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與父母關係發展的心理矛盾有哪些?

用戶7984276687123


先要了解男女的生理特點,男孩子是以8年來論,女孩子以7年來論。每到這個年齡段,就要注意他們的身體和言行。男孩子到16歲開始,女孩子在14歲開始,就進入到他們人生的一個新階段:青春期。

隨著他們身體的變化,他們的心理卻沒有跟上。所以看似長大了,心理上還是少年時的想法。

他們就會感覺我已經長大了,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對父母的話就很反感,就有逆反心理。

所以這個階段就容易起衝突,嚴重的對雙方都會造成傷害。

作為家長要明白這一點,在處理事情上要講一些技巧,以不衝突為原則。但後退不是讓步,在大的問題上要堅持觀點。

青春期的孩子,有的喜歡講道理。如果你說不過他,他昰不會服氣的。但你能說服他,他也會聽的。

"像你必須怎樣"這種話不要講,會起反作用。注意方法,讓小事不讓大事。


懶螞蟻29


這就涉及到青春發育期的心理發展。

初中生一般是12歲到16歲,這也是青春發育期的第二逆反期。

反抗心理是少年期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特徵,它表現為

對一切外在強加的力量和父母的控制予以排斥的意識和行為傾向。

少年的自我中心表現是以人際關注和社會關注為焦點,把自己作為人際和社會關注的中心,認為自己的關注就是他人的關注。這時的心理特點就是“成人感”。但是,通常情況下,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的心理發展,所以把少年還當成兒童去對待,這讓青春期孩子有了逆反心理。

所以,正視初中生心理上的“獨立自主”、“社會地位平等”、“人格受到尊重”的需求,這是處理好親子關係矛盾的關鍵。


恆o隱九


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主見。原來父母與子女的關係被打破。需要建立有個過度期。

許多父母慨嘆青春期的孩子,要他往東,他偏往西。其實,這是孩子邁向獨立的象徵。這段時期的孩子強烈追尋自我認同、渴望同儕接納,因此要逐漸拉開和父母親的距離,即使在大事上認同父母,也一定要在小事上和父母有所不同。換言之,青春期的孩子即使還愛戀父母、享受親子關係,但他仍渴望在心理上跟父母分立,拉出一定的距離。你是你,我是我,我不再只是你的小孩,跟前跟後,這很自然。根據許多研究,只要親子關係基礎穩固,親密感還在,孩子在重要價值觀上,還是比較認同父母。但,即便如此,也絕對不要指望青春期的孩子會說,“媽,你講得好有道理喔!“爸,我真希望能像你一樣。這根本不可能。對青春期的孩子要觀其行,不要一直聽其言,因為父母的情緒容易被孩子的態度和言語挑起。父母要去觀察,即使孩子當場態度欠佳,只要後面的行動修正了。


三晉布衣


儘管初中生強烈地要求獨立,卻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不需要和父母感情溝通。當初中少年的身心急劇變化時,作為父母如果能夠把孩子當作“成年人”來對待,他們在心底裡反而會對父母產生親近感,會把父母作為主要的心理傾訴對象。為什麼少年學生會把父母作為主要的情感交流對象呢?這與初中生特有的內心矛盾有關。少年期是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與父母的關係處於依賴向獨立過渡,從聽話道德向平等道德轉變,他們強烈渴望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1.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

  成人感的產生和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初中生開始不再輕信父母的告誡,也不再滿足於書本上現成的結論,產生了按照自己的思想行動的強烈的獨立傾向。然而,初中生心理的不成熟性還存在著心理發展的另一面——依賴性。初中生想獨立,但對一些難以處理的問題還需要父母和同伴的幫助,特別是在自己遇到人生苦惱時更需要父母的幫助和指導。

  2.聽話道德與平等道德的矛盾。彼得羅夫斯基認為,在少年與成人的關係上,少年正處於從“聽話的道德”向“平等的道德”過渡時期[4].在童年期, 父母是孩子崇拜的主要對象,孩子對父母有一種崇敬、信賴的感情。一上初中,少年對父母的感情從過去一味依賴、順從,開始轉變為要求自立、平等,要求重新協調與父母的關係。儘管初中生希望和父母一樣能獨立地處理和決定事務,但又留戀著父母對自己特殊照顧的童年時代,因此在他們與父母雙親關係協調上常常會發生矛盾鬥爭。

  3.孤獨感與渴望理解的矛盾。

  隨著初中生自我意識質的變化,他們開始不大輕易流露自己的內心活動,喜歡把所謂的“秘密”埋藏在心裡,這樣就增加了初中生內心的孤獨感。初中生渴望與同齡朋友交往正是擺脫孤獨的手段之一。然而,當遇到苦惱時,少年學生憧憬的最初對象不是同伴、朋友,而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說出真心話的年長者,特別嚮往有豐富經驗的年長者的幫助和自己父母的指導。正因為初中生這種閉鎖性與交往需要的矛盾,從而產生初中生與雙親關係若即若離的現象。

  初中生在與父母交往中的心理矛盾性構成了初中生與雙親關係的特點。初中生的這種心理矛盾及動搖行為,不僅與自身的特點有關,也與父母對初中生的態度有關。

  1.對於長期以來依附父母而生活的孩子來說,獨立行為的體驗極少。

  因此,儘管少年子女想擺脫父母的束縛,但是對獨立行動還缺乏信心,失敗和不安不斷纏繞著他們。正是這樣,使初中生一方面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下解放出來,一方面卻又往往退回到原來的依附狀態中去。

  2.父母對少年子女的態度往往是矛盾的。

  父母一方面希望孩子早日自立,另一方面又老是擔心孩子會遭受失敗;一方面覺得應該使孩子擺脫自己;另一方面又受不了與孩子分離的寂寞。父母的這種不安會阻礙初中生從雙親的依附中獨立出來。

  3.童年時代順從父母是道德的,然而一升入初中,父母和教師都突然開始要求他們獨立。

  少年期從依附向獨立轉變使他們感到困難,因而初中生常常表現出矛盾和動搖。初中生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的鬥爭,與其說是單單與父母的鬥爭,還不如說是自己同自己的鬥爭更為恰當。


用戶7984276687123


一方面要從生活經濟上依賴依靠於父母親,一方面又人長的膽長,又想極力擺脫父母親的管教控制,如脫韁的野馬,想自由奔騰在無邊無際無拘束的草原上。七年級還好,八年級就開始跳騰,如果這時候父母親還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或採取一些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管教的住,那麼恭喜家長朋友,可能就會順利進入初三。如果八年級就任性使然,搖頭擺尾家長管理方法不合適或對其失去控制,那麼隨之而來的麻煩可能要多於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