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武松墓埋的是武松真人嗎?

美翻了翻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就您這事,用咱老話講,那叫老太太喝麵茶——那叫個糊里糊塗啊!這問題應該這麼問,那墓裡邊有人嗎?

有沒有呢?答曰:“木有!”那就是個空墓。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這不會是個衣冠冢吧?”

拉倒吧,您想多了,這墓是到了現代,咱後人重修的,也不是啥衣冠冢。

“重修?”估計那眼尖的朋友看到這裡,就有疑問了:“難道以前是有的?”

還真被您猜對了。

那麼這究竟是咋回事呢?今天俺就對這事和大傢伙嘮叨嘮叨。

1894年,也就矮騾子小鬼子和咱大華夏開打甲午海戰那一年,杭州這嘎達要修這湧金門的城牆。

話說這湧金門擱杭州地界上那是十大古城門之一啊,打五代天福元年,這湧金門就已經立了起來。

工人伯伯們在修著城牆的時候,順道起出了一棺材,這棺材個頭可比一般老百姓用的棺材大,而且長。

看的出來,這棺木有年頭了,擱原地瞅一點毛病都沒有,那棺木黑裡泛著紅,而且在棺木大頭一邊,寫著四個貼金大字——武松之柩。

一般人那都是凹刻,人家是凸刻,每個字都有粉筆盒那麼大,就那金字擱太陽公公底下,直晃人眼睛珠子。

“哎呦!武松的墓!真的假的!”有那有認識字的人吼了一鼻子。

這一傢伙就把人的好奇心給整出來了,所以就想把這棺木弄出來,結果這棺木擱那瞅著好好的,這麼一動,得咧,這就散架裡,根子裡頭都朽爛了。

但大傢伙也從朽爛的地方,瞅見裡邊還真有白骨。

這事弄的,大傢伙傻眼了。但事情已經弄成這樣了,還能咋弄?所以就把這武松墓整體遷到了西冷橋。

這地就是現在武松墓的具體的位置。

後來到了1924年的時候,這事傳到了上海灘三大流氓的耳朵眼裡了,於是黃金榮,杜月笙,外加那後來的鐵桿漢奸張嘯林這就一起出資,在西冷橋的位置上造了一個墓碑,當年這碑上的落款就是這三人的名字。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瞅瞅《上海老中醫眼裡的杜月笙》這書裡邊對這事就有記載。

後來這事到了1964年的時候,也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又把這墓給掘開了。

那會報上說,裡邊的棺木已經朽爛了,而且有白骨。後來人們把這白骨撿吧撿吧裝到了一個骨甕裡頭,用汽車運到了雞籠山的亂墳堆裡給安葬了。

所以到了1964年的時候,這墓就被平了。

這到了2004年的時候,為了挖掘西湖這嘎達的文化傳統,這又在原址上恢復了這武松墓。

所以這個時間點上恢復的武松墓,裡邊就沒有屍骨。

當然這恢復的時候,那是按照遺存的老照片的樣子恢復,不是啥沒根沒據的重新弄一個。

那麼世界上真有武松這個人嘍?

說道這裡估計有那好奇心重的要問一鼻子:“這麼說來,水滸傳中的武松是真的了?”

拉倒吧!水滸傳裡大部分的人物都是杜撰出來的。這西湖武松和水滸武松壓根就不是一個人。

而是水滸武松取材西湖武松從而編撰出來的這麼一個人物。所以這西湖武松和水滸武松所經歷的事,他也不是一個事。

後來咱就把西湖武松叫做義士武松。那麼俺就把西湖武松的事,和大傢伙掰扯掰扯。

話說當年武松也沒啥哥哥嫂嫂的,就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光棍,他的職業就是浪跡天涯——賣藝。

他這人長的高大魁梧,蹲在湧金門外頭耍武藝。也算是巧,當年的杭州知府就打這過來,人家也算是個內行,瞅著武松的武藝好,於是就邀請他到衙門口當個都頭。

這一傢伙就吃上皇糧了,武松也樂意,這就同意了。你還別說武松到底有倆下子,因這功勞累積,這就當上了提轄,這就成了知府的左膀右臂。

咋說呢?這知府是個好人,而且也直。這不轉臉就得罪了權貴,這就被人誣陷,被罷了官。

衙門口裡的靠山沒了,加上武松本來就是知府的左膀右臂,所以前一腳後一腳的也被趕出了衙門口。

本來這事就這麼得,就完了。

可架不住又來了一個知府,這小子是蔡京的兒子蔡鋆。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蔡京是誰?”

