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蒂蛀蟲用什麼藥防治效果好?

梁洪才410


荔枝蒂蛀蟲為害荔枝嫩莖、嫩葉、花穗。在稍期損害嫩莖、嫩葉,該蟲以幼蟲鑽蛀嫩莖近頂端和幼葉中脈,被害嫩梢頂端枯死,被害葉片中脈變褐色,表皮破裂;在花期損害花穗,幼蟲鑽蛀花穗嫩莖近頂端,形成花穗幹萎在果期損害果實,響果實發育,出現採前落果,更嚴峻的是影響品質,形成收益大幅度下降。

1.形態特徵

成蟲:成蟲體小形如蚊,體長4~5毫米,展翅9~毫米,全體灰黑色,腹部腹面白色,觸角絲狀,1.5倍於體長。前翅灰黑色、細長,從後緣中部至外緣的緣毛甚長,亦灰黑色,併攏於體背時,左右前翅翅面兩度彎曲的白色條紋相接呈“爻”字紋,後翅灰黑色,細長如劍,後緣中部的緣毛甚長,約為翅寬4倍。前翅最末端的橙黃色區有三個銀白色光澤斑。

卵:直徑約0.3~0.4 毫米,橢圓形。卵殼上有刻紋,三角形至六邊形不等,有微突,縱向擺放成約10列。初產下的卵淡黃色,後轉為橙黃色。

幼蟲:圓筒形,乳白色。老熟幼蟲中後胸反面各有個肉狀突。

蛹:初化蛹時淡綠色,後轉為黃褐色,近羽化時為灰黑色,頭部有 個三角形突起的破繭器。繭扁平橢圓形,白色通明,結於葉上,多在葉背。

2.生活習性

荔枝蒂蛀蟲每年繁殖10~11代,代代堆疊,主要以幼蟲在荔枝冬梢或早熟種類花穗穗軸頂部越冬。越冬成蟲3月底至4月初羽化,交配後2~5天產卵,卵散產,具顯著的趨果性和趨嫩性,卵期2~6天。幼蟲孵出後自卵殼底面直接蛀入寄主內,整個取食期間均在蛀道內,蟲糞也留在蛀道中,決不破孔排糞。

幼蟲期8~11天,老熟幼蟲脫果後主要在濃郁的葉片上結薄繭化蛹,也有少量吐絲下墜在地面的落葉上結繭。蛹期約7天。成蟲期8~10天。蒂蛀蟲的為害與荔枝種類及果實的成熟度關係密切:早熟種類受害最早,中、遲熟種受害相對最重,果實越接近成熟期受害會越嚴峻。

3.防治方法

①農業防治:要操控冬梢萌發,清結田間枯枝落葉、殘渣等一致焚燬,削減越冬蟲源基數;

②物理防治:在成蟲羽化期即2~3月份用誘殺劑“穩粘”裝進瓶口稍大點的瓶子吊在樹枝下(瓶蓋翻開),畝放吊瓶8~10個,能有用引誘殺除成蟲細蛾;

③化學防治:從果實膨大期(第2次生理落果)開端加強藥劑防治,每隔5~7天統防一次,至少防治兩次,藥劑選用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4.5%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0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4000倍液、50%百事達乳油1000倍液、48%樂斯本乳油1000倍液輪換運用全園噴淋,荔枝上市前5~7天中止用藥

1.物理防治套袋法。近年栽培上用無紡布套袋妃子笑、三月紅、黑葉等品種的果穗,有提高品質、果殼著色之效,可結合防治病蟲減少春後蟲源。

  2.農業技術適時攻放秋梢、控冬梢,短栽早熟品種三月紅、妃子笑、黑葉等花穗,可減少越冬蟲源。

  3.化學防治選用高效低毒的幾丁質合成抑制劑滅幼脲1000~2000倍液,或混合異源植物次生物質、印楝乳油、桉葉乙醇提取物對產卵有避忌作用;生物農藥BT(蘇雲金桿菌)按出廠產品含菌量指導稀釋濃度。25%殺蟲雙500倍混合90%晶體敵百蟲800倍,根據預測預報在成蟲羽化期產卵前的午後、傍晚重點噴布果穗及其附近枝葉,均有良好保果效果,對天敵影響很小,對人畜、寄生性天敵也小。菊酯類及高效劇毒的有機磷製劑殺蟲效果雖高但對天敵殺傷大,不宜選用。



任凱


荔枝蒂蛀蟲的防治藥物有很多種,本人認為“敵百蟲”就比較好。因為“敵百蟲”殺蟲譜廣範,殘留時間短,浸透也好,價錢低、便宜實用。

在每年荔枝果坐穩定之後,每隔二十天左右,噴一次1000倍的“敵百蟲”溶液。直至收果前十五天停止,太遲了有殘留,不好。




微微的笑732


 用藥的話,你可以試下在荔枝蒂蛀蟲羽化高峰期噴施0.1%印楝素乳油,發生嚴重的果園每隔7天噴一次,重複用藥2~4次,如遇雨天則需及時補噴;或在荔枝蒂蛀蟲初孵幼蟲高峰期噴施阿維菌素1500~2000倍液,每隔7天噴一次,重複用藥1~3次,希望對你有幫助^_^


分享到:


相關文章: