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來,深度論個究竟(下)——一箇中藥的雙盲試驗


在“上篇”中,只是普及了一些基礎的理論,只是不少朋友文章都沒讀完,就以為我是在噴中醫,可喜的是有網友問我文中的資料圖片,看來是他們喜歡中醫了。

本篇從一箇中藥的雙盲實驗(其實,有中藥做過雙盲實驗的)說起,分析中藥在雙盲實驗的相關問題以及討論中醫藥所面對的現實問題。不管怎樣,正視和麵對問題,也不失為是一個進步!

沒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也不可能完美,因為都在一直髮展,現代科學如此,中醫理論也是這樣!認知自己的不足,才能進行否定之否定。中醫理論之所以被稱為古樸的唯物主義,是因為其存在形而上的問題,所以這也是容易遭受非議的根源所在。

中醫?來,深度論個究竟(下)——一箇中藥的雙盲試驗


先談點西藥吧,青黴素,大家都知道,屬於最早最有效的抗生素,在抗戰年代是稀有物品,對一般的的炎症發熱藥到病除,立杆見影,即便到了70、80年代,效果仍然很好,那時候,只要感冒發熱,一小支青黴素就輕鬆搞定,那時候退燒藥“安乃近”,如果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神藥,那麼一小片,吃上後時間不久就可以出汗退燒,如果用中醫藥,要去抓藥、熬藥,最後還難喝的不得了。

所以,那個時候,隨著這類西藥的普及,後來的四環素、氯黴素、紅黴素,在上世紀都是便宜、速效的西藥代表!所以一般的小感冒,百姓有時候就兩片安乃近就搞定,這也著實打壓了中醫藥的發展,只有一些疑難雜症中醫才有用武之地。所以,那個時候中醫藥已經面臨挑戰。

時至今日,那些廉價的西藥慢慢淡出了醫療舞臺,要麼耐藥性產生,要麼副作用一堆,要麼價格低廉沒有利潤。而中醫藥也沒有隨之崛起,甚至一度跌落,原因不是單一的。

好了,我們言歸正傳,先從一箇中藥的雙盲實驗談起!

下面是轉插新浪微博的文章:

中醫?來,深度論個究竟(下)——一箇中藥的雙盲試驗

在這裡對作者一併致謝!

一箇中藥的雙盲試驗

藥品名:疏風解毒膠囊

成份:虎杖、連翹、板藍根民、柴胡、敗醬草、馬鞭草、蘆根、甘草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解毒利咽、用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屬風熱證,症見發熱、惡風、咽痛、頭痛、鼻塞、流濁涕、咳嗽等。

臨床實驗:本口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件號:2001ZL343)批准於2003年8月—2005年4月進行多中心、隨機雙盲、陽性藥平行對照試驗。II期:試驗組完成111例,脫落1例、剔除0例;對照組完成113例,脫落1例、剔除0例;III期:試驗組完成335例,脫落15例、剔除10例;對照組完成110例,脫落5例、剔除5例;


中醫?來,深度論個究竟(下)——一箇中藥的雙盲試驗

為了節省篇幅,以截圖的形式插入


通過結果我們可以看到,用藥與否的差異也就是6至7個百分點。這與那種藥到病除的概念有極大的差異,很難為醫者甚至患者接受。但醫學就是這樣無情,他不優待任何神醫與經驗者,只有這樣的對照,我們才能掌握真正的療效。”

誠如作者所言,這個實驗效果差強人意。此刻,反中醫人士不可歡呼哦,你們的無知將被揭曉。

<strong>也許中醫粉們該說了,中藥不適合雙盲試驗,且這個是中成藥。我們暫擱置這個問題,因為適合不適合,只有我們搞清了雙盲試驗的概念和用途,才能再進一步分析,也能讓問題來個水落石出,好給反中醫人士一個交代,讓人心服口服。

所以,現在我們討論雙盲實驗的問題。這是反中醫人士最愛的科學依據。

一,雙盲實驗的目的。為了儘可能排除藥品以外的影響因素對療效產生的影響,比如心理因素、年齡、體質、環境等等,來驗證和確定藥物的確切療效。

二,實驗用以驗證的適用對象和實驗的條件。不確定療效的藥品、某種治療方法、不確定事件(比如吸菸與肺癌的關係)。條件是有客觀問題存在且雷同性較大的樣本數量。比如拿吸菸對肺癌的關係來說,必須有一定數量受試者,且這些人應該年齡段相似,每天抽菸量相差不大,活動量和飲食習慣類似等等,比如經常熬夜、不愛喝水、過度勞累的就不能與生活規律、勞逸結合的同時作為研究對象)。