就那個帶了老多錢,可路上壓根就沒有老百姓願意賣給他食物的混蛋,活活餓死在路上的那位。

人老說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混蛋兒搗蒜。

蔡鋆這小子更壞,壞的腦瓜頂上起創,腳底板流膿啊,杭州人恨的他牙根癢癢,都叫他蔡虎,吃人都不帶吐骨頭的。

“媽了個巴子的找死!”武松惱了。

這就帶著刀,藏在這貨的大門口。趕巧就這天,這蔡虎被一大幫人前呼後擁的推在前邊。

武松活動了一下大腦瓜,抽刀子就迎了上去。

蔡虎那幫子手下,那見過這場面啊,平時要他們欺負個老頭老太太這還成,突然躥出個不要命的主,全跑了。

這傢伙就留下個傻了吧唧的蔡虎,那沒得說,武松提起刀子就捅。

“噗噗噗噗!”蔡虎徹底的歇菜了。

結果武松為了保證一傢伙就乾死這蔡虎,捅的刀子數有點多了,官兵們可就上來了,跑不了了,雙拳難敵四手啊,所以這就被捕獲了。

咱就說了,蔡京這老小子能放過武松?拉倒吧,這扯淡的貨,回頭就用重刑把武松害死在了監獄裡邊,壓根就沒上啥衙門口審問。

後來當地老百姓把武松的屍骨收了,埋了起來。

這就有了後邊的事。

後來,也就是2014年,有個來自江西的神經病,腦子抽抽了拿著那一個噴紅漆的玩意,擱西湖邊上整破壞,把蘇小小墓,武松墓好些個景點都碰了紅漆。

也就一天左右這貨就被抓了,後來把紅漆清除,但清除的並不徹底,有去那地的朋友,如果仔細瞅的話,還是能瞅見那紅印子。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我先來回答一下,目前的武松墓裡面是空的,並沒有埋葬屍骨。為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

在1894年,杭州的湧金門,有一具棺材被人抬出來,棺材上面寫著‘武松之柩’,字體為宋體。而姜丹書先生也曾提到武松墓遷到西泠橋,並且由上海的三名大亨出錢修建了武松墓。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武松墓確實是有的。 不過在1964年的時候,武松墓被平毀了,當時大家看到了什麼?據說那時報道稱,裡面確實是有白骨的,後來人們把白骨送去了雞籠山安葬。所以說目前北山街西泠橋畔的武松墓裡面是沒有屍骨。

那麼歷史上有沒有武松呢?

據《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等數據記載,確實有武松這號人物,還成了杭州知府高權的都頭,後來也升官做了提轄。這樣說來,歷史上確實還真是有武松的,和水滸傳中的描述也大致相同。

目前西冷橋旁的武松墓是什麼情況?

2004年,杭州未來發展西湖的歷代傳統文化,並在市民和專家的建議上,在原址恢復了蘇小小和武松墓。目前的武松墓,面對的就是西湖,而武松墓主要有墓圈、墓碑、石牌坊和墓道組成。新的武松墓按照老照片上的修復的,可以說是原汁原味。

所以你來杭州旅遊,如果對武松感興趣的話,不妨來這裡看看,即便這裡是空的墓,但我們崇拜的是武松的一種正義的精神。


小馬說旅行


作為《水滸傳》中的核心人物之一的武松,在中國基本上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在書中的結尾,武松因擒方臘而傷殘折臂,便在杭州六和寺出家,被朝廷封贈清忠祖師,賜錢十萬貫,最後也在六和寺以終天年。

