫做“最“傻”90後。現在,全國人民都祈禱這個最“傻”90後能平安歸來。

太多太多的90後,和他們一樣,至今還在疫區奮戰。

武漢疫區一線的90後,那些讓你流淚的瞬間

90後,曾經被叫做啃老,佛系,嬌慣和寵溺的一代。和平年代,父輩過於聚焦的愛,讓他們隨性,自我,特立獨行。90後其實是有個性的一代,也是我們眼中被誤解的一代。

一場突然爆發的疫情,90後甩掉身上被人貼上的各種標籤,穿上統一的防護服,奔向同一戰場。他們用實力向世人說明他們是有擔當的一代。

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眼裡的孩子,那些曾經的少年已經走向成年,他們用挺直的脊樑告訴人們:他們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

歡迎關注@我是安寧,一起分享,一起通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