三,雙盲實驗的科學性。這點毋庸置疑,進行雙盲實驗是嚴謹的科學方法。

四,雙盲實驗的侷限性。這個好像沒有人過多的在意,缺點在於安慰劑只能用於病情處於輕、中度的患者。

以上是對雙盲實驗的總結和看法,有問題可以留言哦。以下就是對雙盲的解析了。


第一條,第三條我是百分之百認可的,沒有任何爭議(有爭議的可留言)。而第二條和第四條是我們討論的重點。

對於第二條,雙盲實驗作為合理的科學研究方法,是一種研究手段,那麼這種方法自有其適用的對象,比如新上市的藥品,或某種物質與某種疾病的關係等等。

首先,這些都是在不確定因果關係的情況下才需要驗證的,換句話說,如果因果關係確定了,就沒有驗證的必要了。 這裡我不過多的表達觀點,反中醫人士可以認為,所有的中藥(湯劑和成藥)都是沒有經過驗證的,但中醫可以認為中藥已經經過幾千年的驗證才傳承下來,那麼建議中醫人士可以退一步(因為每個醫生開方的水平和藥材的質量都會影響藥物療效),繼續向下討論。

其次,驗證的樣本數量必須足夠,樣本的同質化(病症的近似性)也須有保證。這是做雙盲實驗的條件。

舉個例子,“烏藥散”可以治療睪丸炎或附睪炎,而反中醫人士不相信。現在需要對附睪炎患者做治療效果的雙盲實驗。那麼查找二百個附睪炎患者,全部用上烏藥散,時間不用長,僅兩天就要出大問題,那些因為溼熱下注而引起附睪炎的病人病情會迅速惡化,因為烏藥散僅是用於肝鬱寒凝而至的附睪炎。

再退一步,即便這二百個附睪炎患者都是肝鬱寒凝引起的附睪炎。有的氣血虧虛,需要補氣養血,有的痰溼困脾,需要溫脾華溼,有的虛熱上炎需要適度滋陰清熱,等等。這些人又需要加減調整用藥結構,那麼用的就不是統一的藥劑,這又不符合雙盲實驗的原則。即便是中成藥,用橘核丸吧,有經驗的醫師同樣要根據病人的情況配上相應的中成藥來調整用藥結構,因為對醫生來說追求的是治療結果,撇開治療效果的實驗還有意義嗎?請反中醫人士放心,這裡沒有詭辯,沒有故意迴避,如果真的有疑問,想驗證中醫藥的療效,有比雙盲實驗好的多的辦法,去中醫院裡隨機觀察調研,省時省力。

既然講科學,我們就該更嚴謹的追求客觀事實,所以文章開頭中成藥的雙盲實驗,結果客觀,但並不符合客觀的正確的治療事實,沒有表現出辯證施治的特點,所以參考意義不大。

況且,雙盲實驗就沒有侷限性嗎?從第四個問題可以看出,雙盲實驗只能用於輕、中度病人。我們知道很多疾病都有自愈能力,這是身體的自我修復功能。而恰恰疾病處於輕、中度的時候,其自愈能力是存在的,也會較強的,所以比雙盲實驗可以通過對比反映藥物是否有效,但不能準確反映藥物效果的程度。

所以,中醫粉不能否定雙盲實驗在現代藥物研究的科學性,反中醫人士也不能妄顧事實,在不真正瞭解中醫藥特點的情況下,盲目反對,如果要反對,可以反對醫術不高的中醫師和質量不好的中藥材,其實這些問題大家都應該反對!

中醫?來,深度論個究竟(下)——一箇中藥的雙盲試驗


反中醫人士也不用激動,因為中藥還有你們反對的理由!——“尚不明確”。

中醫?來,深度論個究竟(下)——一箇中藥的雙盲試驗

這是個現實的問題,大家也正視才好


這個確是中醫藥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因為現在有些不良反應是明確的。


中醫?來,深度論個究竟(下)——一箇中藥的雙盲試驗

這些藥用現在手段檢測也存在一定侷限性,因為單藥和複方製劑的對人體的吸收和代謝來說是不一樣的

圖中所示,是事實,但是這些問題並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因為硃砂單一的成分毒性較大,製成複方製劑經臨床應用,出現毒副現象的並不多,雖然如此,生產廠家和國家相關部門也應該深入的研究複方製劑後對人體的影響程度,如果沒有能力研究也可以,一定要標註“該藥可能存在相關副作用,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說明書對副作用的描述也應該標註硃砂的相關毒性說明,不能“尚不明確”搪塞了事,有副作用,很正常,何必藏著掖著呢?

不過中醫粉們也不用擔心,國家不要求中醫藥做雙盲實驗,因為看似科學而不科學。

此外,一方面,國家也非常重視中醫藥的發展,我們這裡每年都有中醫藥的培訓和相關政策支持,即便是公共衛生工作,也要求對轄區居民進行中醫體質辨識,慢性病人的中醫藥管理率也是公共衛生工作的重點和考核點。

另一方面,中醫的經濟有效性是其生存的根本,我們要做的是更好切實的繼承、發展、發揚中醫,而不可墨守成規,斷了繼承、斷了發展。


(以原創、實用、科普為目的是我的初衷,期待關注哦,總有你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