從這層意義上說,既然武松是在杭州去世,那他的屍體自然也是葬在杭州六和寺附近。恰好,根據史書上記載,在宋朝時杭州確實曾有過一座六和寺,大致位置就在現如今的杭州西湖之南,現在這裡還保留著一座六和塔。

與此同時,在現如今杭州西湖之南的西泠橋,也正好有一座武松墓。由此,很多人便懷疑,這座墳墓裡的武松,是不是就是《水滸傳》中的那位武松呢?有趣的是,清人周恆之在《西湖茶餘錄》裡說:當時武松墓坍塌,曾有人在此深掘,獲一巨人骷髏,缺左臂,蓋必武松也。

從這兩點來看,這座杭州武松墓裡面埋的,應該就是武松真人無疑。那麼,事實真是這樣嗎?



其實,這座墳墓裡面埋的,並非《水滸傳》中的武松,而是歷史上真實的武松。

不過,施老爺子在寫《水滸傳》中的武松時,其對照的原型就是這位真實的武松。從這層意義上說,這座杭州武松墓裡面埋的,也可以算是我們所熟知的那位武松。

但可惜的是,由於某些歷史原因,現在我們在西湖邊上看到的這座武松墓,裡面其實是空的,沒有屍體。這又是何故呢?一切還要從頭說起。

根據史書上記載,歷史上真實的武松,原本時個浪跡江湖的賣藝人,後來杭州知府高權見武松武藝高強,人才出眾,便邀請入府,讓他充當府衙裡的都頭。

不久,武松因功被提為提轄,成為知府高權的心腹。但後來高權因得罪權貴,被奸人誣諂而罷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趕出衙門。

後來繼任的新知府是太師蔡京的兒子蔡鋆,是個大奸臣。他倚仗其父親的權勢,在杭州任上橫徵暴斂和為非作歹,百姓因此怨聲載道,並私下稱蔡鋆為“蔡虎”。武松對這個奸臣也是恨之入骨,決心拼上性命為民除害。



一日,武松身藏利刃,隱匿在蔡府之前,等到蔡鋆前呼後擁出門之時,便如箭一般衝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數刀,當即結果了他的性命。後離開官兵蜂擁前來圍攻武松,武松與他們交戰許久,終因寡不敵眾被官兵捕獲。

據說,在與官兵的交戰中,武松的一隻胳膊被官兵砍掉,後來被捕後的武松慘遭重刑而死於獄中。當地百姓深感其德,便將其屍體葬於杭州西泠橋畔,並立碑刻文,題曰“宋義士武松之墓”。

後來,隨著南宋的滅亡,這座墳墓也因為戰亂而被毀,直等到1894年,一具棺材被修城牆的工人起出來,棺材上面寫著‘武松之柩’,字體為宋體。每字大約六寸見方,凸刻,貼金,金色未變,全棺完好,比平常的長大,漆色黑裡泛紅。

雖然當時棺木已朽,但從朽縫中依然可以看到裡面的屍骨,由此武松之墓又才重見天日。再後來,等到1924年,上海灘流氓大亨黃金榮、張嘯林、杜月笙傾佩武松的忠義,不忍心他的墳墓這樣荒蕪,便共同出資,重新在西泠橋給武松修建了一座豪華的墳墓。



但等到1964年時,一代偉人在西子湖畔憑欄遠眺,見湖邊墳墓眾多,便建議將他們拆遷到郊區集體安葬。

於是,西湖邊的墳頭紛紛被平,從風景名勝區遷往到郊外的雞籠山合葬到一起,過上了所謂的“集體生活”。由此武松的墳墓也被毀,其棺材也被挖出來出來後遷走。

再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那片郊外合葬的集體亂葬崗,也被某個開發商給平掉,建起了高樓大廈,從此再無武松之蹤影。

等到2004年,當地政府為充分挖掘西湖的歷代傳統文化,便又再原地修建了一座新的武松墓,這座墳墓是根據民國老照片上的圖案“依樣畫葫蘆”的,和黃金榮、張嘯林、杜月笙修建的武松墓基本是一模一樣,但就是墳墓裡面沒有屍骨,因為武松的屍骸早已經不知所蹤。


我是趙帥鍋


武松墓位於杭州西泠橋畔,埋的確實是武松,不過此武松非彼武松,武松墓的主人不是《水滸傳》裡的打虎英雄武松,而是北宋徽宗年間生活在杭州的義士武松。

《水滸傳》中的武松

《水滸傳》裡的武松是條真正的英雄好漢,他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三碗不過崗、武松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單手擒方臘……留下一個個精彩絕倫的故事,千百年來盛傳不衰,深受百姓喜愛。

遺憾的是,《水滸傳》裡的武松是一個虛構人物,歷史上並不存在。

宋義士武松的事蹟

杭州西泠橋畔有一處武松墓,這個武松墓的主人也叫武松,被稱為“義士武松”。

根據《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料記載,北宋徽宗年間,在杭詩人州城的湧金門外,有一個靠表演武藝謀生的好漢,他相貌堂堂,為人正直,武藝高強。有一天,時任杭州知府高權偶然看到武松在街頭表演,被武松的英武不凡所吸引,便將武松納入麾下,在杭州府做了一名都頭,也就是衙役的頭領。武松盡心輔佐高權,做了很多好事。

好景不長,正直的高權得罪了朝中權貴被罷官,繼任的杭州知府蔡鋆是太師蔡京的兒子,他是一個紈絝子弟,不學無術,大肆斂財,欺壓百姓,搞得杭州民怨沸騰,稱他為“蔡虎”,但大家畏懼蔡京的權勢,對蔡鋆敢怒不敢言,而武松因為太過正直,也被蔡鋆趕出府衙。

義憤填膺的武松決心為民除害,他埋伏在杭州府外,伺機刺殺趁蔡鋆。

有一次,蔡鋆一人走出府衙,武松見狀衝上去,拔出利刃向蔡鋆刺去,儘管蔡鋆進行了抵抗搏鬥,但他怎能是武松的對手,三兩個回合就被武松刺死,當場斃命。

這時,武松還沒來得及逃跑,府衙中衝出一幫官兵,將武松圍住,武松寡不敵眾,終於被捕,不久在監獄中遭受嚴刑拷打,最終被殘忍殺害。

杭州百姓十分感念武松“打虎”的英勇事蹟,將武松的遺骸安葬在杭州湧金門附近,併為其起墳立碑,題曰"宋義士武松之墓"。

武松墓的發現和重修

1894年,人們在杭州湧金門附近修築城牆時,挖出了一具棺材,棺材上赫然寫著“武松之柩”,棺木已經腐朽,棺材裡還有人的骸骨,工人不明就裡,迅速恢復原狀。

1924年,“上海灘三大亨”黃金榮、張嘯林、杜月笙共同出資,將武松墓遷到西泠橋畔,也就是如今武松墓的地址。

1964年,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武松墓被毀,當時報道說已經腐朽的棺材裡確實有一副白骨,至於是不是武松的遺骨,誰也說不清楚,後來白骨被運到雞籠山的亂墳堆埋葬了。

2004年,杭州政府為原址恢復重修了武松墓,距離蘇小小墓50米。

兩個武松的關係

武松的傳說最早見於宋元之際的周密所著《癸辛雜識》,而《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生活在元末明初,而《水滸傳》中的武松最後是在杭州出家終老,葬於杭州。因此,《水滸傳》中的武松很可能是施耐庵結合“行者武松”和“宋義士武松”的事蹟,虛構出的人物形象。

綜上所述,武松墓最早修建於北宋徽宗年間,但埋的不是《水滸傳》裡的武松;武松墓在一千多年曆史中曾被遷移、平毀和重修過,現在的武松墓不是最初的武松墓,而墓中的遺骸早就不知所蹤,現在的墓中應該沒有任何遺骸。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青山有幸埋忠骨

上世紀50年代,偉人在西子湖畔憑欄遠眺,見湖邊墳墓眾多,建議將他們拆遷到郊區,說是“讓死人也過集體生活”。於是,湖邊的墳頭紛紛被平,從風景名勝區遷往了“經濟適用墳”,過上了“集體生活”,這其中,就有武松。

正史裡的武松,和《水滸傳》中的武松,很不一樣。武大郎、潘金蓮之類的都是瞎編的。歷史上的武松不僅沒有造過反,而且,人家還是體制內的人。他因為武藝高強,人才出眾,被杭州知府高權相中,倚為心腹,做了提轄(和魯智深一個級別)。但宦海沉浮,雲譎波詭,高權被陷害去職,武松也丟了“鐵飯碗”。

繼任知府是太師蔡京的兒子。他狗仗人勢,在杭州魚肉百姓,虐政殘民,老百姓恨之入骨,罵他“蔡虎”。武松也非常痛恨此賊,決定要為民除害。一日,他手持利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然出擊,衛兵們還來不及反應,武松已經刺死了蔡知府。但武松也陷入了重圍,寡不敵眾,被當場擒獲,後來慘死獄中。杭州百姓深感其德,將武松安葬並立碑:宋義士武松之墓,但後來湮沒無存。

1924年,上海灘三個老大: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出資,在西泠橋畔重修了武松墓。1964年,武松墓被掘開。當時報道,裡面確有棺柩,還有白骨。工人們用骨甕將屍骨收好,運往雞籠山安葬。但因為是過“集體生活”,也就不知所終了。

2004年,人們不再認為古人的這些墳墓“土偶欺山,妖骸禍水”,反而爭著搶著的拉死人“落戶”,美其名曰“歷史文化”。所以,武松墓在被平毀40年後,又根據老照片,在原址復建了。當然,復建的只是墓和碑,武松本人應該還在過“集體生活”。


飲水君


武松墓位於杭州北山街西泠橋畔,離蘇小小墓西邊大約50米左右,面對的是湖光山色的西湖。

武松墓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墓圈、墓碑、石牌坊和墓道。


我曾到杭州遊玩,特意去看過武松墓,武松墓牌坊兩邊的石柱上刻著的一副楹聯“失意且伍豪客,得時亦一英公”。

你可能覺得奇怪吧,武松是山東陽穀縣人氏,曾在景陽岡打過老虎,他的事蹟大多發生在北方。醉打蔣門神,大鬧蜈蚣嶺等故事耳熟能詳。

還別說,武松平方臘是在南方,梁山好漢得勝後,武松不願和姦臣高俅,蔡京之流同朝為官,武松看破紅塵,憤而在杭州六和塔出家,最後死後葬在六和塔旁邊,和林沖、魯智深的墳墓相伴。怎麼西湖旁還有武松墓呢?


其實,杭州西湖旁的武松墓,不是打虎英雄武松的墓,那麼這個武松墓又是怎樣的來歷呢?

武松,1055-1126年.曾在杭州打把勢賣藝。後任杭州知府高權手下都頭,因功升提轄。和當初魯智深的官職一樣。

後來武松的伯樂高權被罷官後,武松被趕出衙門。

繼任的杭州知府是蔡鋆,蔡鋆是大奸臣蔡京之子,和他父親一樣是禍國殃民的主。背後百姓稱之為“蔡虎”。可見是個惹人恨的貪官。

嫉惡如仇的武松,某日深夜,身懷利刃將其刺死。後被捕,死於獄中。

杭州百姓將其葬於西泠橋畔,題碑“宋義士武松之墓”(杭州武松墓)。

民國時,人們在杭州湧金門找到了疑似武松的骸骨。

據美術家姜丹書(字敬廬,號赤石道人,齋名丹楓紅葉樓,江蘇溧陽人)的一篇文章記載,其同年好友吳劍飛曾經見到武松棺槨:“吳劍飛九歲時(1894年),有一天走過杭州湧金門,正巧瞥見一具棺材被修城牆工人挖了出來。初以為此墓是空冢或衣冠冢。不料一經掘發,赫然有棺,而棺木已朽,從朽縫中窺見其骨亦頗長大,乃即壅復原狀。”

綜上所述,杭州武松墓確實埋的是宋代義士武松本人。


秉燭讀春秋


人們對於武松的瞭解,大部分應該都是從電視、小說裡面知道的。那大家對於他有什麼印象呢?首先肯定是武藝高強,不但打死過老虎,後來還擒獲了敵首。其次就是長得帥,有多帥呢?連嫂子都對他頗感興趣了,那肯定是帥得沒邊了。最後,他還是個很有情義的人,大哥被害後,他不懼官府抓捕,親手殺死了仇人,後來在梁山上又為眾兄弟付出一條胳膊。所以現歷來對於他,人們都是非常敬仰的,認為這是一個男人中的典範。



但是說到武松的墓,很多朋友就會迷惑了:這難道不是一個書本里的人物嗎?他哪裡會有墓葬?即便是有,也應該是廟宇一類用來祭拜用的。但是事實上,歷史上不但有武松墓,確確實實存在著武松這個人,而且就在宋朝。

和小說裡面的形象不同,武松一開始的出場並不是很驚人。他原本是清河之人,但是因為某些原因,後來就流落到了杭州。不過不管去了哪裡,都得有飯吃,於是他就在西門外操練起了自己的本事——展露了自己的武藝。

根據當地的地方縣誌記載,武松當時一番獻藝後,居然引得杭州的知府的喜愛,可見他的武藝確實非常厲害。據這些書籍記載,他不但武藝強大,而且個頭高,生得確實俊美,於是知府覺得這是個人物,就讓他做了一個都頭。後來他表現不錯,一度還被知府提攜。那他受到這位知府的如此厚待,當然心中深懷感激。他的這個恩人後來得罪了朝中大員,於是就被免職,他這個和前知府關係密切的隨從當然也受到了牽連,被直接趕走。

後來新的知府到任,此人就是當朝太師的兒子,武松這時候才知道,原來恩人被陷害、罷官,就是因為太師想把自己的兒子安排到這裡來做官。他此時又過上了流浪的生活,心中暗恨,又不忘前知府的恩情,於是就決心為他報仇。於是他藉著自己的勇力,帶刀進入府中,將新任知府給殺死。仇雖然報了,但是他卻被逮住了,被關押在大獄之後,他受到了酷刑,最後被蹂躪至死。附近的百姓很敬佩他的德行,於是就收斂了他的屍體,將他葬在美麗的西湖邊上。

此墓在1894年的時候被人挖開,那時候他的墓葬是在西門那裡,也就是他發跡的地方。當時人們覺得這最多就有些衣物,可是沒想到挖開後卻看到了屍首,而在棺內還寫著他的名號。根據棺木的規格來看,他的身材確實高大。當時的人們也極為敬重這個英雄,於是就把他埋在了西湖邊。後來幾個有錢人很敬佩他,於是還在那裡立了碑。


在1964年的時候,他的墓被人為破壞,挖開以後,他的屍體就被放入了壇中,埋入了亂葬崗,導致後人沒法再找到他的遺體。2004年的時候,在原來的位置,當地政府再度修起了他的墓,不過現在的墓裡面什麼都沒有了,只是一個供人們憑弔的景點。


小鎮月明


在小說《水滸傳》當中,大家除了喜歡探究武松的功夫以及武松的愛情外,最關鍵的就是武松的歷史原型了。但實際上,《水滸傳》中的武松完全是一個藝術創作的人物,歷史上根本不存在此人。

首先水滸武松這個歷史是不是真實存在?


第一,武松這個人,未必就是真實存在的人物。宋江一百零八將,正史記載的只有宋江一人。武松是在《大宋宣和遺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贊》裡出現的,這兩部書都是野史筆記性質,可信度較低。《宋江三十六人贊》對武松的讚語是“行者武松:汝優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財氣,更要殺人”,看來武松的設定一開始就是僧人,《水滸傳》的故事也從中演變而來。


那麼關於武松這個人歷史上的其人是什麼?


歷史上的真武松,嫉惡如仇,葬於杭州。 那麼杭州現在的武松墓是紀念梁山好漢武松的麼? 否!杭州武松墓紀念的是歷史上真實的好漢武松,也可以說是打虎英雄武松的真實原型。在歷史上,北宋年間在杭州真的出了一個為民除害的壯士武松,據說在《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中都記載了他的事蹟,可惜我沒有查到原始的資料。

後來武松寡不敵眾被官兵活捉,受重刑慘死於獄中。


當地“百姓深感其德,葬於杭州西泠橋畔”,後人立碑,題曰“宋義士武松之墓”。 武松打死“京虎”蔡鋆的故事迅速在民間流傳,也被人添油加醋改頭換面,到了《大宋宣和遺事》中,已經有一篇專寫武松的話本《武行者》。說明在元朝,武松已經成了家喻戶曉的民間英雄!《水滸傳》中武松的故事,也是從這些民間傳說加工而來,並非空穴來風。

其次武松死在杭州?

第二,武松死在杭州,是《水滸傳》中記載的。“武松對敵有功,傷殘折臂,見於六和寺出家,封贈清忠祖師,賜錢十萬貫,以終天年。”就算我們認可《大宋宣和遺事》的武松存在,但是《水滸傳》畢竟是一本小說啊,難道也能成為參考依據了?


再說了,即使《水滸傳》說的是真的,武松也應該火化葬在佛塔裡,怎麼會土葬在湖邊呢?看來,這件事確實是以訛傳訛的。

那麼,武松的墓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最早就是清代朱梅叔的《埋憂集》說:“國初時,江浙人掘地得石碣,題曰‘武松之墓’。當日進徵青溪,用兵於此。稗乘所傳,當不誣也。”


但問題是,如果清朝初年真的發現武松墓,那肯定也是大新聞了,為什麼只在後人的筆記中提到?而《西湖茶餘錄》明顯又是假上加假,連五百年前的獨臂骷髏都出來了。


所以到了抗戰前夕,上海青紅幫的流氓頭子杜月笙和江浙財閥虞洽卿就根據這些捕風捉影傳說,在西湖西泠橋旁邊修建了武松墓,題為“宋義士武松之墓”。所謂三人成虎,假話傳多了也成了真話,今天的武松墓就是這樣來的。

武松有何陪葬?是否開墳驗證過?


武松墓地於1964年被毀掉,“腐朽的棺柩裡,確實有白骨,然後工人們把遺骨盛進骨甕,也由汽車運往雞籠山的扔在了亂墳崗中安葬。”

這僅僅是傳說!

後來上海三大亨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一起出資為其建墳,但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武松墓再一次被平毀。現在看到西冷橋上的武松墓是再次重建的。


武松墓裡並無埋葬任何人的屍骨,也沒有“陪葬”。然而雖然沒有“陪葬”,卻有“壓勝物”,即一枚印章;一張光盤;一卷書法作品;一軸《普庵咒經》經卷。


總結:所以,武松只是施耐庵在《水滸傳》中創造的虛擬人物罷了,由於對他的設定過於貼近生活,才讓我們總想在歷史上找到武二郎的影子。


路之意


此武松不是小說中的那個武松

《水滸傳》中打虎英雄武松可謂是家喻戶曉,他行俠仗義,打抱不平,除暴安良的正義形象深得大家喜歡,《水滸傳》中武松打完方臘班師回京後,在六合寺出家

八十歲高齡時圓寂。

但這都是作者施耐庵虛構出來的,那麼歷史上到底有沒有武松這個人呢,有文學愛好者翻閱大量文獻,終於找到答案。

在浙江省地方史志《杭州府志》中,詳細記載了有關武松的資料,武松年少時浪跡江湖,以賣藝為生,“貌奇偉 嘗使技於湧金門外”。

武松相貌出眾 武藝高強,得杭州知府高權賞識,破格提拔為都頭,武松進入仕途後也很努力,很快便因功再被提拔,成為知府高權的心腹,但好景不長,貴人高權因得罪權貴,被奸人陷害入獄。

而武松是高權的心腹,也受到了牽連被趕出府衙,高權被罷官後,當朝太師蔡京的兒子蔡鋆接替他的官職,蔡鋆上任後,仰仗其父的勢力作威作福,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 作惡多端,老百姓是怨聲載道。

因此被百姓們起了“蔡虎”的綽號,武松也非常的憎恨他,實在忍不住心中的怒火,決定要為民除害,哪怕是搭上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他悄悄的跟蹤蔡鋆,終於等到機會將蔡鋆這個惡霸剷除。

蔡鋆的父親蔡寧見兒子被人殺害,下令一定要找到兇手並且嚴懲,武松被官府通緝入獄,在獄中被折磨致死,當地百姓為了感念武松的恩德,將武松的屍骨葬在杭州的西冷橋畔,後人為其立碑,題曰“宋義士武松之墓”。

《水滸傳》武松打虎的經典橋段就是由來至此,不過作者施耐庵將其加工美化,成就了俠肝義膽的武松這一角色。


大國曆史記


在水滸傳原著中,宋江率領梁山好漢大敗方臘之後,108人只剩下了36個。

大軍回到杭州後,眾將都在六和寺內安歇。當天晚上,魯智深聽到錢塘江潮信後,突然頓悟,化身成佛,肉體圓寂死去了。

卻說打虎英雄武松在梁山上並沒有什麼好朋友,而魯智深就是其中之一,兩個人從二龍山結義開始,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和感情。

在大戰中,武松也失去了一隻胳膊,目睹兄弟們一個個死去。他對功名利祿也失去了興趣,把自己的畢生財產都捐給了六和寺,自己也出家當了和尚,其實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留下來陪伴魯智深,這位他一生中的好兄弟。書中記載他活到了80歲才去世,在水滸傳中,應該是比較長壽的,也是為數不多得以善終的。

現實生活中的武松墓,就在杭州西湖。位於北山街西泠橋畔,距知名的蘇小小墓,僅有50米。

武松木有墓圈、墓碑,石牌坊和墓道四部分組成。木牌坊兩側的石柱上科的對面是有知名的左翼作家,馮驥才撰寫:失意且伍豪客,得時亦一英公。大致上的意思就是說,不管處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不管是失意還是得意,武松都不愧是一條英雄好漢。

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武松墓大約修建於1924年,1964年被平毀,2004年在原址上重建。

根據對杭州的地方誌的整理和考察,我們發現這個武松墓裡面的武松和水滸傳裡面寫的武松並不是同一個人,但也是宋朝人,完全有可能是水滸傳裡武松的原型。

地方誌介紹,武松是江湖上的賣藝者,身材高大,武功高強。當他流浪到杭州,是被杭州知府高權邀請進入官府,擔當都頭一職,後來因功被提拔為提轄。

後來高權在政治鬥爭中失利,被人陷害,遭到罷官,武松同時也被免職。

接替高權的事,太師蔡京的兒子蔡鋆,跟他老爹一個德性,都不是什麼好人。他在杭州欺男霸女,貪汙腐化,老百姓對他恨之入骨,背地裡稱他蔡虎。

武松為了給高權報仇,也是為民除害,有決心幹掉蔡鋆。

一天,他買到了一把寶刀,武松就帶著寶刀藏在蔡府門口。當蔡鋆回府的時候,武松一躍而起,跳到他的面前,連刺數刀,蔡鋆當場斃命。

武松寡不敵眾,被官兵擒獲,後來在獄中死去。當地的人民為了感謝他的義舉,把他站在西湖邊,並立了一塊石碑,上邊題寫道:宋義士武松之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